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人民版必修三专题八 19世纪以来的文学艺术 课时作业(5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2013年人民版必修三专题八 19世纪以来的文学艺术 课时作业(5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92.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民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3-05-01 21:42:48

文档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时间:25分钟 满分:5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32分)
1.“通过描写人与自然的艰苦搏斗,表现当时的社会现实并寓含作者对人生的态度。”这种手法典型表现在 (  )
A.《太阳照样升起》     B.《永别了,武器》
C.《老人与海》 D.《丧钟为谁而鸣》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迁移运用知识的能力。四个选项都是海明威的作品,但典型运用“冰山原则” 创作手法的作品是《老人与海》。
答案:C
2.被誉为“无产阶级艺术最伟大的代表者”的是 (  )
A.马克·吐温 B.德莱塞
C.高尔基 D.鲁迅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高尔基被誉为“无产阶级艺术最伟大的代表者”。
答案:C
3.下列著作在1986年均被法国的《读书》杂志推荐为理想藏书。关于这四部书相对应的表述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
A.诗歌 剧本 散文 小说
B.彼特拉克 曹雪芹 达尔文 海明威
C.倡导人文主义 反对封建礼教 阐述自然选择 体现现代主义
D.抨击世俗王权 叙述爱情悲剧 挑战教会神学 歌颂民主自由
解析:达尔文的《物种起源》不是散文,曹雪芹的《红楼梦》是小说,故排除A项;《神曲》的作者是但丁,故排除B项;认为《红楼梦》的主要内容是叙述爱情悲剧不准确,故排除D项。
答案:C
4.在1908年的巴黎秋季沙龙展览会上,面对一些风格奇特的作品,艺术家马蒂斯惊叹道:“这不过是些立方体呀!”这些作品的作者最有可能是 (  )
A.莫奈 B.巴尔扎克
C.凡·高 D.毕加索
解析:注意关键信息“立方体”,说明这些美术作品中含有许多立体形状。毕加索属于立体派,他的很多绘画作品与此风格正好符合,故此D项符合题意。
答案:D
5.读右图,该作品的特点是将绘画对象分解为若干几何切面,然后加以主观的并置、重叠,以表示物体的几何空间,由于画面破坏了人的正常视觉,所以会有支离破碎的感觉。该作品所属画派的代表人物是
(  )
A.列宾     B.凡·高
C.罗丹     D.毕加索
解析:根据该图及题干作品特点的解说可知,这个作品属于20世纪以后兴起的现代艺术流派——立体派,而立体派的杰出代表是毕加索。
答案:D
6.从不同美术流派的表现手法角度看,画作《亚威农少女》(如图)的表现手法最接近于名画 (  )
A.《自由引导人民》
B.《伏尔加河上的纤夫》
C.《日出·印象》
D.《格尔尼卡》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19世纪以来世界的主要美术流派。能力要求是从对图片的解读中获取相关有效信息。《亚威农少女》作者(毕加索)抛弃了对人体的真实描写,把整个人体利用各种几何化了的平面装配而成,运用大量单调的色块和几根明快的线条来表现女性,把量感或立体要素全体转化为平面性。这是现代主义美术特征的表现。《自由引导人民》是浪漫主义美术,《伏尔加河上的纤夫》是现实主义美术,《日出·印象》是印象画派。
答案:D
7.著名的史学评论家丹纳说:“要了解一件艺术品,一个艺术家,一群艺术家,必须正确地设想他们所属时代的精神风貌和风俗概况。”这句话表明 (  )
A.艺术家们都具有趋同性
B.艺术家的作品都描写风俗习惯
C.艺术创作不能超越时空
D.从一件艺术品能看到一个时代的风貌
解析:题干阐述了一定时期的文化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的反映的原理,故选择D项。
答案:D
8.“这个画派的画家摒弃了传统的光影、透视和平面表现等技巧,另辟蹊径,仅以几何图形来构筑意象。”与这句话的理念一致的说法是 (  )
A.“恰似一地打碎了的玻璃”
B.“光是画中的主角”
C.“如实地表现我所生活的时代的风俗和思想面貌”
D.“我不爱理性的绘画”
解析:本题考查世界艺术的特点。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二十世纪初期,有些画家反对传统模拟自然的手法,他们将自然事物分解为几何切面,把前后左右在画面上交错、重叠,来表现物体的结构,这就是立体派。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A。
答案:A
二、非选择题(共18分)
