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科学 九年级下 第二章 第 5 节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一、单选题
1.下列图中可表示在食物网中,草与食草昆虫关系的是(纵轴为种群个体数,横轴为时间)( )
A. B.
C. D.
2.(2020七下·慈溪期中)水晶球样的生态球(如图)常作为家庭摆设,该球密封,内装有水、2一3条小鱼,底部有泥沙,并生长着一些水藻。妙在小鱼、水藻都是活的。下列关于生态球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该生态球中起主导作用的是水草
B.该生态球与外界隔绝,所以小鱼、水藻一直能繁衍下去
C.该生态球必须放在有光照的地方才能使小鱼、水藻存活
D.该生态球食物链简单,较易遭到破坏
3.生活在沙漠中的植物,它的叶和根一般具有的特点是( )
A.叶小,根系不发达 B.叶大,根系发达
C.叶小,根系发达 D.叶大,根系不发达
4.在武夷山(地处亚热带中部)生长的是常绿阔叶树,在黄山(地处亚热带北部)生长的常绿阔叶树和落叶阔叶树,而在泰山(地处温带)生长的几乎都是落叶阔叶树,这种分布特点主要与什么因素有关?( )
A.水分 B.土壤 C.温度 D.空气
5.分布在我国的下列各种植被类型中,动植物种类最丰富的是( )
A.热带雨林 B.荒漠 C.草原 D.落叶阔叶林
6.人们把森林叫做“大自然的总调度室”。为此,你认为合理利用和保护森林生态系统的正确做法是( )。
A.严禁采伐森林 B.采伐与更新相结合
C.提倡林区狩猎 D.清除枯枝落叶
7.动物作为生物圈中的消费者,其作用主要体现在( )
A.在维持生态平衡中起重要作用 B.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C.帮助植物传粉和传播种子 D.以上三项都正确
8.20世纪50﹣60年代,我国开展了”剿灭麻雀’的运动,而现在有关专家发出了要保护麻雀的呼吁,其原因不包括( )
A.麻雀对维持生态平衡有重要作用
B.麻雀能促进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
C.麻雀可以捕食农业害虫
D.麻雀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
9.下列对生态平衡概念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随着生产者的数量锐减,消费者也大量死亡
B.生产者和消费者的数量相等
C.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的数量保持恒定
D.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能够较长时间地保持动态平衡
10.自然条件下,生态系统能够在较长时间内保持相对稳定,其主要原因是( )
A.具有复杂的营养结构
B.能量的收支随季节而波动
C.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能反复进行
D.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二、填空题
11.环境中 的因素,叫生态因素。生态因素包括 和 两类。对于生活在池塘水底同一处的两种水草来说,它们的 因素相同, 因素不同。
12.影响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因素很多,包括 因素和 因素。火山喷发、 、 、水旱灾害、雷电、火灾、 、滑坡、 等自然灾害都属于自然因素。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稳定性的 和 越来越强烈。自然因素与人为因素往往是共同作用的, 因素可以导致 因素的强化或弱化。
13.生态系统发展到一定阶段,它的 和功能能够通过一定的 作用而保持相对 。生态系统能保持相对稳定性,是因为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 能力。不同 的生态系统,自动调节的能力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也 。生态系统的 稳定性包括抵抗力稳定性和 稳定性。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都有 的限度。
14.当今我们生存的地球环境已受到一定程度的 ,如 、 和 遭到污染, 被破坏,水土流失严重, 资源枯竭, 的不合理引入,农业生态环境严重恶化等。为了保护 资源,特别是保护珍贵、 的动植物资源和具有代表性的自然环境,国家建立了许多 区。
15.破坏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因素有:一类是 ,如火山爆发、地震、泥石流、洪水泛滥等;另一类是 ,主要是指人类在 活动中对自然资源 的开发、利用,对生态系统稳定状态造成的破坏.此外, 不合理也会导致生态系统失去原有的稳定性.人类作为生态系统中的一员,必须尊重 ,以维持(避免破坏)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三、实验探究题
16.如果你翻动花园、庭院中的花盆或石块,常常会看到一些身体略扁、长椭圆形、灰褐色或黑色的小动物在爬行,这就是鼠妇,又叫潮虫。当你搬开花盆或石块,鼠妇很快就爬走了。这是为什么呢?是因为环境变明亮了吗?某同学对此进行了探究,请你将他探究活动的过程填写完整。
(1)提出问题:
(2)作出假设:
(3)制定并实施探究方案:在铁盘内放上一层湿土,一侧盖上不透光的纸板,另一侧盖上透明的玻璃板,在铁盘两侧的中央处各放5只鼠妇,观察鼠妇的行为。该实验的变量是 如果在铁盘两侧中央各放1只鼠妇是否可以得出准确的结论?为什么? 。
(4)分析结果,得出结论:该同学对上述实验重复了5次,结果如下表:
环境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第五次
明亮 0只 1只 2只 0只 2只
阴暗 10只 9只 8只 10只 8只
为了使实验结论准确,应对上述数据做怎样的处理? 。
(5)从中得出的实验结论是 。
17.某中学科学兴趣小组开展生态系统及稳定性的探究。探究目的:初步学会观察和研究人工生态系统。实验材料:带瓶塞的透明玻璃瓶、凡士林、金鱼藻、绿萍、虾、螺蛳、细沙、河水、不透光的盒子。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将A、B瓶置于有光条件下,C瓶用不透光的盒子罩住)。请回答:
(1)探究“光对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是否有影响”这个问题,应选择 瓶与B瓶进行对照实验。
(2)通过该实验探究能得出“光对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有影响”这个结论吗? (填“能”或“不能”)。
(3)在生态系统中,物质和能量是沿着 流动的。
(4)在A,B,C三个生态瓶中,生态系统维持时间最长的应该是 瓶。
四、解答题
18.“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这是一幅美丽的大草原景象.大庆何尝不曾是这样.但学生调查大庆目前的状况是:①开发石油时,由于没有注意保护植被,导致草原破坏;②土地退化、沙化、盐碱化非常严重;③土壤板结、裸地面积增大…如果你是一个大庆人的后代,请据些提出你的见解(至少写五点)?
