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上语文第六单元综合性学习《身边的文化遗产》课件(共47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八年级上语文第六单元综合性学习《身边的文化遗产》课件(共47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6-05 15:21:1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7张PPT)
闺女,今儿星期六了,怎么没回来啊?
老妈,什么事啊?我正在追韩剧呢!
有空的时候,回来跟妈学戏呀!
妈,你out了,谁还学这个,哪还有人听戏呀!
孩子呀,是你姥姥手把手教的妈呀!可不能到妈这儿断了弦呀!
宝宝不想学,太土了!
课堂拓展
文化遗产,又可称文化资产、文化财产或文化财,是指具有历史、艺术、科学等文化保存价值,并经政府机构或国际组织指定或登录之物品,概念上分为“有形文化遗产”和“无形文化遗产”。包括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
(1)物质文化遗产是具有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的文物;
(2)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种以非物质形态存在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世代相承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
物质文化遗产:
丽江古城、石林、元阳梯田、
三江并流(怒江、澜沧江、金沙江)
非物质文化遗产:
彝族民歌、彝族服饰、赛装节、
插花节、宣威火腿、过桥米线
破坏文化遗产的主要因素
身边的文化遗产
第六单元 综合性学习
学习目标
1、了解什么是“文化遗产”及其重要意义;
2、了解我们身边的“文化遗产”;
3、如何保护“文化遗产”。
1.文化遗产包括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
2.物质文化遗产又称有形文化遗产,是指具有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的文物,包括古遗址、古墓葬、古建筑、石窟寺、石刻、壁画、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等不可移动文物,历史上各时代的重要实物、艺术品、文献、手稿、图书资料等可移动文物;
重点解读
以及在建筑式样、分布均匀或与环境景色结合方面具有突出普遍价值的历史文化名城(街区、村镇)。如北京的明清故宫、颐和园、天坛、长城、周口店“北京人”遗址,陕西的秦陵兵马俑,四川的峨眉山—乐山大佛风景名胜区、九寨沟风景名胜区、黄龙风景名胜区、四川大熊猫栖息地,湖北的武当山古建筑群、明显陵、咸丰唐崖土司城遗址等。
3.非物质文化遗产又称无形文化遗产,是指各种以非物质形态存在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世代相承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包括民间传说、习俗、语言、音乐、舞蹈、礼仪、庆典、烹调以及传统医药等。其最大特点是不脱离民族特殊的生活生产方式,是民族个性、民族审美习惯的“活”的显现,被誉为历史文化的“活化石”,“民族记忆的背影”。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确定文化特性、激发创造力和保护文化多样性的重要因素,在不同文化相互宽容、协调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中国的昆曲、古琴、木卡姆、蒙古长调、黄鹤楼传说、湖北大鼓等都是获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可的重点非物质文化遗产。
4.从2006年起,每年六月的第二个星期六为中国“文化遗产日”。
我们身边的文化遗产:万里长城
乐山大佛
秦兵马俑
布达拉宫


川剧 变脸
文化遗产,又可称文化资产、文化财产或文化财,是指具有历史、艺术、科学等文化保存价值,并经政府机构或国际组织指定或登录之物品,概念上分为“有形文化遗产”和“无形文化遗产”,即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
物质文化遗产是具有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的文物;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种以非物质形态存在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世代相承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
中国是世界上拥有世界遗产类别最齐全的国家之一,也是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遗产数量最多的国家(与澳大利亚并列),其中首都北京拥有6项世界遗产,是世界上拥有遗产项目数最多的城市。而苏州是至今唯一承办过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的中国城市。 中国五千年文化蕴藏了不可估计的文化遗产,中国文化是世界之窗。
“文化遗产” 有什么重要意义?
蕴含着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价值、思维方式、想象力,体现着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和创造力,是各民族智慧的结晶,也是全人类文明的瑰宝。
你知道有哪些“有形文化遗产”?
北京天坛
山西平遥古城
山西五台山
山东泰山
甘肃敦煌莫高窟
安徽黄山
你知道有哪些“无形文化遗产”?
