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统编版八年级上学期语文第11课《短文二篇·答谢中书书》同步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统编版八年级上学期语文第11课《短文二篇·答谢中书书》同步练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2.5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9-10-08 14:32:26

文档简介

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人教统编版八年级上学期语文第11课《短文二篇·答谢中书书》同步练习
一、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
1.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B.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C.实是/欲界之仙都
D.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答案】D
【知识点】答谢中书书;文言文断句
【解析】【分析】句子的停顿要坚持两个原则:A结构原则:即不要把一个词或一个短语断开,要保持词和短语的完整性。B意义原则:即根据语意停顿,不要改变原句的意思.还要坚持五个规律即①主谓之间要停顿。②动宾(动补)之间要停顿。③修饰语和中心词之间要停顿。④发语词和关联词之间要停顿。⑤古今异义词之间要停顿。D错误。正确的朗读节奏划分应是: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点评】此题考查文言文停顿的能力。平时注意多读多练,养成熟练地语感。
2.解释下列句中加下划线的词。
①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②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③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⑤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答案】交相辉映;四季;散尽;坠落;参与,文中指欣赏
【知识点】答谢中书书;常用文言实词
【解析】【分析】考查的词语,一般为通假字、多义词、古今异义词、词性活用词等。当然仍以课文下面的注解为主。①“两岸石壁,五色交辉”交辉:交相辉映。②“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四时:四季。③“晓雾将歇,猿鸟乱鸣”歇 :散尽。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颓:坠落。⑤“未复有能与其奇者”与:参与,文中指欣赏。
【点评】文言词语的考查以实词据多。学习中要注意理解,避免死记硬背,并做到重点突破,对于易错、易混词要加以积累。
3.读《答谢中书书》,按要求填空。
①总领全文景观的句子是:   。
②文中表现晨昏变化之美的句子是:    。
③用简洁的语言描绘高山流水的语句是:   。
④感叹世人追逐功名、无暇欣赏奇丽的山水,从而曲折表达作者清高的句子是:   。
【答案】山川之美,古来共谈;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高峰入云,清流见底;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知识点】理解型默写;答谢中书书
【解析】【分析】本题要注意根据题目中的关键信息点筛选符合要求的句子即可,比如:①总领全文景观的句子是:山川之美,古来共谈。②文中表现晨昏变化之美的句子是: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③用简洁的语言描绘高山流水的语句是:高峰入云,清流见底。④感叹世人追逐功名、无暇欣赏奇丽的山水,从而曲折表达作者清高的句子是: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点评】根据题目中的关键信息点选择诗句,关键在于对古文的理解,再联系所给信息选择恰当的句子。
4.文学常识填空
《答谢中书书》的作者是   ,字通明,号   。题目中的第二个“书”字的意思是   。
【答案】陶弘景;华阳隐居;信
【知识点】答谢中书书;作家作品
【解析】【分析】重要的作家作品文学常识要熟记。第二个“书”是信的意思。
5.《答谢中书书》结尾句“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中,“康乐”指   的   ,作者引出这位诗人,表现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答案】南朝;谢灵运;作者能与诗人一样欣赏到山川美丽的景色,自豪之情跃然纸上。
【知识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分析概括作者个人的观点态度;答谢中书书