9.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从19世纪开始,西方绘画的变化日新月异,从新古典主义、浪漫主义、现实主义、印象主义、后印象主义等直到抽象主义,如果把这一发展过程描述得概括一点,基本上可以说是主观因素不断压倒,以至全部取代客观因素的过程。
——朱狄《当代西方美学》
请回答:
(1)浪漫主义绘画兴起于何时?其特点是什么?(4分)
(2)举一例说明现实主义绘画如何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4分)
(3)印象派绘画兴起于何时?其特点是什么?(2分)
(4)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指出19世纪以后西方绘画的发展趋势是什么?(8分)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再认再现及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第(1)问依据所学知识作答即可。第(2)问举一现实主义绘画作品加以说明即可,如《播种者》《拾穗者》《伏尔加河上的纤夫》等其中一幅即可。第(3)问考查印象派绘画的兴起及特点,依据所学知识作答即可。第(4)问依据材料及绘画的发展过程归纳概括即可。
答案:(1)拿破仑统治结束后。特点:偏重感情,重视色彩和笔法的热情奔放。
(2)列宾的《伏尔加河上的纤夫》。表现了俄国劳动人民的苦难生活和他们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和渴望。
(3)19世纪后半期。特点:重视光和色彩的应用。
(4)19世纪以后,科学技术不断进步,人们对发明创新渴望的不断增加,造成对美术作品欣赏趣味的差异,出现了众多的美术流派;主观因素不断压倒,以至全部取代客观因素。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时间:25分钟 满分:5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32分)
1.“垮掉的一代”出现于20世纪50年代的美国,其背景是 (  )
①冷战 ②麦卡锡主义的泛滥 ③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
④贫富差距增大,阶级矛盾加剧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再认再现能力。由教材内容可知上面四项都是美国“垮掉的一代”文学流派出现的历史背景。
答案:A
2.下列属于苏联“解冻文学”的代表人物是 (  )
A.奥斯特洛夫斯基 B.高尔基
C.普希金 D.帕斯捷尔纳克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再认再现能力。教材明确提到帕斯捷尔纳克的《日瓦戈医生》是“解冻文学”的代表作。其他三人都是“解冻文学”产生之前的文学家。
答案:D
3.“充分挖掘本地区民族文化精华……在立足本土文化的基础上,积极吸取欧美文学的精华,将西方的与本土的、传统的与现代的文学糅合在了一起,形成了这种特殊的文学形式。”能够体现这种“文学形式”的作品是 (  )
A.《百年孤独》 B.《老人与海》
C.《寂静的春天》 D.《第二十二条军规》
解析:材料反映的是拉美魔幻现实主义这一文学流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百年孤独》是这一流派的代表作品。
答案:A
4.严复(1854~1921年)是我国近代著名的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曾留学海外。假如他在30岁左右有机会周游世界各地,他有可能 (  )
①到德国欣赏《命运交响曲》 ②到法国参观印象派画家的展览会 ③在美国欣赏电影《摩登时代》 ④在北京观看谭鑫培表演京剧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解析:本题可用排除法。题中要求的时间在1884年左右,而《摩登时代》属于20世纪的作品,故可排除含③的选项。
答案:A
5.美国许多青少年无休止地看电视,日益“发福”,成为“沙发土豆”,说明(  )
A.电视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
B.电视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
C.美国的电视事业发达
D.电视引领着文明的发展趋势
解析:本题考查电视艺术的消极影响。日益“发福”,成为“沙发土豆”属于生活方式,A项符合题意;“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是电视的积极影响;本题强调的是电视的影响,不是电视行业本身;D项过分夸大了电视的影响,与材料论证的方向相反,故B、C、D均不符合题意。
答案:A
6.二十世纪初期,欧洲发生这样的文化变迁:“巴黎、柏林或伦敦的嗜好和说话腔调,传播到国内最遥远的乡村。根深蒂固的地方文化开始被全国性文化取代,各国生活方式愈来愈受到国际消费文化的影响。”下列哪项是促成这种变化的主要媒介 (  )
A.电视和电影 B.铁路与飞机
C.报纸和广播 D.网络与漫画
