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资源枯竭型地区的可持续发展课件 (共97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3资源枯竭型地区的可持续发展课件 (共97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2.9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湘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2-06-05 17:39:5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97张PPT)
资源枯竭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以德国鲁尔区为例
第二章 第三节
区域发展
学习目标
1、知道矿产资源开发对工业区经济的作用。
2、学会分析资源型工业区的区位优势与不足,知道不同阶段存在的问题。
3、针对不同区域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可持续发展策略。
课前
探究
阅读课本P52材料思考相关问题
1、想一想,高品质大学教育对城市转型的作用有哪些?
2、多特蒙德的成功经验对我国资源枯竭型城市的发展有哪些重大启示?
“多特蒙德”计划目标构成
高品质大学教育是推动创新动力和培养企业家的高校孵化器,利于培养、引进科研和创新人才,能够推动国际和地区合作,为城市转型发展提供人力资源等。
发挥政府的主要作用,有具体转型发展行动规划并严格实施;发挥科技园的辐射作用,促进新型企业的发展,带动传统企业的技术改造;发挥主要产业的带动作用,培育经济增长的新引擎,提高核心竞争力。
传统工业与新兴工业
传统工业是产业革命以来所建立、目前仍然进行大规模生产的工业部门的总称。一般包括纺织工业、钢铁工业、造船工业、汽车工业、电力工业等部门。采用先进技术改造传统工业,提高传统工业的生产技术水平,对于促进工业及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新兴工业是当代出现的、由社会分工深化和新技术革命深入引起和建立的工业部门的总称。由于各国工业技术状况的差异、不同国家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新兴工业部门的构成均有所不同。在我国,主要包括信息工业、电子计算机工业、激光工业、原子能工业、宇航工业、高分子化学工业、新型材料工业等。
传统工业区的基本特征
——丰富的煤、铁资源
发展基础
工业部门
——以纺织、煤炭、钢铁、
机械、化工为主
——以大型工业企业为轴心
——分布高度集中
工业分布
生产规模
煤铁复合体型工业区
临海型工业区

传统工业区分布Distribution of traditional industrial areas
德国鲁尔工业区、英国中部工业区、美国东北部工业区、我国辽中南工业区等
德国位于欧洲中部,面积约为35.7万平方公里,人口约8200万,现代工业高度发达,是欧洲经济实力最强的国家。
德国国旗
德国国徽
哲人和音乐家的“摇篮”
他们改变了德国,
也改变了世界!
马克思
贝多芬
爱因斯坦
大众 奥迪 宝马 奔驰 保时捷
罗伯特 博世 双立人
拜耳 汉高 施华蔻
阿司匹林
施华蔻护发产品
汉高漆
汉高万能胶
资源枯竭地区是指矿产资源开发进入衰退或枯竭的地区。依靠丰富煤炭资源发展起来的德国鲁尔区面对资源枯竭是如何再度振兴的?对我国资源枯竭型城市的发展有什么启示?
新课导入
本节课探究主线



繁荣
区位优势
衰落
原因
整治
措施

鲁尔区的繁荣与兴衰
一、鲁尔区的概况
鲁尔区位于德国西部,是德国最重要的工业区,形成于19世纪中叶,被称为“德国工业的心脏”。
鲁尔区是世界上最大的工业区之一。有全世界最大的内河港口、繁忙的内河航道和欧洲最密集的铁路网,高速公路四通八达。
德国工业的心脏
工业区位条件分析
阅读课本P53-54,用区位分析法分析鲁尔区繁荣的原因。(P54活动1)
二、鲁尔区之“兴”
1.鲁尔区的概况
(1)位置
莱茵河
利珀河
鲁尔河
鲁尔区位于德国西部,处于莱茵河、鲁尔河和利珀河之间。
(2)开发时间——19世纪上半叶
(3)主要工业部门
——采煤、钢铁、化学、机械制造
一、煤炭与鲁尔区的繁荣
2.鲁尔区的发展区位优势
(1)丰富的煤炭资源(鲁尔煤田)
储量大:占全国总储量的3/4
煤种全、煤质好、品位高:
优质硬煤田,煤炭所含的灰分和硫分都低,发热量高。
开采条件好:埋藏浅,露天煤矿丰富,近水平煤层
露天煤矿开采
鲁尔区昔日辉煌的区位分析
1.丰富的煤炭资源
一、煤炭与鲁尔区的繁荣
2.鲁尔区的发展区位优势
活动:阅读P59材料和读图2-24,思考回答:鲁尔区并没有铁矿,为什么钢铁工业发达?