【解析】【分析】康乐指的是谢灵运,自从谢灵运以来,没有人能欣赏它的妙处,而作者却能从中发现无限的乐趣,带有自豪之感,期于谢公比肩之意溢于言表。
【点评】考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二、文言文阅读
6.阅读《答谢中书书》,回答问题。
(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②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③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2)说说第一句在全文中的作用。
(3)品析下列句中划线字的妙处。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4)下列各项对文章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高峰入云,清流见底”,极言山之高,水之净,运用了仰观俯察两种视角。
B.“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运用平远、高远的视角极目远眺,描绘了五彩的山石与青翠的竹林色彩之美。
C.“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由静转动,由朝到夕,突出山川之生机勃勃。
D.“实是欲界之仙都”,传达出自己与自然相融合的生命愉悦,暗含着作者对世人要及时行乐的规劝。
(5)“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这句话的言外之意是什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答案】(1)①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赞叹的。
②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
③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
(2)“山川之美,古来共谈。”以感慨发端,表达作者将谢中书当作能够谈山论水的朋友,同时也期望与古往今来的林泉高士相比肩。
(3)“乱”字写出了猿鸟争鸣的喧闹景象,突出表现了整个山林的勃勃生机。“竞”写出鱼儿争先恐后跃出水面的场景。“乱”与“竞”相互映衬,突出了大自然充满生命力的动态美。
(4)D
(5)言外之意是自从南朝谢灵运以来,只有自己才会欣赏这种奇景。表达了作者对谢灵运的仰慕之情,又抒发了欣赏山水时不同凡响的审美感受,以及自豪之感,期与谢公比肩之意溢于言表。
【知识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分析概括作者个人的观点态度;分析文章的写作特色;答谢中书书;常用文言虚词;文言文翻译
【解析】【分析】⑴文言语句的翻译首先要知道文言词语的意思,把词语放到语境中,根据上下文推断也不失是一种较好的方法。注意“古来”“歇”“颓”“鳞”等字词的翻译。
⑵“山川之美,古来共谈”: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赞叹的。起首之句“山川之美,古来共谈”,虽然平和却很自然,且立意高远。开头就生发感慨,有高雅情怀的人才可能品味山川之美,将内心的感受与友人交流,是人生一大乐事。作者将谢中书当作能够谈山论水的朋友,期望与古往今来的林泉高士平等交流。
⑶考查文言词语的表现力。“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阳欲颓,沉鳞竞跃”,由静景转入对动景的描写。“乱”写猿鸟争鸣的喧闹声穿越了清晨即将消散的薄雾,传入耳际。“竞”写出了夕阳的余晖中,鱼儿在水中竞相嬉戏。这两个词,通过对朝与夕两个特定时间段的生物的活动的描写,为画面增添了灵动感,传达了生命气息。
⑷D项对文章内容的分析不正确。“及时行乐的规劝”说法欠妥。独处如此美景之中,自觉不自觉的融入了自然,不禁会产生这样的疑问:人间仙境莫非在此?不然的话,为何这般清幽、脱俗,不带一丝人间烟火。所以说“实是欲界之仙都”,传达出自己与自然相融合的生命愉悦。没有“及时行乐”之意。
⑸“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的景色了。这句话表达了作者要像谢灵运那样,陶情怡乐于这美妙的山水之中,抒发了归隐林泉的终身志趣。
故答案为:⑴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赞叹的。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
⑵“山川之美,古来共谈。”以感慨发端,表达作者将谢中书当作能够谈山论水的朋友,同时也期望与古往今来的林泉高士相比肩。
⑶“乱”字写出了猿鸟争鸣的喧闹景象,突出表现了整个山林的勃勃生机。“竞”写出鱼儿争先恐后跃出水面的场景。“乱”与“竞”相互映衬,突出了大自然充满生命力的动态美。
⑷D“暗含着作者对世人要及时行乐的规劝。”错误。“实是欲界之仙都”抒发了作者终身归野山林的志趣,流露了作者能与古今山水知音比肩的自豪感.
