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的性质

文档属性

名称 空气的性质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3-04-29 14:22:2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空气的性质》教学设计
《空气的性质——存在占据空间》是学生探究空气的入门课。它以学生的经验为基础,提出“它是什么样的”和“我们用什么方法才能知道它是什么样的”这样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我个人认为,使学生知道空气的性质固然是重要的,但同样重要的是使学生经历探究空气的性质,证明空气的存在并占据空间,获得观察、实验、搜集与整理信息的能力,受到归纳与概括等科学方法的训练。调整之后的教材分2个部分。第一部分:我们通过感觉就能知道空气就在身边;第二部分:实验探究空气占据空间。
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分析:
“空气”这个名词对学生来说并不陌生,学生知道空气的存在,还知道人呼吸需要空气,但由于空气既看不见又摸不着,学生并没有真正尝试去揭开空气的神秘面纱。
教学目标的制定:
1、通过经历感觉空气、实验观察空气、猜想、推测等活动,学生更加清楚地认识到空气不仅存在,并且还占据空间,从而对空气形成多方面的感性认识。
2、学生学会运用感官观察物质的基础上,学习运用实验的方法研究物质,体会借助不可见物质对可见物质的“扰动”,可以观察到不可见物质的科学研究方法。
3、在生动有趣的情景中,使学生感受空气的奥妙、探究活动的奥妙,激发他们对空气进行探究的兴趣和欲望。
设计理念:
1、 方法先导,用科学家的研究方法影响自己科学探究;
2、 重视证据,在收集证据的过程中发现科学知识的价值;
3、 重视解释,知道科学的原理可以在更大的范围内解释更多的现象。
教学准备:
教学组织形式:四人小组合作探究
教学材料准备:黑袋子、吸管、水槽、注射器、瓶子、气球、乒乓球
教学过程:
一、 导入:研究黑袋子里装的是什么?感知空气的存在。(10分钟)
(学生经历推测、观察、描述、证明)
1、 教师出示一只黑色的袋子,提出问题:黑色袋子里装了什么?
2、 对话和交流:学生会根据自己的经验猜测,老师提出引申的问题:不打开袋子你有什么办法?
3、 学生自由感知,汇报。
4、 打开袋子,观察:什么都没有?教师引导:袋子里真的什么都没有吗?刚才可是鼓鼓的呀!里面是空气?(板书)你怎么知道的呢?空气是什么样的呢?
5、 学生说说空气的印象,教师板书。(了解空气,并且随机板书空气的特点,如:看不见(没有颜色、透明)、摸不着、没有味道、没有气味等)
6、 老师:你是怎么知道的?然后引导学生用感官感受:眼睛看、嘴巴尝、鼻子闻、耳朵听、手摸……老师:谁能准确的描述一下空气是一种什么样的物质吗?
7、 教师质疑:既然空气是看不见、也摸不着的,那么你们凭什么说袋子里装了空气呢?你能用什么方法证明空气的存在(充分交流、演示)。引导学生用学具袋里的注射器、气球等材料。
【意图解析】袋子里什么都没有,这会引起学生的惊讶,然而在惊讶之后,引发的是学生的思考,这种出乎意料之外的情景,对于小学生来说,非常必要。同样,学生的思考也充分调动了他们的前概念,他们对空气已有的认识是探究的起点,同样,根据原有的经验,看不见的、摸不着的空气的的确确是存在的,这又是一个矛盾,如何感受到空气的存在在这里就显得非常有必要了,于是证明存在的活动就此开始了……
二、吹气球活动,感知空气的流动和占据空间。(20分钟)
1、过渡:在刚才的活动,同学们吹大了气球,老师这还有个气球,你能吹大吗?【拿出带气球的瓶】
演示吹气球 (吹两次) 问:能吹大吗?(能 不能)
请一个力气小的同学来吹吹,怎么样??
请一个力气大的同学来吹吹,怎么样??
那你们吹吹看,可以请家长帮忙,我们一起来吹一吹。
都吹大了没有?( 没有)
分组汇报 统计
为什么气球吹不大??
2、看看老师这里还有个瓶子,请个同学来吹气球。其他同学观察(吹大了)。
过渡:怎么有的气球吹的大,有的气球吹不大呢?这是怎么回事呢?
引导: 两种瓶子有什么区别吗?
(有小孔) 追问:其他同学是这样认为吗?(是的)
3、小孔有什么用?为什么有了小孔,气球被吹大了?
学生猜测
过渡:看来小孔在气球吹大过程中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我们把手放在有小孔的地方,来感觉一下。
(有气冲出来)追问:是气球里的气吗?(不是)那是什么地方的空气呢?(瓶子里的空气)
4、怎样证明空气跑出来了??
过渡:看来我们同学们都认为是这样的,你有办法来设计一个实验,让我们看到瓶子的空气真的流出来了。
(学生设计实验 瓶子放在水中吹,可以看到气泡) 追问:你看到了什么?(小气泡),这小气泡就是什么?(空气)
小结:我们来看,气球放在有孔的瓶子里,当吹气球时,瓶子里的空气就会……(流出来)看来空气还会 流动 ——板书
过渡:(点另外一个瓶子) 这个瓶子的气球怎么就吹不大呢?(空气跑不出来 空气占据空间 ……)
三、演示实验:(5分钟)应用阶段
再考考同学们:把剪底的塑料瓶压住浮在水槽中的乒乓球,猜小球的位置会在哪?为什么?如何改变小球的位置?
学生猜测,说说理由。
教师动手做一做,产生矛盾,进一步思考。
学生四人小组讨论,为什么?
如何改变?
教师演示,总结:空气占据空间。
四、课外拓展:你能借助一个杯子,让放入水中的纸不湿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