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7张PPT)
第二节 产业转型地区的结构优化
第二章
区域发展
2021
地理(湘教版)
选修二
01
课程标准
以某地区为例,分析地区产业结构变化及原因。
学习目标:
能够通过美国休斯敦产业结构转型优化升级的成功实践案例,了解地区产业转型的一般路径选择,说明不同城市在产业结构转型问题上可采取的具体措施和可持续发展方向。
学会搭建地区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措施和途径的思维框架,能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其他同类问题。
通过探究美国休斯敦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之路的成功经验,培养人地协调观、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和地理实践力等核心素养。
课前探究
阅读课本P43材料,思考下列问题:
分析休斯顿的区位特征。
南邻墨西哥湾,地理位置优越;位于沿海平原,地形平坦开阔;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油气资源丰富;铁路、港口、机场等交通便利;工业基础雄厚;政策支持。
2.休斯顿建立载人航天飞行中心,对区域产业结构优化产生了哪些积极的影响?
吸引众多与航空航天相关的科研机构、企业在此集聚,促进区域高科技产业的发展,带动区域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一、产业转型的含义
改善人民生活
增加财政收入
传统产业的作用
促进经济增长
推进城市化
解决社会就业
问题
传统产业存在着技术层次不高、创新能力不强、产品附加值低、原材料和能源消耗量大、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
(1)产业延伸
依托原有产业基础发展下游产业,建立起关联与配套的产业群,有利于降低生产成本
3.产业转型的路径选择
3.产业转型的路径选择
(2)产业更新:利用原产业发展积累的资金、技术和人才,或借助外部力量,建立起基本不依赖原有基础的全新产业群,把原先的产业资源转移到新兴产业上来,把传统加工提升为智能制造。
3.产业转型的路径选择
(3)综合发展:在转型初期,采取产业延伸模式,随着加工业的发展,区域功能逐渐完善,新兴产业相继崛起,遂向综合性方向演化。
2.转型路径
产业延伸
资源禀赋
产业更新
产业基础
发展阶段
市场环境
经济政策
综合发展
3.影响因素
科技创新
二、休斯敦的产业转型
19世纪
1901年
1930年
20世纪70年代
休斯敦的发展历程
(一)休斯敦发展概况
01
美国第四大城市
02
得克萨斯州东南
03
墨西哥湾平原,地形平坦、交通便利
04
支柱产业:农牧业
05
主要经济作物:棉花
06
木材和棉花集散地(19世纪)
活动P47
二.分析休斯敦发展农牧业影响较大的自然灾害,并探究其形成原因。
说一说休斯敦发展农牧业的优势条件
南邻广阔的(亚)热带海面,夏秋季节容易遭受飓风的侵袭,以及由此产生的洪涝等次生灾害;冬春季节容易遭受来自北方的冷空气的侵袭,造成低温冻害。
位于墨西哥湾平原,地势平坦开阔;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水热条件好;农牧产品丰富,交通便利等。
1901
第一次经济发展高潮
众多石油公司落户于此
休斯敦石油钻探成功
与石油工业有关的生产生活服务业和制造业
1930
第二次经济发展高潮
休斯敦东部再次发现大油田
第二次世界大战带来了第三次发展高潮
20世纪70年代
休斯敦石油、石化工业进入全盛期
世界石油价格暴涨
“世界能源之都”
活动P47
优势:休斯顿更靠近内陆,飓风、风暴潮影响小,更为安全
劣势:连接休斯敦与墨西哥湾的天然河道深度较小,不利于行船,需将航道加深,建港成本高。
1、与加尔维斯顿相比,休斯敦修建港口的优势与劣势分别是什么。
活动P47
2.运河和港口的修建,对休斯敦的发展有哪些重要影响
使休斯敦从内陆城市转变为港口城市,加强了与外界的联系,增加货物吞吐量,促进休斯敦经济的快速发展。
3.推测休斯敦石油工业布局的特点,说出你的理由。
多布局在港口附近及航道沿线,便于石化产品的运输。
(二)休斯敦单一经济结构的弊端
2.20世纪80年代中期,世界油价暴跌和石化行业萧条,休斯敦的经济遭受沉重打击,大批工厂倒闭,大量工人失业,科技人才外流。
1.1980年,休斯敦产业繁荣达到巅峰,但严重依赖石油经济,产业结构存在严重缺陷。
活动P47
1、为什么一些企业在高利润发展时期不愿意拓展产业链或者使用新技术?
