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2第二节 中国古代的艺术

文档属性

名称 专题2第二节 中国古代的艺术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民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3-04-30 15:42:3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44张PPT。书法 相传上古黄帝时,史官仓颉根据日月星辰、鸟兽足迹等自然景物创造了汉字. 仓颉造字虽只是传说,但据考证,仓颉可能是对汉字进行整理和规范的第一人。图为传说中的仓颉造字台. “天为雨粟,鬼为夜哭,龙乃潜藏”二里头遗址出土陶器上的刻划符号山东大汶口遗址出土的
灰陶尊和上面刻画的符号 中药里的惊世发现——甲骨文 相传1899年,中国学者王懿荣在他吃的中药“龙骨”里发现了距今3千多年前的汉字-甲骨文。 距今约3000多年的商代甲骨文是迄今所知最古老的成熟汉字。鼠牛虎兔龙蛇马羊 铸造出来的文字—金文 “金文”就是指铸在或刻在青铜器上的铭文,庄严、稳重、端肃、有序、精美,以符合“藏礼于器”的礼仪文化的特点。 小篆也称秦篆,是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向全国颁布的官定文字。缘于当时六国的文字过于混乱而决定“书同文”。文字发展到小篆已经是相当规范,偏旁有统一的样式,笔画委婉曲折,粗细匀称,字形狭长。   书同文—小篆   隶书的出现是秦代书法发展的结果,由于小篆的复杂,秦代的狱吏程邈所改进的,他把大小篆的笔划由圆转改为方折。这个变化使得书写速度提高,后这种字体在公文中广泛使用。狱吏的改进—隶书楷书 隶书 行书 草书小篆 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的《兰亭序》 欧阳询,唐初书法家。早年他专学二王(羲之、献之)书,并吸取六朝北派诸家的长处,独创一派书风,其书以“险劲瘦硬” 著称,史称“欧体”。欧体开创了唐代楷书的先端,对后世影响大,他与虞世南、褚遂良、薛稷并称为“唐初四大书家”。图为欧阳询《化度寺碑》。
   “颜体”肥硕丰润、刚健雄强、显出雍容大度的气派.图为颜真卿《多宝塔碑》局部。 柳公权所写楷书,体势劲媚,骨力道健。较之颜体,柳字则稍清瘦,故有“颜筋柳骨”之称。图为《玄秘塔碑》局部。 草书笔画简约,勾连不断,奔放跃动,任情纵性。怀素与张旭合称“颠张狂素”,怀素和尚史称“草圣”。
左图为张旭草书,右图为怀素草书。右图为苏东坡仅存的一幅行草作品。 黄庭坚,为宋四家之一。其书法的最大特点是重“韵”,持重风度,写来疏朗有致,如郎月清风,书韵自高。
左图为黄庭坚《黄州寒食诗卷跋》。 米芾用笔丰肥豪健,宽绰疏朗,字态奇逸超迈。
图为米芾《珊瑚复官二帖》。 蔡襄,宋四家中,他年龄辈份,应在苏、黄、米之前。宋四家中,苏、黄、米都以行草、行楷见长,而蔡襄喜欢写规规矩矩的楷书。他的书法浑厚端庄,雄伟遒丽。蔡襄为人忠厚正直,字识渊博,他的字“端劲高古,容德兼备”。元赵孟睢兜ò捅?访鞔?恼髅鳌豆?ジ从锸?诰怼访鞔??洳?胁莼婊?率?魇贝?幕婊?势佑肜寺??
是我国绘画艺术的源头。(1)按表现技法分:1、中国画是怎样分类的?工笔写意 勾勒没骨 设色 墨笔(2)按题材分:精粹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 佛教、道教的发展,崇尚气节的社会风气,使这一时期的绘画凸显个性。西晋顾恺之 “以形写神”的绘画理论成为中国古代的开创之作,被尊为“画祖”。图为《女史箴图》(局部)。顾恺之的《洛神赋图》 隋展子虔《游春图》作为中国现存最早的一幅山水画卷被载入史册。 人物画家吴道子是盛唐时期中国最富盛名的画家,被历代称为“画圣”。上图为代表作《送子天王图》,是宋人的临摹本。吴道子善于把握住传神的法则,注意形象塑造的整体,所画的衣袖有轻盈飘举的动感,人称”吴带当风”。 唐阎立本,擅长书画,最精形似。作画所取题材相当广泛,如宗教人物、车马、山水,尤其善画人物肖像。图为代表作《步辇图》局部,画的是1300多年前汉藏两族团结友好的重大事件,现藏北京历史博物馆,是祖国文化遗产中的一件珍宝。 宋代绘画是唐以后中国绘画史上又一艺术高峰,可以说宋代是中国画艺术的鼎盛时期。其中最有建树的是广泛反映社会生活的风俗画,图为《清明上河图》局部。 王希孟《千里江山图卷》。王希孟18岁为北宋画院学生,曾得到宋徽宗赵佶的亲自传授,半年后即创作了《千里江山图》。惜年寿不永,20馀岁即去世,是一位天才而又不幸早亡的优秀青年画家。 元代黄公望的绘画力作《富春山居图》残卷。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该画于清代顺治年间曾遭火焚,断为两段,前半卷被另行装裱,重新定名为《剩山图》,现藏浙江省博物馆。被誉为浙江博物馆“镇馆之宝”。后半卷《富春山居图》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唐寅被誉为明中叶江
南第一风流才子,性格狂放不羁,在绘画中则独树一帜,自成一路。右为《秋风纨扇图轴》,左上角题诗云:“秋来纨扇合收藏,何事佳人重感伤。请把世情详细看,大都谁不逐炎凉?” 由此点明作品的主题,以生活中见惯的细琐小事,讽喻政治生活中的附炎趋势,追名逐利的丑态。 由于地域、理念、师友等各种原因及时代的变化和社会的动荡,明清出现了一些风格奇特的画家。左图为郑板桥的《兰竹图》,右图为清初八大山人朱耷《安晚册》之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