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单元第3章第3节《物质运输的途径》课件(共41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3单元第3章第3节《物质运输的途径》课件(共41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济南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2-05-31 17:54:5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1张PPT)
第三单元 生物圈中的人
物质运输的途径
二.血液循环的概念、意义
四.出血的初步护理
五.练习操作
三.血液循环的动力
一.血液循环的过程
新课讲解
血液循环的途径有两条
体循环——血液在心脏与全身各组织器官之间的循环
肺循环——血液在心脏和肺之间的循环
1.观察体循环:
观察内容:
(1)体循环的起点、止点及大致路径(或体循环是由心脏的哪一腔开始?血液流经何处?最后流回心脏的哪一腔?)
(2)在体循环过程中,血液成分有哪些变化?在何处发生的变化?
2.观察肺循环:
观察内容:
(1)肺循环的起点、止点及大致路径(或体循环是由心脏的哪一腔开始?血液流经何处?最后流回心脏的哪一腔?)
(2)在肺循环过程中,血液成分有哪些变化?在何处发生的变化?
(体循环开始)
左心房
主动脉
肺静脉
肺动脉
毛细血管
上腔静脉
肺部的毛细血管网
右心房
右心室
各级静脉
各级动脉
下腔静脉
左心室
(肺循环开始)
(体循环止)
(肺循环止)
血液循环途径
血液成分的变化






各级
动脉
全身
毛细
血管
各级
静脉
上下

静脉









各级
动脉
组织细胞
O2
CO2
养料
废物






2、肺循环






肺部毛
细血管






肺 泡
CO2
O2












1、体循环
循环途径
因为当心脏收缩时,血液会同时从左、右心室射出,因此两条途径是同时进行的。体循环和肺循环独自进行,在心脏处连通在一起,构成了完整的血液循环途径,保证了体内的物质运输和交换,使人体的各项生理活动得以正常进行。
体循环和肺循环是同时进行还是先后进行
是各自独立、互不联系的吗?
血液循环的概念:
血液依靠心脏的搏动,通过血管在全身往复运动,叫做血液循环
血液循环的意义:
为组织细胞不断送来养料、O2、又不断运走CO2等废物。
总结
淋巴的形成
淋巴又叫淋巴液,是由组织液进入毛细淋巴管后形成的。组织液普遍存在于全身组织细胞的间隙之中。
血液在流经毛细血管时,血浆中的水、葡萄糖、无机盐等通过管壁渗入到组织细胞的间隙形成组织液。组织液与细胞进行物质交换后,绝大部分又渗回到毛细血管里,少部分组织液则进入毛细淋巴管里形成淋巴。
淋巴的形成
血液
组织液
淋巴
回流
渗透
渗透
大部分
少部分
淋巴循环
血浆中的物质渗出毛细血管形成组织液后,一部分进入毛细淋巴管形成淋巴。淋巴经各级淋巴管极大小不等的淋巴结,最后汇入锁骨下静脉,进入血液循环,这个过程就叫淋巴循环。
淋巴循环不仅可以调节血浆和组织液之间的平衡,还有回收蛋白质和脂肪的作用。
阅读实际用
血液在全身循环一周大约需30秒的时间,服用或注射药物后,很快就会作用于全身每一处的组织细胞。
生病后需药物治疗,口服和注射都可以,哪种方式见效更快?
右心房
右心室
左心室
左心房
主动脉
肺动脉
肺部 毛细血管
全身 毛细血管
各级动脉
上、下腔静脉
各级静脉
肺静脉
体循环
肺循环
血 液 循 环 图
(1)、血压的概念
血液在血管内流动时,对血管壁造成的侧压力叫血压。
血压
血压与心脏的收缩力有直接联系,在体内不同部位的血管,其压力各不相同。主动脉与左心室最接近,压力最高,随着血液在血管中的运输,血管分支,压力的传导会降低。所以,主动脉的血压高于其他各级动脉,小动脉的血压高于毛细血管,毛细血管的血压高于静脉。
一般所说的血压指的是 体循环的动脉血压。
用血压计在上臂肱动脉 处测定血压。
(2)、不同血管的血压
收缩压:心脏收缩时,动脉血压所达到的最高数值。
12--18.7KP(90—140mmHg)
舒张压:心脏舒张时,动脉血压下降到的最低数值。
8—12KP(60—90mmHg)
收缩压:
舒张压:
12~18.7 千帕
8~12 千帕
< 12千帕为 低血压
> 12千帕为 高血压
判断
下面是三个人每次测的血压都是这样,分析他们的血压是否正常,不正常的可能得什么病?
16/10.7千帕
11/9千帕
18/13.3千帕
(正常)
(低血压)
(高血压)
正常范围
血压异常
(3)、血压的数值
设想一个红细胞从左心室出发,随血液到达指端。这个红细胞将沿着怎样的路径回到心脏?在回到心脏前,它还可能到达脚趾吗?当它再度从心脏出发,它有可能到达脚趾吗?
上述这个红细胞在指端(或趾端)的毛细血管处和肺部毛细血管处,分别发生了什么变化?
指端的毛细血管
小静脉
上腔静脉
右心房
肺静脉
右心室
肺动脉
肺部的 毛细血管
左心室
主动脉
左心房
各级动脉
身体下部的毛细血管
脚趾
体循环