清徐老陈醋酿制技艺于2006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清徐老陈醋是山西省的汉族传统名产。这种具有明显地方特色的汉族传统手工技艺在清徐世代相传,经不断改进、完善,形成一套北方风格的高级食醋酿制技艺流程。
杏花村汾酒酿制技艺是山西省的汉族传统手工技艺。千百年来,这种技能以口传心领、师徒相延的方式代代传承,并不断得到创新、发展,在当今汾酒酿造的流程中,它仍起着不可替代的关键作用。
孝义皮影起于战国,是中国最早的皮影发源地之一。皮腔是皮影戏的曲调,因皮腔音乐以唢呐为主要伴奏乐器,故又称“孝义吹腔”。孝义吹腔是中国最早的民间吹腔之一。
黄梅戏,原名黄梅调、采茶戏等,起源于湖北黄梅,发展壮大于安徽安庆。黄梅戏与京剧、越剧、评剧 、豫剧并称“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一曲《天仙配》让黄梅戏流行于大江南北,在海外亦有较高的声誉。
昆曲是现存的中国最古老的剧种之一。昆曲的唱腔具有很强的艺术性,对中国近代的所有戏剧剧种,如川剧、京剧都有着巨大的影响。
民俗活动:
你知道“文化遗产日”吗?
2005年12月,国务院决定从2006年起,每年6月的第二个星期六为中国的“文化遗产日”,这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对保护文化遗产的高度重视和战略远见,有助于提高人民群众对文化遗产保护重要性的认识,增强全社会的文化遗产保护意识。
活动示例
(1)【剪纸知识】
根据下面的材料,从三个方面概括中国剪纸的特点。
早在汉代,随着造纸术的发明,剪纸就出现了。日月星辰,山水花木,人物鸟兽,故事传说都是剪纸的素材。剪纸剪法上有阳剪,即留下勾画形象的线条;阴剪,即剪去线条留下平面;有二者结合的阴阳剪、折叠纸而剪的对称剪、阴影剪、图案剪等。
某班开展“走近剪纸”的语文实践活动,请你完成以下任务。
历史悠久、取材广泛、剪法多样
(2)【剪纸欣赏】
请你仔细观察下面这幅剪纸作品,描绘画面内容,并揭示其寓意。
画面内容:一个胖小孩怀抱一条肥大的鱼,小孩身后两侧是荷叶荷花。
寓意:连年有鱼
(年年有鱼或喜庆有鱼,“余”字亦可)。
活动示例
(3)【我看剪纸】
班里有些同学认为剪纸艺术已经落伍了,没必要发扬光大。请用简明的语言阐述你的观点。
示例1:我认为这种说法不可取。剪纸是民族艺术,是中华瑰宝。它经历漫长的岁月发展到今天就说明了这一点。
示例2:我认为这种说法可取。剪纸太古老了,已经跟不上当代社会的发展,也很难融入新时代审美的因素,没必要发扬光大。
拓展迁移
2017年6月10日是我国第12个“文化遗产日”,今年的主题是:保护文化遗产。这天,班上开展了一系列活动,请完成下列任务。
(1)结合今年“文化遗产日”主题,请你设计三项与此相关的活动。
请专家来校举行“保护文化遗产”专题讲座;
开展“走近文化遗产”系列实践活动(学习地方戏曲、参观博物馆);
举行“保护文化遗产”知识竞赛。
(2)请为本次活动拟写一幅宣传标语。
保护文化遗产,擦亮中国名片。
弘扬民族文化,传承中华遗产。
3、2005年08月17日,国家文物局正式公布采用成都金沙“四鸟绕日”金饰图案为“中国文化遗产标志”。
(1)请用简洁的文字介绍“中国文化遗产标志”。
标志呈圆形,正中间是四只神鸟围绕着太阳飞行,专家将其命名为“太阳神鸟”。标志上方是简体中文“中国文化遗产”;下方是汉语拼音“ZHONG GUO WEN HUA YI CHAN”。
(2)请用简洁的语言写出“中国文
化遗产标志”的寓意。
“四鸟绕日”图案是中华先民崇拜太阳艺术表现形式的杰出代表作品,所表达的追求光明、团结奋进、和谐包容的精神寓意,彰显了中国政府和人民保护祖国文化遗产的强烈责任心和神圣使命感。这个标志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强烈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表现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
