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9张PPT)
1、我报路长嗟日暮, 。(李清照《渔家傲》)
2、无可奈何花落去, 。(晏殊《浣溪沙》)
3、关关雎鸠, 。 (《诗经·关雎》)
4、 ,君子好逑。(《诗经·关雎》)
5、求之不得, 。(《诗经·关雎》)
6、 ,白露未晞。(《诗经·蒹葭》)
7、 ,道阻且跻。(《诗经·蒹葭》)
8、 ,儿女共沾巾。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9、 ,下者飘转沉塘坳。(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10、唇焦口燥呼不得,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课前预热
11、床头屋漏无干处,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12、安得广厦千万间,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13、可怜身上衣正单, 。(白居易《卖炭翁》)
14、半匹红纱一丈绫, 。(白居易《卖炭翁》)
15、金樽清酒斗十千, 。(李白《行路难》)
16、长风破浪会有时, 。(李白《行路难》)
17、 怀旧空吟闻笛赋,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18、沉舟侧畔千帆过,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19、不应有恨, ?(苏轼《水调歌头》)
20、但愿人长久, 。(苏轼《水调歌头》)
课前预热
21、春蚕到死丝方尽, 。(李商隐《无题》)
22、 ,夜吟应觉月光寒。(李商隐《无题》)
23、塞下秋来风景异, 。(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24、浊酒一杯家万里, 。(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25、 ,千骑卷平冈。(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26、持节云中,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27、 ,五十弦翻塞外声。(辛弃疾《破阵子》)
28、马作的卢飞快, 。(辛弃疾《破阵子》)
29、了却君王天下事, 。(辛弃疾《破阵子》)
30、 ,八年风味徒思浙。(秋瑾《满江红》)
课前预热
《富贵不能淫》复习课
选择题
1.选出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 )
A.《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与《孟子》《礼记》《左传》都是儒家经典著作。
B.《孟子》,是记录孟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著作。孟子,名轲,是继孔子之后的又一位儒学大师,被尊称为“亚圣”。《富贵不能淫》《虽有嘉肴》《鱼我所欲也》均选自《孟子》。
C.《三峡》选自《水经注校证》卷三十四。作者郦道元. 字善长,北魏地理学家。
D.《岳阳楼记》的作者是范仲淹,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有《范文正公集》传世。
选择题
2.选出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 )
A.管夷吾举于士 入则无法家拂士
B.策之不以其道 执策而临之
C.村中闻有此人 闻之,欣然规往
D.寻向所志 处处志之
一、重点字词
1.通假字
往之女家 同 ,意思为:
2.词类活用
动词的使动用法
①富贵不能淫 淫:
②贫贱不能移 移:
③威武不能屈 屈:
答案:
1.通假字
往之女家 女 同 汝 ,意思为: 你
2.词类活用
动词的使动用法
①富贵不能淫 淫: 使……惑乱,使……迷惑
②贫贱不能移 移: 使……改变,使……动摇
③威武不能屈 屈: 使……屈服
3. 一词多义
(1)得 ①是焉得为大丈夫乎
②得志
③得之心而寓之酒也(《醉翁亭记》)
④所识穷乏者得我与(《鱼我所欲也》)
(2)戒 ①戒之曰
②必敬必戒
(3)居 ①居天下之广居
②居天下之广居
③不可久居(《小石潭记》)
④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岳阳楼记》)
一词多义答案
(1)得 ①是焉得为大丈夫乎 能,能够
②得志 实现
③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领会
④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同“德”,感恩、感激
(2)戒 ①戒之曰 告诫
②必敬必戒 谨慎
(3)居 ①居天下之广居 居住
②居天下之广居 住宅
③不可久居 停留
④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处在
4. 文言虚词