解析:20世纪初期,电影电视产生,传播了资讯,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促进了社会的发展。
答案:A
7.进入21世纪以来,一大批时尚靓丽的韩国影视明星和歌手引起了中国青少年的广泛兴趣和关注,在中国形成了一股韩国流行歌曲、电视剧以及韩国影视明星的“热潮”,一些报刊把这一现象称为“韩流”。下列关于“韩流”的相关说法,你认为正确的有 (  )
①文化传统的相似是重要原因 ②盲目追星行为应该正确引导 ③正常的文化现象,无须多虑 ④促进了中韩两国的民间交流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解析:青少年盲目追星是一种错误的行为,应该正确引导,故②正确,③不正确;中韩同受儒家文化的影响,①正确;这种文化的交流会进一步促进两国的商贸往来,故④正确。
答案:C
8.西班牙画家达利是20世纪最负盛名的画家之一。他利用反向思维,自由拼合想象的画面,构建出一个意象新奇、陌生化的超现实主义的场景。右图是其创作于1931年的代表作《记忆的永恒》。你认为下列认识不正确的是
(  )
A.战争给人们的心灵造成巨大创伤
B.是逃避现实、追求梦幻的产物
C.是现实主义美术的一个重要流派
D.反传统和反理性,重视“自我表现”
解析:根据题干的提示“超现实主义”并结合对作品的认识,该画作应该属于反传统的现代主义美术,而现实主义美术更注重表现真实的社会现实。故C表述错误。
答案:C
二、非选择题(共18分)
9.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19世纪末,随着摄影技术、缩短曝光、连续摄影等一系列技术的发明,西方各国开始进行放映电影的实验。法国的卢米埃尔兄弟取得了最大成就,电影正式诞生。
材料2:电视利用屏幕图像和语言、音乐等作为载体,视听兼备、声画并茂,兼具报纸、广播、电影几种媒介的优势,具有覆盖面广、时效性和现场感强的特点,成为最为普遍的大众媒体。
请回答:
(1)根据材料1、2说明电视和电影之间的关系是什么?电视的特点是什么?(6分)
(2)电视成为现代社会成员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你认为电视具备了哪些功能?(4分)
(3)你认为电视对高中生的影响有哪些?(8分)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获取信息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第(1)问从材料的信息中获取答案;第(2)问依据所学知识回答即可;第(3)问可以结合现实加以说明,从正反两方面解答。
答案:(1)关系:电影是电视的先导,电视是在电影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特点:覆盖面广、时效性和现场感强。
(2)传播资讯、展示优秀的艺术作品、娱乐、远程教育等功能。
(3)积极影响:丰富高中生的文化知识和精神生活,扩大视野,提高修养。
消极影响:过于痴迷,影响学习和视力;电视中某些消极的内容也不利于正确人生观的培养等。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时间:45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1.法国《读书》杂志推荐的理想藏书中包括以下三部著作。下表中关于这三部著作的表述,完全正确的项目是 (  )
项目著作  体裁 作者 特点 评价
《诗经》 诗歌 屈原 现实主义 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红楼梦》 小说 曹雪芹 古典主义 中国古代最伟大的长篇小说
《人间喜剧》 戏剧 巴尔扎克 浪漫主义 资本主义的“社会百科全书”
A.体裁          B.作者
C.特点 D.评价
解析:《诗经》作者非屈原;《人间喜剧》体裁是小说,特点是现实主义,故A、B、C三项都有错误,只有D项评价完全正确。
答案:D
2.“湖畔派”是出现在18~19世纪英国的一个诗歌流派,他们的诗作一般远离社会斗争,讴歌宗法式的农村生活或自然风景;常通过缅怀中古时代的“纯朴”来否定丑恶的城市文明。从其创作的内容理解,下列作品不属于这一风格的是 (  )
A.《西风颂》 B.《唐璜》
C.《战争与和平》 D.《巴黎圣母院》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判断和对“湖畔派”的诗作内容分析,该派别应该属于浪漫主义文学的流派。A、B、D都是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只有C选项是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品。
答案:C
3.直至19世纪初,德国人还自嘲说英国拥有海洋,法国拥有陆地,而德国只有“思想的天空”。德国在拥有“思想的天空”方面主要成就是 (  )
①雪莱创作《西风颂》 ②薄伽丘写出《十日谈》 ③贝多芬创作九部交响乐 ④康德创立“批判哲学”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③④ D.①②③
解析:本题可用排除法。雪莱是英国人,薄伽丘不是生活在19世纪,故可排除①②。
