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课《唐诗五首》作业设计(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3课《唐诗五首》作业设计(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7.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6-09 08:34:4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单元名称 第三单元 课题 《唐诗五首》 节次 第2-1课时
作业类型 作业内容 设计意图和题目来源
基础性 作业 (必做) 1.走进作者。 (1)《野望》的作者 , 代诗人。 (2)《黄鹤楼》的作者 , 代诗人。 (3)《使至塞上》的作者 ,字 。唐代著名 、 。宋代苏轼曾赞道:“味摩诘之诗, ;观摩诘之画, 。” (4)《渡荆门送别》的作者 ,唐代伟大的 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 ”。 (5)《钱塘湖春行》选自《 》,作者 ,著有《 》。 参考答案:(1)王绩、唐 (2)崔颢、唐 (3)王维、摩诘、诗人、画家、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4)李白、浪漫、诗仙 (5)白居易集、白居易、白氏长庆集 设计意图:文学常识复习与巩固 学科素养: 语言的建构和运用 思维的发展和提升 □审美的鉴赏和创造 □文化的传承和理解 能力维度: 识记理解□分析综合□鉴赏评价表达应用□探究
我会朗读。 学诗首先要学会朗读,七言律诗可以按照四三或二二三的节奏朗读。请选择你喜欢的节奏朗读古诗,并说说你读出了诗人怎样的心境。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我选择的停顿是 ,我读出了诗人 (心境)。 参考答案: 我选择的停顿是( 四三 ) ,我读出了诗人( 沉醉于春日美景)的心境。 我选择的停顿是(二二三),我读出来诗人(轻松愉快)的心境。 意图:指导学生朗读,领略律诗的音韵之美。 学科素养: 语言的建构和运用 思维的发展和提升 审美的鉴赏和创造 □文化的传承和理解 能力维度: 识记理解□分析综合鉴赏评价表达应用□探究
我会品读。 品读诗句,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 A.《野望》这首诗写的是山野秋景。全诗于萧瑟恬静的景物描写中流露出诗人孤独、抑郁的情感和失意的情绪。 B.《使至塞上》以简练的笔墨写了诗人出使边塞的经历。诗中所写景物具有婉约的特点,诗人很善于将自然景物融入诗的意境中。C.《钱塘湖春行》以“行”为线索,通过对湖水、云脚、早莺、新燕、乱花、浅草等景物的描绘,展现了一幅草色明丽、春意盎然的西湖早春图景,表达了诗人对西湖美景的热爱之情。 D.《黄鹤楼》中“日暮乡关何处是 烟波江上使人愁”触景生情,融情于景,表达了诗人浓浓的思乡之情。 参考答案: B  《使至塞上》中所写景物有“大漠”“孤烟”“长河”“落日”等,具有边塞特色,广阔而雄伟,故“婉约”说法不正确。 意图:赏析重点诗句,领会诗歌主旨,体会诗人感情。 学科素养: 语言的建构和运用 思维的发展和提升 审美的鉴赏和创造 □文化的传承和理解 能力维度: 识记理解分析综合鉴赏评价表达应用□探究
拓展性 作业 (选做) 1.我想对诗人说。 诗人啊,在你的引领下,我仿佛欣赏到: 。 示例:诗人啊,在你的引领下,我仿佛欣赏到:连绵不断的春雨使湖面上涨,放眼望去,湖面宽阔,春水涟涟,云幕低垂,水天相接,好一副宁静的水墨画。(以“水面初平云脚低”为例) 意图:领会诗歌主旨,体会诗人感情。 学科素养: 语言的建构和运用 思维的发展和提升 审美的鉴赏和创造 □文化的传承和理解 能力维度: 识记理解分析综合鉴赏评价表达应用□探究
