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4.4两个三角形相似的判定(1) 总第 43 课时
教学内容 两个三角形相似的判定1 课型 新授课 第 1 课时 / 共4课时
学情分析 本节课学生已经学习了相似三角形的概念,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在此基础上学习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由于本班学生的学习基础差,学习习惯不够,对知识没有掌握,更谈不上运用,教师要多引导启发。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掌握三角形相似的预备定理(平行线截得相似);2.掌握三角形相似的判定定理1:有两个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并能运用这个定理证明两个三角形相似。
过程与方法 通过自主学习,探究让学生经历三角形相似判定定理的形成过程,培养相似观察发现问题和推理能力.体验类比的思想。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体会数学之间的密切关系,养成动手脑认真学习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三角形相似的判定定理1:两个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
教学难点 三角形相似的预备定理的证明比较复杂。
教学方法 启发引导 自主探究 师生互动
教学准备 三角板 课件 多媒体
教学 环节 教学过程预设 设计意图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 自 主 学 习 案 二 课 堂 导 学 案 三 课 堂 小 结 1.知识回顾: (1)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有那些? (2)什么叫做相似三角形?怎样来判定两个三角形相似? 2.如图在△ABC中,点D,E分别在AB,AC上,且DE‖BC,则△ADE与△ABC相似吗 (
A
B
C
D
E
) 1.探究点一:三角形相似的预备定理 (1)判定三角形相似的预备定理: 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和其他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相交,所构成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似。 (2)给出证明。 2.探究点二:三角形相似的判定定理1 (1)合作学习2.回顾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条件,相应的,猜想判定两个三角形相似有那些条件? (2)学生猜想得到三角形相似判定定理1: 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两个角与另一个三角形的两个角对应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相似. 简称:有两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 几何语言叙述: ∵∠A=∠A ,∠B=∠B ∴⊿ABC∽⊿ A B C (
A
B
C
A
'
B
'
C
'
) (3)证明该定理(教师启发引导)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过程。 3.探究点三:三角形相似判定定理的应用 总结:怎样在图形中找相似。 学生互动:SSS、SAS、ASA、AAS、HL 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 合作学习 (1)议一议:这两个三角形的三个内角是否对应相等 (2)想一想:这两个三角形的边长,它们是否对应成比例 从合作学习由学生发现后得到 从边考虑: 从角考虑: 学生写出已知、求证 学生讨论证明思路。 练习
板 书 设 计
作 业 设 计 基础A 1、作业本(1)T1——4基础练习 2、课文P133作业题A组
基础B 1、作业本(1)T5——6综合运用 2、课文P133作业题B组
教 学 反 思课题:4.4两个三角形相似的判定定理2 总第 44 课时
教学内容 两个三角形相似判定2 课型 新授课 第 2 课时 / 共 4课时
学情分析 本节课学生已经学习了相似三角形的预备定理及判定定理1,在此基础上学习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2。由于本班学生的学习基础差,学习习惯不够,对知识没有掌握,更谈不上运用,教师要多引导启发。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探索三角形相似判定定理2的过程;2.掌握三角形相似的判定定理2:两边对应成比例且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3.会运用这个判定定理进行证明两个三角形相似。
过程与方法 通过自主学习,探究让学生经历相似三角形判定定理2的过程,培养相似分析问题和推理能力。体会类比的思想。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体会数学之间的密切关系,养成动手脑认真学习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三角形相似的判定定理2:两个对应成比例且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
教学难点 判定定理2的证明过程比较复杂.
教学方法 启发引导 自主探究 师生互动
教学准备 三角板 课件 多媒体
教学 环节 教学过程预设 设计意图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 自 主 学 习 案 二 课 堂 导 学 案 三 课 堂 小 结 1.知识回顾 三角形相似的判定定理1怎样? 2.提问:类似于判定三角形全等的SAS方法,我们能不能通过两边和夹角来判断两个三角形相似呢? 1.探究点一:三角形相似的判定定理2 (1)探究:利用刻度尺和量角器画△ABC和△A'B'C',使∠A=∠A',AB :A' B' 和AC:A'C' 都等于给定的值k,量出它们的第三组对应边BC和B'C'的长,它们的比等于k吗?另外两组对应角∠B与∠B',∠C与∠C'是否相等? 改变∠A或K值的大小,再试一试,是否有同样的结论? (2)总结 (3)探究证明过程:教师引导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证明过程。 2.探究点二:三角形相似判定定理2的应用 (1) 教师启发下,共同完成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过程.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三角形相似的判定定理2:如果两个三角形的两组对应边的比相等,并且相应的夹角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相似. 学生回答 学生先动手,再观察发现了什么? 实际上,我们有利用两边和夹角判定两个三角形相似的方法:如果两个三角形的两组对应边的比相等,并且相应的夹角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相似. 学生共同讨论。 课内练习 1.课文P135 T1、2 2.有一池塘, 周围都是空地. 如果要测量池塘两端A,B间的距离, 你能利用本节所学的知识解决这个问题吗 3.根据下列条件,判断△ABC与△A'B'C'是否相似,并说明理由: ∠A=40°,AB=8,AC=15 ∠A'=40°,A'B'=16,A'C'=30
板 书 设 计
作 业 设 计 基础A 1.作业本(2)T1——4基础练习 2.课文P136作业题A组
基础B 1.作业本(2)T5——6综合运用 2.课文P136作业题B组
教 学 反 思课题:4.4两个三角形相似的判定定理3 总第 45 课时
教学内容 两个三角形相似判定3 课型 新授课 第 3 课时 / 共 4 课时
学情分析 本节课学生已经学习了相似三角形的预备定理及判定定理2,在此基础上学习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3。由于本班学生的学习基础差,学习习惯不够,对知识没有掌握,更谈不上运用,教师要多引导启发。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掌握三角形相似判定定理3: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了解它的证明过程;2.会运用这个定理来判定两个三角形相似。
过程与方法 通过自主学习,探究让学生经历体验三角形相似判定定理3的过程,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推理能力,体会类比思想。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体会数学之间的密切关系,养成动手脑认真学习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三角形相似的判定定理3: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
教学难点 定理的证明和例5都运用了比较复杂的等量传递。
教学方法 启发引导 自主探究 师生互动
教学准备 三角板 课件 多媒体
教学 环节 教学过程预设 设计意图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 自 主 学 习 案 二 课 堂 导 学 案 除上述来判定两个三角形相似外,能否用边判定三角形相似呢? 1.探究点一:三角形相似的判定定理3 2.探究点二:三角形相似的判定定理3的应用 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学生回答,教师板书过程。 教师启发,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过程 学生回答 由学生写出已知、求证 共同探究证明过程。 课内练习: 课文P138 T1、2
板 书 设 计
作 业 设 计 基础A 1、作业本(2)T1——4基础练习 2、课文P139作业题A组
基础B 1、作业本(2)T5——6综合运用 2、课文P139作业题B组
教 学 反 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