⑸言外之意是自从南朝谢灵运以来,只有自己才会欣赏这种奇景。表达了作者对谢灵运的仰慕之情,又抒发了欣赏山水时不同凡响的审美感受,以及自豪之感,期与谢公比肩之意溢于言表。
【点评】⑴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
⑵考查第一句在全文中的作用。首先要理解好第一句的大意,然后根据下文推断其作用。
⑶考查对文言字词的赏析。做此类题目,要通读文本,把握整体,从主流上抓脉络,明确写作者的态度,把握思想情感的流露。
⑷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此类题目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涉及对去全文字句疏通并理解的基础上完成,考点较细,难度较大。答题时注意将选项和原文 意义对照,寻找时间、地点、人物、时间、手法以及重点词句的翻译上的错误,一靠阅读能力;二考学生细心程度。
⑸考查重要文句的深刻含意及对抒发情感的意义。
【参考译文】
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欣赏赞叹的。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青葱的林木,翠绿的竹丛,四季常存。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的景色了。
7.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甲】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节选自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乙】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节选自吴均《与朱元思书》)
(1)下列划线词语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A.四时俱备 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B.沉鳞竞跃 沙鸥翔集,锦鳞游泳
C.泠泠作响 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D.有时见日 胡不见我于王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文言句子的意思。
①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②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3)【甲】文中写到“高峰入云”,【乙】文中具体描写高峰“入”的动态的几个四字短语是:    _。
(4)【甲】【乙】两文都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1)B
(2)①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景色了。
②治理政务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的山谷(就)流连忘返。
(3)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
(4)热爱自然,娱情山水;避世退隐,鄙弃名利。
【知识点】文言文翻译;常用文言实词;体会作者情感态度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词语意思的能力。B项中两个“鳞”都是“鱼儿”的意思。
(2)本题考查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翻译句子时注意关键字、语序,有时还要补出舍去的主语才行。
(3)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根据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以及题目的要求来解答此题即可。
(4)本题考查学生体会诗人情感的能力。根据文中”景物“的特点来体会情感即可。
8.文言文阅读
灵壁张氏园亭记(节选)
苏轼
道京师而东,水浮浊流,陆走黄尘,陂田苍莽,行者倦厌。凡八百里,始得灵壁。张氏之园于汴之阳。其外修竹森然以高乔木蓊然以深其中因汴之余浸以为陂池;取山之怪石,以为岩阜。蒲苇莲芡,有江湖之思;椅桐桧柏,有山林之气;奇花美草,有京洛之态;华堂厦屋,有吴蜀之巧。其深可以隐,其富可以养。果蔬可以饱邻里,鱼鳖笋茹可以馈四方之宾客。余自彭城移守吴兴,由宋登舟,三宿而至其下。肩舆叩门,见张氏之子硕,硕求余文以记之。
余为彭城二年,乐其风土。将去不忍,而彭城之父老亦莫余厌也,将买田于泗水之上而老焉。南望灵壁,鸡犬之声相闻,幅巾杖屦,岁时往来于张氏之园,以与其子孙游,将必有日矣。
(1)解释下列加下划线词。
①凡八百里    
②果蔬可以饱邻里    
③乐其风土    
④幅巾杖屦    
(2)翻译下列句子。
①其深可以隐,其富可以养。
②将买田于泗水之上而老焉。
