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31张PPT。八年级下册科学
第二章总复习1、检验空气中的一些气体:氧气→使木条燃烧更旺;二氧化碳→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水→使白色的无水硫酸铜变成蓝色
2、集气瓶中所进水的体积应该和消耗掉的氧气的体积近似相等
3、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五分之一4、实验测量值偏小的原因:①红磷量不足,不能将氧气耗尽,瓶内仍有残余的氧气;②装置漏气;③导管没事先注满水;④装置未冷却就打开弹簧夹
5、空气的成分按体积计算,大约是:氮气78%,氧气21%,稀有气体0.94%,二氧化碳0.03%,其它气体和杂质0.03%。
6、在做红磷在空气中燃烧测定氧气的含量实验中,当烧杯中的水通过导管流入集气瓶后,集气瓶内的气体主要是氮气体。本实验也说明氮气不易溶于水7、氧气的用途:①提供呼吸;②助燃
8、二氧化碳能灭火的原因:①因为二氧化碳本身的密度比空气的大,覆盖在燃着的物体上,就能使物体跟空气隔绝而停止燃烧;②二氧化碳本身不能燃烧。
9、固态二氧化碳(又称干冰)是一种致冷剂,可用来保藏食品,也可用于人工降雨。10、二氧化碳是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一种气体肥料
11、稀有气体:①一组没有颜色,没有气味的气体;②不容易与其他物质产生化学反应。
12、氧气的物理性质:在通常状况下,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 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略大,可液化成淡蓝色液体,也可变成雪化状蓝色固体.13、实验室收集氧气的方法:①向上排空气法(密度比空气略大)②排水集气法(氧气不易溶解于水)
14、检验集气瓶内是否装满氧气方法:把带火星的木条或是烧红的木炭放在集气瓶口。如果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或烧红的木炭发出白光,表示瓶内氧气是满的,否则不满。
15、硫在纯氧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反应后生成一种具有刺激性气味的二氧化硫(化学式为SO2),手摸集气瓶外壁的感觉是热,说明硫燃烧能放热.16、铁丝在纯氧气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热量生成一种黑色的固体四氧化三铁(化学式为Fe3O4).
17、要在集气瓶底部预先放些水或细沙的原因:防止生成的熔化物溅落而炸裂瓶底。18、下图所示是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全过程。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铁丝为什么要绕成螺旋状?使铁丝受热面积大。
②铁丝前端为什么要系一根火柴?引燃铁丝。19、木炭在纯氧气中剧烈燃烧,发出白光,放出大量的热,生成了一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20、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许多物质能在氧气中燃烧。
21、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22、组成人体的有机物葡萄糖(C6H12O6)与氧气发生化学反应。
23、人体吸入氧气后,葡萄糖与氧气反应,生成了水和二氧化碳,同时把葡萄糖中的能量释放出来。
24、人体呼吸的生理意义:提供生命活动需要的能量。25、人体细胞内的有机物与氧反应,生成CO2和水,同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叫做呼吸作用。
26、请你比较下列两个现象的共同点和不同点:①铁丝在氧气中燃烧,②铁丝在潮湿空气中生锈。
共同点:都是氧化反应,都会放热。
不同点: ①的反应剧烈,有明显的发光、放热现象;②的反应缓慢,无明显的发光、放热现象。27、燃烧:可燃物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发光、发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28、着火点:可燃物着火时所需的最低温度。
29、燃烧条件:① 温度要达到着火点;②可燃物跟氧气充分接触
30、自燃:由于缓慢氧化而引起的自发燃烧【鬼火】31、比较:可燃物在空气中燃烧和在氧气中燃烧
①本质一样,都是与氧气发生反应②现象不一样,在氧气中燃烧剧烈一些。原因:纯氧气中比空气中含氧量高
32、爆炸:如果燃烧以极快的速率在有限的空间里发生,瞬间内累积大量的热,使气体体积急剧地膨胀,就会引起爆炸。【物理变化:高压锅爆炸;化学变化:鞭炮】33、灭火:①有充足的氧气→与氧气隔绝;②达到着火点→降低温度【消除燃烧发生的条件的任何一个都可以达到灭火的目的】
34、在变化过程中有新的物质生成的变化叫化学变化。
35、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叫做化合反应。36、在以上反应中,二氧化锰只起到了改变反应速度的作用,但其本身的质量和化学组成在反应前后都没有改变。这种物质叫催化剂。工业上又叫触媒。
37、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的反应叫做分解反应。38、气体收集方法:①排水法:不易溶于水的气体【优点:1.易于收集到较纯的气体2.便于观察气体是否已经收集满】②向上排空气法:密度比空气大的气体【优点:操作较为方便】【注意:导气管要伸入瓶底】③向下排空气法: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操作较为方便】【注意:导气管要伸入瓶底】