答案:C
4.下列对贝多芬的评述,不正确的是 (  )
A.他深受启蒙思想的影响
B.被称为“乐圣”
C.他是德意志音乐家
D.是连接浪漫主义音乐和现代主义音乐的桥梁
解析:贝多芬是连接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音乐的桥梁,故D项表述有误。
答案:D
5.下面两幅东、西方绘画作品的共同点是 (  )
A.准确客观地描绘物像
B.注重表达画家的主观感受
C.运用抽象夸张的手法
D.注重光与色的明度差别
解析:《踏歌图》是中国传统的水墨画,注重写意;《日出·印象》是著名的印象派画家莫奈的作品,其重点完全是一种瞬间的视觉感受和活泼生动的作画情绪使然。故选B。
答案:B
6.某些画家根据光色原理对绘画色彩进行了大胆革新,打破了传统绘画的褐色调子,并直接面对自然风景写生,将光色瞬间变幻的效果记录下来。这一绘画流派是(  )
A.古典主义 B.浪漫主义
C.印象主义 D.现代主义
解析: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可知,打破了传统绘画的褐色调子,并直接面对自然风景写生,注重对光和色彩的感觉属于印象派绘画的特点。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C。
答案:C
7.有一种音乐反映“微妙和难于捉摸的东西,而不喜欢堂皇、不朽的雄伟气派”,它塑造的“模糊的轮廓,朦胧的色彩”带有鲜明的莫奈的风格。这种音乐类型是 (  )
A.浪漫主义 B.现实主义
C.印象主义 D.现代主义
解析:依据印象主义音乐的特点判断,还要注意“莫奈的风格”,莫奈是印象派绘画的代表,印象派绘画直接影响了音乐创作。
答案:C
8.19世纪中期,欧洲某个出版社想出版法国作家巴尔扎克的小说集《人间喜剧》。为吸引读者,出版社想请一位画家为小说配一些插图,插图的风格要与小说风格一致。以下哪位画家可能入选? (  )
A.德拉克洛瓦 B.米勒
C.塞尚 D.毕加索
解析:《人间喜剧》是现实主义作品,选项中只有B项是现实主义画家。毕加索是现代主义,而德拉克洛瓦是浪漫主义,塞尚是印象画派。
答案:B
9.右图是毕加索的《葡萄与小提琴》,对其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探索绘画的视觉与幻觉之间的关系
B.它体现的是一种几何形体的美和形式的排列组合所产生的美

C.用几块平面片断在心目中构成一把可感可即的小提琴的实体形象
D.强烈的光影所形成的戏剧性效果使其具有生动活跃的激动人心的力量
解析:毕加索绘画的主要特点是丰富的造型手段,即空间、色彩与线的运用。他不要规定,不要偏见,什么都不要,又什么都想要去创造。他在艺术历程上没有规律可循,从自然主义到表现主义,从古典主义到浪漫主义,然后又回到现实主义。从具象到抽象,来来去去,他反对一切束缚和宇宙间所有神圣的看法,只有绝对自由才适合他。因此,他的画没有一定的形式。
答案:B
10.“他是有史以来第一个活着亲眼看到自己的作品被收藏进卢浮宫的画家。他用变形、扭曲和夸张的笔触以及几何彩块堆积、造型抽象,表现了痛苦、受难和兽性,表达了多种复杂的情感。”文中的他是 (  )
A.达·芬奇 B.莫奈
C.塞尚 D.毕加索
解析:从材料信息“变形、扭曲和夸张的笔触以及几何彩块堆积、造型抽象,表现了痛苦、受难和兽性,表达了多种复杂的情感”可以看出,这是对立体派绘画特点的描述,属于此画派的是毕加索。
答案:D
11.1956年,美国歌手“猫王”录制的唱片《伤心旅馆》创造了唱片销售新纪录,并赢得了国际声誉,一时间摇滚乐时髦起来。它切合美国民众何种心理诉求 (  )
A.大众对经济危机的苦闷 B.军人对侵越战争的反感
C.老兵对二战的感伤 D.青少年对现实的反叛
解析:摇滚乐简单、有力、直白,特别是它那强烈的节奏,与青少年精力充沛、好动的特性相吻合;摇滚乐无拘无束的表演形式,与他们的逆反心理相适应;摇滚乐歌唱的题材,与他们所关心的问题密切相关。所以正确答案为D。
答案:D
12.《2012》是一部关于全球毁灭的灾难电影,它讲述在2012年世界末日到来时,主人公以及世界各国人民挣扎求生的经历。该片投资超过两亿美元,2009年在全球105个国家和地区上映,首映当天全球票房就已达到两亿美元。这说明电影艺术 (  )
A.渗透了大国的强权意识和价值观
B.折射出基督教文明的永恒生命力
C.纯粹是投机商人赢利性商业炒作
D.能够唤起人类对自身命运的思考
解析:影视艺术既反映人类在科学技术方面的进步,又直接敏锐地回应、影响文明的发展和社会风尚的变化,满足人们各式各样的审美需要和精神追求。根据《2012》的内容梗概可知它可以唤起人类对自身命运的思考。
答案:D
二、非选择题(第13题20分,第14题20分,共40分)
1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恩格斯说巴尔扎克的作品“汇集了法国社会全部历史,我从这里,甚至在经济细节方面所学的东西,也要比从当时所有职业的历史学家、经济学家和统计学家那里学到的东西还要多”。
材料2:“你以为艺术家是什么,一个低能儿?如果他是一个画家,那就只有一双眼睛;如果他是一个音乐家,只有一对耳朵;一个诗人,只有一具心琴;一个拳击家,只有一身肌肉吗?恰恰相反,艺术家同时也是一个政治人物。他会经常关心悲欢离合的灾情,并从各方面作出反应。他怎么能不关心别人,怎么能以一种逃避现实的冷漠态度而使你自己同你的那么丰富的生活隔离起来呢?”