19.阅读有关“三江源地区20世纪90年代前后的生态环境”的资料,并回答问题。
三江源(长江、黄河、澜沧江源头)地区,位于青藏高原腹地,素有“中华水塔”之美誉。1990年以前,草场丰厚。1994年草场开始退化,但牲畜比前四年还多,它们只能以啃食草根为生。1999年时,草场开始沙化,黄沙飞扬;黄河的河床升高,河水干涸,湖泊消失一半。上世纪70年代,位于青海省境内的玛多县,森林茂密,为当时全国第一首富县,人均100多头牲畜。到了上世纪90年代末,人均牲畜只有十几头,成为全国贫困县。那里的老百姓守着三江源头,却没有水喝,只得买水喝,栽种树苗因缺水而造成树苗死亡。由于草场退化,鼠害成灾,每公顷有4000多个鼠穴,鼠穴相连,加剧了土壤沙化和水土流失。1998年长江发大水,与该地区森林被毁、滥采滥挖、水土流失有密切关系。上世纪末,该地区生态环境严重恶化,生态承受能力严重超载。
(1)上述资料中至少涉及到哪几种生态系统的恶化?
① ;② ;③ 。
(2)上述资料给人们的启示是什么?
(3)要想恢复三江源地区原有的生态环境,你有何建议?(2条)
① 。
② 。
20.(2017九下·浙江月考)据报道,云南省元阳县境内有17万亩梯田,到今年3月份为止,随着小龙虾的入侵,蛀空了3万亩梯田,水田濒临干涸。如图是元阳县境内某梯田中的部分食物网。
(1)该食物网中共有 条食物链。
(2)从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来看,雨生红球藻属于 。
(3)小龙虾的入侵不但会蛀空梯田,还会破坏生物的多样性,使生态系统的 明显减弱,稳定性降低,最终导致生态破坏。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A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
【解析】【分析】在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是相对稳定的,这是因为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解答】图示中横轴为时间,纵轴为种群个体数,如果食草昆虫太多,草的数量就会减少,而草的数量减少又会导致食草昆虫的数量随之减少,这时草又会慢慢增多,因此二者维持在动态平衡状态。
故答案为:A
2.【答案】B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
【解析】【分析】1、在这个密封的生态球里面,绿色植物水草光合作用生产的有机物和释放的氧气,生物的食物来源和氧气来源,所以水草起着主导的作用;
2、一般来说,生态系统的成分越 复杂,生物种类 越多,自动调节平衡的能力就越强 ,反之越弱。
【解答】A、 该生态球中起主导作用的是水草 ,水草的光合作用是食物和氧气的来源,说法正确,A错误;
B、 该生态球与外界隔绝,球内空间小植物的生长受到限制,能提供的食物少,所以小鱼、水藻不能一直繁衍下去,说法不正确,B正确;
C、水草的光合作用是球内生物食物和氧气的来源,所以必须放在有光照的地方,说法正确,C错误;
D、 该生态球食物链简单,较易遭到破坏 ,生物只有水藻和小鱼,说法正确,D错误。
故选B
3.【答案】C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影响因素
【解析】【分析】根据生物对环境的适应知识解题。
【解答】解:沙漠地区,光照强烈,水分严重缺乏;故植物的叶一般退化,以减小蒸腾作用散失水分的面积;而根部需要有发达的根系,向更深处、更广处去吸收水分。
故答案为:C。
4.【答案】C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影响因素
【解析】【分析】根据植被的分布与温度的关系解题。
【解答】解:自然带是地理环境差异性的集中体现,而自然带最明显的标志是植被;由亚热带到温带,植物的分布从常绿阔叶树到落叶阔叶树的转变;故主要的影响因素是温度;
故答案为:C。
5.【答案】A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
【解析】【分析】根据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知识解题。
【解答】解: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与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有关,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越多,数量越丰富,其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强;
A、热带雨林,由于降水丰富、阳光充足、气候稳定,生物的种类和数量都非常丰富,同时由于热带雨林受人的干扰小,故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强;
B、荒漠,严重缺水,植被稀少;
C、草原以草本植物和零星的灌木为主,动物种类也少;
D、落叶阔叶林一般分布在温带,动植物的种类相对于草原和荒漠多,但是比热带雨林少;
故答案为:A。
6.【答案】B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影响因素
【解析】【分析】根据生物资源的合理利用知识解题。
【解答】解:生物资源的合理利用是指自然资源的利用和再生需要协调发展,利用的速度和再生的速度应保持一致,绝不能出现乱砍滥伐、滥捕乱杀现象;
故答案为:B。
7.【答案】D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
【解析】【分析】生态系统中有各种动物,它们不能直接利用太阳能,只能以植物或其他动物为食,称为消费者。物质和能量不断地从无机环境进入生物群落内部,又从生物群落内部回到无机环境中去,因此,生态系统总是在变化发展的。
【解答】A.消费者可以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在维持生态平衡中起重要作用。A符合题意。
B.消费者可以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B符合题意。
C.消费者还可以帮助植物传粉和传播种子。C符合题意。
D.以上三项都正确。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8.【答案】D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影响因素
【解析】【分析】根据我们所学的知识:在一个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总是处于一种相对稳定的状态,原因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
【解答】解:生态系统常常处于生态平衡的状态,如果大肆的捕杀麻雀,会避免麻雀偷食稻谷,但麻雀除了吃稻谷外,还吃害虫,如果没有麻雀,那么害虫的数量就会增加,反而会造成稻谷的减产,麻雀为动物,属于消费者,参与物质循环,能维持生态平衡.故选项D麻雀属于生产者为错误项.
