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6课《藤野先生》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祖国语言文字的综合性、实践性的课程。工具性和人文性是基本特点,语文的教学要提升学生语言文字运用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因此在教授不同类型的文本时要把握住文本特点,采用合理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全面分析,让学生掌握学习不同类型文本的方法,感受文本所传递出的核心价值,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人文修养。本课作为一篇回忆性散文,从学科的工具性出发,在教学中要让学生掌握回忆性散文的特点,并积累文中有关细节描写的方法,学会运用到写作当中。从学科的人文性看,要学会感受作者所表达的爱国情与对藤野先生的感激尊重之情。
教材分析:
1. 本课是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一篇回忆性散文,学习本单元,要了解回忆性散文、传记的特点,比如内容真实、事件典型、注重细节描写等,还可以从中学习刻画人物的方法,品味风格多样的语言,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2.同时,本单元的写作任务是学写传记,对人物的刻画是传记写作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因此在教学中要有意地引导学生学会揣摩人物形象,并学习作者人物描写的方法,学以致用,运用到自己的写作过程中。
学情分析:
1. 八年级上册的学生已经学习过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等文章,对鲁迅先生及其作品有了一定了解。通过之前的散文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散文的基本学习方法,这为学生走进文本奠定了一定基础。
2. 八年级的学生基本可以自主理清文章思路,用自己的话概括出主要的人物形象,但对细节描写的把握还不够全面。虽然可以从人物形象中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基本感情,但对作者隐含的爱国之情的理解不免有些不足。所以要引导学生深入分析文章的细节描写,这样对情感的理解才能透彻到位。
教学目标:
1.把握回忆性散文的基本特点,学习通过典型事例表现人物形象的写作手法。
2.品读细节描写,感受藤野先生的人物形象,体会作者对他的怀念之情。
3.揣摩鲁迅犀利、简练的语言风格,体会作者的爱国之情和民族自尊心。
教学重难点:
1.品读细节描写,感受藤野先生的人物形象,体会作者对他的怀念之情。
2.揣摩鲁迅犀利、简练的语言风格,体会作者的爱国之情和民族自尊心。
教学方法:提问法;小组讨论法;品读法;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2课时
一、导入
师(过渡):同学们,在先前的学习中,我们已经整体把握了文章的结构,并通过小组讨论为几个经典事例拟好标题
(课件展示:添改讲义、纠正解剖图、关心解剖实习、讨教中国女人裹脚、临别赠照)。
我们都知道鲁迅先生的文章大多简练、直接、不说“废话”,但人物描写我们又讲究细腻、全面。这就不免使我们好奇,鲁迅先生会如何来刻画藤野先生呢?
师(引导):所谓,细节体现艺术,也只有细节的表现力最强。因此,我们要重点把握人物的细节描写。在将人物放在特定事件中的同时,大家可以从外貌、语言、神态等方面来分析鲁迅先生笔下的藤野先生的形象。
二、细节描写,丰满形象
(一)观外貌
1.设疑:文中有几处关于藤野先生的外貌描写?写出了怎样一个藤野先生?
明确:两处。第一次是初见藤野先生,作者用“黑瘦、八字胡、戴眼镜”直接点明出藤野先生的形象。第二次是通过留学生的“讲演”对“穿衣服模糊、忘带领结、旧外套”进行描写,从侧面进行描写。
两处描写,通过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式,塑造出一个生活上质朴简约的老师形象。
2.在第一次的外貌描写中,作者写了藤野先生“挟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老师如果把这里的“大大小小的”删掉,直接写成“挟着一叠书”,大家觉得可以吗吗?请大家对比品读一下这两句话,进行思考。
(1)问:大家觉得“大大小小”是什么意思?
明确:大大小小指的是规格不同,有大有小,且数量不少。
(2)二问:那么“一叠大大小小的书”这样呈现的画面是怎么样的?
明确:可以想象到藤野先生上课带了一堆书,且书的数量多,种类丰富。
(3)追问:那么现在再读这句简短的话,你感受到了一个怎样的藤野先生?
明确:藤野先生上课用书数量多、种类丰富,表明藤野先生对待课程认真负责,体现其治学严谨的品格。
(二)品语言
1.本·琼森说过:“语言最能暴露一个人,只要你说话,我就能了解你。”文中有几处关于藤野先生的语言描写?请大家找一找并将其标注出来。
明确:第17段帮我纠正解剖图说的话、22段关心我解剖实习说的话、23段请教我裹脚问题的话、24知道我放弃医学后说的话。
2.现在,请大家认真品读一下22段藤野先生说的话:
“我因为听说中国人是很敬重鬼神的,所以很担心,怕你不肯解剖尸体,现在总算是放心了,没有这回事。”
(1)大家认为敬重是什么意思?
