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17张PPT。八下2.1-2.3试卷讲评成绩优秀者徐 辉 周利强 陈海洲 林明泽 孔令虎 张 颖
毕俊玲试卷18、实验室制氨气(NH3)是利用氢氧化钙固体粉末和氯化铵固体加热制取的。已知氨气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则实验制取NH3应选择的装置是( ) 0.63
A. ①④ B.②③ C.②④ D.①⑤①②④③⑤A可燃性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试卷24、(4)说明二氧化碳具有的性质是 、密度比空气的大,
因此,二氧化碳可用于灭火。 0.3试卷22、(1)根据上述信息,写出金属铬的一种物理性质: 。 0.61呈银白色或难溶于水试卷28、(1)根据上述内容推断乙炔(C2H2)具有的化学性质是 。 0.37 C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试卷26、以下是科学兴趣小组进行的探究活动。利用如下图所示实验装置制取氧气,表明CO2未被KO2完全吸收的实验现象为 。0.47
超氧化钾KO22NH4ClO4 ===2O2↑+N2↑+Cl2↑ +4H2O↑练一练:1. 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曾用金属铝和高氯酸铵(NH4ClO4)的混合物作为固体燃料。加热铝粉使其被氧气氧化,放出大量的热,促使混合物中的高氯酸铵受热分解,同时生成四种气体:两种气体是空气中的主要成分,一种气体是Cl2,还有一种气体是化合物(常温下是液态),因而产生巨大的推动力。试写出高氯酸铵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
;△试卷29、完成下列研究性学习的有关内容:探究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物中氯酸钾的质量分数。
【研究方案】先称取一定质量的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物放入大试管中加热至质量不再变化为止。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固体物质减轻的质量即为产生氧气的质量,从而求出氯酸钾的质量。
【解决问题】实验测得固体混合物质量随加热时间变化的相关数据如图所示。
(1)反应结束后,11.2克固体中含有的物质是___。
0.41
(2) 反应中生成的氧气的质量为____________。
(3)计算原混合物中氯酸钾的质量是多少?0.45帮这些同学找找他们的错因:正确范例: 20 20试卷23、化学反应A+B=C+2D,40克A恰好与60克B完全反应,生成80克C,则同时生成D 克。
现已知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A为80,B为120,C为160,则D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0.53 10试卷25.某课外活动小组为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做了如下实验:在由两个注射器组成的密闭系统内共有50mL 空气(如右图)。然后给装有红磷的玻璃管加热,同时交替推动两个注射器使注射器内的氧气充分与红磷反应,至玻璃管内的红磷变成白烟,反应完毕停止加热后,待冷却至室温将气体全部推至一个注射器内。
(1)实验结束后,注射器内的气体体积理论上应该减少 mL。
(2)某同学建议用木碳代替红磷的方案,可马上被否定,否定该方案的依据是 ;
0.22
碳燃烧产生二氧化碳气体,装置内气压变化不大谢谢! 练一练 2.某水泥厂化验室,为了测定某矿山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取石灰石样品与足量稀盐酸在烧杯中反应(假设石灰石样品中杂质不与稀盐酸反应也不溶于水。)有关实验数据如下表:
⑴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中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 g。
⑵ 求该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在A后面再增加一个同样的装置,内乘同样样品不能证明原水煤气中二氧化碳是否除尽NaOH溶液练一练3.水煤气是重要的气体燃料,某水煤气样品可能含有CO2、CO和H2,某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该水煤气样品的成分进行探究. (1)为了证明该水煤气样品中含有CO,小明设计了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证明该气体样品中含有CO。
请回答:为了能使检验顺利进行,A中的药品是______________.(2)小张认为小明的实验不够严密,请指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何改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八下2.1-2.3试卷讲评
教学目标:1、进一步掌握气体的制取和性质;
2、能应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常见的现象;
3、会用化学方程式进行有关的计算,
4、通过独立思考,生生合作、师生合作让学生获得解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气体的制取和性质,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利用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教学难点: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利用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教学过程:
同学们,星期三下午我们对第二章的2.1—2.3进行了测试,老师已经详细对你们的试卷进行了批改和分析,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本章试卷的内容。
我们首先对成绩进行分析:考的比较好的有徐辉等同学,我们用掌声对同学们取得成绩表示祝贺!我们一起来看一下整个班级的成绩怎么样呢?用柱形图对班级的成绩简单的分析一下。我们这次考试的知识点在哪里呢?展示本次考的内容及考试要求。我们在这份卷子上同学们对不同的知识掌握的情况是不一样的。我们从这次检测的结果来看,我们班同学在气体的制取和性质、质量守恒定律及化学方程式等方面还有欠缺。同学们在这次检测中以上几个问题比较大的,所以我们今天这堂课一起来解决一下问题,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掌握的会更好。
我们先来看试卷上的18题,答错的同学们你们现在搞清楚了吗?