综合性学习。 材料一:《中国诗词大会》徽标 材料二:《中国诗词大会》以“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为主旨,通过演播室比赛的形式,重温经典诗词。节目中所有诗词题目几乎全部出自中小学课本,涵盖豪放、婉约、田园、边塞、咏物、咏怀、咏史等各个类别,聚焦忠孝、仁义、爱国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主题。 材料三:《中国诗词大会》一方面运用舞蹈、动画、音乐等视听技术手段,对演播室进行360度意境营造,让诗词在演播室中“活”起来;另一方面精心设计嘉宾解读环节,让“冷”知识在“热”背景中复活。 (1)结合材料,解释下列词语的含义。 “活”: (_______________) “热”: (_______________) (2)马腾同学想编辑一个诗集《金戈铁马——唐代经典边塞诗赏析》作为初中生活的特别纪念,请你从下列作品中推荐合适的篇目(_______________)(至少四首,填写序号即可) A.崔颢《黄鹤楼》 B. 岑参《逢入京使》 C. 杜牧《泊秦淮》 D. 王翰《凉州词》 E. 杜甫《石壕吏》 F. 王维《使至塞上》 G.王昌龄《出塞》 H. 李贺《雁门太守行》 I. 杨炯《从军行》 J.夏完淳《别云间》 (3)《中国诗词大会》播出以后,网友对其徽标赞声一片。请你说说徽标设计的妙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指传统诗词在声光电的背景中变得生动;指多元的呈现方式。 (2)B、D、F、G、H、I (3)示例:图标的上半部分为极具中国元素的弯月和彩云,下半部分为极具书法特点的“中国诗词大会”六个字。其中,“中”字作了变形处理,让我们似乎看见飘逸的诗仙李白在对月饮酒或伟大的词人苏轼在望月思亲,给人一种浓郁的诗意感。 意图:根据所学内容,综合性运用。 学科素养: 语言的建构和运用 思维的发展和提升 审美的鉴赏和创造 文化的传承和理解 能力维度: 识记理解分析综合鉴赏评价表达应用探究
单元名称 第三单元 课题 《唐诗五首》 节次 第2-2课时
作业类型 作业内容 设计意图和题目来源
基础性 作业 (必做) 1.背诵五首唐诗,按原文填空。 (1)树树皆秋色,山山 。 (2)晴川 汉阳树,芳草 。 (3) 出汉塞, 入胡天。 (4)山 平野尽,江 大荒流。月下 天镜,云生 海楼。 (5) 早莺争暖树,谁家 。 参考答案:(1)唯落晖 (2)历历;萋萋鹦鹉洲(3)征蓬;归雁 (4)随;入;飞;结(5)几处;新燕啄春泥 意图:落实基础,加强对易错字、易错句的复习。 学科素养: 语言的建构和运用 思维的发展和提升 □审美的鉴赏和创造 □文化的传承和理解 能力维度: 识记理解□分析综合□鉴赏评价表达应用□探究
2.填空 (1)《野望》中描绘萧瑟静谧的山野景色的诗句是:         ,        。 (2)江南三大名楼是黄鹤楼、岳阳楼和滕王阁。“晴川历历汉阳树,          ”是崔颢《黄鹤楼》一诗中的名句。 (3)王维在《使至塞上》中写了边塞奇特壮丽的风光,被誉为“千古壮观”的名句是:  ,         。 (4)李白《渡荆门送别》中,以静止的视角描摹江上美景的诗句是:        ,        。 (5)白居易在《钱塘湖春行》中抓住早春特点,从仰视的角度描写禽鸟的诗句是:         ,         。 参考答案: (1)树树皆秋色 山山唯落晖 (2)芳草萋萋鹦鹉洲 (3)大漠孤烟直 长河落日圆 (4)月下飞天镜 云生结海楼 (5)几处早莺争暖树 谁家新燕啄春泥 意图:帮助学生巩固对重点诗句的理解。 学科素养: 语言的建构和运用 思维的发展和提升 □审美的鉴赏和创造 □文化的传承和理解 能力维度: 识记理解分析综合□鉴赏评价表达应用□探究
3.(1)对《使至塞上》这首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征蓬”两句,既表述了诗人前往边境慰问将士之事,又描写了边塞独特之景,更在叙事写景中传达出自己被排挤出朝廷的幽微难言的内心情感。 B.诗人以传神的笔墨刻画了明媚秀丽的塞外风光,其中“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两句,更是脍炙人口的千古名句。 C.诗中的“圆”字与“直”字,都用得逼真传神,非常讲究景物的画面感,充分体现了王维“诗中有画”的特色。 D.“都护在燕然”和前面的“属国过居延”遥相呼应,点明了诗人此次出使路途之远。 (2)下列对《钱塘湖春行》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交代了踏春的去处,简洁明快地勾勒了钱塘湖早春的轮廓。 B.颈联写初春的花草,突出了春草的特征,使人联想到马踏春草的景象。 