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八年级(下)科学第二章1-5节测试卷
本卷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Ca—40 C—12 O—16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大气中含有多种气体,按体积计算,含量最多的气体是( )
A.氧气 B.氮气 C.二氧化碳 D.稀有气体
2、甲、乙、丙三个集气瓶中,分别盛有空气、氮气和氧气,用一根燃着的木条分别插入
瓶中,依次观察到火焰熄灭、继续燃烧、燃烧更旺,瓶中所盛气体分别是( )
A.氧气、氮气、空气 B.氮气、氧气、空气
C.空气、氧气、氮气 D.氮气、空气、氧气
3、氧气是我们身边常见的物质,以下关于氧气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反应都是氧化反应 B.鱼、虾能在水中生存是由于氧气易溶于水
C.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D.氧气可以供给呼吸,和体内物质反应而释放能量,维持生命活动
4、对下列实验指定容器中的水,其解释没有体现水的主要作用的是( )
A B C D
实验装置 硫在氧气中燃烧 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排水法收集氧气
解释 集气瓶中的水:吸收放出的热量 量筒中的水:通过水体积的变化得出O2体积 集气瓶中的水:冷却溅落融熔物,防止集气瓶炸裂 集气瓶中的水: 水先将集气瓶内的空气排净,后便于观察氧气何时收集满
5、我国科学家在CO低温氧化的研究上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用四氧化三钴(Co3O4)纳米棒催化,使汽车尾气中的CO在低温时与O2反应生成CO2。下列关于该反应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反应类型为化合反应
B.可降低汽车尾气对大气的污染
C.反应前后Co3O4质量改变
D.反应前后碳元素的化合价改变
6、下列物质在空气或氧气中燃烧时,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A.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冒出浓烈的黑烟,放出热量,生成黑色粉末
B.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溅,放出热量,生成红色粉末
C.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产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D.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放出热量,产生没有气味的气体
7、除了下列哪一项以外,其余现象都表明植物进行了呼吸作用( )
A.大量潮湿种子周围的空气可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B.贮存大量蔬菜的地窖比空地窖要暖和许多
C.地窖内的蔬菜腐烂散发出霉味
D.进入贮存大量水果的地方,点燃蜡烛发现火焰不大,燃烧不旺
8、温室中的绿色植物受阳光的照射生长,昼夜测定温室内氧气的含量如下图所示,其中正确的( )
9、如图所示,若甲代表H2O和CO2,那么,下列各项中正确的是( )
A.乙是呼吸作用,丙是糖类和O2,丁是光合作用
B.乙是光合作用,丙是糖类和O2,丁是呼吸作用
C.乙是呼吸作用,丙是CO2和H2O,丁是光合作用
D.乙是光合作用,丙是CO2和H2O,丁是呼吸作用
10、如图所示,在甲、乙两个等体积的塑料瓶中,分别盛有等体积的
滴有紫色石蕊试液的水,用图示两种方法收集满二氧化碳后,旋
紧瓶盖振荡,则( )
A.甲瓶没有任何变化,乙瓶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B.甲乙两瓶紫色石蕊试液均变红
C.甲乙两瓶紫色石蕊试液均变红,甲瓶变瘪,乙瓶外形不变
D.甲瓶变瘪,乙瓶试液变红
11、下列四组物质中,均属于氧化物的是( )
A.氧气、氧化钙、四氧化三铁 B.水、二氧化硫、高锰酸钾
C.空气、氧化铜、五氧化二磷 D.干冰、氧化镁、二氧化锰
12、下列反应属于分解反应的是( )
A.S+O2点燃SO2 B.2H2O通电2H2↑+O2↑
C.C+2CuO高温CO2↑+2Cu D.Al(OH)3+3HCl=AlCl3+3H2O