上下

静脉



各级
动脉
各级
静脉
全身
毛细
血管
?
肺循环












肺部毛细血管
肺泡
组织细胞
O
2
养料
CO
2
废物
CO
2
O
2
实验材料:水银式血压计,听诊器,纸,笔。
实验:学习测量血压的方法
(一)测量血压的步骤
⒈打开贮汞阀开关。
⒉扭开打气球上的螺旋,把气袋中的气体压出,使血压计汞柱位于“0”。
⒊缠缚臂带,气袋中部对着肱动脉
(注意:缠缚得不能过松或过紧,一般以可插入两指为较合适)。
⒋听诊器探头(圆形)插入臂套内肱动脉上,置于左臂内侧血管位置
⒌关闭气阀。
⒍用压气球缓慢打气,使汞柱不超过200mmHg
⒎慢慢放开气阀使汞柱下降速度为4mmHg/秒。
⒏监听搏动音:
当听到第一搏动音时,汞柱所反映的压力值为收缩压;
当搏动音音调突然变低或消失时,汞柱所反映的压力值为舒张压。
被测的
同学
测量值 收缩压/舒张压

平均值
千帕

总平均值
千帕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mmHg
千帕
mmHg
千帕
mmHg
千帕
同学A








同学B








血压统计表
(二)数据的整理和分析
9.记录数值在下列表格中:
(为了减少测量误差,每人最好重复测量三次)
10.整理好使用的器械,并收放好。
当水银柱高度升到200 mmHg(或21.5千帕)以上,这时臂压超过动脉内的收缩压,血流完全被阻断,所以脉搏声会消失。缓缓放气,当听到“蓬--蓬”声的动脉音时即为收缩压,这是因为袖带压力稍稍低于收缩压,血就断断续续地流过被压迫的部位,并形成涡流而发出声音。继续放气,当动脉音减弱或消失的一瞬间为舒张压,这是因为袖带压力等于舒张压时,血流通畅无阻的缘故。
实验结果的解释:
(三)、实验注意事项
1、测量时,教室一定要保持安静,不要有任何声音,否则听不清动脉的声音。
2、每次测量血压最好在半分钟内完成,第二次测时相隔1--2分钟,以免被测量者有不舒服的感觉。
3、如果被测量者心理紧张,应暂时停止测量,等他恢复正常后再测,否则测量的血压不准确。
4、测量前不要太兴奋,不要参加剧烈运动,因为在兴奋和剧烈运动后会使血压升高,从而使测量的数值不真实。
5、冬季测量血压时最好脱下棉衣,如果把长袖卷起来会压紧上臂,影响听音
讨论:
如果刚进行剧烈运动后立即测血压,测得的数值会有怎样的变化?
(1)、脉搏的概念------就是动脉的搏动
心脏收缩,左心室射血入主动脉,主动脉先向外扩张,然后回缩,这种一张一缩的搏动,像波浪一样沿着动脉壁向远处传播,就形成了脉搏。
脉搏
------就是动脉的搏动
(2)切脉
位置:桡动脉处(位于桡骨的内侧)。
方法:一只手的手心向上,用另一只手的食指和中指触摸自己的桡动脉,感觉到搏动后开始记数。
数值:正常时,每分钟脉搏次数与心跳的次数相同。
实验:探究脉搏与运动的关系
[问题]:不同的运动量对脉搏的影响相同吗?
[作出假设]:在一定范围内运动量越大,使脉搏增加得越多
[设计并完成实验]:
设计实验要考虑运动量递进的关系
设计实验可操作性,且一节课内能完成
运动项目以下三种任选一种:
散步100米、大步走100米、跑步100米
跑步:50米、100米、200米
深度下蹲:20次/秒、35次/秒、50次/秒
实验步骤:
1、测安静时脉搏次数。测三次,记录,求平均值。 (以减少误差)
2、以组为单位,到操场测运动后的脉搏:
(1)先散步100米,立即测脉搏,记录数值;
(2)等脉搏恢复到安静状态后,快速大步走100米,立即测脉搏,记录数值;
(3)再等脉搏恢复到安静状态后,进行第三项:跑步100米,立即测脉搏,记录数值。


安静状态下的脉搏
运动状态时的脉搏
第 1次
第 2次
第3次
平均值
散 步
100米
快速大步
走100米
跑 步
100米
























小组平均值




3、回教室设计表格进行数据的整理,把数据记录在下列表格中并求小组平均值
4、做个人及小组脉搏变化曲线图,分析实验结果
5、统计全班的数据,做全班平均脉搏变化曲线图
实验结果及分析:
在安静状态下,心脏输出的血较少,心跳缓慢,因此脉搏较少。在体力劳动或体育锻炼时,心脏要输送较多的血到全身需要的地方去,心跳的次数增加,因此脉搏较快。且在一定范围内,随运动量的增加,需要的血液增多,心跳增快,脉搏加快。
[得出结论] 支持假设。
分析实验成功或失败的原因。
血 管



血 色



血流速度



止血部位
及方法



动脉
静脉
毛细血管
鲜红
红色
暗红
喷射状
平静地稳流
渗出或稳流
指压或止血带
近心端
指压
远心端
消毒伤口
四、出血的初步护理
演习活动(5—6人为一个小组):根据给出的出血现象,判断是哪种血管出血?并当场练习护理方法。
情景1:某人下肢小腿受伤出血,血为鲜红色,呈喷射状流出,请第一组同学迅速给他处理。
情景2:某人上肢受伤出血,血为暗红色,平静地稳流,请第五组同学迅速给他处理。
操作练习
用鼠标排血液循环途径的顺序并体现出血液成分的变化
资料
有人曾做过测定:安静时,一滴血通过这条完整的路线约需20秒钟,而其中16秒在体循环,4秒在肺循环,因此,把体循环又叫大循环,肺循环叫小循环。
在心脏的结构中,左心室壁为右心室壁的三倍厚,它收缩有力,适于把血压到身体较远及位置较高的头部血管,与完成大循环功能相适应。
1、血压
2、脉搏
概念
不同血管的血压
数值
概念
切脉
实验
实验
三、血液循环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