我与文化遗产
说起文化遗产,首先想到的是举世文明的中国万里长城。书中讲到:两千多年前,一条土石身躯的巨龙在中华大地飞起。它跨崇山、穿草原、过沙漠、经绝壁,起伏盘旋、奔腾飞舞,纵横十万里,它就是长城。就是因为它历史悠久、工程宏伟,所以早在几百年前就被列入了世界七大奇迹之一。196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7年才被列入了世界文化遗产的。
 我从小出生在北方,到过长城,经常发现一些年轻人不讲文明,学着孙悟空样子在墙上写着“XXX,到此一游”......文字,而我却没有这样,只是把口香糖扔进一段路与另一段路中间的小窄沟里。可当我抬头正要走的时侯,外国朋友看见,连连摇头说:NO,NO!这时我惭愧的无地自容,也终于知道这样做是错的(以前还以为是对的)。
学生习作
这时刚才说:NO,NO!外国朋友再看到古老、雄伟、美丽的长城时,不由自主地竖起了大拇指,连声称赞道:very beautiful!
在回去的路上,我既高兴又感到惭愧,高兴的是为我们拥有这世界七大奇迹之一、又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中国长城而感到无比自豪。惭愧的是古人和外国人都能做珍惜和爱护我们的遗产,而我们现代的年轻人却不知道珍惜和爱护我们祖先遗留的文化遗产,相反去破坏它们,使祖先遗留下来的遗产越来越少了。
  所以从现在起,我们就要爱护我们祖先遗留下来的没有遭到破坏的世界文化遗。等到世界文化遗产在中国召开时,外国朋友再看到我们时,就会不由自主地竖起大拇指和连声称道。这时,你的行为不仅是代表你自己,在一定程度上还代表了国家和民族的形象。所以让现代的年轻人携起手来,做新社会的一名文明人。
无形的遗产——吆喝
  回首上世纪的古老北京,当时盛行着一种不朽的街头文化——吆喝。它是当时社会的真实写照,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吆喝声越来越多的被取而代之……
  辉煌历史
  吆喝即大声喊叫,卖东西吆喝着卖,则古已有之。最早的是姜太公在肆里做屠夫就“鼓刀扬声”;宋时开封街市上有“喝估衣”者、有“卖药及饮食者,吟叫百端”。明代的北京有吆喝着卖花的,阳春三月桃花初放,满街唱卖,其声艳羡;至清末民初以至解放前和解放初的一段岁月,老北京的吆喝就更绘声绘色了。
悄然消逝
  解放后,国家经济得以改善,农民也都安居乐业,真是“百废俱兴”啊!
  可随时而来的文化大革命疯狂般席卷社会各个领域,不仅刚兴办起来的工商业遭到了严重损失;还间接的破坏了许多无形的遗产——吆喝。
  天灾人祸啊!十年的文化大革命啊!但随着时代的进步,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上邓小平开始了伟大的“改革开放”,从此中国走上了科技时代,吆喝声业越来越被各种形形色色的广告词所取而代之。
  顿时,吆喝声“求救”,中国告急,世界文化遗产告急!刹那间人们才醒悟:无形的遗产的重要,吆喝声更是何等的珍贵啊!
引以为戒
  面对已经失去的,不要伤心,要保存实力;面对现实存在的,不要高兴,要团结协作。
  失去的已是不复存在,但也不意味着所有的都将失去,生活从此不再进行。不,不,我们不能这样消极处事。我们要以积极的心态面对未来,面对现已存在的遗产。要想保护和永久的继承着无形的遗产则需我们勤奋刻苦,早日成才。
  同学们行动起来,让我们引以为戒,让那无形的遗产——“吆喝”变成你永久的动力,催促以及提醒我们不要破坏第二个“无形的遗产——吆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