(3)用“/”在下列句子需加标点符号的地方断开,断三处。
其 外 修 竹 森 然 以 高 乔 木 蓊 然 以 深 其 中 因 汴 之 余 浸 以 为 陂 池
(4)本文结尾部分透露出作者怎样的思想?
【答案】(1)一共;使……饱,使……满足;喜爱;拄着竹杖
(2)①园中深广可以隐居,出产丰饶可以养家。
②我打算在泗水之滨买地归老。
(3)其外修竹森然以高/乔木蓊然以深/其中因汴之余浸/以为陂池
(4)抒发了作者追求散淡空灵、随缘自适的思想。
【知识点】根据文中某一内容谈观点;答谢中书书;文言文断句;文言文翻译;常用文言实词
【解析】【分析】⑴了解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此题都是古今异义词,如“凡”:一共。所以千万不要以今释古。理解好上下文内容是作答的关键。
⑵文言语句的翻译首先要知道文言词语的意思,把词语放到语境中,根据上下文推断也不失是一种较好的方法。注意“隐”“养”“老”等字词的翻译。“将买田于泗水之上”介宾短语后置句(状语后置句)的翻译。
⑶根据文意即可推断出正确答案:其外修竹森然以高/乔木蓊然以深/其中因汴之余浸/以为陂池。译为:从外面就可以看到茂密的长竹,粗大荫郁的乔木,园中借汴水的支流,建成池塘。
⑷作品生动形象地描摹了张氏园亭的天然奇景,引而申之,藉此表达了作者或“仕”或“隐”的独到见解,抒发了作者追求散淡空灵、随缘自适的思想情愫。
故答案为:⑴一共;使……饱,使……满足;喜爱;拄着竹杖
⑵①园中深广可以隐居,出产丰饶可以养家。②我打算在泗水之滨买地归老。
⑶其外修竹森然以高/乔木蓊然以深/其中因汴之余浸/以为陂池
⑷抒发了作者追求散淡空灵、随缘自适的思想。
【点评】⑴考查文言实词。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根据语境判断字词义。
⑵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
⑶本题考查学生划分文言句子节奏的能力。划分句子节奏时,除了要考虑句子的意思,还要考虑句子的结构。要注意句式结构的对称。
⑷考查对文章思想感情的把握。要想捕捉材料信息,就得首先理解全文,扫清文字障碍,疏通文意,读懂内容,这是归纳概括的前提和基础。
【参考译文】
离开京师向东行,河水里卷着浊泥,道路上飞起黄尘,高坡田野苍莽暗淡,使行路的人感到疲倦。走了八百里,才来到灵璧。张氏的园亭位于汴水的北面。从外面就可以看到茂密的长竹,粗大荫郁的乔木,园中借汴水的支流,建成池塘;又凿取山上的怪石,堆成假山。园中的蒲草芦苇莲花菱角,让人联想起江湖的秀美;青桐翠柏,让人感觉到山林的清爽;奇花异草,让人回忆起京、洛的繁华;高堂大厦,有吴蜀之地建筑的精巧。园中深广可以隐居,出产丰饶可以养家。瓜果蔬菜可以馈赠邻里,鱼鳖新笋可以招待来自远方的宾客。我从徐州改知湖州,由宋州乘船,三天后到达张氏园亭。我坐着小轿来到他家门前,见到了张氏的儿子张硕。张硕请我写一篇文章为记。
我在徐州做了两年知州,很喜欢那里的风土人情,不忍心离去,而徐州的父老也并不厌弃我,我打算在泗水之滨买地归老。往南可以望见灵壁,鸡犬之声相闻,头裹幅巾手拄竹杖,时时往来于张氏之园,与他们的子孙交游,我相信这一天已为时不远了。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人教统编版八年级上学期语文第11课《短文二篇·答谢中书书》同步练习
一、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
1.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B.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C.实是/欲界之仙都
D.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2.解释下列句中加下划线的词。
①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②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③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⑤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3.读《答谢中书书》,按要求填空。
①总领全文景观的句子是:   。
②文中表现晨昏变化之美的句子是:    。
③用简洁的语言描绘高山流水的语句是:   。
④感叹世人追逐功名、无暇欣赏奇丽的山水,从而曲折表达作者清高的句子是:   。
4.文学常识填空
《答谢中书书》的作者是   ,字通明,号   。题目中的第二个“书”字的意思是   。
5.《答谢中书书》结尾句“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中,“康乐”指   的   ,作者引出这位诗人,表现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二、文言文阅读
6.阅读《答谢中书书》,回答问题。