故选:D
9.【答案】D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生态平衡.解答时可以从生态平衡的概念和内涵方面来切入.
【解答】解: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相对稳定的状态,这种现象就叫生态平衡.
A、生态系统具有自动调节能力,随着生产者的数量锐减,消费者的数量也逐渐减少而不是大量死亡,不符合题意.
B、生产者和消费者的数量不相等,不符合题意.
C、生态平衡是一种动态的、相对的平衡,不是恒定不变,不符合题意.
D、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生态系统的结构越复杂,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途径就越多,其抵抗外界干扰的能力就越强,也就是说其调节能力就越大;反之,结构越简单,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就越小,维持平衡的能力就越弱.因此,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能够较长时间地保持动态平衡 符合题意.
故选:D.
10.【答案】D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
【解析】【分析】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据此答题.
【解答】解: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是相互关联的,假如某种生物数量大量减少,其他生物的数量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例如,在“草→鼠→蛇→猫头鹰”这条食物链中,如果蛇的数量大量减少,其后一段时间内猫头鹰的数量会减少,鼠的数量会增加;尔后,猫头鹰的减少,鼠的增多,又会使蛇的数量逐渐增多.从而使整个生态系统处于一个动态的平衡状态.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但这种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自动调节能力就越大.物质能量沿着食物链、食物网流动逐级递减.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11.【答案】影响生物形态、生理、分布;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非生物;生物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影响因素
【解析】【分析】环境中影响生物形态、生理、分布的因素叫做生态因素。生态因素包括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两类。
【解答】环境中影响生物形态、生理、分布的因素叫做生态因素。生态因素包括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两类。对于生活在池塘水底同一处的两种水草来说,影响它们的阳光、水、温度等非生物因素相同,而影响它们的生物因素不同。
故答案为:影响生物形态、生理、分布;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非生物;生物
12.【答案】自然;人为;地震;海啸;台风;泥石流;干预;调控;人为;自然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影响因素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影响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因素。
【解答】影响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因素很多,包括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火山喷发、地震、海啸、水旱灾害、雷电、火灾、台风、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都属于自然因素。这些因素都可使生态系统在短时间内遭到破坏,甚至毁灭。但这些自然因素引起环境变化的频率不高,而且在地理分布上有一定的局限性和特定性。
故答案为:自然;人为;地震;海啸;台风;泥石流;干预;调控;人为;自然
13.【答案】结构;调节;稳定;自动调节;有强有弱;有高有低;恢复性;一定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的自我调节能力。
【解答】生态系统发展到一定阶段,它的结构和功能能够通过一定的调节作用而保持相对稳定。生态系统能保持相对稳定性,是因为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不同的生态系统,自动调节的能力有强有弱,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也有高有低。一般来说,生态系统中的成分越复杂,生物种类越多, 自动调节能力就越强,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就越高。相反,生态系统的成分越单纯,生物种类越少,自动调节能力就越弱,稳定性也就越低。但是,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都有一定的限度,如果人为干预或自然因素的变化超过了这个限度,生态系统的稳定状态就会被破坏。
故答案为:结构;调节;稳定;自动调节;有强有弱;有高有低;恢复性;一定
14.【答案】损害;水;大气;土壤;森林;动植物;外来物种;自然;稀有;自然保护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影响因素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人为因素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解答】当今我们生存的地球环境已受到一定程度的损害,如水、大气和土壤遭到污染,森林被破坏,水土流失严重,动植物资源枯竭,外来物种的不合理引入,农业生态环境严重恶化等。为了保护自然资源,特别是保护珍贵、稀有的动植物资源和具有代表性的自然环境,国家建立了许多自然保护区。
故答案为:损害;水;大气;土壤;森林;动植物;外来物种;自然;稀有;保护动物
15.【答案】自然因素;人为因素;生产;不合理;外来物种;生态系统自身规律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影响因素
【解析】【分析】自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是由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但是这种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破坏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因素有两类:一类是自然因素;另一类是人为因素.
【解答】解:现在人们已经认识到,破坏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因素有两类:对生态系统影响最大的是人为因素,另一类是自然因素.自然因素如:水灾、旱灾、地震、台风、山崩、海啸等.人为因素:主要是指人类在生产、生活活动中对自然资源不合理的开发利用.此外外来物种入侵也会破坏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例如,水葫芦对云南滇池湖泊的破坏.因此,人类在生产、生活等活动中,一定要尊重生态系统的自身规律,避免盲目性,保护好我们生存的生态系统.
故答案为:自然因素;人为因素;生产;不合理;外来物种;生态系统自身规律.