拓展产业链或使用新技术在短时间内往往会提高运营成本,减少企业获取高额利润。
2、简析休斯敦经济严重依赖石油工业的弊端。
当石油及石化产品价格暴跌时,收入就会严重萎缩,导致石油及石化产业部门大量企业倒闭、工人失业、人才外流、制约经济发展。
(三)休斯敦产业结构优化调整
(1)产业延伸:拓展石油工业产业链,带动机械、电子、电力、交通运输等部门的发展;
(三)休斯敦产业结构优化调整
(2)产业更新:改变单一的石油工业模式,大力发展高科技产业,促进城市经济多元化;
休斯敦国家宇航中心
休斯敦国家宇航中心是美国航天飞机及太空站运行的总部。该中心位于得克萨斯州休斯敦东南35千米的克利尔湖畔,始建于1962年,占地656公顷,由研究中心、指挥中心、宇航培训中心及大型展览馆四部分组成,有工作人员1.5万多名,其中工程师和科学家占70%。1969年,该中心成功地指挥了“阿波罗11号”宇宙飞船载着三名宇航员完成人类首次登月之旅。该中心控制室是国际空间站的地面控制中心,负责协调整个空间站的操作和安全运行。另外,该中心还是一个综合性展览机构,乘坐航天中心的旅游车可到太空舱、航天飞机、太空站等实验室参观,号称“宇航科普的大课堂”。该中心的建立,使航空航天业成为休斯敦的主要支柱产业,并带动了1000多家高新技术企业来此集聚发展。
(三)休斯敦产业结构优化调整
(3)综合发展:既是美国的石油工业和石化工业中心、航天中心和医药中心,也是美国重要的国际金融中心和贸易中心,被称为“全球城市”。
成果:休斯敦由石油资源型城市转变为综合性大都市,实现了结构优化和绿色转型。
活动P49
(1)说明休斯敦产业转型的优势条件。
(2)休斯敦石化工业为什么要向外海外转移?
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石油资源丰富,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大量相关产业集群,切实发挥市场作用,促进经济向多元化发展;依托高校和科研机构推进高科技研发和人力资源培训。
利用所在国的廉价资源,降低成本,同时在转移过程中通过提供资金和技术获取项目股份,提高利润;减少对石化产业的过度依赖,降低经济风险等
自然条件优越,农副产品丰富;煤炭、铁矿及水资源丰富;廉价的水路运输;城市众多,市场广阔;工业基础好,便于生产协作。
(1)说出五大湖地区发展工业的优势条件。
部分传统工业从五大湖区转移,当地工业空心化严重;面临新兴工业和高科技工业的竞争;环境污染严重,交通拥堵,劳动力成本上升。
(2)五大湖区是北美传统的老工业区,其衰退的原因主要有哪些
(3)分析底特律产业转型的优势与劣势,提出具体的实施路径。
优势: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发达,汽车工业基础好,有资源禀赋。
劣势:严重依赖汽车产业,产业结构单一;产品创新不足,竞争力下降;人口大量外迁,高素质人力资源流失。
实施路径:对汽车产业进行重组再造,提高生产效率,促进产业转型提升;吸引高科技和创新人才,加强技术创新水平;调整产业结构,引导城市整体创新。
01
产业结构变化
一、产业结构变化的过程
二、产业结构变化的原因
影响因素 举例
地理区位 休斯敦地处沿海、纬度较低,适于发展航天工业,使其发展成为航天中心
自然资源 资源枯竭地区的产业转型,如德国鲁尔区
劳动力 日本的“高龄少子化”特征,带动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的提高
科学技术 科技进步促使新的产业和产业部门形成,如新材料、新能源等工业部门的涌现
区域协同与竞争 伴随着上海汽车装配产业的增长,上海周边城市的制造业转为以汽车配件生产为主
续表
影响因素 举例
产业基础 某些地区在钢铁工业的基础上,发展钢铁物流产业
政府政策 政府采取专门措施对各种经济资源进行再分配,鼓励或限制某一产业的发展,如美国目前的制造业回流
生态环境 为落实环境保护目标,北京三环以内地区的产业结构转变为第三产业占绝对重要地位
发展阶段 三次产业结构随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由“一、二、三”向“三、二、一”转变
三、产业结构升级的几个表现
由以轻纺工业为主的产业结构转变为以重工业、化学工业为主的产业结构。
由以原材料为重心的产业结构转变为以加工组装为主的产业结构。
由以低附加值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的产业结构转变为以高附加值的技术密集型产业为主的产业结构。
此外,从整个国民经济的产业结构变化看,产业结构升级还包括国民经济重心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进而向第三产业转变。
02
补充内容:产业结构的升级
1. 概念
地区经济发展的过程→产业结构不断变化升级的过程
主要表现:
①劳动力转移: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移。
②国民经济重心变化:由第一产业转向第二产业,进而转向第三产业。
③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2. 表现