(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②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③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2)说说第一句在全文中的作用。
(3)品析下列句中划线字的妙处。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4)下列各项对文章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高峰入云,清流见底”,极言山之高,水之净,运用了仰观俯察两种视角。
B.“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运用平远、高远的视角极目远眺,描绘了五彩的山石与青翠的竹林色彩之美。
C.“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由静转动,由朝到夕,突出山川之生机勃勃。
D.“实是欲界之仙都”,传达出自己与自然相融合的生命愉悦,暗含着作者对世人要及时行乐的规劝。
(5)“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这句话的言外之意是什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7.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甲】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节选自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乙】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节选自吴均《与朱元思书》)
(1)下列划线词语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A.四时俱备 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B.沉鳞竞跃 沙鸥翔集,锦鳞游泳
C.泠泠作响 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D.有时见日 胡不见我于王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文言句子的意思。
①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②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3)【甲】文中写到“高峰入云”,【乙】文中具体描写高峰“入”的动态的几个四字短语是:    _。
(4)【甲】【乙】两文都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8.文言文阅读
灵壁张氏园亭记(节选)
苏轼
道京师而东,水浮浊流,陆走黄尘,陂田苍莽,行者倦厌。凡八百里,始得灵壁。张氏之园于汴之阳。其外修竹森然以高乔木蓊然以深其中因汴之余浸以为陂池;取山之怪石,以为岩阜。蒲苇莲芡,有江湖之思;椅桐桧柏,有山林之气;奇花美草,有京洛之态;华堂厦屋,有吴蜀之巧。其深可以隐,其富可以养。果蔬可以饱邻里,鱼鳖笋茹可以馈四方之宾客。余自彭城移守吴兴,由宋登舟,三宿而至其下。肩舆叩门,见张氏之子硕,硕求余文以记之。
余为彭城二年,乐其风土。将去不忍,而彭城之父老亦莫余厌也,将买田于泗水之上而老焉。南望灵壁,鸡犬之声相闻,幅巾杖屦,岁时往来于张氏之园,以与其子孙游,将必有日矣。
(1)解释下列加下划线词。
①凡八百里    
②果蔬可以饱邻里    
③乐其风土    
④幅巾杖屦    
(2)翻译下列句子。
①其深可以隐,其富可以养。
②将买田于泗水之上而老焉。
(3)用“/”在下列句子需加标点符号的地方断开,断三处。
其 外 修 竹 森 然 以 高 乔 木 蓊 然 以 深 其 中 因 汴 之 余 浸 以 为 陂 池
(4)本文结尾部分透露出作者怎样的思想?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知识点】答谢中书书;文言文断句
【解析】【分析】句子的停顿要坚持两个原则:A结构原则:即不要把一个词或一个短语断开,要保持词和短语的完整性。B意义原则:即根据语意停顿,不要改变原句的意思.还要坚持五个规律即①主谓之间要停顿。②动宾(动补)之间要停顿。③修饰语和中心词之间要停顿。④发语词和关联词之间要停顿。⑤古今异义词之间要停顿。D错误。正确的朗读节奏划分应是: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点评】此题考查文言文停顿的能力。平时注意多读多练,养成熟练地语感。
2.【答案】交相辉映;四季;散尽;坠落;参与,文中指欣赏
【知识点】答谢中书书;常用文言实词
【解析】【分析】考查的词语,一般为通假字、多义词、古今异义词、词性活用词等。当然仍以课文下面的注解为主。①“两岸石壁,五色交辉”交辉:交相辉映。②“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四时:四季。③“晓雾将歇,猿鸟乱鸣”歇 :散尽。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颓:坠落。⑤“未复有能与其奇者”与:参与,文中指欣赏。