16.【答案】(1)提出问题:鼠妇喜欢生活在阴暗的环境还是明亮的环境中
(2)作出假设:鼠妇喜欢生活在阴暗的环境
(3)光;不可以个体数量太少,会使实验存在偶然性,产生误差
(4)计算出5次实验结果中,妇鼠分别在明亮和阴暗环境中的平均值
(5)妇鼠喜欢生活在阴暗的环境中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影响因素
【解析】【分析】根据科学探究的基本步骤解题。
【解答】解:(1)根据题文分析可知,提出问题:鼠妇喜欢生活在阴暗的环境还是明亮的环境中
(2)假设是对问题的肯定或否定回答,故作出假设为:鼠妇喜欢生活在阴暗的环境中或鼠妇喜欢生活在明亮的环境中;
(3)根据一侧盖上不透光的纸板,另一侧盖上透明的玻璃板,可知探究的变量为光;如果在铁盘两侧中央各放1只鼠妇,实验结果存在极大的偶然性,容易出现差错;
(4)多次试验,实验结果去除大误差,然后取平均值;
(5)通过对(4)中实验结果分析可知,妇鼠喜欢生活在阴暗的环境中;
故答案为:(1)提出问题:鼠妇喜欢生活在阴暗的环境还是明亮的环境中 ;(2)作出假设:鼠妇喜欢生活在阴暗的环境;(3)光、不可以个体数量太少,会使实验存在偶然性,产生误差;(4)计算出5次实验结果中,妇鼠分别在明亮和阴暗环境中的平均值;(5)妇鼠喜欢生活在阴暗的环境中。
17.【答案】(1)C
(2)能
(3)食物链
(4)B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
【解析】【分析】本题为实验分析题。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不同的生态系统,自动调节的能力有强有弱,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也有高有低。一般来说,生态系统中的成分越复杂,生物种类越多, 自动调节能力就越强,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就越高。相反,生态系统的成分越单纯,生物种类越少,自动调节能力就越弱,稳定性也就越低。
【解答】(1)实验设置A、B瓶置于有光条件下,C瓶用不透光的盒子罩住。探究“光对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是否有影响”这个问题,应选择C瓶与B瓶进行对照实验。(2)通过该实验,对比BC两组,可以探究能得出“光对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有影响”这个结论。(3)在生态系统中,物质和能量是沿着食物链流动的。(4)在A,B,C三个生态瓶中,生态系统维持时间最长的应该是B瓶。因为B瓶生态系统中的成分越复杂,生物种类越多, 自动调节能力就越强,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就越高。
故答案为:(1)C;(2)能;(3)食物链;(4)B;
18.【答案】(1)开发石油同时,植被的绿化一定要跟上;(2)不要过度放牧;(3)退耕还草,植树造林;(4)引入水源,解决干旱;(5)利用基因工程,把根系发达植物的基因和繁殖能力强并且抗盐碱植物的基因重组,生出一种在沙地中快速成长的植物,让沙地重新向绿色低头;(6)做环保宣传工作,让所有大庆公民都能有环保意识,这样我们大庆的经济就会在绿色中蒸蒸日上.同样,爱护植被,绿化祖国,我想最关键的也是要绿化人的心灵.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影响因素
【解析】【分析】根据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解题。
【解答】解:经济的发展要与环境的保护协调一致,作为大庆人的后代,我认为:(1)开发石油同时,植被的绿化一定要跟上;(2)不要过度放牧;(3)退耕还草,植树造林;(4)引入水源,解决干旱;(5)利用基因工程,把根系发达植物的基因和繁殖能力强并且抗盐碱植物的基因重组,生出一种在沙地中快速成长的植物,让沙地重新向绿色低头;(6)做环保宣传工作,让所有大庆公民都能有环保意识,这样我们大庆的经济就会在绿色中蒸蒸日上.同样,爱护植被,绿化祖国,我想最关键的也是要绿化人的心灵。
故答案为:(1)开发石油同时,植被的绿化一定要跟上;(2)不要过度放牧;(3)退耕还草,植树造林;(4)引入水源,解决干旱;(5)利用基因工程,把根系发达植物的基因和繁殖能力强并且抗盐碱植物的基因重组,生出一种在沙地中快速成长的植物,让沙地重新向绿色低头;(6)做环保宣传工作,让所有大庆公民都能有环保意识,这样我们大庆的经济就会在绿色中蒸蒸日上.同样,爱护植被,绿化祖国,我想最关键的也是要绿化人的心灵。
19.【答案】(1)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湿地(淡水)生态系统
(2)对待各种生物资源,人类应正确处理开发利用与保护的关系,才能实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3)①综合治理:植树种草、减少放牧、治理鼠害、恢复牧场;②建立三江源自然保护区③人口迁移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影响因素
【解析】【分析】根据人类的活动对环境的影响知识解题。
【解答】解:(1)根据对材料分析可知,生态系统恶化的原因有:草场破坏,河流、湖泊干涸,森林的破坏;故恶化的生态系统有: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湿地(淡水)生态系统;
(2)上述资料给人们的启示是: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要协调一致,对待各种生物资源,人类应正确处理开发利用与保护的关系,才能实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3)要想恢复三江源地区原有的生态环境,首先要进行综合治理,植树种草、减少放牧、治理鼠害、恢复牧场等,其次要对其进行保护,可以建立三江源自然保护区,对水源地进行保护,再次就是控制人口数量,防止超负荷运载;
故答案为:(1)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湿地(淡水)生态系统;(2)对待各种生物资源,人类应正确处理开发利用与保护的关系,才能实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3)①综合治理:植树种草、减少放牧、治理鼠害、恢复牧场、②建立三江源自然保护区、③人口迁移。
20.【答案】(1)4
(2)生产者
(3)自动调节能力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
【解析】【分析】(1)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这种关系的,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2)生态系统是由非生物成部分和生物部分组成;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等;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分解者---腐生细菌、真菌;(3)活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这个过程叫作呼吸作用.呼吸作用的表达式:有机物(储存着能量)+氧气→二氧化碳+水+能量;
【解答】(1)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图中有四条食物链,分别是①雨生红球藻→水蚤→小龙虾②雨生红球藻→水蚤→小鱼③雨生红球藻→小龙虾④雨生红球藻→小鱼→小龙虾;(2)生产者能将环境中的无机物合成储藏能量的有机物,雨生红球藻属于生产者;(3)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的,生态系统中生物的数量和所占比例是相对稳定的.但这种自动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超过则会遭到破坏.小龙虾的入侵不但会蛀空梯田,还会破坏生物的多样性,使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明显减弱,最终导致生态破坏。
1 / 1浙教版科学 九年级下 第二章 第 5 节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一、单选题
1.下列图中可表示在食物网中,草与食草昆虫关系的是(纵轴为种群个体数,横轴为时间)( )