离铁矿区较近(法国洛林、瑞典与俄罗斯--经鹿特丹运入)
鹿特丹是荷兰第二大城市,亚欧大陆桥的西桥头堡(东桥头堡是中国连云港市),位于欧洲莱茵河与马斯河汇合处。鹿特丹长期为欧洲最大的海港,以集装箱运量计算,19世纪80年代曾是世界(长达30年)上第一大港口,在2010年为世界第10。全球10大港口中,中国占据7席。
一、煤炭与鲁尔区的繁荣
2.鲁尔区的发展区位优势
(1)丰富的煤炭资源(鲁尔煤田)
(2)离铁矿区较近(法国洛林、瑞典与俄罗斯)
一、煤炭与鲁尔区的繁荣
2.鲁尔区的发展区位优势
欧洲中部陆上交通的“十字路口”,内河交织成网,且与海洋相通,水运便利;有德国最稠密的铁路网,高速公路四通八达。
一、煤炭与鲁尔区的繁荣
2.鲁尔区的发展区位优势
莱茵河全长1320千米,流经鲁尔区,有运河与多瑙河、塞纳河、罗纳河等河流相通,形成航道交织的水运网,具有重要的航运价值。
一、煤炭与鲁尔区的繁荣
2.鲁尔区的发展区位优势
(1)丰富的煤炭资源(鲁尔煤田)
(2)离铁矿区较近(法国洛林、瑞典与俄罗斯)
(3)便捷的水陆交通(欧洲路上“十字路口”)
区内有莱茵河、鲁尔河、利珀河及四条运河,提供了充沛的水源。
莱茵河
利珀河
鲁尔河
(4)充沛的水源
5.广阔的市场
德国以及西欧发达的工业,为鲁尔区提供了广阔的市场。
一、煤炭与鲁尔区的繁荣
2.鲁尔区的发展区位优势
(1)丰富的煤炭资源(鲁尔煤田)
(2)离铁矿区较近(法国洛林、瑞典与俄罗斯)
(3)便捷的水陆交通(欧洲路上“十字路口”)
(4)充沛的水源(降水丰富、河网密集)
(5)广阔的市场(德国及欧洲经济发达)
探究二:鲁尔区是如何走向衰退的?
假如你是一位投资商,你愿意到鲁尔区发展什么工业?为什么?
工业核心:大型工业企业;
发展基础:丰富的煤、铁资源;
工业部门:煤炭、钢铁、机械、化工、纺织等传统工业;
存在问题:原料和能源消耗大、运输量大、污染严重。
鲁尔区早期发展概况
【探究】鲁尔区的工业结构
水陆交通便利
1
距铁矿产区近
2
煤炭资源丰富
3
水源充足
4
市场广阔
5
煤炭工业
钢铁工业
化学工业
电力工业
机械工业
【探究】鲁尔区的工业结构
重工业为主,生产结构单一
煤炭
电力
化工
机械
钢铁
1.集中在煤炭、钢铁、电力、机械、化工五大传统工业部门
2.其中煤炭工业和钢铁工业是全区经济的基础
二、煤炭与鲁尔区的衰落
读图和资料,分析:采煤业衰落的原因是什么?
世界能源消费构成的变化
年份 1800年 1900年 1985年
煤 4 2 0.75
铁 2 1.8 1.3
每冶炼一吨钢铁所需原料的变化(单位:t)
30%
75%
95%
煤炭能源地位下降
开采难度增加
覆盖层
煤层
矿区
北海
鲁尔河
200米
5000米
鲁尔区的一度衰退
世界钢铁产能过剩
生产量>消费量,替代品增多
钢产量 德国 日本 世界 全球需求量
1940年 3180万t 580万t 1.4亿t 约2亿t
1970年 5 940 万t 9332万t 6亿t 约5亿t
从此表中你能得出什么样的规律?
德国:1万/斤
日本:1毛/斤
读图和资料,分析:采煤业衰落的原因是什么?