【点评】文言词语的考查以实词据多。学习中要注意理解,避免死记硬背,并做到重点突破,对于易错、易混词要加以积累。
3.【答案】山川之美,古来共谈;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高峰入云,清流见底;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知识点】理解型默写;答谢中书书
【解析】【分析】本题要注意根据题目中的关键信息点筛选符合要求的句子即可,比如:①总领全文景观的句子是:山川之美,古来共谈。②文中表现晨昏变化之美的句子是: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③用简洁的语言描绘高山流水的语句是:高峰入云,清流见底。④感叹世人追逐功名、无暇欣赏奇丽的山水,从而曲折表达作者清高的句子是: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点评】根据题目中的关键信息点选择诗句,关键在于对古文的理解,再联系所给信息选择恰当的句子。
4.【答案】陶弘景;华阳隐居;信
【知识点】答谢中书书;作家作品
【解析】【分析】重要的作家作品文学常识要熟记。第二个“书”是信的意思。
5.【答案】南朝;谢灵运;作者能与诗人一样欣赏到山川美丽的景色,自豪之情跃然纸上。
【知识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分析概括作者个人的观点态度;答谢中书书
【解析】【分析】康乐指的是谢灵运,自从谢灵运以来,没有人能欣赏它的妙处,而作者却能从中发现无限的乐趣,带有自豪之感,期于谢公比肩之意溢于言表。
【点评】考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6.【答案】(1)①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赞叹的。
②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
③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
(2)“山川之美,古来共谈。”以感慨发端,表达作者将谢中书当作能够谈山论水的朋友,同时也期望与古往今来的林泉高士相比肩。
(3)“乱”字写出了猿鸟争鸣的喧闹景象,突出表现了整个山林的勃勃生机。“竞”写出鱼儿争先恐后跃出水面的场景。“乱”与“竞”相互映衬,突出了大自然充满生命力的动态美。
(4)D
(5)言外之意是自从南朝谢灵运以来,只有自己才会欣赏这种奇景。表达了作者对谢灵运的仰慕之情,又抒发了欣赏山水时不同凡响的审美感受,以及自豪之感,期与谢公比肩之意溢于言表。
【知识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分析概括作者个人的观点态度;分析文章的写作特色;答谢中书书;常用文言虚词;文言文翻译
【解析】【分析】⑴文言语句的翻译首先要知道文言词语的意思,把词语放到语境中,根据上下文推断也不失是一种较好的方法。注意“古来”“歇”“颓”“鳞”等字词的翻译。
⑵“山川之美,古来共谈”: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赞叹的。起首之句“山川之美,古来共谈”,虽然平和却很自然,且立意高远。开头就生发感慨,有高雅情怀的人才可能品味山川之美,将内心的感受与友人交流,是人生一大乐事。作者将谢中书当作能够谈山论水的朋友,期望与古往今来的林泉高士平等交流。
⑶考查文言词语的表现力。“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阳欲颓,沉鳞竞跃”,由静景转入对动景的描写。“乱”写猿鸟争鸣的喧闹声穿越了清晨即将消散的薄雾,传入耳际。“竞”写出了夕阳的余晖中,鱼儿在水中竞相嬉戏。这两个词,通过对朝与夕两个特定时间段的生物的活动的描写,为画面增添了灵动感,传达了生命气息。
⑷D项对文章内容的分析不正确。“及时行乐的规劝”说法欠妥。独处如此美景之中,自觉不自觉的融入了自然,不禁会产生这样的疑问:人间仙境莫非在此?不然的话,为何这般清幽、脱俗,不带一丝人间烟火。所以说“实是欲界之仙都”,传达出自己与自然相融合的生命愉悦。没有“及时行乐”之意。
⑸“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的景色了。这句话表达了作者要像谢灵运那样,陶情怡乐于这美妙的山水之中,抒发了归隐林泉的终身志趣。
故答案为:⑴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赞叹的。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
⑵“山川之美,古来共谈。”以感慨发端,表达作者将谢中书当作能够谈山论水的朋友,同时也期望与古往今来的林泉高士相比肩。
⑶“乱”字写出了猿鸟争鸣的喧闹景象,突出表现了整个山林的勃勃生机。“竞”写出鱼儿争先恐后跃出水面的场景。“乱”与“竞”相互映衬,突出了大自然充满生命力的动态美。
⑷D“暗含着作者对世人要及时行乐的规劝。”错误。“实是欲界之仙都”抒发了作者终身归野山林的志趣,流露了作者能与古今山水知音比肩的自豪感.
