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边城》同步练习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有错误的一项是 ( )
A.喁喁(yōng) 黑黝黝(yǒu) 焖瓜菜(mèn) 吁(xǖ)
B.竹篁(huáng) 傩送二老(tān), 茶峒(dòng) 翘(qiào)
C.涎皮(xián) 蒿艾(hāo) 角隅(yú) 诌(zhōu)
D.板疮(chuāng) 茨滩(cí) 碾坊(niǎn) 滨水(bīn)
2.下列词语中有一个错别字的一组是 ( )
A.客栈 褡裢 鲨皮 毒驽
B.僵绳 晌午 苇眉 慌唐
C.祈祷 祭祀 辖制 炮烙
D.窈陷 伤巴 诡秘 蹙缩
3.下列词语(或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组是 ( )
A.忙个不息(停止) 硬扎(坚强) 悲悯(悲苦同情)
B.忌讳(禁忌、顾忌) 张冠李戴(喻指弄错了对象)涎皮(厚着脸皮跟人纠缠)
C.角隅(角落)俨然(形容很像)黑黝黝(黑)
D.滨水(一条江的名称) 莞尔(形容微笑) 喁喁(众人景仰归向的样子)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 九天已快夜,别的雀子似乎休息了,只杜鹃叫个不息o
B.翠翠出了屋外,便在露天中的那一派青光中站定。
C.祖父要她去烧火煮饭,想了一会儿,觉得自己可笑。
D.这句话老船夫完全弄不明白他的意思。
5.文中几次写到翠翠梦中摘虎耳草,最后也写到翠翠听祖父唱完歌,自言自语地说:“我又摘了一把虎耳草了。”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 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
A.表达了翠翠对妈妈凄美的爱情故事的神往。
B.表达了翠翠沉浸在爷爷的美妙动人的歌声中。
C.表达了情窦初开的翠翠对甜美爱情的神往。
D.表达了翠翠陶醉在充满诗情画意的自然景色中。
6.下列对小说《边城》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翠翠在湘西山水间长大,温柔清纯。选文部分刻画了她情窦初开,爱上了傩送时的微妙心理。
B.外公是中国传统美德的典范。他爱护自己的孙女,但他对翠翠婚事的干预却造成了悲剧的结果。
C.作者极力状写湘西自然之明净,也是为了状写湘西人心灵之明净。
D.沈从文在作品中借湘西人生命的形态和生活的方式,表现了他对现实生活中古老美德、价值失落的痛心,以及对现代文明中物欲泛滥的批判。
阅读理解
翠翠依傍祖父坐着,问祖父:“爷爷,谁是第一个做这个小管子的人 ”
“一定是个最快乐的人作的,因为他分给人的也是许多快乐;可又像是个最不快乐的人作的,因为他同时也可以引起人不快乐!”