明确:敬重是恭敬尊重的意思。
(2)我们常常会说“惧怕鬼神”或者“害怕鬼神”,这里藤野先生为什么不用惧怕或者害怕呢?我们是否可以把敬重替换成惧怕或者害怕?
引导:惧怕是形容对某种事物和人的恐惧与害怕;害怕面临险境而心中恐惧、惊慌;而敬重是恭敬尊重。
明确:这里若是用惧怕或者害怕,会有嘲讽的意思。而藤野先生用敬重是要表达他理解中国人不是害怕鬼神,只是对鬼神比较敬重,表达对中国文化的尊重。因此绝不可以替换。
(3)那么,现在再读敬重二字,大家感受到了什么?你认为能说出这样的话的藤野先生是怎样的人?
明确:感受到藤野先生用词非常严谨,这是他个人修养的体现。用“敬重鬼神”体现了藤野先生品德的高尚,尊重“我”作为中国人的身份,尊重中国的文化,没有民族歧视。
3.前面我们已经初步体会到藤野先生是个措辞严谨的人,现在请大家继续读一下藤野先生说的其他的话。
(1)问:同学们,请读一读第17段藤野先生在帮我纠正解剖图时说的话,并圈出重点的词。
明确:“自然、的确、然而”。
(2)追问:你认为“自然、的确、然而”为什么值得强调,这些词有怎样的情感色彩?
明确:“自然、的确”表示藤野先生对“我”画的解剖图较为美观的肯定,也是对我的安慰,体现他对学生的宽容和富有耐心;“然而”表转折,体现作为医学研究者的他坚持对医学的严谨对待,要做到一丝不苟。
(3)第23段中请教我裹脚问题时藤野先生在追问了我后却还是说“总要看一看、究竟”,为什么他会这样说?
明确:藤野先生觉得“总要看一看才知道”,有他对无法亲眼见证中国女人裹脚的遗憾,“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表明此时的他还是在不断思考裹脚究竟是怎样的,表达他强烈的求知欲望。这也体现作为医学研究者的藤野先生对医学的实事求是、严谨对待,绝不模棱两可。
(三)析神态
1.设疑:文中有几处关于神态的描写“和蔼、很高兴地、叹息、悲哀、凄然”这几处分别出现在什么场合?请在文中圈画出来。
明确:“和蔼”是先生为了纠正讲义上的解剖图时对我的态度,“很高兴地”是先生知道“我”并不排斥解剖尸体,释怀后由衷地喜悦;“叹息”总共出现两次,一处是在同我请教中国女人的裹脚,一处是在“我”告知他要放弃学医;“悲哀、凄然”是得知“我”要放弃医学离开的反应。
2.神态描写是进行人物描写时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一个人在没有任何语言和动作的时候,他的神态最能反应他的内心活动。
(1)问:大家应该都发现,“叹息”这个词出现了两次,大家觉得“叹息”这个词是读起来有一种什么样的感觉?
明确:叹息即叹气、唉声叹气,能感受到一种失望、失落时的情绪。
(2)问:藤野先生同我请教了中国女人的裹脚后,为什么还会发出第一次的“叹息”呢?
明确:听“我”讲述中国女人的裹脚后,先生还是叹息是因为自己无法亲眼看见实际情况,为此感到遗憾失落,这是作为医学研究者的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3)追问:那第二次“叹息”是为什么而叹?你觉得此刻藤野先生的内心是在想什么?
明确:第二次叹息是在“我”告诉藤野先生要放弃学医,并谎称要转学生物学后,先生的直接反应。先生对我寄予了厚望,希望我能为新医学,为中国的医学出一份力,先生痛惜人才,此刻内心一定十分遗憾,但极力说服自己站在“我”的立场理解我的决定。
(四)塑形象
设疑:通过以上的细节分析,藤野先生的形象已经跃然纸上。假如让你用一句话将藤野先生介绍给别人,你会怎么说?
明确:鲁迅先生笔下的藤野先生,是一位质朴无华、治学严谨、关怀学生、无民族偏见、品德高尚的人。
三、结束语
希望大家经过这次从细节描写中感受人物形象的分析学习后,在今后同类型的文本学习中,能自主地从作者所列举的典型事例及其细节描写中勾画出人物形象,并将细节描写的方法运用到自己今后的写作中。
四、作业布置
1.自行品读课文《回忆我的母亲》。
2.根据本文学到的人物分析方法,分析朱德所回忆的母亲形象。
五、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