鲁尔区的一度衰退
新技术革命冲击
材料:在鲁尔区,20世纪50年代之前是其鼎盛时期,当时工业布局已达到一定的密度和规模,基本呈现“饱和状态”。在新的技术革命(第三次技术革命)中出现的那些新兴工业部门(如电子工业、航天工业等),则不愿意到此设置厂研基地,它们在环境及条件适宜的地方,重新布置生产,进而形成新的工业地域,削弱老工业区的经济实力。
二、煤炭与鲁尔区的衰落
比比皆是的焦炭工厂不断冒着黑烟,铸造厂也不停排出红褐色的污水,还有飘浮在空气中的悬浮粒子,使得戶外一切东西都蒙上一层黑灰。洁白的衣物穿出门去,不一会儿便成为灰色。红瓦白墙,绿草如茵的家园,更是遥不可及的梦想。而沿岸化学工厂林立的莱茵河,更有如一道被六万多种不同化学药品调成的鸡尾酒。
——德国作家Heinrich Boll 1958年形容鲁尔区
“黑色”鲁尔区
二、煤炭与鲁尔区的衰落
“黑色”鲁尔区
三、煤炭与鲁尔区的衰落
阅读课文和P55“污染严重的莱茵河”
20世纪50年代以后,鲁尔区衰落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1. 煤炭能源地位下降
2. 世界性的钢铁过剩
1. 生产结构单一
3. 新技术革命的冲击(根本原因)
3. 环境污染严重
2.煤炭资源枯竭
内因
外因
煤炭和钢铁工业是全区经济的基础
生产结构单一
产业结构老化
环境污染严重
新兴产业不愿来此安家落户
石油、天然气的广泛使用
新技术炼钢使耗煤量逐渐降低
本区煤炭工业成本上升
产钢、出口钢的国家越来越多
经济危机、钢替代品的广泛使用
产生了一大批新兴工业部门
煤炭的能源
地位下降
世界性
钢铁过剩
新技术革命
的冲击




对传统工业的生产和组织方式产生冲击
主要原因
根本
原因
时间 主导因素 区位选择 原因 举例
早期
20世纪初期开始
二战 以后
煤炭资源
早期煤炭炼铁,消耗煤炭较多
近煤炭地
德国鲁尔区
铁矿资源
冶金技术改进,所用焦煤量大幅下降
近铁矿
中国鞍钢、武钢、攀钢、包钢
消费市场
科技发展,巨型矿石运输船出现,海运成本大幅降低
靠近沿海的消费市场
中国宝钢、日本太平洋沿岸工业区
钢铁工业区位选择的三次变化
比较鞍钢、宝钢区位的异同 
靠近原材料产地(原料导向)
靠近市场(市场导向)
交通便利
探究三:如果你是鲁尔人,要振兴鲁尔区经济,
应该采取哪些因地制宜的措施?

鲁尔区的可持续发展
鲁尔区的可持续发展
制定方案,对传统产业进行清理改造,对落后企业进行归并整合,抓紧改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
对钢铁、煤炭、化学等重工业企业进行改造,积极发展汽车、石化、电子信息等新兴产业。
利用区内产业基础较好、劳动力充足、交通便利的优势引进和发展高科技产业、新型工业和服务业,使区域产业结构趋于多元化。
鲁尔区的治理措施
三、鲁尔区的新发展
1. 对企业实行集中化、合理化的改造;
——压缩企业的数量,扩大企业的规模,大幅度提高生产效率。
【材料一】
1969年鲁尔区26家煤炭公司联合成立鲁尔煤炭公司,把采煤集中到机械化程度高,盈利多的大矿井,关闭不盈利的小企业,并且实行了全盘机械化,现在煤炭生产集中在7个大煤矿中。
此外,鲁尔工业区利用新技术对传统产业进行改造。通过调整企业的产品结构,提高产品技术含量拯救老企业。
企业合并
技术改造
改造传统工业
发展新兴产业
鲁尔区产业人数的变化图
重视第三产业
重视第三产业
发展新兴产业
改造传统产业
2.调整产业结构
(1)改造煤炭、钢铁工业,合并扩大企业规模
(2)促进经济结构多样化:发展新兴工业(汽车\电子\石油加工)和第三产业。
鲁尔区的治理措施
三、鲁尔区的新发展
1. 对企业实行集中化、合理化的改造;
2. 引进和发展新兴工业及第三产业,促进经济结构趋向多元化 ;
三、鲁尔区的新发展