13、2013年3月18日,乐清柳市发生一起火灾事故,导致多人伤亡。为了减少火灾中的伤亡,专家呼吁:每个人都应懂得防火常识,学会如何从火灾中逃生。当高楼起火,火势凶猛一时无法扑灭时,有下列逃生措施:(1)坐电梯迅速下楼 (2)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寻找出口 (3)蹲下或匍匐前进寻找出口 (4)打电话报警、求救 (5)立刻从窗口跳下逃生。其中正确的是( )
A.(1)(2)(3) B.(2)(3)(4)
C.(2)(3)(5) D.(2)(4)(5)
14、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一种小球代表一种元素的原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该反应中共有三种元素
B.图中反应物都是化合物
C.该反应的本质是原子的重新组合
D.该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发生改变
15、下列观点符合质量守恒定律的是( )
A.煤燃烧后剩余残渣的质量减轻了
B.一定条件下,SO2和O2生成SO3,反应前后分子总数不变
C.8 g CH4完全燃烧生成8 g CO2
D.水遇冷凝固成冰块,变化前后质量不变
16、某密闭容器内有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质量如下表,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
物 质 X Y Z Q
反应前质量/g 224 10 0 2
反应后质量/g 2 170 44 a
A.a的值等于20
B.参加化学反应的X为222g
C.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D.X一定是化合物
17、气体从外界进入人体血液中的路线可以表示为 ①鼻腔 ②咽 ③喉 ④支气管 ⑤气管 ⑥肺泡外毛细血管 ⑦肺泡( )
A.①→②→③→④→⑤→⑥→⑦ B.①→②→③→⑤→④→⑦→⑥
C.①→②→③→⑤→④→⑥→⑦ D.①→②→③→④→⑤→⑦→⑥
18、实验室制氨气(NH3)是利用氢氧化钙固体粉末和氯化铵固体加热制取的。已知氨气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则实验制取NH3应选择的装置是( )
A. ①④ B.②③ C.②④ D.①⑤
19、电影《赤壁》中有这样的一个场面:吴蜀联军在船上装满枯枝浇足油,借着东南风向曹
军驶去,接近曹军时点燃船上枯枝弃船而走。火借风势,火船宛如火龙一样冲向连在一
起的 曹军木船。一眨眼,曹军水寨已经烧成一片火海。下列关于火海形成的叙述中,
不正确的是( )
A.东南风降低了木船的着火点 B.枯枝和油为燃烧提供了充足的可燃物
C.东南风为木船燃烧提供了充足的氧气 D.相连的曹军木船没有及时隔离
20、某学校科学兴趣小组用打孔器从叶片中获得许多叶圆片,抽取其中空气,将等量的叶圆片和水倒入3个烧杯中,按下表所示的条件进行实验:
烧杯号 光照(勒克司) 温度(0C) CO2(%)
1 6000 15 0.2
2 6000 25 0.2
3 6000 25 0.01
(说明:O2在水中的溶解度小,叶圆片光合作用放出的O2在细胞间隙积累,能使叶圆片上浮,叶圆片平均上浮所需要的时间可作为光合作用强弱的比较依据)该实验在研究何种因素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 )
A.CO2和温度 B.温度 C.CO2 D.光照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化学方程式每条2分,其它每空1分,共20分)
21、实验室开放日,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老师的指导下,设计了如下实验装置进行气体制取和性质的探究,请回答有关问题:
A B C D E F
(1)实验室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制取氧气时,应选用的发生装置 (填写装置的字母代号,下同),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气体时,应选择的收集装置是 。
(3)如图F所示,向烧杯中倾倒二氧化碳,下层蜡烛先熄灭,上层蜡烛后熄灭,说明二氧化碳具有的性质是 、密度比空气的大,因此,二氧化碳可用于 。
22、选取生长正常的爬山虎进行如下图所示的光合作用实验:
①实验前应将此装置放在黑暗处一昼夜后,移至光下几小时,再将甲、乙、丙三片叶取下,分别放入盛有酒精的小烧杯中,隔水加热,使叶绿素溶解到酒精中。
②将叶片用清水漂洗后放入培养皿中,分别向这三片叶上滴
加碘液,观察三片叶是否变蓝。
(1)将此装置放入黑暗处一昼夜的目的是 。
(2)叶片A、B两部分形成对照实验,变量是 。
(3)将叶片用清水漂洗后放入培养皿中,分别向这三片叶上滴加碘液,其中叶片乙 蓝色。