C.全诗紧扣诗题写钱塘湖,句句写行游中的观赏,移步换景,让人应接不暇。 D.诗歌描绘了钱塘湖早春美景,表达了诗人喜爱大自然、排遣忧郁的复杂情感。 (3)下列对《黄鹤楼》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前四句抒写人去楼空、世事沧桑的感慨。两个“空”字分别突出空间的虚无和时间的邈远。 B.颈联描写登楼所见之景,天地之间阳光朗照,远远望去,原野上汉阳树木清晰可见,鹦鹉洲上草木凄清荒芜。 C.尾联借景抒情,以夕阳西下江面烟波浩渺之景,寄寓诗人远离故土、羁旅他乡的凄苦思乡之情。 D.全诗视野开阔,写景自然,抒情真挚,为咏黄鹤楼诗作之绝唱,历来为人传诵。 参考答案: (1)B 分析:诗人笔下的塞外风光是奇特壮丽的,而不是明媚秀丽的。 (2)D 分析:诗中不体现“排遣忧郁”之情。 (3)B 分析:“凄清荒芜”错,“萋萋”是形容草木茂盛的样子。 意图:赏析重点诗句,领会诗歌主旨,体会诗人感情。 学科素养: 语言的建构和运用 思维的发展和提升 审美的鉴赏和创造 □文化的传承和理解 能力维度: 识记理解分析综合鉴赏评价表达应用□探究
拓展性 作业 (选做) 1.同是春天,初春、仲春、暮春的景物各有不同。《钱塘湖春行》写的是初春景色,诗中哪些词语透露出这一点?品读下列诗句,想一想它们描写的景物分别属于春天的哪个阶段,说说你的理由。 (1)带雪梅初暖,含烟柳尚青。(孟浩然《陪姚使君题惠上人房》) (2)雨中草色绿堪染,水上桃花红欲燃。(王维《辋川别业》) (3)杨柳阴阴细雨晴,残花落尽见流莺。(武元衡《春兴》) 半烟半雨江桥畔,映杏映桃山路中。(郑谷《柳》) 参考答案: 《钱塘湖春行》一诗围绕初春来写,描绘了西湖明媚的春光。很多词语都能看出初春景象来,如“早莺”“新燕”自不必说,“几处”说明早莺尚少;“争暖树”,说明是乍暖还寒时候,早莺争夺向阳的树木;“谁家新燕”,说明燕子始回,尚未筑巢。“乱花渐欲迷人眼”说明花儿还未盛放,但盛放可期;“浅草才能没马蹄”说明芳草才生,尚未长高。 (1)初春,乍暖还寒时候(梅尚带雪;柳叶初长,如烟似雾 (2)仲春(春雨初降,绿意正浓,桃花盛开) 暮春(杨柳已成荫,残花已落尽,群莺已乱飞) 仲春(山中杏花、桃花盛开)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把握诗意,体会景物特点;同时做拓展延伸,理解古诗描绘景物用词之准确细腻。 学科素养: 语言的建构和运用 思维的发展和提升 审美的鉴赏和创造 □文化的传承和理解 能力维度: 识记理解分析综合鉴赏评价表达应用探究 来源:课后积累拓展第五题
2.综合性学习 自古以来,很多文人墨客都对“月亮”有一种特殊的情结,月的阴晴圆缺给了他们很多人生启迪。深圳某中学团委准备于9月28日下午3点,在学校报告厅举行以“诵月”为主题的诗词朗诵比赛。请你参加并完成以下任务。 (1)为营造活动氛围,请你拟写一条与“月”有关的标语,张贴在教室里。 (2)在这次活动中,同学们先是分成不同的专题活动小组来搜集资料、筛选整理,然后在全班进行交流。你所在小组的任务是搜集月亮的美称与雅号,你搜集了哪些 请写在下面。(至少3个) (3)活动筹备组准备邀请中学语文特级教师黄海青担任本次活动的主评委,因此以学校团委的名义写了一封邀请函,其中存在两处错误,请你找出来并修改。 邀请函 尊敬的黄老师: 您好!我校定于9月28日在学校报告厅举行以“诵月”为主题的诗词朗诵比赛,想邀请您担任活动主评委,希望您务必拨冗参加。 深圳某中学团委 2021年9月21日 第①处错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②处错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示例:诗情传千古,明月寄相思。 (2)示例:玉兔、冰轮、玉蟾、桂魄、婵娟、玉盘、玉桂、玉钩等。 (3)①时间不明确,应在“9月28日”后面加上“下午3点”。②语言不得体,应把“务必”删去。 意图:考察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科素养: 语言的建构和运用 思维的发展和提升 审美的鉴赏和创造 文化的传承和理解 能力维度: 识记理解分析综合□鉴赏评价表达应用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