读图分析,20世纪50年代和20世纪末鲁尔区工业布局的变化
图2-29 20世纪50年代
图2-30 20世纪末
近原料地原则
采取平衡策略
新企业
传统产业(钢铁)
核心地区的边缘地带
“移铁就煤”模式
沿莱茵河港口
3. 调整工业布局
鲁尔区的治理措施
三、鲁尔区的新发展
1. 对企业实行集中化、合理化的改造;
2. 引进和发展新兴工业及第三产业,促进经济结构趋向多元化 ;
3. 调整工业布局,保证各行业平衡发展;
欧洲最稠密的交通网
铁路运输集装箱
城际高速公路
三、鲁尔区的新发展
鲁尔区有德国最稠密的铁路网,铁路货运量占德国铁路货运总量的40%。鲁尔区的高速公路已交织成网,区内任何地点距离高速公路都不超过6千米。莱茵河鲁尔区段是莱茵河航运最繁忙的地段,这里运输量的一半是铁矿石。
鲁尔区的交通网
鲁尔区的治理措施
三、鲁尔区的新发展
1. 对企业实行集中化、合理化的改造;(调整产业结构)
2. 引进和发展新兴工业及第三产业,促进经济结构趋向多元化 ;
3. 调整工业布局,保证各行业平衡发展;
4. 拓展交通,完善交通网;
科 技 是 第 一 生 产 力
现在鲁尔区已成为欧洲大学最集中的地区。
02
20世纪60年代末,鲁尔区才建立了自己的第一所大学。
01
5. 发展科技,繁荣经济
鲁尔大学
杜伊斯堡大学
多特蒙德大学
波鸿大学
波鸿鲁尔大学
德国北莱茵威斯特法伦州的一所知名的公立综合类研究型大学;
属于世界级著名大学。该校建立于1962年,是联邦德国时期成立的第一所大学。
三、鲁尔区的新发展
成立于2007年,是德国最重要的学术合作联盟之一。 它是由杜伊斯堡-埃森大学,波鸿鲁尔大学和多特蒙德工业大学组成的战略联盟。
鲁尔大学联盟
三、鲁尔区的新发展
鲁尔区的治理措施
三、鲁尔区的新发展
1. 对企业实行集中化、合理化的改造;
2. 引进和发展新兴工业及第三产业,促进经济结构趋向多元化 ;
3. 调整工业布局,保证各行业平衡发展;
4. 拓展交通,完善交通网;
5. 发展科技,繁荣经济;
整治后的发电厂—绿色鲁尔
同时,开展大规模的植树造林,使区内人均绿地面积超过130平方米。
消除污染,美化环境。严格控制工厂废气、废水等的排放,并建立完善的废弃物回收装置和污染处理
整治前的发电厂—黑色鲁尔
环境恢复后的鲁尔河谷
Ruhr Valley after environmental restoration
鲁尔区的治理措施
三、鲁尔区的新发展
1. 对企业实行集中化、合理化的改造;
2. 引进和发展新兴工业及第三产业,促进经济结构趋向多元化 ;
3. 调整工业布局,保证各行业平衡发展;
4. 拓展交通,完善交通网;
5. 发展科技,繁荣经济;
6. 消除污染,美化环境。
综合整治主要措施
调整工业结构
发展第三产业
优化环境
★减少煤炭、钢铁企业数量
★扩大单个厂矿的生产规模
★引入技术水平高的电子、石油化工、汽车、机械等部门的中小企业
★工业布局向西部和南部拓展
★钢铁工业向沿海、莱茵河转移
★发展工业旅游
★发展金融服务业等新兴产业
★严格控制工业废水、废气等的排放
★发展科技和教育
调整工业布局
★建立完善的废弃物回收装置和污染处理系统
★植树造林
2.鲁尔区的转型效果
(1)鲁尔区原先的煤炭、钢铁工业多已全面改造,电力、化学、石油、军事等工业部门在欧洲占据突出地位。
(2)鲁尔区已成为以高新技术和现代服务为引领、多行业协调发展的综合经济区。
(3)环境污染得到治理,环境优美宜人。
城市转型经典案例:德国鲁尔区,从高炉蜕变至高雅文化
鲁尔1992年关闭的工厂,园艺展在工厂遗址上举行。柔美的花草和坚硬的钢铁在强烈对比中寻求着和谐之道。世上再难相容的事物,也能找到共存共荣的方式。
在鲁尔,废弃的厂房不但变成了画廊、办公室,还可以成为游泳池。畅想一下,面对工业化的符号——管道、传送带、冷却塔畅游时是何种心情?