①:以轻纺工业为主上升到以重化工业为主
②:以原材料为主上升到以加工组装为主
③:以第一附加值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上升到以高附加值的技术密集型产业为主
3. 产业升级的原因
(1)比较优势的变化和政策的引导起重要作用
国家或地区根据自身比较优势
发展经济
原有比较优势丧失,新的比较优势凸显
主导产业转型,产业结构升级
因地制宜
政策引导
例:改革开放以后,珠江三角洲地区利用政策优势和劳动力价格较低的优势,大力发展以出口加工为主的劳动密集型产业。
20世纪90年代珠江三角洲劳动力价格提高,同时经济实力科技水平的提升,并具有资金优势和技术优势,此后积极推进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使技术密集型产业逐渐取代劳动密集型产业,成为主导产业。
(2)从全球来看,技术创新是推动产业升级的根本原因
技术革命
新兴产业
促进产业升级
向其他地区次第扩散
带动相应地区产业升级
例:深圳、上海的转型发展
课堂习题
位于皖浙交界的长广煤矿, 曾是浙江省重要的煤炭工业基地, 2013年, 由于煤炭资源的枯竭和产业结构调整, 一代“煤城” 谢幕。 下图为资源型城市发展机制和发展轨迹示意。
1. 长广煤矿经济转型前, 不属于发展阻力的是 ( )
A. 科学技术 B. 环境变化
C. 人口规模 D. 资源枯竭
2. 新生期面临着经济转型, 下列举措不属于新生动力的是 ( )
A. 培育新兴产业 B. 扩大煤炭市场
C. 发展工业旅游 D. 拓展交通网络
A
B
logo
20 世纪 80 年代开始, 长江三角洲地区某县村办企业涌现, 形成“村村冒烟”现象。 2016 年该县开始实施村集体经济“抱团飞地” : 由县、 镇统筹, 整合腾退的村办企业建设用地指标和补贴资金, 各村以股份合作形式(抱团) 在发展条件优越的城镇(飞地)联合建设创新创业中心,,并建立保证各村收益的机制。
1.“村村冒烟” 主要指的是当时该县村办企业 ( )
A.燃料来源分散 B.空间布局分散
C.原料来源分散 D.产品市场分散
2.实施“抱团飞地” 发展模式, 可以 ( )
①弥补劳动力不足 ②缓解建设用地紧张
③提升基础教育水平 ④壮大集体经济实力
A.①③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
3.“抱团飞地” 发展模式, 主要体现了 ( )
A.城乡统筹创新 B.生活方式创新
C.农业发展创新 D.科学技术创新
A
B
D
匹兹堡市曾以钢铁工业著称, 20 世纪 70 年代末, 钢铁工业陷入持续全面衰退。 20 世纪 80 年代, 匹兹堡逐步转变为高技术产业为主导的现代工业城市, 以绿色、宜居、科技等新的城市形象示人。
1. 匹兹堡产业转型的主要表现为 ( )
①产业结构由单一向多元演变 ②产业发展方向由轻工业向重工业演变
③产业布局由集聚走向分散 ④人地关系由紧张走向协调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匹兹堡产业转型演变图
2. 匹兹堡处于产业发展第三阶段时 ( )
A. 区域内部发展差异扩大 B. 中心城市辐射带动作用强
C. 区域对外开放程度提高 D. 区域内部不平衡加速发展
D
C
改革开放后, 广东顺德依托外来资本、 丰富的低技能劳动力和充足的土地资源等优势, 成为以家电、 家具、 机械等专业镇为单位的经济快速增长地区, 各镇产业区之间多为制造业的上下游供应关系。
近年来,伴随着以互联网、 云计算、 大数据、 人工智能和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为核心的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出现, 顺德制造业企业积极实施“机器代人” 战略, 较成功地实现了从要素驱动模式逐步向技术创新驱动模式转变, 在产业升级、空间布局、就业结构等方面焕然一新。
(1) 从制造业区位条件变化的角度, 说明顺德制造业积极实施“机器代人” 战略的理由。
(2)简述机器人产业与传统产业的相互促进作用。
我国中西部、东南亚等地劳动力和地价方面优势更加突出 ; 定制化、 小批量生产趋势使得规模效益优势不再突出 ; 产业升级对创新人才和新技术的需求越来越高; 政府对新兴产业的支持力度加大。
机器人产业的发展, 为传统产业升级提供更先进的自动化设备, 实现生产流程升级, 提高劳动生产率,促使传统产业生产附加值更高的产品, 实现产品升级 ; 传统产业为机器人产业提供广阔的应用市场。
“机器代人” 战略带动下的产业平台空间扩散与集聚过程
(3) 概述“机器代人”战略实施以来顺德地区产业空间分布的变化特点。
出现了与机器人相关的新产业空间并逐步向外扩散; 传统产业空间逐渐被新兴产业空间取代。
(4) 分析“机器代人” 战略实施后顺德地区对劳动力需求的变化。
从事简单机械重复、危险性高、污染大的生产环节的低技能劳动力需求减少;高技能劳动力需求大量增加;衍生出机器人研发设计、 信息技术、 数据处理、教育培训、会展服务、生活休闲等专业服务和管理等方面的劳动力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