问:本题主要考哪方面的知识点?
生:气体制取时装置和收集方法的选择。
问:你们为什么这样选择呢?
生:由于氨气是两种固体加热,所以选1,由于氨气密度比空气小且易溶于水,因此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
小结:气体的收集与气体本身的性质有关。出示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制备装置,加以强调。
问:刚才氨气的收集与哪些性质有关呢?
引出气体的性质这一问题。
师:我们看一下这三道题怎么解?出示试卷24(4)、22(1)、28(1),学生对于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可能还有问题。
师: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如何区别呢?
生:
学生可能会将化学性质和化学变化混淆了,在的基础上将性质和变化区别开来。
师:下面一起来看一下卷26题,学生重新读题,老师强调未被完全吸收,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实验装置各装置有什么作用呢?
让学生分析个装置的作用,学生可以讨论,老师加以点拨。最后得出结论:C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师:大家能否将这一现象用化学方程式来表示呢?
学生书写化学方程式,展示,请找出为什么错了。
师:我们试卷里三道题出现了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大家看一下自己的答题情况,如果错误了,请找出错误原因,你现在能对这些错题进行订正吗?先独立思考,也可以小组讨论完成,还可以请教老师。
学生自己纠错。纠错中讲解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的两个原则:符合客观事实和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练习:高氯酸铵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让学生知道为什么错了。
师:化学方程式除了体现这两个原则外,还有那些意义呢?
生:
师:我们对这些意义有哪些应用呢?
生: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师:我们一起重新来看一下最后一题。
展示:第一小题几份错误的答题,让学生纠错。再展示两份学生的第三小题的错误写法让学生纠错。然后展示学生正确的写法。最后再让学生重新回顾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过程和方法。
再做试卷23题。让学生讲解,然后纠错。如时间允许练习一道计算题。
最后我们一起来看试卷第25道探究题,展示学生的几种答法,让学生们评价这些答案可以吗?最后进行小结,如何正确的描述答案。有时间进行练习一题。
今天试卷上的内容我们讲到这里,大家重新看一下本试卷的考试内容,对我们在检测中出现的问题,通过这节的讲解同学们还有哪些疑问吗?如果学生提出可以利用检测反馈题继续讲解。做了以后,问:现在你会了吗?
总结:我们不纠结于分数上面,我们应该做哪些工作让自己下一次做的更成功!
2013年八年级(下)科学第二章部分内容测试卷
本卷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C-12 H-1 0-16 Ca-40 K-39 Cl-35.5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大气中含有多种气体,按体积计算,含量最多的气体是( )
A.氧气 B.氮气 C.二氧化碳 D.稀有气体
2、甲、乙、丙三个集气瓶中,分别盛有空气、氮气和氧气,用一根燃着的木条分别插入
瓶中,依次观察到火焰熄灭、继续燃烧、燃烧更旺,瓶中所盛气体分别是( )
A.氧气、氮气、空气 B.氮气、氧气、空气
C.空气、氧气、氮气 D.氮气、空气、氧气
3、氧气是我们身边常见的物质,以下关于氧气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反应都是氧化反应 B.鱼、虾能在水中生存是由于氧气易溶于水
C.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D.氧气可以供给呼吸,和体内物质反应而释放能量,维持生命活动
4、对下列实验指定容器中的水,其解释没有体现水的主要作用的是( )
A
B
C
D
实
验
装
置
硫在氧气中燃烧
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排水法收集氧气
解释
集气瓶中的水:
吸收放出的热量
量筒中的水:
通过水体积的变化得出O2体积
集气瓶中的水:
冷却溅落融熔物,防止集气瓶炸裂
集气瓶中的水:
水先将集气瓶内的空气排净,后便于观察氧气何时收集满
5、我国科学家在CO低温氧化的研究上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用四氧化三钴(Co3O4)纳米棒催化,使汽车尾气中的CO在低温时与O2反应生成CO2。下列关于该反应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反应类型为化合反应
B.可降低汽车尾气对大气的污染
C.反应前后Co3O4质量改变
D.反应前后碳元素的化合价改变
6、下列物质在空气或氧气中燃烧时,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A.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冒出浓烈的黑烟,放出热量,生成黑色粉末