——毕加索《法兰西文学报》
材料3:列宁在《列夫·托尔斯泰是俄国革命的镜子》一文中说:“他一方面是一个天才的艺术家,不仅创作了无与伦比的俄国生活的图画,而且创作了世界文学中第一流的作品;另一方面,是一个发狂地信仰基督的地主。”
请回答:
(1)材料1中恩格斯为什么如此评价巴尔扎克?(6分)
(2)根据材料2概括毕加索的观点。并举出一部他的“关心悲欢离合的灾情”的作品。(6分)
(3)材料1与材料3的作家的作品有何共同之处?结合材料1你知道恩格斯评价的是巴尔扎克的哪一部作品?这部作品为何又被称为“社会百科全书”?(8分)
解析:第(1)问主要结合巴尔扎克的成就分析。第(2)问从材料2的信息可以看出,毕加索认为一个艺术家不仅要具有艺术才能,还要关心社会,关心政治。代表作品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他的《格尔尼卡》表达的就是对法西斯带来的灾难的关心。第(3)问根据所学可知,两人都是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对巴尔扎克作品的分析结合教材回答即可。
答案:(1)巴尔扎克是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大师,他立志要使自己的作品成为一部完整的历史,他的《人间喜剧》被称为“社会百科全书”。
(2)观点:艺术家不仅要具有卓越的艺术才能;还要具有社会责任感。作品《格尔尼卡》。
(3)共同之处:都是批判现实主义作品,都反映了各自国家整整一代的历史。
作品:《人间喜剧》。
称为“社会百科全书”的原因:《人间喜剧》包括90多部小说,深刻生动地揭示了19世纪前半期法国社会金钱至上的社会面貌,批判了资本主义社会的金钱至上和道德沦丧,形象地反映了贵族阶级必然没落的命运,从而表现了复辟时期法国社会的时代特征和社会风貌,因而被称为“社会百科全书”。
14.音乐不仅是生命中流动的旋律,它还是游走在心海的精灵。音乐使一个民族的气质更独特,使人类的精神爆发出火花,更是一部鲜活的史诗。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贝多芬,德意志著名音乐家,一生中创作了大量音乐作品。他对当时的自由思想很是同情,在作品《爱格蒙特》《菲岱里奥》及《第九交响曲》中都有表现,就这方面而言,贝多芬是第一位伟大的“主观”作曲家,并且他创作的唯一歌剧《菲岱里奥》被公认为是爱情与自由的象征。
《英雄交响曲》创作前发生过许多重大事件:1789年标志着封建制堡垒的巴士底监狱陷落;1799年拿破仑执政,五年后称帝。这部作品热情讴歌了在“自由、平等、博爱”旗帜下实现的法国革命,标志者欧洲音乐历史中具有重要社会政治意义的题材第一次进入交响乐这个音乐体裁的领域。
材料2: 《黄河大合唱》是冼星海最重要的和影响最大的一部代表作,创作于1939年3月。其第七部分是“保卫黄河”:
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黄河在咆哮。河西山冈万丈高。河东河北高粱熟了。万山丛中,抗日英雄真不少!青纱帐里,游击健儿逞英豪!端起了土枪洋枪,挥动着大刀长矛,保卫家乡!保卫黄河!保卫华北!保卫全中国!
