(共54张PPT)
*
温水中的青蛙
课堂拓展
*
如果你把青蛙放到热水中,它一定马上跳出来
*
但如果是放入凉水慢慢加热….
*
由于水温慢慢变热,青蛙的感觉器官在缓慢升温过程中会慢慢被钝化直至死亡
金陵怀古
王安石
霸祖孤身取二江,
子孙多以百城降。
豪华尽出成功后,
逸乐安知与祸双?
东府旧基留佛刹,
后庭余唱落船窗。
黍离麦秀从来事,
且置兴亡近酒缸。
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
《孟子》是儒家的经典之一,为孟子和弟子及再传弟子所著。书中记载了孟子及其弟子的政治、教育、哲学、伦理等思想观点和政治活动。南宋朱熹把《孟子》和《大学》、《中庸》、《论语》合为“四书”,成为此后读书人的必读书。
学习目标
1、准确而流畅地朗读课文。
2、理解文章主旨,掌握文中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
3、理解“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重要观点及其积极的教育意义,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初读课文,理解文章大意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qu n
fù yuè
gé
xī
zēng
bì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 /天 /将 降 大 任 /于 是 人 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畎亩( ) 傅说( )
曾益( ) 胶鬲( )
法家拂士( )
quǎn
字词注音
yuè
zēnɡ
ɡé
bì
曾益其所不能( )
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
入则无法家拂士( )
通“增”,增加
通假字
通“横”,梗塞、不顺
通“弼”,辅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
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
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
百里奚/举于/市。
兴起,被任用
田地
选拔,任用
狱官
集市
舜发于畎亩之中
舜从田野之中被起用
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傅说从筑墙的劳作之中被起用。
胶鬲举于鱼盐之中
胶鬲从贩卖鱼盐中被起用 。
管夷吾举于士
管夷吾从狱官手里释放后被举用为相。
孙叔敖举于海
图为孙叔敖除去两头蛇的传说
孙叔敖从海滨(隐居的地方)被起用。
百里奚举于市
百里奚被从买卖奴隶场里赎买回来并被起用。
舜从田野中被起用,傅说从筑墙的泥水匠中被推举出来,胶鬲从卖鱼盐的商贩中被举用,管夷吾从狱官(手中获释)被录用为相,孙叔敖从隐居海边被任用,百里奚从奴隶市场上被(赎回)并登上相位。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
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
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小结:重点字词
发---被任用,起
舜是君,圣人,他的成功主要靠自身的才能和努力,所以说“发”。
举---被举用,被选拔
傅说等是贤臣,他们的成功主要是明君知遇,所以说“举”。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
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
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
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承接上文,引起下文。“所以……”
指示代词,这。
使……劳累。
使……饥饿。
使动用法,使……痛苦。
使……贫困。
违背
扰乱。
用来(通过那样的途径来……)
使他的心惊动,
使他的性情坚韧起来。
同“增”增加。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 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 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因此,上天下达重要使命给这种人,必须要先使他的内心痛苦,使他的筋骨劳累,使他经受饥饿(以致身体肌肤消瘦),使他受到贫困之苦,使他做事不顺。用(这样的途径)使他内心惊动,使他性格坚韧起来,增加他所不具有的才干。
1、形容词活用为使动词
苦:使……痛苦
劳:使......劳累
饿:使......饥饿
空乏:使.... 穷困缺乏
所以动(使......惊动)心忍(使.......坚忍)
行拂乱(使......颠倒错乱)其所为
曾益其所不能。
曾 通“增”,增加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
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
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
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常常
过错。这里用作动词,犯错误
这样以后
同“横”,梗塞,不顺
奋起,指有所作为。
了解,明白
在国内。
同“弼”,辅佐。
在国外。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一个人常犯错误,然后才能改正;内心忧困,思绪阻塞,然后才能有所作为;(一个人的想法,只有)从脸色上显露出来,在吟咏叹息声中表现出来,然后才能为人们所了解。而一个国家内部,如果没有坚持法度和辅佐君王的贤士,外部没有敌国外患,这个国家就往往会导致灭亡。这样,人们才会明白,忧患可以使人谋求生存,而安乐必将导致灭亡。
指出下列各句中的通假字
曾 通“增”,增加
衡 通“横”,梗塞,不顺
拂 通“弼”,辅弼,辅佐
曾益其所不能。
困于心衡于虑。
入则无法家拂士。
二、名词用作动词:
三、动词用作名词: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入:在国内 出:在国外
人恒过
过:犯错
1. 行拂乱其所为
拂
入则无法家拂士
2. 舜发于畎亩之中发
发
征于色,发于声
3.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安
安求其能千里也
拂:违背
拂:通“弼”,辅佐
发:被选拔,被任用
发:表现
安:安逸
安:怎么
4. 舜发于畎亩之中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于 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
困于心,衡于虑
5. 曾益其所不能
益
香远益清
6. 人恒过然后能改
过
以其境过清
益:增加
益:更加
过:犯错
过:过于
于:从
于:给
于:由于,因为
于:在
重点句子翻译
(1)人恒过,然后能改。
(2)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
(3)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4)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5)所以 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6)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1、本文中心论点是什么
由中心论点你会想到哪个成语?
