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第3节:群落的结构学案(二)
自主探究
阅读课本74~76页,自主完成以下相关内容。
一、群落的空间结构
群落中不同种群分别 占据 了不同的 空间 ,使群落形成一定的空间结构,包括
垂直结构 和 水平结构 等方面。
1.垂直结构:
在垂直方向上,大多数群落具有明显的 分层 现象。影响植物垂直结构的主要因素是 光照 ,影响动物垂直结构的主要因素是 栖息空间 和 食物条件 。
应用1:引起森林群落中植物和动物垂直分层现象的主要因素分别是 ( )
A.食物、温度 B.光照、湿度 C.光照、食物 D.食物、光照
森林植物从高到低依次为 乔木 、 灌木 、 草本植物 。
森林动物从高到低依次为 鸟类 、 兽类 、 土壤动物及微生物 。
水中植物由浅层到深层可有浮游植物、绿藻、裸藻、红藻等
水中动物由浅层到深层也具有浮游动物、各水层鱼类、底层软体动物等垂直分层分布
群落中 植物 的分层现象决定了 动物 的分层现象。
应用2:下列各项能表明池塘中群落具有垂直结构的是( )
A、鲢鱼、鳙鱼生活在水上层、草鱼在中下层、青鱼生活在底层
B、池塘群落中的动物在底层生活,植物在上层生活
C、池塘群落中根本没有垂直结构
D、生活于池塘中的水草高矮呈现参差不齐
2.水平结构:
在水平方向上,由于 地形 的变化、 土壤湿度 和 盐碱度 的差异、 光照强度 的不同、 生物自身生长特点 的不同,以及 人与动物的影响 等因素,不同地段分布着不同的种群,同一地段上种群密度也有差异,常呈 镶嵌 分布。我国由东到西的群落分布主要受“ 水分 ”制约,由南到北的群落分布主要受“ 温度 ”制约。
应用3:下列关于生物群落结构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在垂直方向上,群落具有分层现象 B.动物在群落中的垂直分布依赖于植物
C.在水平方向上,生物种类分布也有差异 D.在动物群落中没有水平结构
思考:某一座山的海拔2042米,800米以下为常绿阔叶林,800至1300米为针阔混交林,1300至1600米为针叶林,1600至1800米为灌木林,1800米以上为草地。植物的这种分带现象属于?是水平结构;这种分带由海拔(地形)起伏造成的温度和湿度差异引起。而垂直结构是不同生物因光照等因素造成的同一点不同高度的分布现象。
3.群落具一定空间结构的意义:
不同种群的生物,在垂直方向及水平方向上的合理空间分布,有利于 提高生物群落整体对自然资源的充分利用 ,有利于种间关系协调发展与维持生态系统稳定性。
应用4:生物群落空间结构的分化有利于( )
A.生存竞争 B.占据空间 C.资源利用 D.生物进化
二、探究: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
1.实验材料:土壤中的小动物。这些小动物对动植物遗体的__分解__起重要的辅助作用。
2.探究问题:可以调查某处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也可以通过调查来比较不同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还可以考虑在不同时间(如白天与晚上)或不同空间(如不同深度土层)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
3.探究过程:
(1)准备:①制作_取样器_。因为土壤中的动物有较强的活动轻盈力,而且身体微小。因此不适用于_样方__法或__标志重捕__法进行调查,常采用_取样器_取样进行采集、调查的方法。
②记录。记录调查地点的____地形___和___环境____的主要情况。
(2)取样:选择取样地点,将表土上的落叶轻轻拨开,用手来回旋转罐子,将其按入土中,按压制罐底与地表几乎齐平,用花铲将罐内的土连罐子一起托出,将罐子中的土倒入_ 塑料袋__中,袋上应标明取样的__地点__和___时间__等。
(3)采集小动物:采集体形较大的动物;①用 诱虫器 ;② 简易 法:放在瓷盆内,挑拣动物。
采集体形较小的动物:可以用___吸虫器____采集。
(4)观察和分类
①可借助有关的 动物图鉴 查清小动物的名称,并分类。
②观察:体型大,直接识别;体型小, 可用放大镜或实体镜观察 。
(5)统计和分析。丰富度的统计方法通常有两种: 记名计算法 和 目测估计法 。
应用5:下图是“土壤中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实验中常用的两种装置,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A装置的花盆壁C和放在其中的土壤之间留一定空隙的目的是便于空气流通
B.B装置通常用于对体型较小的土壤动物进行采集
C.A装置主要是利用土壤动物趋光、避高温、趋湿的习性采集
D.用B装置采集的土壤动物可以放入体积分数70%的酒精溶液中
验 收 落 实
1.群落的空间结构
垂直结构 水平结构
现象 群落的垂直分层 现象 群落的水平 分布
决定因素 植物分层: 光照决定 动物分层:栖息空间和 食物 条件 受地形变化、土壤湿度和盐碱度的差异、 光照强度 不同、生物 自身生长 特点不同,以及人和动物的影响等。