鲁尔工业博物馆-工业旅游
Industrial Tourism - Ruhr Industrial Museum
鲁尔工业博物馆-工业旅游
Industrial Tourism - Ruhr Industrial Museum
埃森修复后的德意志关税同盟煤矿-工业旅游
Industrial Tourism - Ruhr Industrial Museum
鲁尔博物馆
多特蒙德工业大学
游人在旧炼钢车间内参观
旧厂房前变身露天音乐广场
工业遗物——万吨轮螺旋浆
由厂房衍生成的古生物化石馆
改造后的夜景
炼钢高炉化身观光塔
旧厂房被装上奇幻的现代灯饰
洗煤厂里的书店
集装箱旅馆
配电站改造为餐厅
炼焦厂的酒吧餐厅
利用混凝土墙壁作为攀岩的载体
煤气储罐改造成潜水中心
启示:鲁尔工业区成功转型对于中国资源型城市的指导意义
来自相关部门的统计:中国目前共有118个资源型城市。目前这些城市中2/3进入“中老年期”,1/4的城市资源已经枯竭。其共性的问题是产业结构单一,对资源的依赖性强,由于资源衰减和枯竭导致社会矛盾多发,部分城市运行举步艰难。
全国资源枯竭型城市分布名单
资源型企业要深化改革,加快自主创新,强化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意识,切实承担社会责任。经济效益较好的企业要及时主动地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增强发展后劲。具备条件的企业要积极谋划和开发异地后备资源,发展相关产业,做好资源枯竭时的顺利转产准备。
——国务院关于促进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若干意见
【资源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 答题模版】一、资源型工业基地兴起的共同性区位条件?你能列举出哪些地区?自然:1)资源丰富(具体说出哪些能源和原料) 2)水源 社会经济:1)交通便利(具体的交通方式)2)市场广阔3)劳动力丰富4)工农业基础好5)开发历史悠久6)良好的发展空间 7)社会协作条件(经济发达的地区或者历史悠久的老工业区)列举地区:德国鲁尔区、英国伦敦、伯明翰传统工业区、我国东北工业区、俄罗斯莫斯科工业区、印度东北部工业区、美国的匹兹堡等二、工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1)资源面临枯竭;2)环境污染;3)产业结构单一 4)劳动力价格上涨;5) 地价上涨 6)技术、设备陈旧
我国资源型工业区还会存在的问题: 经济体制落后
三、解决措施:模板(具体做题时要结合材料)可持续发展
1、调整产业结构,促进产业升级
2、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第三产业,增加就业机会
3、改造传统工业,减少并淘汰一些高耗能和高污染的工业
4、治理环境污染,改善地区投资环境
5、加大科技投入,更新设备,提高产品质量,开拓国际市场
6、完善交通网
7、加强区域内各城市的相互分工与合作,构建城市群
8、加强规划与管理
辽中南工业基地,是我国最重要的经济区,也是我国最大的重工业基地。 区内丰富的煤、铁、石油,便利的交通和良好的工业基础为发展重工业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其中鞍山、本溪的钢铁工业、沈阳、抚顺的机械工业、大连的造船工业和抚顺石油加工工业等一批工业企业,都是国家重工业的骨干。
辽中南工业基地重工业较全面,但结构老化,管理落后,大企业一般历史长,负担重,不适合市场经济的发展。该地区资源丰富,但也面临能源资源面临枯竭,工业耗水量大,淡水资源严重不足等问题。
辽中南工业区有哪些区位优势和发展中出现的问题。
比较辽中南工业区与德国鲁尔区区位的异同。
为辽中南的发展献计献策。
思考:参考鲁尔区综合整治的经验,为辽中南的发展献计献策
辽中南工业基地的区位优势
区位优势:A. 煤、铁资源丰富;
B. 水陆交通便利;
C. 以辽河为水源;
D. 接近消费市场,工业基础好,技术力量强。
问题:A. 东北区煤炭资源几乎枯竭;
B. 水资源严重不足;
C. 环境污染严重。
鲁尔区与辽中南区位条件对比
辽中南
煤、铁、石油资源丰富
铁路、海运便利
水资源不足
消费市场广阔
鲁尔区
煤炭资源丰富
内河、铁路运输便利
水资源充足
消费市场广阔
辽中南工业基地治理措施
措施:A. 发展新兴工业和第三产业;
B. 消除污染,美化环境;
C. 大力发展科技、教育,培养和引进人才;
D. 进一步完善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
E. 增加资金投入,促进设备更新。
辽中南发展建议思路
调整产业结构
保护和治理环境
发展科教,培养和吸引人才
调整工业结构
发展第三产业
调整工业布局 (产业转移)
引入高新技术工业
发展轻工业
整治重工业,延长产业链
发展旅游业
发展金融、商贸
发展措施
优化投资环境,提高政府服务质量
完善基础设施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