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节 病毒
教材内容分析:
病毒是已知最微小的生活在细胞内的致病因子,人和动物约60%的疾病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病毒是一种简单的生命形态。病毒与动植物及人类的关系密切。
学生情况分析:
不少同学在农村长大,了解病毒会造成人及动植物的某些疾病,但是对病毒与其它由细胞构成的生物的区别并不清楚。混淆病毒与细菌。大部分学生家庭不能上网,搜集资料范围受限。
教学目标:
1.识别病毒,说出病毒的结构组成。
2.收集并整理从书籍、报刊杂志及网上查询到的有关由病毒引起的疾病的信息。
3.关注病毒与生物圈中其他生物的关系,特别是与人类的关系。
教学策略:
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了解病毒生命活动的特点时,运用换位思考法,让学生假定自己是病毒,在身体结构非常简单的情况下,要长期生活下去,应该选择什么样的生活方式?让学生把自己想象成研究病毒的科学家,在对病毒基本特点了解的基础上,找出可能的病毒为人类造福的途径,教师给予一定的引导和补充
教学重点:病毒的主要特征,与人类的关系
教学难点:病毒的结构和生活
课前准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收集有关病毒及其与人类关系的各种资料
教师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设计:
学习内容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复习提问 举手回答问题 植物体和动物体的结构层次是怎样的?哪一种生物体没有细胞?你能说说细胞中有哪些有机物吗?
导入新课 认识病毒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交流他们所知道的有关病毒的情况,并且说出他们是从哪儿得到这些知识的。请一位学生读一篇有关禽流感的新闻。(或上网看禽流感最新消息)学生谈谈对禽流感的认识,感受病毒给人类带来的危害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 观看《病毒》视频文件,边看边思考,记录有关要点,准备下面的时间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从中了解学生现有的水平。提问禽流感是由什么引起的?提出疑问:病毒到底是个什么东西,与细菌一样吗?。明确本课学习目标打出流感病毒有关图片,提问:你还敢吃鸡吗?引入新课,超链接(病毒)视频文件布置思考提纲:1病毒是如何发现的?为什么说它是生物?2病毒观察要用什么仪器?课本将病毒分成多少类?3病毒结构由什么组成?病毒是怎样生活的?4病毒的繁殖怎样进行?5病毒与人类有什么关系?
病毒的发现 学生叙述病毒发现过程了,了解科学的研究方法。
分析得出:病毒比细菌小。 教师引导并归纳引导提问:病毒的发现过程说明病毒具有什么特征?
病毒的大小及形态 认识病毒“小”的特征光学显微镜下观察不到病毒。知道病毒形态多种多样 提示一根头发丝和病毒的大小比较。出示病毒图片。拿禽流感病毒样本回学校用显微镜能够观察到吗?
病毒的种类 学生很容易想到寄生。据此归纳病毒的种类有三种:植物病毒、动物病毒、细菌病毒。并举例说明 运用换位思考法,让学生假定自己是病毒,在身体结构非常简单的情况下,要长期生活下去,应该选择什么样的生活方式?引导学生归纳病毒的种类。
病毒的结构和生活 观察,认识病毒结构。强化记忆病毒结构。
能说出病毒结构。说出病毒“繁殖”过程,病毒离开活细胞变成晶体。回答问题得出结论: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但又符合生物特征,(有重要的生命物质──蛋白质和核酸;它不能独立生活,却可以寄生在活细胞中,靠自己遗传物质中的遗传信息利用细胞内物质“繁殖”后代,病毒具有生命的特征。)是没有细胞结构的生物。 幻灯片展示病毒结构动画展示病毒的生活,繁殖。
以噬菌体侵染细菌为例。(着附→注入遗传物质→复制→释放。)现在敢吃鸡了吗?为什么?提问:为什么说病毒是生物?引导学生复习以前学过的生物特征及细胞结构的知识,让学生自己得出答案。)
病毒与人类的关系 知道人和动物约60%的疾病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病毒性疾病是发展畜牧业的严重障碍,植物病毒病能够严重地威胁农业生产。回答问题答:防止得肝炎病。对病毒有新的认识。
用所学到的知识举一反三,在老师的提示引导下,尝试说明“糖丸”的作用,说明鸡瘟疫苗的作用。认同病毒可以给人类带来益处。1、预防疾病、2、能够杀灭的农业害虫 3、转基因技术应用及基因治疗 请学生回答所知道的由病毒造成的各种各样人体疾病、家禽、家畜疾病。调动课堂气氛,联系学生亲身体验打过甲、乙肝疫苗的请举手。
问:乙肝疫苗的作用。告知:乙肝疫苗也是病毒,你知道原因吗?(如学生不会直接说明)动物病毒能够杀灭的农业害虫 简要说明转基因技术也与病毒
有关,还有基因治疗,这些常常是通过病毒作为载体达到转基因或基因治疗的目的。
注意引导学生从事物正反两个方面去看待问题
巩固练习 做练习,回答问题 出示练习
作业布置 课本第74页练习1、练习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