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 1.2锐角三角函数的计算(1) 总第 3 课时
教学内容 锐角三角函数的计算1 课型 新授课 第 1 课时 / 共 2 课时
学情分析 本节课学生已经学习了三角函数及其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有关计算问题,在此基础上学习不是特殊角的锐角三角函数的有关计算。由于本班学生的基础较差,学习习惯不好,自学能力不够。教师要进行引导启发。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会用计算器进行由已知锐角求它的三角函数值;2.会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 通过自主学习,操作让学生经历用计算器由已知锐角求它的三角函数值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明白科学计算器的作用,培养学生能够认真仔细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态度。
教学重点 用计算器求已知锐角的三角函数值
教学难点 课文的引例把问题归结为已知直角三角形的锐角、邻边长,求对边长,需要较强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方法 启发引导 自主探究 师生互动
教学准备 三角板 科学计算器 课件 多媒体
教学 环节 教学过程预设 设计意图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 自 主 学 习 案 二 课 堂 导 学 案 三 课 堂 小 结 知识回顾: 300,450,600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是怎样?你记住了吗? 问题:对于一般的锐角怎样求出它的三角函数值呢? 探究点一:用科学计算器求已知锐角的三角函数值 (1)师生共同操作 (2)总结归纳: Sinα,tanα随着锐角α的增大而增大; Cosα随着锐角α的增大而减小. 2.探究点二:应用 (1)例1如图,在Rt△ABC中,∠C=900, 已知AB=12cm,∠A=350, 求△ABC的周长和面积.(周长精确到0.1cm,面积保留3个有效数字) (
A
B
C
) C A B (2) 谈谈这节课的收获或感想? 抽学生回答 学生讨论回答 练一练: 1.求下列三角函数值: Sin60°, cos70°, tan45°, sin29.12°,cos37°42′6″,tan18°31′ 2.计算下列各式: (1)sin25°+cos65° (2)sin36°·cos72° (3)tan56°·tan34°
板 书 设 计 1.2三角函数的计算(1)
作 业 设 计 基础A 1、作业本(1)T1——4基础练习 2、课文P13——14作业题A组
基础B 1、作业本(1)T5——6综合运用 2、课文P13——14作业题B组
教 学 反 思课题: 1.2三角函数的计算(2) 总第 4 课时
教学内容 三角函数的计算2 课型 第 课时 / 共 课时
学情分析 本节课学生已经学习了三角函数及其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有关计算问题,在此基础上学习不是特殊角的锐角三角函数的有关计算。由于本班学生的基础较差,学习习惯不好,自学能力不够。教师要进行引导启发。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用计算器由已知三角函数的值求锐角的度数;2.会解决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 通过自主学习,让学生经历用计算器进行求锐角的过程,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学习使学生会用数学问题解决实际问题,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点 利用计算器由已知锐角的三角函数值求锐角的度数。
教学难点 例3涉及的知识较多,思路不易形成。
教学方法 启发引导 自主探究 师生互动
教学准备 科学计算器 课件 多媒体
教学 环节 教学过程预设 设计意图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 自 主 学 习 案 二 课 堂 导 学 案 三 课 堂 小 结 知识回顾: 已知锐角怎样求它的三角函数值? 关于300、450、600角的三角函数值记住了吗? 在直角三角形ABC中, 已知AC=2,求AB和BC的长. 问题,如图,已知直立于地面的标杆AB长为1.5m,在阳光的照射下,标杆AB在地面上形成的影子长为2m,求太阳光线AC关于地面的倾斜角。 探究点一:由计算器求已知锐角的三角函数值求锐角的度数 (1)阅读课文P14完成下列填空: 已知锐角三角函数值求锐角的方法: 用计算器,先按第二功能shift键,再按三角函数名称,最后输入角度即可得到结果. 2.探究点二:实际应用 同学们说出:怎样运用自己的计算器求出已知锐角的三角函数值和由三角函数值求对应的锐角 学生练习,并回答 学生回答:求出下列锐角a的度数 学生共同讨论完成 课堂练习2 课本P16 第3题
板 书 设 计 1.2三角函数的计算(2)
作 业 设 计 基础A 1.课本P16-17 A组 2.作业本(2)T1——4基础练习
基础B 1.课本P16-17 第3,4,6题 2.作业本(2)T5-6综合运用
教 学 反 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