39、检验氧气装满的方法:(1)排水法:瓶口有气泡出。(2)向上排空气法: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瓶口,若木条复燃,证明氧气已满。40、检验是否是氧气: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瓶内,若木条复燃,证明是氧气。41、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注意事项:①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防止管口的冷凝水倒流回试管底部,造成试管破裂. ②铁夹要夹在试管的中上部——防止铁夹上的胶布被烧坏③导气管不要伸进试管内太长,只需略露出胶塞——避免管内的气体不能排干净④加热时要先预热,且要用外焰加热——防止试管受热不均匀,造成试管破裂;外焰加热温度高,效果好⑤排水法收集气体时,水槽内的水不要太满——避免收集气体水溢出水槽⑥用向上排气法收氧气,导气管应伸到集气瓶底部——才能把集气瓶内的空气排干净⑦收集气体时,应待气泡连续均匀的放出时,再开始收集,不要一冒气泡就收集——开始放出的气体是试管内的空气气泡连续均匀的放出后的气体才是氧气, 收集的气体才纯净⑧收集好的氧气应用玻璃片盖好瓶口,正放在桌上——氧气比空气重,正放可避免氧气跑掉⑨ 收集完气体后,应先将导气管移出水 面,再停止加热——防止水倒吸进入试管,造成灼热的试管破裂⑩加热高锰酸钾时,试管口要塞一团棉花——防止加热时药品粉末进入导气管。42、呼吸系统组成:呼吸道→气体进出肺的通道;肺→气体交换的场所
43、人通过呼吸系统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
44、鼻、咽、喉、气管、支气管合称呼吸道。肺:由大量的肺泡组成。45、肺泡的结构特点:①数目多②壁很薄③外面布满毛细血管④外面布满弹性纤维【使肺具有良好的弹性】
46、呼吸运动是通过膈肌和肋间肌的收缩和舒张来完成
47、呼吸运动实现了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气体交换原理是气压差。48、肺泡里的气体交换:①肺泡内的气体交换,是指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②肺泡内的气体交换,是通过气体分子从高浓度一侧向低浓度一侧的扩散作用来实现的。
49、呼吸作用的实质是: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呼吸作用的意义:呼吸作用在活细胞中进行,呼吸作用一旦停止,生物体就迅速死亡。50、吸气时,胸廓扩大,肺内气压减小,气流进入肺部;呼气时,胸廓缩小,肺内气压增大,气流排出肺部
51、动物的呼吸与人相似,也是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同时还呼出水和放出能量。
52、绿色植物在阳光的作用下,利用二氧化碳和水等物质制造有机物,并释放氧气的过程叫光合作用。53、光合作用在物质方面发生了什么变化?无机物——有机物;光合作用在能量方面发生了什么变化呢?光能——化学能,而且贮藏在有机物中。
54、说明光合作用的产物之一是淀粉,条件是光。植物光合作用的产物还有氧气。
55、光合作用需要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56、光合作用必须有叶绿素
57、光合作用:1)场所:叶绿体(厂房)
2)条件:太阳光(动力)3)原料:二氧化碳、水4)产物:有机物(淀粉)、氧气5)物质转变:无机物转为有机物6)能量转变:太阳能转变为化学能(贮藏在有机物中)58、光合作用的意义:①制造有机物②转化并储藏太阳能③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供给本身以及其他需氧生物进行呼吸;使大气中氧气和二氧化碳含量保持相对稳定)
59、二氧化碳的制取:①原料:A、石灰石或大理石(主要成分为碳酸钙,化学式:CaCO3)
B、稀盐酸(氯化氢气体的水溶液,化学式:HCl )②收集方法:因为二氧化碳能溶于水,故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③检验:A、是否收集满: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如果木条熄灭则已满。B、鉴别:将澄清的石灰水倒入集气瓶内,如果石灰水变浑浊则已是。60、二氧化碳化学性质:①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②二氧化碳既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③二氧化碳不能供给呼吸
61、二氧化碳物理性质:①常温下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②密度比空气大(所以能覆盖灭火)③可溶于水(所以可制各种汽水)④二氧化碳也有三态的变化,固态二氧化碳的俗称干冰(可致冷,也可用于人工降雨)62、大自然中氧气的含量会随着生物的呼吸和物质的燃烧等而减少,但又会随着植物的光合作用而增加,周而复始地进行循环,这就是自然界中的氧循环。
63、臭氧层的作用:阻挡和削弱过强的紫外线,对生物起保护作用。
64、臭氧的性质:是一种蓝色带腥臭味的气体,有很强的氧化性和不稳定性。65、分布:臭氧主要集中在大气平流层(距地面20—35千米处)—臭氧层。
66、二氧化碳产生的途径: ①燃烧大量的煤和石油等含碳的化合物(主要)②生物的呼吸。
67、二氧化碳消耗的主要渠道:①植物的光合作用(主要)
②海洋中水的吸收③矿物中石灰岩的吸收。68、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具有与温室玻璃相似的作用,对地球起着保温作用,从而产生“温室效应”.
69、温室效应的利与弊:利:适度的温室效应能保证地球上的气温衡定,适于动植物生存。弊:①“温室效应”加剧导致地球表面温度上升,因而地球两极冰山和冰川开始融化,会使海平面上升,最终可能会使沿海城市和农田被淹没。②导致全球气候变暖,从而造成生态平衡破坏. ③一些流行病发生和传播。70、造成温室效应的原因:自然原因:自然界的碳循环;人为原因:大量使用煤、石油等燃料;大量砍伐森林。
71、防止温室效应的措施:①控制矿物燃料的燃烧,合理开发、合理利用燃料,寻找新能源如太阳能、生物能、地热等,以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②保护森林、保护植被,禁止乱砍滥伐植树造林,利用森林涵养水源,调节气温③控制人口激增。72、空气中的污染物的来源:⑴燃料燃烧排放的废气和烟尘⑵工业废气和汽车尾气⑷生活中燃烧香烟
73、造成空气污染的主要原因(1)自然因素(2)人为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