2.某生物兴趣小组准备对所处地区的花园和菜地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进行研究。假定你是其中的一员,请回答:
(1)提出你们小组要探究的问题:×地区花园和菜地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调查研究;
(2)进行这类调查常采用 取样器 法,而不适用 样方法和标志重捕 法,原因是 许多土壤动物有较强的活动能力,而且身体微小;
(3)丰富度的统计方法通常有记名计算法和目测估计法,前者一般适用于个体较大,种群数量有限的群落;
(4)对土样中的小动物进行采集时,在诱虫器上方通常要放置并打开40~60W的电灯,这样做的目的是利用了土壤动物趋暗、趋湿、避高温的特性,使土壤动物从土样进入诱虫器下部的试管中,达到采集目的 ,采集到的小动物可以放入 酒精 溶液中保存,也可以放入 试管 中。
(5)在观察和分类的基础上,若要用记名计算法对两类土壤中的动物进行统计和分析,请你设计一个数据统计表:
土壤类型 数量 动物种类 花园土壤 菜地土壤
(6)除了进行上述问题的探究外,你还可以从另外的角度进行土壤中小动物丰富度的调查,请你再提出一个要探究的问题:××地区不同深度花园土壤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调查研究。
课堂检测B(基础题)
1.(双选)森林群落中,下层植物较上层植物光合作用强度低,因为下层( )
A.光照强度较弱 B.红光及蓝紫光比例较低 C.湿度较高 D.温度较高
2.影响生物群落在水平方向上分布的因素不包括( )
A.光照的明暗 B.地形的起伏 C.温度的高低 D.种群的特征
3、在某个发育良好的森林里,从树冠到地面可划分为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和地被层,同时林下透光度不同的地点,植物种类也有区别,这表明群落有一定的( )
A.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 B.对群落产生重大影响的优势种
C.物种组成和数量比例 D.彼此之间有直接或间接的营养关系
4.在森林群落中,乔木、灌木、草本植物三类绿色植物在空间位置配备上形成了有序的组合,从而使它们能( )
A、有效地避免竞争 B、合理地充分利用环境资源
C、提高群落的光合作用产量 D、以上选项都正确
课堂检测A(提升题)
5.关于池塘生态系统的群落结构,以下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在垂直方向,鱼类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
B.鱼类在池塘中垂直分布主要受食物影响
C.池塘中的动物群落没有水平结构
D.在水平方向上,生物各类分布有差异
6.光是重要的生态因素,它对植物的生理和分布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在渤海湾沿岸不同深度的水中生长有不同的藻类,这与阳光中不同波长的光对水的穿透能力有关,下列藻类生长在最下层的是( )
A.绿藻 B.褐藻 C.红藻 D.无法确定
(2)我国青藏高原小麦高产的主要原因是( )
A.昼夜温差大,太阳辐射强 B.CO2浓度高
C.气温偏低,水分蒸发少 D.雨量充沛
(3)城市的绿化地带安装了不少绿色射灯,入夜把树木照得格外翠绿。这主要是为了( )
A.增强光合作用,提高空气中的氧含量,改善城市空气质量
B.减弱呼吸作用,减少空气中的CO2含量,避免引起温室效应
C.促进植物的蒸腾作用,增强空气湿度,降低城市气温,为市民带来凉爽
D.营造绿色环境氛围
7.科研人员对江苏某地沿海滩涂米草群落和裸露泥滩的大型底栖(土壤) 动物丰富度进行了对比研究。在相同取样条件下,利用一种常用底泥采样器(50 cm×50 cm×30 cm)采得各动物类群的物种数和个体总数如下表。下列有关本研究的叙述,正确的有(多选) ( )
A.裸露泥滩的大型底栖动物物种丰富度高于米草群落
B.米草群落的大型底栖动物种群密度高于裸露泥滩
C.改用另一规格的常用底泥采样器会影响对比研究的结论
D.改变采样的时间会影响采集到的物种数和个体总数
参考答案:
思考:是水平结构;这种分带由海拔(地形)起伏造成的温度和湿度差异引起。而垂直结构是不同生物因光照等因素造成的同一点不同高度的分布现象。
应用:1~5:CACCC
验收落实:
2. (1)××地区花园和菜地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调查研究
(2)取样器取样 样方法和标志重捕 许多土壤动物有较强的活动能力,而且身体微小
(3)目测估计法 个体较大,种群数量有限
利用了土壤动物趋暗、趋湿、避高温的特性,使土壤动物从土样进入诱虫器下部的试管中,达到采集目的 酒精 试管
(5)动物种类、数量、土壤类型;果园土壤;菜园土壤。
(6)不同深度土壤动物的丰富度的调查
课堂检测:1~7:AB D A D C (C A D )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