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2.7探索勾股定理(1) 总第 24 课时
教学内容 探索勾股定理1 课型 新授课 第1 课时 / 共 2 课时
学情分析 本节课在学②习了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及判定后,继续学习直角三角形边的性质——探索勾股定理。但是本班学生的学习习惯差,大部分学生不会学习,让学生动手,探究有一定的困难,教师只能启发引导,降低要求。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体验勾股定理的探究过程;2.掌握勾股定理;3.会用勾股定理解决简单的几何问题。
过程与方法 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让学生经历体验勾股定理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体会数形结合思想。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勾股定理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古代数学的发展,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教育,体会数学从特殊到一般的过程。
教学重点 勾股定理及其应用
教学难点 勾股定理的推导利用面积法,学生没有体验过的,勾股定理的应用。
教学方法 启发引导 自主探究 师生互动
教学准备 三角板 课件 多媒体
教学 环节 教学过程预设 设计意图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 自 主 学 习 案 二 课 堂 导 学 案 三 课 堂 小 结 1.知识回顾 直角三角形有什么性质? (分别从角、线段、特殊的直角三角形有关性质回答) 2.提出问题:直角三角形中的三条边有什么关系呢? (给出P73节前图进行引入) 1.探究点一:探索勾股定理 (1)完成课文P73合作学习 ①剪出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纸片,把它们按图所示放入一个正方形中,这样就拼成了如图的图形. ②设剪出的直角三角形纸片的两直角边长分别为a,b,斜边长为c.请分别计算图中的阴影部分的面积和大、小两个正方形的面积. ③比较图中的阴影部分的面积和大、小两个正方形的面积,你发现了什么? (2)由学生发现后得到:一般地,直角三角形的三条边长有下面的关系:直角三角形两条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 如果直角三角形两条直角边为a、b,斜边为c,则有 我国早在三千多年前就知道直角三角形的这一性质。古人称直角三角形的直角边中较短的一边为勾,较长的一边为股,斜边为弦,因此这一性质也称为勾股定理。 2.探究点二:勾股定理的应用 勾股定理揭示了直角三角形的三条边之间的关系,是数学中最著名的定理之一,在图形的研究和生活、生产实践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1)课文例1已知Rt△ABC中,∠C=90°,BC=a,AC=b,AB=c. ①若a=6,b=8,求c; ②若a=12,c=13,求b; ③若c=34.a:b=8:15,求a,b. 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过程 (2)例2如图是一个长方形零件图,根据所给尺寸(单位:mm),求两孔中心A,B之间的距离。 在教师启发下,学生回答,教师板书过程 总结:解此题关键在于把它转化为直角三角形求边问题。即已知直角三角形中两条边,求第三条边。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1.直角三角形勾股定理: 2.勾股定理的应用——已知直角三角形两边可以求第三边. 学生回答: (1)角:两个锐角互余; (2)线段: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 (3)特殊直角三角形:①在直角三角形中,30°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②等腰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都是45°. 学生动手剪一剪、摆一摆,然后仔细观察,发现。 c2-(b-a)2=2ab 整理得 a2+b2=c2 学生尝试练习 课内练习 1、求如图,4×4方格中线段AB、CD 、DE的长。 2.课内练习P74第2、3题。 复习旧知 引入新课 是重点 是难点
板 书 设 计
作 业 设 计 基础A 1.作业本(2)T1——4 2.课文P75作业题T1——4
基础B 1.作业本(2)T5——6 2.课文P75作业题T5——6
教 学 反 思课题:2.7探索勾股定理(2) 总第 25 课时
教学内容 勾股定理2 课型 新授课 第 2 课时 / 共 2 课时
学情分析 本节课在学②习了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及判定后,继续学习直角三角形边的性质——探索勾股定理。但是本班学生的学习习惯差,大部分学生不会学习,让学生动手,探究有一定的困难,教师只能启发引导,降低要求。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探索并掌握勾股定理的逆定理;2.会用上述定理来判定一个三角形是不是直角三角形。
过程与方法 通过自主学习,探究让学生经历体验对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推理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敢于面对数学中的困难,能够克服困难的成功喜悦,进一步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发展学生的学习信心。
教学重点 直角三角形勾股定理逆定理及其应用
教学难点 例4有一定的运算量。
教学方法 启发引导 自主探究 师生互动
教学准备 三角板 课件 多媒体
教学 环节 教学过程预设 设计意图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 自 主 学 习 案 二 课 堂 导 学 案 三 课 堂 小 结 1.知识回顾 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 2.合作学习 (1)画一画:作一个三角形,使其三边长(a<b<c)分别为 3cm, 4cm, 5cm; 1.5cm, 2cm, 2.5cm; 5cm, 12cm, 13cm。 (2)算一算:较短两条边的平方和与最长一条边的平方是否相等. (3)量一量:所作每一个三角形最大边所对角的度数。 1.探究点一: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1)通过学生的合作学习,猜想得到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如果三角形中两边的平方和等于第三边的平方,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在△ABC中,因为 所以△ABC是直角三角形. 该定理可以用来判定一个三角形是不是直角三角形. 2.探究点二:勾股定理逆定理的应用 (1)例3 根据下列条件,分别判断以a、 b 、 c 为边的三角形是不是直角三角形.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过程 总结归纳:利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先区分最长边与较短两边,然后再比较较短两边的平方和与最长边的平方,若相等,则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并且最长边所对的角是直角,否则该三角形不是直角三角形. 一找二算三判断 (2)练习1 (3)例4 已知△ABC三条边长分别为a,b,c,且a=m2-n2,b=2mn,c=m2+n2(m>n,m,n是正整数). △ABC是直角三角形吗?请说明理由. 按上述步骤进行练习 学生回答:a2+b2=c2 由此你得到怎样的结论 用命题的形式表述你的猜想. 学生尝试练习 课内练习2 复习旧知 引入新课 重点 难点
板 书 设 计
作 业 设 计 基础A 1.作业本(1)T1——4 2.课文P78作业题A组
基础B 1.作业本(1) T5——6 2.课文P78作业题,B组
教 学 反 思 本节课是采用学生画图来引入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学生对逆定理的应用基本上掌握,但是对该定理还没有真正理解。由于部分学生学习态度不够端正,无法进行学习.在上课我是改变引入的策略,通过勾股定理的复习让学生说出其逆命题,然后共同探究证明这个逆命题是真命题,从而得到这个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比原来的引入效果好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