这是一部反映中华民族解放运动的音乐史诗。作品表现了在战争年代里,中国人民的苦难与顽强斗争,也表现了我们民族的伟大精神和不可战胜的力量。
(1)结合材料1和所学知识分析为什么说“贝多芬是第一位伟大的‘主观’作曲家”?其重要的贡献有哪些?(6分)
(2)结合材料2说明作品创作的历史背景是什么?产生了怎样的影响?(6分)
(3)《英雄交响曲》和《黄河大合唱》各体现了怎样的时代主题?这两部优秀交响乐的共同点是什么?(8分)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外代表性音乐产生的时代背景及其对时代的影响。第(1)问,“主观”作曲家的含义是以自己的理解为出发点来创作音乐作品。第(2)问,材料创作背景是中华民族的抗战,围绕此中心结合所学知识来回答历史背景和影响。第(3)问,结合两部作品的历史背景来分析时代主题,分别围绕“反封建、追求自由民主”“抗日”来回答。
答案:(1)原因:贝多芬追求进步和自由,其作品具有强烈的反封建与追求民主革命的精神,能站在“自我”的角度,对自由和奋斗大加赞美,因此他被称为第一位伟大的“主观”作曲家。贡献:对交响曲的发展和创新,将声乐与器乐结合,开创了交响曲的新形式;将古典音乐发展到顶峰,又开浪漫音乐的先河。
(2)背景:中国遭到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面临着严重的民族危机;国共合作领导全民族的抗战;中国共产党带领八路军开辟敌后战场,走人民战争路线,运用游击战等方法抗击日军侵略者。影响:极大提高了全民族精诚合作团结御侮的信心;重塑了中华民族顽强斗争的英雄形象;展现了中华儿女不畏艰苦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为抗战胜利做出重要贡献。
(3)《英雄交响曲》:反对封建专制、赞颂资产阶级的民主精神;《黄河大合唱》:反抗日本侵略、赞颂中华民族不可战胜的伟大精神。共同点:旋律优美、气势磅礴;成功赋予器乐反映社会重大题材的使命;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时间:25分钟 满分:5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32分)
1.以下有关19世纪以来文学艺术代表成就作品,属于同一艺术风格的是 (  )
A.《唐璜》《悲惨世界》《第六(田园)交响曲》
B.《人间喜剧》《红与黑》《蓝色多瑙河》
C.《巴黎圣母院》《战争与和平》《天鹅湖》
D.《西风颂》《春之声圆舞曲》《向日葵》
解析:根据所学,本题属于同一艺术风格的是A项,拜伦《唐璜》、雨果《悲惨世界》、贝多芬《第六(田园)交响曲》同属浪漫主义风格。B项中《人间喜剧》、《红与黑》属于批判现实主义,而《蓝色多瑙河》属于浪漫主义。C项中《巴黎圣母院》《天鹅湖》是浪漫主义,《战争与和平》属于批判现实主义。D项中《西风颂》《春之声圆舞曲》属于浪漫主义,《向日葵》是印象派作品。
答案:A
2.下列对俄国民族乐派音乐的表述,正确的是 (  )
①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 ②俄国著名代表人物为柴可夫斯基 ③《天鹅湖》《胡桃夹子》是俄罗斯著名芭蕾舞剧
④表达了对西方传统和主流思想的叛逆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①③ D.①③④
解析:④项是二战后西方摇滚乐的艺术特征,不符合19世纪中后期俄国民族乐派音乐的表演风格。
答案:A
3.对下列中西文学史上的两部作品,表述正确的是 (  )
A.真实地再现了社会的风貌
B.两部作品的创作风格一致
C.描绘了新的阶级结构变动
D.表达了对社会现状的不满
解析:《聊斋志异》借花妖狐魅的故事艺术地反映了广泛的现实社会生活,并不是社会生活的真实再现,故可以排除A项。《聊斋志异》属于浪漫主义,《大卫·科波菲尔》属于现实主义并且二者描述的都是封建社会的状况没有涉及新的阶级结构变动,故B项和C项均不是二者的相同点。两部作品都是对现实不满的反映,故D项符合题意。
答案:D
4.2009年10月8日,德国女作家赫塔·缪勒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评审委员会称其“以诗歌的凝练和散文的率直,描写了失业人群的生活”。下列作品与评审委员会评述的文学特点属于同一风格的是 (  )
A.《西风颂》 B.《唐璜》
C.《战争与和平》 D.《巴黎圣母院》
解析:根据材料的描述可知,赫塔·缪勒作品的风格属于批判现实主义。A、B、C、D中属于现实主义的是《战争与和平》。《西风颂》《唐璜》《巴黎圣母院》都属于浪漫主义文学。
答案:C
5.(2012·郑州期末)有一天,阳光明媚,某画家背着画夹到野外写生,在同一个地点,同一处景物,同一个角度,画出的三幅作品景物色彩却不一样。你认为他的画应属于
(  )
A.写意画派 B.印象画派
C.现代画派 D.风俗画派
解析:印象派直接描绘阳光下的物象,追求强烈的个人感受,根据自己眼睛的观察和感受,来表现微妙的色彩变化。