A. B.
C. D.
【答案】A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
【解析】【分析】在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是相对稳定的,这是因为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解答】图示中横轴为时间,纵轴为种群个体数,如果食草昆虫太多,草的数量就会减少,而草的数量减少又会导致食草昆虫的数量随之减少,这时草又会慢慢增多,因此二者维持在动态平衡状态。
故答案为:A
2.(2020七下·慈溪期中)水晶球样的生态球(如图)常作为家庭摆设,该球密封,内装有水、2一3条小鱼,底部有泥沙,并生长着一些水藻。妙在小鱼、水藻都是活的。下列关于生态球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该生态球中起主导作用的是水草
B.该生态球与外界隔绝,所以小鱼、水藻一直能繁衍下去
C.该生态球必须放在有光照的地方才能使小鱼、水藻存活
D.该生态球食物链简单,较易遭到破坏
【答案】B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
【解析】【分析】1、在这个密封的生态球里面,绿色植物水草光合作用生产的有机物和释放的氧气,生物的食物来源和氧气来源,所以水草起着主导的作用;
2、一般来说,生态系统的成分越 复杂,生物种类 越多,自动调节平衡的能力就越强 ,反之越弱。
【解答】A、 该生态球中起主导作用的是水草 ,水草的光合作用是食物和氧气的来源,说法正确,A错误;
B、 该生态球与外界隔绝,球内空间小植物的生长受到限制,能提供的食物少,所以小鱼、水藻不能一直繁衍下去,说法不正确,B正确;
C、水草的光合作用是球内生物食物和氧气的来源,所以必须放在有光照的地方,说法正确,C错误;
D、 该生态球食物链简单,较易遭到破坏 ,生物只有水藻和小鱼,说法正确,D错误。
故选B
3.生活在沙漠中的植物,它的叶和根一般具有的特点是( )
A.叶小,根系不发达 B.叶大,根系发达
C.叶小,根系发达 D.叶大,根系不发达
【答案】C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影响因素
【解析】【分析】根据生物对环境的适应知识解题。
【解答】解:沙漠地区,光照强烈,水分严重缺乏;故植物的叶一般退化,以减小蒸腾作用散失水分的面积;而根部需要有发达的根系,向更深处、更广处去吸收水分。
故答案为:C。
4.在武夷山(地处亚热带中部)生长的是常绿阔叶树,在黄山(地处亚热带北部)生长的常绿阔叶树和落叶阔叶树,而在泰山(地处温带)生长的几乎都是落叶阔叶树,这种分布特点主要与什么因素有关?( )
A.水分 B.土壤 C.温度 D.空气
【答案】C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影响因素
【解析】【分析】根据植被的分布与温度的关系解题。
【解答】解:自然带是地理环境差异性的集中体现,而自然带最明显的标志是植被;由亚热带到温带,植物的分布从常绿阔叶树到落叶阔叶树的转变;故主要的影响因素是温度;
故答案为:C。
5.分布在我国的下列各种植被类型中,动植物种类最丰富的是( )
A.热带雨林 B.荒漠 C.草原 D.落叶阔叶林
【答案】A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
【解析】【分析】根据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知识解题。
【解答】解: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与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有关,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越多,数量越丰富,其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强;
A、热带雨林,由于降水丰富、阳光充足、气候稳定,生物的种类和数量都非常丰富,同时由于热带雨林受人的干扰小,故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强;
B、荒漠,严重缺水,植被稀少;
C、草原以草本植物和零星的灌木为主,动物种类也少;
D、落叶阔叶林一般分布在温带,动植物的种类相对于草原和荒漠多,但是比热带雨林少;
故答案为:A。
6.人们把森林叫做“大自然的总调度室”。为此,你认为合理利用和保护森林生态系统的正确做法是( )。
A.严禁采伐森林 B.采伐与更新相结合
C.提倡林区狩猎 D.清除枯枝落叶
【答案】B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影响因素
【解析】【分析】根据生物资源的合理利用知识解题。
【解答】解:生物资源的合理利用是指自然资源的利用和再生需要协调发展,利用的速度和再生的速度应保持一致,绝不能出现乱砍滥伐、滥捕乱杀现象;
故答案为:B。
7.动物作为生物圈中的消费者,其作用主要体现在( )
A.在维持生态平衡中起重要作用 B.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C.帮助植物传粉和传播种子 D.以上三项都正确
【答案】D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
【解析】【分析】生态系统中有各种动物,它们不能直接利用太阳能,只能以植物或其他动物为食,称为消费者。物质和能量不断地从无机环境进入生物群落内部,又从生物群落内部回到无机环境中去,因此,生态系统总是在变化发展的。
【解答】A.消费者可以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在维持生态平衡中起重要作用。A符合题意。
B.消费者可以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B符合题意。
C.消费者还可以帮助植物传粉和传播种子。C符合题意。
D.以上三项都正确。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8.20世纪50﹣60年代,我国开展了”剿灭麻雀’的运动,而现在有关专家发出了要保护麻雀的呼吁,其原因不包括( )
A.麻雀对维持生态平衡有重要作用
B.麻雀能促进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
C.麻雀可以捕食农业害虫
D.麻雀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
【答案】D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影响因素
【解析】【分析】根据我们所学的知识:在一个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总是处于一种相对稳定的状态,原因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
【解答】解:生态系统常常处于生态平衡的状态,如果大肆的捕杀麻雀,会避免麻雀偷食稻谷,但麻雀除了吃稻谷外,还吃害虫,如果没有麻雀,那么害虫的数量就会增加,反而会造成稻谷的减产,麻雀为动物,属于消费者,参与物质循环,能维持生态平衡.故选项D麻雀属于生产者为错误项.