(1)之 ①丈夫之冠也
②父命之
③妾妇之道也
(2)是焉得为大丈夫乎
(3)以顺为正者
(4)以顺为正者
(5)与民由之
(6)独行其道
4. 文言虚词答案
(1)之 ①丈夫之冠也 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
②父命之 代词,他,指行冠礼的男子
③妾妇之道也 结构助词,起连接作用,不译
(2)是焉得为大丈夫乎 疑问代词,相当于“怎么,哪里”
(3)以顺为正者 介词,把
(4)以顺为正者 助词,和“也”一起用于判断句,放在主 语后,引出判断
(5)与民由之 连词,和,跟,同
(6)独行其道 代词,相当于“自己的”
二、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 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
2. 是焉得为大丈夫乎
3. 丈夫之冠也,父命之
4. 戒之曰
5. 往之女家,必敬必戒
6. 以顺为正者
7. 与民由之
8.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二、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 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真正,确实)
2. 是焉得为大丈夫乎(怎么,哪里)
3. 丈夫之冠也,父命之(行冠礼/教导、训诲)
4. 戒之曰(告诫)
5. 往之女家,必敬必戒(同“汝”,你/谨慎)
6. 以顺为正者(准则,标准)
7. 与民由之(遵从)
8.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惑乱,迷惑/改变,动摇/屈服——使动用法)
三、翻译下列句子:
1. 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2.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3. 得志,与民由之; 不得志,独行其道。
4.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三、翻译下列句子(答案)
1. 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他们一生气,诸侯就都害怕;他们安静下来,天下便太平无事。
2.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住在天下最宽敞的住宅“仁”里,站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礼”上,走在天下最光明的大路“义”上。
3. 得志,与民由之; 不得志,独行其道。
得志的时候和百姓一同遵循正道而行,不得志的时候独自走自己的道路。
4.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富贵不能使他迷惑,贫贱不能使他动摇,威武不能使他屈服。
文章内容理解
1.孟子为什么认为公孙衍、张仪不配称为大丈夫?在孟子心目中,什么样的人才是真正的大丈夫?
2.孟子提出的可以称为大丈夫的三个条件,位置能否颠倒?为什么?
3谈谈“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有何现实意义
4.包拯、海瑞在民间人称“包青天”“海青天”。在“苍蝇、老虎一起打”的今天,请结合本文,谈谈老百姓心中的“青天”应该是怎样的人。
文章内容理解答案
1.孟子为什么认为公孙衍、张仪不配称为大丈夫?在孟子心目中,什么样的人才是真正的大丈夫?
答案:孟子认为公孙衍、张仪既没有独立的人格,也没有独立的判断善恶、是非、曲直的标准,他们所做的一切无非是在迎合君王的喜好,这样的人当然算不上大丈夫。
在孟子看来,大丈夫要讲仁德,守礼法,做事合乎道义;无论得志与否,都不能放弃自己的原则;更不能为富贵、贫贱、威武这些外部因素所迷乱、动摇、屈服。
2.孟子提出的可以称为大丈夫的三个条件,位置能否颠倒?为什么?
答案:不能。“居天下之广居……行天下之大道”三句是作为大丈夫应该坚持的根本原则,是核心,是基础,必须放在最前面说;接下来“得志”“不得志”是分两种情况讨论,是对根本原则的一种补充;“富贵”“贫贱”“威武”是三种极端情况,具有一定的偶然性,又是进一步的补充,因此置于最后。
3.谈谈“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有何现实意义
答案示例:这句话出自《孟子》,它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我们每个中国人的行为准则。在现实生活中,面对金钱利益的诱惑,我们不能迷惑乱心;在危及国家和民族利益的时候,我们要敢于挺身而出,不怕牺牲,做一个真正的大丈夫。
4.包拯、海瑞在民间人称“包青天”“海青天”。在“苍蝇、老虎一起打”的今天,请结合本文,谈谈老百姓心中的“青天”应该是怎样的人。
答案示例:百姓心中的“青天”应该是“廉洁奉公”“秉公执法”“勤政为民”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