①“我不生你的气。你在我身边,我很快乐。”
②“你不会离开爷爷的。”
③“万一有这种事,我就驾了这只渡船去找你。”
④“万一有这种事,爷爷你怎么样 ”
⑤“我万一跑了呢 ”
⑥“爷爷,你不快乐了吗 生我的气了吗 ”
翠翠嗤地笑了,“风滩、茨滩不为凶,下面还有绕鸡:笼;绕鸡笼也容易下,青浪滩浪如屋大。爷爷你渡船也能下风滩、茨滩、青浪滩吗 那些地方的水,你不说过全是像疯子,毫不讲道理 ”
祖父说:“翠翠,我到那时‘可真像疯子,还怕大水大浪 ”
翠翠俨然极认真地想了一下,就说:“爷爷,我一定不走,可是,你会不会走 你会不会被一个人抓到别处去
祖父不作声了,他想到不犯王法不怕官,只有被死亡抓走那一回事情不好办。
老船夫打量着自己被死亡抓走以后的情形,痴痴地看望天南角上一颗星子,心想:“七月八月天上方有流星,人也会在七月八月死去吧 ”又想起白日在河街上同大老谈话的经过,想起中寨人陪嫁的那座碾坊,想起二老!想起一大堆过去的事情,心中不免有点儿乱。
翠翠忽然说:“爷爷,你唱个歌给我听听,好不好 ”
祖父唱了十个歌,翠翠傍在祖父身边,闭着眼睛听下去,等到祖父不作声时,翠翠自言自语说:“我又摘了一把虎耳草了。”
祖父所唱的歌,原来便是那晚上听来的歌。
7.排序合理的一组是 ( )
A.⑤②④③⑥①
B.⑥①④③⑤②
c.⑥①⑤②④③
D.⑤②⑥①④③
8.结合上下文看,爷爷回答翠翠关于做小管子人的“快乐”和“不快乐”包含了什么意思 ( )
A.“快乐”是“小管子”给人带来幸福,“不快乐” 是“小管子”给人带来痛苦。
B.“快乐”是因为亲人们在一起,不快乐是因为亲人分离。
C.“快乐”是因为翠翠在爷爷身边,“不快乐”是因为翠翠离开了爷爷。
D.“快乐”是因为做“小管子”的人把自己的快乐传给了别人,“不快乐”是因为做“小管子”的人把自己的忧伤传给了别人。
9.翠翠自言自语说:“我又摘了一把虎耳草了。”翠翠的自言自语表现了翠翠怎样的心理 ( )
A.爷爷的歌勾起了她对美好梦境的回忆。
B.爷爷的歌满足了她情窦初开的希冀。
C.爷爷的歌给她带来了对情哥哥的情意。
D.爷爷的歌满足了她胡思乱想的要求。
lO.翠翠和爷爷关于走不走的对话,表现了翠翠怎样的性格特点 ( )
A.纯洁善良 B.善于逢迎 C.情意深厚 D.依赖性强
11.对这几段文字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祖父所唱的歌,原来便是那晚上听来的歌”照应了前面的情节。
B.人物的对话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C.爷爷和翠翠的对话都表现了对对方的依赖和希望对方得到幸福的心理。
D.人物对话体现了职业特点,反映了湘西的风土人情。
课堂跟踪反馈
阅读理解
黄昏来时,翠翠坐在家中屋后白塔下,看天空被夕阳烘成桃花色的薄云。十四中寨逢场,城中生意人过中寨收买山货的很多,过渡人也特别多。祖父在溪中渡船上,忙个不息。天已快夜,别的雀子似乎都休息了,只杜鹃叫个不息。石头泥土为白日晒了一整天,草木为白日晒了一整天,到这时节各放散出一种热气。空气中有泥土气味,有草木气味,还有各种甲虫类气味。翠翠看着天上的红云,听着渡口飘来乡生意人的杂乱声音,心中有些儿薄薄的凄凉。
黄昏照样的温柔、美丽和平静。但一个人若体念或追究到这个当前一切时,也就照样的在这黄昏中有点儿薄薄的凄凉。于是,这日子成为痛苦的东西了。翠翠在成熟中的生命,觉得好像缺少了什么。好像眼见到这个日子过去了,想要在一件新的人事上攀住了它,但不成。好像生活太平凡了,忍受不住。于是胡思乱想:
“我要坐船下桃源县过洞庭湖,让爷爷满城打锣去叫我,点了灯笼火把去找我。”
1.第1段的景物描写有什么特点
答:
2.试分析第l段的环境描写对人物的心理活动有怎样的影响
答:
3.这篇小说,情节前后有许多照应。第2段写翠翠忍不住胡思乱想:离家出走,让爷爷满世界找。下文对这个情节有照应,请找出来。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这些情节刻画了人物怎样的思想性格
答:(1)
(2) 。
(3) 。
拓展阅读
雨后(节选)
沈从文
“我明白你会来,所以我等。”
“当真等我 ”
“可不是,我看看天,雨快要落了,谁知道这雨要落多大多久,天又是黑的,我喊了五声,或者七声。我说,四狗,四狗,你是怎么啦!雨快要落了,不怕雷公打你么 全不曾回声。我以为你回家了。我又算……雨可真来了,这里树叶子响得怕人,我不怕,可只担心你。我知道你是不曾拿斗篷的。雨水可真大,我躲在那株大楠木下,就是那株楠木,我们俩……忘记了么 你装。我要问你到底打哪儿来,身上也不湿多少,头又是光的,我问你,躲到什么洞里。” ·
四狗笑,四狗不答。他不说从家中来,她便明白的。
他坐到那人身边去,挤拢去坐,垫坐的是些桐木叶。
这时雨已过前山。太阳复出了,还可以看前山成块成片的云,像追赶野猪,只飞奔。四狗坐处四围是虫声,是树木枝叶上积雨下滴的声音,头上是个棚,雨后太阳蒸得山头出热气,四狗头上却阴凉。头上虽凉心却热,四狗的腰被两只手围着了。 ’
“四狗,——”想说什么不及说,便打一声唿哨。
因为对山有同伴,同伴这时正吹着口哨找人。
同伴是在雨止以后又散在山头摘蕨菜,这时陪四狗坐的也是摘蕨人。
在两人背后有一个背笼,是她的。四狗便回头扳那背笼看。
“今天怎么只得这一点 ……喔,花倒得了不少。还有莓咧,我正渴,让我吃莓吧。下了一阵雨,莓是洗淡了,这个可是雨前摘的 我喂你一颗,算我今天赔礼,不成吗 ”
“要你赔礼 我才……”
她把围着四狗的腰的两只手放松了,去采地上的枯草。
“我告你,我也总有一天要枯的,——一切也要枯,到八月九月,我总比你们枯得更早。” ·
四狗莫名其妙,他说道:
“我的天,我听不懂你的话,说什么枯不桔。”
“我也不一定要你懂,你总有一天懂的。”
“让我在这儿便懂,成不成 ”
“你要懂,就懂了,载不得我说。”她又想,“聋子耳边响大雷,没得用处。”就哧的笑了。
四狗不再吃莓了,用手扳并排坐的人头。黑色的皮肤,红红的嘴,大大的眼睛与长长的眉毛。四狗这时重新来估价。鼻子小,耳朵大,下巴是尖的,这些地方四狗却放过了。他捏她辫子,辫子是在先盘在头上,像一盘乌梢蛇。这时这蛇挂在背后了,四狗不怕蛇咬人,从头捏至尾。
“你少野点。”说了却并不回头。
4.从《边城》(节选)中,我们已经领略了沈从文通过对话来刻画人物形象的精湛的艺术手法,《雨后》一文同样体现了这一艺术特色。请根据文中的对话,分析“她”(摘蕨人)的形象。
参考答案:
1.A 2.D 3.D 4.A 5.C 6.B 7.C 8.D
阅读理解
1. 美丽`平静
2. 环境描写渲染了气氛,烘托了人物的心理,使人物更加觉得寂寞 孤独 凄凉.
3. (1).“我万一跑了呢 ”“你不会离开爷爷的”。“万一有这种事,我就驾了这只渡船去找你。”
(2).情节前后照应,使结构浑然一体。
(3).刻画了翠翠天真无瑕.和爷爷相依为命的那种情愫。
拓展阅读
4. 这是一个对爱情充满渴望,对恋人无限关爱的乡野女子。为了爱,她可以不顾一切地等候;为等候恋人,蕨只摘了一点点,花和莓倒是采了不少;因为心中有爱,所以“这里树叶子响得怕人,我不怕,可只担心你” ——担心恋人遭雨淋。
5. 但她同样对爱情的未来有着一丝忧虑,她怕有一天自己人老珠黄,不能与恋人天长地久,因此她才会对四狗说这样的话:“我告你,我总有一天要枯的,——一切也要枯,到八月九月,我总比你们枯得早。”然而她又那么大度,那么宽容,他不想让四狗有所约束,她只希望有一天他能明白她的良苦用心。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