故选:D
9.下列对生态平衡概念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随着生产者的数量锐减,消费者也大量死亡
B.生产者和消费者的数量相等
C.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的数量保持恒定
D.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能够较长时间地保持动态平衡
【答案】D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生态平衡.解答时可以从生态平衡的概念和内涵方面来切入.
【解答】解: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相对稳定的状态,这种现象就叫生态平衡.
A、生态系统具有自动调节能力,随着生产者的数量锐减,消费者的数量也逐渐减少而不是大量死亡,不符合题意.
B、生产者和消费者的数量不相等,不符合题意.
C、生态平衡是一种动态的、相对的平衡,不是恒定不变,不符合题意.
D、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生态系统的结构越复杂,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途径就越多,其抵抗外界干扰的能力就越强,也就是说其调节能力就越大;反之,结构越简单,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就越小,维持平衡的能力就越弱.因此,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能够较长时间地保持动态平衡 符合题意.
故选:D.
10.自然条件下,生态系统能够在较长时间内保持相对稳定,其主要原因是( )
A.具有复杂的营养结构
B.能量的收支随季节而波动
C.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能反复进行
D.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答案】D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
【解析】【分析】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据此答题.
【解答】解: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是相互关联的,假如某种生物数量大量减少,其他生物的数量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例如,在“草→鼠→蛇→猫头鹰”这条食物链中,如果蛇的数量大量减少,其后一段时间内猫头鹰的数量会减少,鼠的数量会增加;尔后,猫头鹰的减少,鼠的增多,又会使蛇的数量逐渐增多.从而使整个生态系统处于一个动态的平衡状态.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但这种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自动调节能力就越大.物质能量沿着食物链、食物网流动逐级递减.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二、填空题
11.环境中 的因素,叫生态因素。生态因素包括 和 两类。对于生活在池塘水底同一处的两种水草来说,它们的 因素相同, 因素不同。
【答案】影响生物形态、生理、分布;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非生物;生物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影响因素
【解析】【分析】环境中影响生物形态、生理、分布的因素叫做生态因素。生态因素包括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两类。
【解答】环境中影响生物形态、生理、分布的因素叫做生态因素。生态因素包括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两类。对于生活在池塘水底同一处的两种水草来说,影响它们的阳光、水、温度等非生物因素相同,而影响它们的生物因素不同。
故答案为:影响生物形态、生理、分布;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非生物;生物
12.影响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因素很多,包括 因素和 因素。火山喷发、 、 、水旱灾害、雷电、火灾、 、滑坡、 等自然灾害都属于自然因素。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稳定性的 和 越来越强烈。自然因素与人为因素往往是共同作用的, 因素可以导致 因素的强化或弱化。
【答案】自然;人为;地震;海啸;台风;泥石流;干预;调控;人为;自然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影响因素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影响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因素。
【解答】影响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因素很多,包括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火山喷发、地震、海啸、水旱灾害、雷电、火灾、台风、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都属于自然因素。这些因素都可使生态系统在短时间内遭到破坏,甚至毁灭。但这些自然因素引起环境变化的频率不高,而且在地理分布上有一定的局限性和特定性。
故答案为:自然;人为;地震;海啸;台风;泥石流;干预;调控;人为;自然
13.生态系统发展到一定阶段,它的 和功能能够通过一定的 作用而保持相对 。生态系统能保持相对稳定性,是因为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 能力。不同 的生态系统,自动调节的能力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也 。生态系统的 稳定性包括抵抗力稳定性和 稳定性。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都有 的限度。
【答案】结构;调节;稳定;自动调节;有强有弱;有高有低;恢复性;一定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的自我调节能力。
【解答】生态系统发展到一定阶段,它的结构和功能能够通过一定的调节作用而保持相对稳定。生态系统能保持相对稳定性,是因为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不同的生态系统,自动调节的能力有强有弱,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也有高有低。一般来说,生态系统中的成分越复杂,生物种类越多, 自动调节能力就越强,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就越高。相反,生态系统的成分越单纯,生物种类越少,自动调节能力就越弱,稳定性也就越低。但是,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都有一定的限度,如果人为干预或自然因素的变化超过了这个限度,生态系统的稳定状态就会被破坏。
故答案为:结构;调节;稳定;自动调节;有强有弱;有高有低;恢复性;一定
14.当今我们生存的地球环境已受到一定程度的 ,如 、 和 遭到污染, 被破坏,水土流失严重, 资源枯竭, 的不合理引入,农业生态环境严重恶化等。为了保护 资源,特别是保护珍贵、 的动植物资源和具有代表性的自然环境,国家建立了许多 区。
【答案】损害;水;大气;土壤;森林;动植物;外来物种;自然;稀有;自然保护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影响因素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人为因素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解答】当今我们生存的地球环境已受到一定程度的损害,如水、大气和土壤遭到污染,森林被破坏,水土流失严重,动植物资源枯竭,外来物种的不合理引入,农业生态环境严重恶化等。为了保护自然资源,特别是保护珍贵、稀有的动植物资源和具有代表性的自然环境,国家建立了许多自然保护区。
故答案为:损害;水;大气;土壤;森林;动植物;外来物种;自然;稀有;保护动物
15.破坏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因素有:一类是 ,如火山爆发、地震、泥石流、洪水泛滥等;另一类是 ,主要是指人类在 活动中对自然资源 的开发、利用,对生态系统稳定状态造成的破坏.此外, 不合理也会导致生态系统失去原有的稳定性.人类作为生态系统中的一员,必须尊重 ,以维持(避免破坏)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答案】自然因素;人为因素;生产;不合理;外来物种;生态系统自身规律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影响因素
【解析】【分析】自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是由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但是这种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破坏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因素有两类:一类是自然因素;另一类是人为因素.