(4)根据以上实验所得结论,根据叶片甲实验可得出结论,在农业生产上种植大棚蔬菜为了提高产量,应采取的措施是 。
24、1774年,瑞典化学家舍勒在研究软锰矿(主要成分是MnO2)的过程中,将它与浓盐酸混合加热,产生了一种黄绿色的、有强烈的刺鼻气味的氯气。氯气有剧毒,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能与水、金属、碱等发生化学反应。
(1)根据上述信息,写出氯气的一种物理性质: 。
(2)舍勒发现氯气的方法至今还是实验室制取氯气的主要方法之一。请补充完善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MnO2 +4HCl(浓) 2H2O + + Cl2↑。
(3)氯气与铜反应:Cu+Cl2==CuCl2,此反应的基本类型是 反应。
25、空腔果实内由于不发生光合作用,其中的气体可能与空气产生差异。某同学选择了一个熟透的葫芦,按下列方案进行研究。
(2)如图②所示,是用来测定葫芦中 的含量。
装置②集气瓶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3)检验葫芦中有无CO2气体,应采用的方法是 ___ 。
22、上海的吴某,感染禽流感H7N9病毒后,出现了呼吸困难的症状。呼吸的主要器官是__ ___。如右图,是某病人平静呼吸时胸廓变化示意图,若胸廓变化是由A变为B,则此人正处
于 状态。此时肺内气压 外界气压(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三、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空2分,共28分)
26、带火星的木条在氧气中可以复燃.那么,是不是只有纯净的氧气才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呢?为此,同学们开展了相关探究实验.实验主要步骤如下:先制取一定量的氧气备用,再测得集气瓶实际容积为317毫升,然后采用某种方法得到5瓶含氧量不同的空气,最后用带火星的木条来试验,观察是否复燃.相关的数据见下表:
集气瓶编号 瓶内预装水体积/毫升 充入氧气体积/毫升 瓶内空气体积/毫升 瓶内空气里氧气体积的百分比 木条能否复燃
1 120 120 197 50.9% 能
2 97 97 220 % 能
3 90 90 227 43.4% 能
4 84 84 233 41.9% 能
5 81 81 236 41.2% 不能
(1)请指出得到5瓶含氧量不同的空气的具体方法 ;
(2)试将上表空白处补充完整(保留1位小数); ;
(3)由该实验可得到的结论是 _______ __ 。
27、土豆中含有的过氧化氢酶对过氧化氢分解具有催化作用。楚楚同学设计实验证明新鲜的土豆片也能加快过氧化氢的分解,并与二氧化锰的催化效果进行比较。用如图装置进行实验,图Ⅰ为过氧化氢分解的反应装置,图Ⅱ用于测量产生O2的体积。实验时均以生成25 mL气体为准,其他可能影响实验的因素均忽略不计,相关数据见下表:
序号 3%过氧化氢溶液体积 其他物质质量 待测数据
① 20mL 无其他物质 a
② 20mL 鲜土豆片0.5 g b
③ 20mL 二氧化锰0.5 g c
回答下列问题:
(1)图Ⅱ装置中油层的作用是 。
(2)上述实验中的“待测数据”指 ;欲探究鲜土豆片与二氧化锰的催化效果,应比较b和 (选填“a”、“b”或“c”)的大小。
28、过碳酸钠(Na2CO4)是一种常见的漂白杀菌剂,其水溶液显碱性,能和盐酸发生下列反应:2 Na2CO4 +4HCl==4NaCl +2CO2↑ +O2 ↑+2H2O.工业用的过碳酸钠往往含有少量的碳酸钠。为了测定工业用的过碳酸钠的纯度,可以选择利用下列仪器(包括仪器中的药品)及石蕊试液进行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1)取适量过碳酸钠样品与足量的稀盐酸反应,只要测定反应过程中产生
的 (写化学式)体积,就可推算出过碳酸钠的纯度。
(2)请选取该实验需要的装置,并按正确连接顺序排列 (填字母,仪器中的试剂都是足量的)。
(3)判定过碳酸钠试样是否完全反应的实验操作方法和现象是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29、在班会上,小明的同桌表演了“水能生火”魔术:他向包有过氧化钠(Na2O2)粉末的脱脂棉上滴水,脱脂棉燃烧起来。小明很感兴趣,于是,他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生成什么物质?为什么脱脂棉会燃烧?
【猜想与假设】①可能生成了Na2CO3和氢气;也有可能生成了Na2CO3和氧气。
②脱脂棉燃烧可能是因为Na2O2与水反应放出热量。
【设计装置】如图所示。
【实验与分析】
(1)小军对小明的猜想进行了理论的分析,他认为不可能有
Na2CO3生成。小军的依据是 。
(2)为了检验产生的气体是否为氧气,小明在实验中应进行
怎样的操作?
