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版七下生物 3.2物质运输的器官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济南版七下生物 3.2物质运输的器官 教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2.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济南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2-06-02 03:15:3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二节物质运输的器官
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
1、过比较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描述三种血管的结构和功能特点。
2、“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实验操作,尝试区分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以及血液在这三种血管内流动的情况。
教学重难点
1、重点:
观察三种血管图,能描述动脉、静脉、毛细血管的结构和功能特点。
2、难点:
血流的方向能区分出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
教学方法及学法指导:
本节课内容较为简单,因此采用激趣探究式教学方法,以问题导入,提出人到医院输液打针刺入的是什么地方?让学生来思考提高学生的兴趣。然后通过实验探究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尝试区分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以及血液在这三种血管内流动的情况,分析讨论三种血管模式图,通过表格的形式完成对三种血管的比较;小组合作共同探究总结毛细血管适合物质交换的特点。最后学生通过本节所学知识解决开头提出的问题,强化了对所学知识的理解,确立了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特点。
课前准备:
教师:备好课;制作PPT课件。
学生:复习好血液。
窗体底端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及时间安排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复习提问3分钟 1、血液的成分及各成分的功能是什么?2、常见血型有哪几种?3、输血的原则是什么?
复习回顾,给出准确、规范的答案。 复习巩固,为学习新授做铺垫。
情景导入激发兴趣2分钟 提出问题:输液或打针时针刺入的部位? 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 迅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
展示目标2分钟 多媒体展示学习目标 读标识标 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学习方向
引导探究层层推进7分钟引导探究层层推进组织交流知识构建17分钟知识整合迁移应用5分钟 老师:我们体内的血管到底有多长呢?过渡:我们体内的血管长度可绕赤道两周半,这些血管是不是都一样呢?下面让我们来进行实验探究:一.实验、仔细阅读课本P49-50实验:观察血液的流动,思考:鱼都非常漂亮,如果要让同学们去买鱼的话,大家会选择什么样鱼的作为我们的实验材料呢?1方法步骤(1)用湿的棉絮将小鱼头部的鳃盖和躯干部包裹起来,露出口和尾部。思考:为什么要用湿的棉絮包起小鱼的鳃盖和躯干部? (2)将小鱼平放在培养皿中,使尾鳍平贴在培养皿上。 提示:鱼在培养皿中会跳动,应等鱼安定后再观察。(3)将培养皿放在载物台上,用低倍显微镜观察尾鳍血管内血液的流动情况。2 找到管径最小的血管,注意观察血液在这种血管中的流动情况。二、进行探究课件展示以下观察任务:1、你观察到了几种血管?2、各种血管血流速度一样吗?3、管径最小的是哪种血管?红细胞是怎样通过的?三、展示交流视频展示,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四、点拨建构 展示血管模式图并指导学生观察:引导学生列表比较种类管壁官腔弹性血流速度功能动脉静脉毛细血管通过给出来的信息,进一步讲解静脉瓣的作用 从表中总结出毛细血管有哪些特点与其功能相适应呢 展示图片引导学生分析总结毛细血管适于物质交换的特点。通过以上给出来的信息可以判断出血管的类型。那么还有其他的方法判断血管的类型?通过学生的总结给出动态图得出结论五、迁移应用思考:1、中医给病人切脉时,所切的脉是哪种血管?它具有哪些特点? 2、在我们的手上看到的一条条“青筋”是哪一种血管,它具有哪些特点 ? 3、抽血或输液时针刺入的是什么血管?在抽血或输液前,为什么将针刺入部位的上方(近心端)用胶皮管捆扎起来? 学生根据课本图得出是100000千米长,可绕地球赤道两周半不一样思考讨论:选择尾鳍颜色较浅,生命活动旺盛的。保证小鱼的正常呼吸低倍镜的视野更开阔实验完成后及时将小鱼放入水盆。小组分析总结实验并展示其观察结果,解决老师提出的任务:1、可以观察到小动脉、小静脉和毛细血管这三种血管。血液在不同血管中流动速度不同 ,根据速度。2、在小动脉中流动快,小静脉中流动慢,在毛细血管中流动最慢。3、毛细血管的管颈最小,红细胞单行通过。认真观察,从功能、弹性、管壁特点、管腔特点、血流速度等方面分析比较三种血管的特点。将表格填上。分析出静脉瓣的作用是防止血液倒流毛细血管管腔很细,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管壁极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血液流动缓慢,这与物质交换的功能相适应通过图片由学生总结出血流的方向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和本节课知识大胆展示自己的想法动脉;管壁厚,管腔小,弹性大,血流速度快静脉;管壁薄,管腔大,弹性小,血流速度慢针刺入的是静脉。利用了静脉瓣防止血液倒流的原理。当橡皮筋扎紧手腕后,血液不能流向手臂,同时静脉瓣又阻止了血液倒流,这样血液就滞留在手背的静脉血管中,使血管鼓胀,便于扎针时准确到位。 学生直观的理解人体内血管长度限时速读,培养自学能力检查自学效果,保证实验的顺利进行。 培养学生关注生命,保护生物,形成热爱生活、珍爱生命的情感实验完及时将小鱼放入水盆养成关爱小动物的意识。展示其观察结果,增强自豪感强化对知识的记忆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感受真实物像和示意图的关系。
强化对知识的记忆培养学生语言交流的能力。使课堂前呼后应,更加完整。同时也锻炼了学生利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当堂达标4分钟 达标练习: 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时,观察工具应( )
A.放大镜 B.低倍显微镜 C.高倍显微镜 中医说的“望、闻、问、切”中的“切”,指的是号脉,这里的脉是( ) A.毛细血管 B.静脉 C.动脉 D.经络 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场所是( ) A.动脉 B.静脉 C.毛细血管 D.心脏 静脉瓣的作用是 ( ) A.保护静脉血管壁 B.防止血液倒流 C.加速血液的流动 D.减少血液对静脉壁的压力 血液在血管中的流向是( )
A.静脉→动脉→毛细血管
B.静脉→毛细血管→静脉
C.动脉→静脉→毛细血管
D.动脉→毛细血管→静脉 下列血管中有瓣膜的是( )。 A.手臂上的“青筋” B.“切脉”所感受到的血管
C.牙龈出血的血管 D.眼球上的毛细血管课后作业:完成本节课后题 学生独立自主完成,课堂检测要及时互纠。 考察学生对本节课的掌握程度,同时注意培养学生做题的规范性与答题速度。
板书设计:
第二节物质运输的器官——血管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