【解答】解:现在人们已经认识到,破坏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因素有两类:对生态系统影响最大的是人为因素,另一类是自然因素.自然因素如:水灾、旱灾、地震、台风、山崩、海啸等.人为因素:主要是指人类在生产、生活活动中对自然资源不合理的开发利用.此外外来物种入侵也会破坏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例如,水葫芦对云南滇池湖泊的破坏.因此,人类在生产、生活等活动中,一定要尊重生态系统的自身规律,避免盲目性,保护好我们生存的生态系统.
故答案为:自然因素;人为因素;生产;不合理;外来物种;生态系统自身规律.
三、实验探究题
16.如果你翻动花园、庭院中的花盆或石块,常常会看到一些身体略扁、长椭圆形、灰褐色或黑色的小动物在爬行,这就是鼠妇,又叫潮虫。当你搬开花盆或石块,鼠妇很快就爬走了。这是为什么呢?是因为环境变明亮了吗?某同学对此进行了探究,请你将他探究活动的过程填写完整。
(1)提出问题:
(2)作出假设:
(3)制定并实施探究方案:在铁盘内放上一层湿土,一侧盖上不透光的纸板,另一侧盖上透明的玻璃板,在铁盘两侧的中央处各放5只鼠妇,观察鼠妇的行为。该实验的变量是 如果在铁盘两侧中央各放1只鼠妇是否可以得出准确的结论?为什么? 。
(4)分析结果,得出结论:该同学对上述实验重复了5次,结果如下表:
环境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第五次
明亮 0只 1只 2只 0只 2只
阴暗 10只 9只 8只 10只 8只
为了使实验结论准确,应对上述数据做怎样的处理? 。
(5)从中得出的实验结论是 。
【答案】(1)提出问题:鼠妇喜欢生活在阴暗的环境还是明亮的环境中
(2)作出假设:鼠妇喜欢生活在阴暗的环境
(3)光;不可以个体数量太少,会使实验存在偶然性,产生误差
(4)计算出5次实验结果中,妇鼠分别在明亮和阴暗环境中的平均值
(5)妇鼠喜欢生活在阴暗的环境中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影响因素
【解析】【分析】根据科学探究的基本步骤解题。
【解答】解:(1)根据题文分析可知,提出问题:鼠妇喜欢生活在阴暗的环境还是明亮的环境中
(2)假设是对问题的肯定或否定回答,故作出假设为:鼠妇喜欢生活在阴暗的环境中或鼠妇喜欢生活在明亮的环境中;
(3)根据一侧盖上不透光的纸板,另一侧盖上透明的玻璃板,可知探究的变量为光;如果在铁盘两侧中央各放1只鼠妇,实验结果存在极大的偶然性,容易出现差错;
(4)多次试验,实验结果去除大误差,然后取平均值;
(5)通过对(4)中实验结果分析可知,妇鼠喜欢生活在阴暗的环境中;
故答案为:(1)提出问题:鼠妇喜欢生活在阴暗的环境还是明亮的环境中 ;(2)作出假设:鼠妇喜欢生活在阴暗的环境;(3)光、不可以个体数量太少,会使实验存在偶然性,产生误差;(4)计算出5次实验结果中,妇鼠分别在明亮和阴暗环境中的平均值;(5)妇鼠喜欢生活在阴暗的环境中。
17.某中学科学兴趣小组开展生态系统及稳定性的探究。探究目的:初步学会观察和研究人工生态系统。实验材料:带瓶塞的透明玻璃瓶、凡士林、金鱼藻、绿萍、虾、螺蛳、细沙、河水、不透光的盒子。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将A、B瓶置于有光条件下,C瓶用不透光的盒子罩住)。请回答:
(1)探究“光对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是否有影响”这个问题,应选择 瓶与B瓶进行对照实验。
(2)通过该实验探究能得出“光对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有影响”这个结论吗? (填“能”或“不能”)。
(3)在生态系统中,物质和能量是沿着 流动的。
(4)在A,B,C三个生态瓶中,生态系统维持时间最长的应该是 瓶。
【答案】(1)C
(2)能
(3)食物链
(4)B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
【解析】【分析】本题为实验分析题。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不同的生态系统,自动调节的能力有强有弱,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也有高有低。一般来说,生态系统中的成分越复杂,生物种类越多, 自动调节能力就越强,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就越高。相反,生态系统的成分越单纯,生物种类越少,自动调节能力就越弱,稳定性也就越低。
【解答】(1)实验设置A、B瓶置于有光条件下,C瓶用不透光的盒子罩住。探究“光对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是否有影响”这个问题,应选择C瓶与B瓶进行对照实验。(2)通过该实验,对比BC两组,可以探究能得出“光对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有影响”这个结论。(3)在生态系统中,物质和能量是沿着食物链流动的。(4)在A,B,C三个生态瓶中,生态系统维持时间最长的应该是B瓶。因为B瓶生态系统中的成分越复杂,生物种类越多, 自动调节能力就越强,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就越高。
故答案为:(1)C;(2)能;(3)食物链;(4)B;
四、解答题
18.“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这是一幅美丽的大草原景象.大庆何尝不曾是这样.但学生调查大庆目前的状况是:①开发石油时,由于没有注意保护植被,导致草原破坏;②土地退化、沙化、盐碱化非常严重;③土壤板结、裸地面积增大…如果你是一个大庆人的后代,请据些提出你的见解(至少写五点)?