(3)如果小明在实验过程中观察到伸入烧杯中的导管口出现
了 的现象,则说明小明的猜想②是正确的。
30、某同学用玉米幼苗作实验材料,利用右图实验装置进行
探究活动。装置中隔板与无色透明钟罩之间以及隔板中
央小孔与玉米茎之间都用凡士林密 封,钟罩内放一盛有
某种液体的小烧杯。
⑴若小烧杯中的液体是澄清的石灰水,将装置放在暗处
一段时间后,小烧杯中的石灰水变浑浊,由此可证
明 。
⑵若小烧杯中是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钠溶液能吸收二氧化碳),
则要探究的问题是 ,要验证这一问题,需要设置一组对照实验。
四、分析计算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6分,共12分)
31、研究人员曾经对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作过以下研究。
实验一:将某绿色植物放在黑暗装置中,分别测定在不同温度下植物对氧气的吸收量,如图1所示.a、b分别表示10℃和20℃时植物吸收氧气量随时间变化的情况。
实验二:按图2所示装置进行黄豆种子呼吸作用和番茄植株光合作用实验。
请分析回答:
(1)分析实验一可知,温度越高植物吸收氧气越 。
(2)由实验一结果可推知:在实验二中,当广口瓶内黄豆种子温度适当 时.就会促进玻璃罩内番茄植株的光合作用。
(3)联系本实验,试分析吐鲁番瓜果特别甜的原因。
图1 图2
32、石灰石是常见的矿产之一。某石灰石厂为了寻找碳酸钙的质量分数超过85%的石灰石,取石灰石样品与足量稀盐酸在烧杯中反应(假设石灰石样品中杂质不与稀盐酸反应也不溶于水。)有关实验数据如下表:
反应前 反应后
实验数据 烧杯和稀盐酸的质量 石灰石样品的质量 烧杯和其中混合物的质量
150 g 12 g 157.6 g
⑴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中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 g。
⑵ 求该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是多少?(精确到0.1%)是否达到石灰石厂的要求?
2013年八年级(下)科学第二章1-5节测试答题卷
本卷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Na—23 S—32 O—16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化学方程式每条2分,其它每空1分,共20分)
21、(1)
(2)
(3)
22、(1)
(2)
(3)
(4)
23、
24、(1)
(2)
(3)
25、(1)
(2)
(3)
三、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空2分,共28分)
26、(1)
(2)
(3)
27、(1)
(2)
28、(1)
(2)
(3)
29、(1)
(2)
(3)
30、
四、分析计算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6分,共12分)
31、(1)
(2)
(3)
32、(1)
2013年八年级(下)科学第二章1-5节测试答案
本卷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Na—23 S—32 O—16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B D B A C D C C B C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D B B B A C C A B A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化学方程式每条2分,其它每空1分,共20分)
21、(1) B 2KClO3加 热2KCl+3O2↑
(2) C
(3) 既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灭火
22、(1) 将原有的淀粉耗尽,排除对实验的干扰
(2) 光照
(3) 不变
(4) 适当增加二氧化碳的含量
23、 20 20
24、(1) MnCl2
(2) 化合
(3) 不能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氯气
25、(1) 排水法
(2) 氧气 4P + 5O2 点 燃 2P2O5
(3) 把葫芦内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看是否产生浑浊
三、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空2分,共28分)
26、(1) 在集气瓶里预先加一定体积的水,再用排水法收集氧气
(2) 45.2%
(3) 当空气中氧气所占体积比达到41.9%以上时,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27、(1) 形成油封,气体将Ⅱ中液体压入量气管,从而测得产生氧气的体积
(2) 反应时间 C
28、(1) O2
(2) BDEF
(3)往B装置中继续加入稀盐酸无气泡产生;或往B装置中滴入石蕊试液,溶液显红色
29、(1)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
(2) 将带火星的木条靠近导管口P处,若木条复燃,说明是氧气
(3) 冒气泡
30、 玉米幼苗呼吸作用产生了二氧化碳 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
四、分析计算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6分,共12分)
31、(1) 快
(2) 升高(提高)
(3) 晚上温度低,呼吸作用弱,有机物分解少。
32、(1) 4.4
(2)解:设12克样品中有碳酸钙的质量为x
CaCO3 + 2HCl == CaCl2 + CO2↑ + H2O
100 44
X 4.4克
100:X=44:4.4克
X=10克
CaCO3%= 10克/12克=83.3%<85%
答:该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是83.3%,不能达到石灰石厂的要求。
乙→丙
↑ ↓
甲← 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