⑸言外之意是自从南朝谢灵运以来,只有自己才会欣赏这种奇景。表达了作者对谢灵运的仰慕之情,又抒发了欣赏山水时不同凡响的审美感受,以及自豪之感,期与谢公比肩之意溢于言表。
【点评】⑴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
⑵考查第一句在全文中的作用。首先要理解好第一句的大意,然后根据下文推断其作用。
⑶考查对文言字词的赏析。做此类题目,要通读文本,把握整体,从主流上抓脉络,明确写作者的态度,把握思想情感的流露。
⑷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此类题目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涉及对去全文字句疏通并理解的基础上完成,考点较细,难度较大。答题时注意将选项和原文 意义对照,寻找时间、地点、人物、时间、手法以及重点词句的翻译上的错误,一靠阅读能力;二考学生细心程度。
⑸考查重要文句的深刻含意及对抒发情感的意义。
【参考译文】
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欣赏赞叹的。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青葱的林木,翠绿的竹丛,四季常存。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的景色了。
7.【答案】(1)B
(2)①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景色了。
②治理政务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的山谷(就)流连忘返。
(3)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
(4)热爱自然,娱情山水;避世退隐,鄙弃名利。
【知识点】文言文翻译;常用文言实词;体会作者情感态度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词语意思的能力。B项中两个“鳞”都是“鱼儿”的意思。
(2)本题考查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翻译句子时注意关键字、语序,有时还要补出舍去的主语才行。
(3)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根据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以及题目的要求来解答此题即可。
(4)本题考查学生体会诗人情感的能力。根据文中”景物“的特点来体会情感即可。
8.【答案】(1)一共;使……饱,使……满足;喜爱;拄着竹杖
(2)①园中深广可以隐居,出产丰饶可以养家。
②我打算在泗水之滨买地归老。
(3)其外修竹森然以高/乔木蓊然以深/其中因汴之余浸/以为陂池
(4)抒发了作者追求散淡空灵、随缘自适的思想。
【知识点】根据文中某一内容谈观点;答谢中书书;文言文断句;文言文翻译;常用文言实词
【解析】【分析】⑴了解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此题都是古今异义词,如“凡”:一共。所以千万不要以今释古。理解好上下文内容是作答的关键。
⑵文言语句的翻译首先要知道文言词语的意思,把词语放到语境中,根据上下文推断也不失是一种较好的方法。注意“隐”“养”“老”等字词的翻译。“将买田于泗水之上”介宾短语后置句(状语后置句)的翻译。
⑶根据文意即可推断出正确答案:其外修竹森然以高/乔木蓊然以深/其中因汴之余浸/以为陂池。译为:从外面就可以看到茂密的长竹,粗大荫郁的乔木,园中借汴水的支流,建成池塘。
⑷作品生动形象地描摹了张氏园亭的天然奇景,引而申之,藉此表达了作者或“仕”或“隐”的独到见解,抒发了作者追求散淡空灵、随缘自适的思想情愫。
故答案为:⑴一共;使……饱,使……满足;喜爱;拄着竹杖
⑵①园中深广可以隐居,出产丰饶可以养家。②我打算在泗水之滨买地归老。
⑶其外修竹森然以高/乔木蓊然以深/其中因汴之余浸/以为陂池
⑷抒发了作者追求散淡空灵、随缘自适的思想。
【点评】⑴考查文言实词。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根据语境判断字词义。
⑵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
⑶本题考查学生划分文言句子节奏的能力。划分句子节奏时,除了要考虑句子的意思,还要考虑句子的结构。要注意句式结构的对称。
⑷考查对文章思想感情的把握。要想捕捉材料信息,就得首先理解全文,扫清文字障碍,疏通文意,读懂内容,这是归纳概括的前提和基础。
【参考译文】
离开京师向东行,河水里卷着浊泥,道路上飞起黄尘,高坡田野苍莽暗淡,使行路的人感到疲倦。走了八百里,才来到灵璧。张氏的园亭位于汴水的北面。从外面就可以看到茂密的长竹,粗大荫郁的乔木,园中借汴水的支流,建成池塘;又凿取山上的怪石,堆成假山。园中的蒲草芦苇莲花菱角,让人联想起江湖的秀美;青桐翠柏,让人感觉到山林的清爽;奇花异草,让人回忆起京、洛的繁华;高堂大厦,有吴蜀之地建筑的精巧。园中深广可以隐居,出产丰饶可以养家。瓜果蔬菜可以馈赠邻里,鱼鳖新笋可以招待来自远方的宾客。我从徐州改知湖州,由宋州乘船,三天后到达张氏园亭。我坐着小轿来到他家门前,见到了张氏的儿子张硕。张硕请我写一篇文章为记。
我在徐州做了两年知州,很喜欢那里的风土人情,不忍心离去,而徐州的父老也并不厌弃我,我打算在泗水之滨买地归老。往南可以望见灵壁,鸡犬之声相闻,头裹幅巾手拄竹杖,时时往来于张氏之园,与他们的子孙交游,我相信这一天已为时不远了。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