【答案】(1)开发石油同时,植被的绿化一定要跟上;(2)不要过度放牧;(3)退耕还草,植树造林;(4)引入水源,解决干旱;(5)利用基因工程,把根系发达植物的基因和繁殖能力强并且抗盐碱植物的基因重组,生出一种在沙地中快速成长的植物,让沙地重新向绿色低头;(6)做环保宣传工作,让所有大庆公民都能有环保意识,这样我们大庆的经济就会在绿色中蒸蒸日上.同样,爱护植被,绿化祖国,我想最关键的也是要绿化人的心灵.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影响因素
【解析】【分析】根据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解题。
【解答】解:经济的发展要与环境的保护协调一致,作为大庆人的后代,我认为:(1)开发石油同时,植被的绿化一定要跟上;(2)不要过度放牧;(3)退耕还草,植树造林;(4)引入水源,解决干旱;(5)利用基因工程,把根系发达植物的基因和繁殖能力强并且抗盐碱植物的基因重组,生出一种在沙地中快速成长的植物,让沙地重新向绿色低头;(6)做环保宣传工作,让所有大庆公民都能有环保意识,这样我们大庆的经济就会在绿色中蒸蒸日上.同样,爱护植被,绿化祖国,我想最关键的也是要绿化人的心灵。
故答案为:(1)开发石油同时,植被的绿化一定要跟上;(2)不要过度放牧;(3)退耕还草,植树造林;(4)引入水源,解决干旱;(5)利用基因工程,把根系发达植物的基因和繁殖能力强并且抗盐碱植物的基因重组,生出一种在沙地中快速成长的植物,让沙地重新向绿色低头;(6)做环保宣传工作,让所有大庆公民都能有环保意识,这样我们大庆的经济就会在绿色中蒸蒸日上.同样,爱护植被,绿化祖国,我想最关键的也是要绿化人的心灵。
19.阅读有关“三江源地区20世纪90年代前后的生态环境”的资料,并回答问题。
三江源(长江、黄河、澜沧江源头)地区,位于青藏高原腹地,素有“中华水塔”之美誉。1990年以前,草场丰厚。1994年草场开始退化,但牲畜比前四年还多,它们只能以啃食草根为生。1999年时,草场开始沙化,黄沙飞扬;黄河的河床升高,河水干涸,湖泊消失一半。上世纪70年代,位于青海省境内的玛多县,森林茂密,为当时全国第一首富县,人均100多头牲畜。到了上世纪90年代末,人均牲畜只有十几头,成为全国贫困县。那里的老百姓守着三江源头,却没有水喝,只得买水喝,栽种树苗因缺水而造成树苗死亡。由于草场退化,鼠害成灾,每公顷有4000多个鼠穴,鼠穴相连,加剧了土壤沙化和水土流失。1998年长江发大水,与该地区森林被毁、滥采滥挖、水土流失有密切关系。上世纪末,该地区生态环境严重恶化,生态承受能力严重超载。
(1)上述资料中至少涉及到哪几种生态系统的恶化?
① ;② ;③ 。
(2)上述资料给人们的启示是什么?
(3)要想恢复三江源地区原有的生态环境,你有何建议?(2条)
① 。
② 。
【答案】(1)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湿地(淡水)生态系统
(2)对待各种生物资源,人类应正确处理开发利用与保护的关系,才能实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3)①综合治理:植树种草、减少放牧、治理鼠害、恢复牧场;②建立三江源自然保护区③人口迁移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影响因素
【解析】【分析】根据人类的活动对环境的影响知识解题。
【解答】解:(1)根据对材料分析可知,生态系统恶化的原因有:草场破坏,河流、湖泊干涸,森林的破坏;故恶化的生态系统有: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湿地(淡水)生态系统;
(2)上述资料给人们的启示是: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要协调一致,对待各种生物资源,人类应正确处理开发利用与保护的关系,才能实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3)要想恢复三江源地区原有的生态环境,首先要进行综合治理,植树种草、减少放牧、治理鼠害、恢复牧场等,其次要对其进行保护,可以建立三江源自然保护区,对水源地进行保护,再次就是控制人口数量,防止超负荷运载;
故答案为:(1)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湿地(淡水)生态系统;(2)对待各种生物资源,人类应正确处理开发利用与保护的关系,才能实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3)①综合治理:植树种草、减少放牧、治理鼠害、恢复牧场、②建立三江源自然保护区、③人口迁移。
20.(2017九下·浙江月考)据报道,云南省元阳县境内有17万亩梯田,到今年3月份为止,随着小龙虾的入侵,蛀空了3万亩梯田,水田濒临干涸。如图是元阳县境内某梯田中的部分食物网。
(1)该食物网中共有 条食物链。
(2)从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来看,雨生红球藻属于 。
(3)小龙虾的入侵不但会蛀空梯田,还会破坏生物的多样性,使生态系统的 明显减弱,稳定性降低,最终导致生态破坏。
【答案】(1)4
(2)生产者
(3)自动调节能力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
【解析】【分析】(1)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这种关系的,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2)生态系统是由非生物成部分和生物部分组成;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等;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分解者---腐生细菌、真菌;(3)活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这个过程叫作呼吸作用.呼吸作用的表达式:有机物(储存着能量)+氧气→二氧化碳+水+能量;
【解答】(1)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图中有四条食物链,分别是①雨生红球藻→水蚤→小龙虾②雨生红球藻→水蚤→小鱼③雨生红球藻→小龙虾④雨生红球藻→小鱼→小龙虾;(2)生产者能将环境中的无机物合成储藏能量的有机物,雨生红球藻属于生产者;(3)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的,生态系统中生物的数量和所占比例是相对稳定的.但这种自动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超过则会遭到破坏.小龙虾的入侵不但会蛀空梯田,还会破坏生物的多样性,使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明显减弱,最终导致生态破坏。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