答案:B
6.下列两幅图分别是中国王冕的《墨梅图》和荷兰印象派画家凡·高的《向日葵》,它们体现了中西绘画艺术有相通之处,下列对此说法正确的是 (  )
A.都体现了现实主义的特征
B.都属于油画作品
C.都注重借助于光和色的运用
D.都具有写意的特点
解析:《墨梅图》属于文人画,不注重写实,而以写意为主。《向日葵》属于印象主义绘画,同样具有写意的风格。故D项符合题意。
答案:D
7.下列人物的言论,体现现实主义创作原则的是 (  )
A.德拉克洛瓦:“绘画应该成为视觉的盛宴。”
B.库尔贝:“我从来没有见过天使或女神,因此我没有什么兴趣去画她们。”
C.贝多芬:”我必须创作,因为我的心头常常感到重压,我必须表达它们。”
D.华兹华斯:“春意盎然的丛林刺激人的心智,让他更具人文情怀,更能区别道德的善恶。”
解析:A项是浪漫主义绘画代表;C项是浪漫主义音乐代表,可排除A、C两项。D项也属于浪漫主义风格,可以排除。库尔贝是现实主义绘画代表,故选B。
答案:B
8.朱铭在《中国美术》中说:“他们竭力回避尖锐敏感的社会政治问题,在自己身边的日常生活中追寻光和色的美,寄托自己敏锐的探索精神。”下列作品中体现这种“追求”的有 (  )
①《自由引导人民》 ②《向日葵》 ③《拾穗者》 ④《日出·印象》
A.①③ B.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解析:题干材料体现的是对光和色彩的注重,应属于印象派绘画的特点。而选项①是浪漫主义流派,③是现实主义作品。故本题选B。
答案:B
二、非选择题(共18分)
9.阅读下列图文材料:
材料1:所有的新政治人物都爱把自己视为希腊与罗马的现代体现……波拿巴以古代英雄的模样在画中出现,新古典主义的理想变成了帝国的理想,而皇帝建立一个拉丁-莱茵大帝国的渴望又反过来加强了新古典主义精神的传播。
——雅克·德比奇等《西方艺术史》
材料2:他们认为,艺术应该从所有思想的领域中解放出来……自由和偶然哺育着灵感,当维克多·雨果画画
时,他从纸上的一滴墨水点成咖啡点出发寻求变化,冲动的抒情代替了理性的劳作。于是,与个人笔触联系在一起的色彩效果便占据了统治地位,因而也损失了精细准确的画面。
——《西方艺术史》
材料3:阅读以下两幅图片:
请回答:
(1)结合材料1及其中的图片分析新古典主义美术的兴起原因及艺术特点。(6分)
(2)结合材料2,分析浪漫主义美术有哪些创作特点?(4分)
(3)判断材料3中两幅作品分别属于何种流派?据图分析二者的区别。(8分)
解析:第(1)问,要注意通过观察图片分析新古典主义的特点。第(2)问,要立足材料分析其特点。第(3)问,要注意从绘画主题和艺术手法两方面分析其不同。
答案:(1)原因:法国大革命期间资产阶级的反封建斗争如火如荼,对古代希腊罗马英雄主义的追求。特点:强调理性,往往选择严峻的重大题材;表现形式上注重画面的严整和谐。
(2)反对理性,注重感情表现和个人感受;强调色彩的运用,画面生动丰富;不拘泥于细节的过分描绘和刻画。
(3)分别属于现实主义和印象画派美术。不同:在题材上,前者注重现实和平民的日常生活;而后者关注自然景观。在艺术形式上,前者强调真实地再现生活场景;而后者强调光与色的效果,抒发个性,形式夸张。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时间:25分钟 满分:5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32分)
1.“该作品以19世纪法国的真实面貌为背景,但其中的故事情节、人物形象等都洋溢着浪漫主义色彩,热情赞美并歌颂了人类美好的心灵……”“该作品”是 (  )
A.《唐璜》        B.《悲惨世界》
C.《人间喜剧》 D.《第三(英雄)交响曲》
解析:英国拜伦的《唐璜》描述了西班牙贵族子弟唐璜的游历、恋爱及冒险等浪漫故事,揭露了社会中黑暗、丑恶、虚伪的一面,奏响了为自由、幸福和解放而斗争的战歌。从材料中“19世纪法国的真实面貌为背景”可以排除A。德国贝多芬的《英雄交响曲》是古典主义音乐的瑰宝。法国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属于现实主义作品。C、D与材料中的“浪漫主义色彩”不符。故选B。
答案:B
2.法国文学家雨果的小说《巴黎圣母院》、英国诗人拜伦的《唐琐》和雪莱《西风颂》是18世纪后半期至19世纪中叶欧洲浪漫主义文学的典型代表。欧洲浪漫主义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主要反映了 (  )
A.对人性解放的歌颂 B.对资产阶级革命的歌颂
C.对社会制度的歌颂 D.对现实社会的不满
解析: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可知,浪漫主义文学流派主要反映的是对资产阶级革命后所建立的“理性王国”的失望。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D。
答案:D