2、作者是如何论证的
(论证思路)?运用了哪些
论证方法?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第1自然段列举的六位由卑微到圣贤的人他们是谁?想一想作者这样写的作用?
[明确]这六人是:舜 、傅说、 胶鬲 、管夷吾 、孙叔敖 、百里奚
作用:用历史事实为例,论证中心论点。
这几位古代贤能的人所处的时代不同,但是他们的经历什么共同点?说明一个什么道理?
他们出身卑微,
他们历经了苦难的磨练,
他们都被提拔任用,做出了一番成就。
说明逆境出人才的道理
第二段
常常处在困境,
才能不断奋发
常常没有忧患,
往往遭至灭亡
经
受
磨
炼
的
益
处
个人
国家
论点: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小结:
文章由个人推及国家,论述了忧患的重要性:忧患使人生存发展,使国家强大;安逸享乐使人萎靡。告诉我们逆境出人才的道理。
文中提出担当大任的人必须经过艰苦生活的磨炼。请查找相关资料,补充一些例子,说说你的看法。
司马迁受宫刑而作《史记》
曹雪芹举家食粥而写出了不朽的《红楼梦》。
爱迪生小时候一边卖报一边作化学试验。有一次,不慎在火车上引起了火,被车长打聋了一只耳朵。由于他的刻苦努力,终于成为举世闻名的发明家。
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他绝不能使我完全屈服。 ——贝多芬
贝多芬即使在双耳失聪的情况下,仍然坚持音乐创作。
联系现实生活,谈谈你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理解。
合作探究
课文是从两个角度说理的。一是关于人才的造就问题。孟子在这个问题上强调了两个方面:
一方面人的才能是在艰难困苦的磨炼中形成的、增长的,担当“大任”者,必先经历一番“苦”、“劳”、“饿”等等艰难困苦的磨炼,方能增长才能,担此大任,才能不是天生的,而优哉游哉,贪安图乐,自然也增长不了才能,才能从磨炼中来。
另一方面他指出人要能够经受住挫折困顿的考验,在挫折困顿中奋起,这样才会有所作为,挫折困顿面前,振作精神,努力奋斗,发挥主观能动性,方能冲出困境;若颓然丧志,一蹶不振,自然也就消沉下去,才能从奋斗中来。
二是关于国家的治理问题。孟子指出拥有贤臣,采纳诫谏,保持警觉,居安思危对一个国家是极端重要的,这关系到国之存亡。孟子的这个思想有深远的意义,试想,一个国家如果奸邪当道,佞幸弄权,沉湎安乐,丧失警觉,那么其前途命运是可想而知的。
板书设计
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生于忧患
(正面)
摆事实:古代六个名人都经历磨砺
讲道理
天将降大任:苦心志
劳筋骨 饿体肤 空其身 乱其所为
人恒过然后能改
死于安乐
(反面)
入则无法家拂士
出则无敌国外患
国恒亡
通过陈述六个发迹于民间而被举荐的名人的事例和相关道理,阐述了逆境成才的道理,论证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一中心论点。
课文小结
舜 畎亩之中,傅说 版筑之间,胶鬲 鱼盐之中,管夷吾 士,孙叔敖 海,百里奚 市。
故天将降 于是人也,必先 心志, 筋骨, 体肤, 其身, 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 过,然后 改;困 心,衡 虑,而 作;征 色,发 声,而 喻。入则无法家 士,出则无敌国外 者,国 亡。
然后知生 忧患而死 安乐也。
舜 中,傅说 间,胶鬲 中,管夷吾 士,孙叔敖 ,百里奚 。
故天将降 于 也,必先 , 筋骨, 体肤, 其身, 其所为,所以,其所不能。
人 过,然 改;困 心,衡 虑,而 作;征 色,发 声,而 喻。入 家 士,出则无 外 者,国 亡。
然后 生 而死 也。
舜 ,傅说 ,胶鬲 ,管夷吾 ,孙叔敖 ,百里奚 。
故 降 于 也,必先 , 筋骨, 体肤, 其身, 其所为,所以,不能。
人 ,然 ;困 ,衡 ,而 ;征 ,发 ,而 。入 家 ,出 无 外 者,国 。
然 生 而 也。
舜 ,傅说 ,胶鬲 ,管夷吾 ,孙叔敖 ,百里奚 。
故 ,必 , 骨, 肤, 身, 所为,所以,不能。
人 , ;困 , ,而 ; ,发 ,而 。入 ,出 者,国 。
然 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