3.在某一历史时期,许多作家在作品中喜欢描写诸如逝去的古代、空想的未来、遥远的东方、飘渺的梦境等“非凡”环境,塑造诸如骄傲孤独的强盗、愤世嫉俗的叛逆者、温柔多情的牧女、至善至美的吉普赛女郎,等等。据此判断,这些文学作品的出现主要是因为 (  )
A.经济危机导致社会问题更加突出
B.工业革命后,各国阶级矛盾更加尖锐
C.知识分子对“理性王国”大为失望
D.西方社会精神危机在文学层面的反映
解析:18世纪后半叶至19世纪中叶,对于欧洲来说,是疾风暴雨的革命与波澜起伏的改革年代。革命或改革相继成功后的欧洲各国并没有出现启蒙学者所描绘的自由、民主、平等、博爱的美好景象。资本家对工人的奴役,资产阶级一个阶级的统治,以及私欲横流的社会现象,使人们普遍感到失望。这种对现实的不满反映到文学艺术领域,就是浪漫主义文学作品的兴起。
答案:C
4.某校学生在开展研究性学习时阅读了《巴黎圣母院》《基督山恩仇记》《唐璜》《悲惨世界》等一系列相关的作品。依据你的判断,他们研究的课题可能与哪一文学流派有关 (  )
A.解冻文学 B.古典主义文学
C.现代主义文学 D.浪漫主义文学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巴黎圣母院》《基督山恩仇记》《唐璜》《悲惨世界》属于浪漫主义文学。
答案:D
5.19世纪上半叶把浪漫主义美术推向顶峰的人物是 (  )
A.籍里柯 B.德拉克洛瓦
C.米开朗琪罗 D.达·芬奇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再认再现能力。德拉克洛瓦的《自由引导人民》把浪漫主义美术推向了顶峰。
答案:B
6.《西风颂》是英国诗人雪莱最著名的一首抒情诗,全诗节奏明快、感情奔放。抒发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歌颂了西风摧枯拉朽同时孕育新事物的精神。就创作手法而言,下列与《西风颂》最接近的是 (  )
A.《石壕吏》 B.《离骚》
C.《人间喜剧》 D.《老人与海》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外艺术流派的有关知识。《西风颂》属于浪漫主义文学,《离骚》也具有浪漫主义风格,故选B。A具有现实主义风格,C属于现实主义文学,D属于现代主义文学,均可排除。
答案:B
7.音乐大师贝多芬(1770~1827年)的作品反映了其追求进步和自由的思想。因为他深受 (  )
A.普法战争的影响 B.启蒙运动的影响
C.科学社会主义的影响 D.空想社会主义的影响
解析:贝多芬生活在拿破仑时代,那是一个革命和思想启蒙的时代,贝多芬的思想明显受到了启蒙运动的影响。
答案:B
8.19世纪的浪漫主义音乐具有明显的多样性、民族性特点,这是因为 (  )
A.音乐艺术从封建主义束缚下解放出来
B.各国面临不同的社会问题
C.西欧各国国情的不同
D.音乐本身的丰富多样性
解析:19世纪随着资产阶级革命的开展,音乐逐渐从封建主义束缚之下解放出来,浪漫主义音乐成为主流,但由于各国面临不同的社会问题,因而这一时期的浪漫主义音乐呈现出突出的多样性、民族性特点。
答案:B
二、非选择题(共18分)
9.(2012·南京期末)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商业日益变成欺诈。革命的箴言“博爱”化为竞争力的蓄意刁难和嫉妒。贿赂代替了暴力压迫,金钱代替刀剑成为社会权力的第一杠杆……
总之,同启蒙学者的华美诺言比起来,由“理性的胜利”建立起来的社会制度和政治制度竟是一幅令人极度失望的讽刺画。
——恩格斯
材料2: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不要忧郁,也不要愤慨!
不顺心时暂且克制自己:
相信吧,快乐之日就会到来;
我们的心儿憧憬着未来;
现今总是令人悲哀:
一切都是暂时的,转瞬即逝,
而那逝去的将变为可爱。
——普希金《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请回答:
(1)据材料1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浪漫主义文学艺术产生的背景。(9分)
(2)结合材料2分析浪漫主义具有怎样的特征?列举两部同类别的作品。(9分)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浪漫主义文学产生的背景、艺术特点的掌握,并考查学生多角度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第(1) (2)问,结合材料的有效信息及所学知识归纳即可。
答案:(1)背景:法国大革命后的欧洲局势混乱;各国政治生活中争权夺利现象严重;社会不平等现象严重;对启蒙运动中宣扬的“理性王国”的失望;文学家的不懈努力。
(2)特征:不再刻意突出人的理性, 而是深入发掘人类的感情世界,构思想像力丰富,戏剧情节跌宕起伏。代表作:雨果的《巴黎圣母院》,拜伦的《唐璜》。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