B.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溅,放出热量,生成红色粉末
C.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产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D.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放出热量,产生没有气味的气体
7、右图所示装置是小东正在做的实验操作,他所做的实验是( )
A.验纯 B.验满
C.吸水 D.检验装置的气密性
8、下列实验操作不正确的是( )
A、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B、点燃酒精灯 C、给液体加热 D、量取液体
9、如图是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并收集氧气的实验装置图,
下列关于氧气制取和收集的实验操作错误的是( )
A.往试管里装药品前必须检验装置的气密性
B.给试管里药品加热前要先给试管预热
C.要等到气泡连续均匀放出才能开始收集气体
D.实验结束时,应先熄灭酒精灯然后把导管口移出水面
10、如图所示,在甲、乙两个等体积的塑料瓶中,分别盛有等体积的
滴有紫色石蕊试液的水,用图示两种方法收集满二氧化碳后,旋
紧瓶盖振荡,则( )
A.甲瓶没有任何变化,乙瓶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B.甲乙两瓶紫色石蕊试液均变红
C.甲乙两瓶紫色石蕊试液均变红,甲瓶变瘪,乙瓶外形不变
D.甲瓶变瘪,乙瓶试液变红
11、下列四组物质中,均属于氧化物的是( )
A.氧气、氧化钙、四氧化三铁 B.水、二氧化硫、高锰酸钾
C.空气、氧化铜、五氧化二磷 D.干冰、氧化镁、二氧化锰
12、下列反应属于分解反应的是( )
A.S+O2点燃SO2 B.2H2O通电2H2↑+O2↑
C.C+2CuO高温CO2↑+2Cu D.Al(OH)3+3HCl=AlCl3+3H2O
13、2013年3月18日,乐清柳市发生一起火灾事故,导致多人伤亡。为了减少火灾中的伤亡,专家呼吁:每个人都应懂得防火常识,学会如何从火灾中逃生。当高楼起火,火势凶猛一时无法扑灭时,有下列逃生措施:(1)坐电梯迅速下楼 (2)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寻找出口 (3)蹲下或匍匐前进寻找出口 (4)打电话报警、求救 (5)立刻从窗口跳下逃生。其中正确的是( )
A.(1)(2)(3) B.(2)(3)(4) ? C.(2)(3)(5)? D.(2)(4)(5)
14、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一种小球代表一种元素的原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该反应中共有三种元素 B.图中反应物都是化合物
C.该反应的本质是原子的重新组合 D.该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发生改变
15、下列观点符合质量守恒定律的是( )
A.煤燃烧后剩余残渣的质量减轻了
B.一定条件下,SO2和O2生成SO3,反应前后分子总数不变
C.12克碳在16克氧气中燃烧一定生成28克二氧化碳
D.水遇冷凝固成冰块,变化前后质量不变
16、据报,美国宇航局的专家发明了“月球制氧机”,这种“月球制氧机”利用聚焦太阳能产生的高温使月球土壤发生化学反应制取氧气,据此可推测月球土壤中一定有( )
A.氧气 B.氧元素 C.水 D.氯酸钾
17、据探测卫星发回的数据分析,火星大气中95%是二氧化碳,其余为少量的氮气.氢气,还找到了有液态水存在的证据。根据以上信息,某同学作出如下推断:①火星大气是混合物②火星大气与地球大气成分相似③火星上钢铁不容易生锈 ④火星环境适宜人类生存⑤火星上温室效应显著。你认为正确的是( )
A.①③⑤??? B.②③⑤??? C.②③④? ?? D.①④⑤?
18、实验室制氨气(NH3)是利用氢氧化钙固体粉末和氯化铵固体加热制取的。已知氨气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则实验制取NH3应选择的装置是( )
A. ①④ B.②③ C.②④ D.①⑤
19、下列不属于缓慢氧化的是( )
A.动物呼吸 B.红磷燃烧
C.食物腐败 D.酿造米酒
20、在化学反应A+B===C中,A与B反应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
现将6gA和8gB充分反应,则生成C的质量是 ( )
A.9g B.11g C.12g D.14g
二、简答题(每空2分,共16分)
21、如右图所示,在密闭容器内的两只烧杯中,A杯中加有50ml水,有一粒绿豆大的白磷浸没在水中,B烧杯中含有一粒绿豆大的白磷。当恒温箱的温度由25℃逐渐上升至60℃,___ __烧杯中的白磷燃烧(填字母),说明白磷燃烧需满足的条件:除温度达到着火点外,还需满足的条件是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2、铬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最近由于毒胶囊事件,引发人们对铬的关注。
(1)金属铬呈银白色,难溶于水,在空气中不易被氧化、耐腐蚀,在金属防锈上应用广泛。根据上述信息,写出金属铬的一种物理性质: 。
(2)含铬物质的毒性与铬元素(Cr)的化合价有关。已知CrCl3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1,则CrCl3中铬元素的化合价为 。
(3)如图表示人体生理机能与必需元素含量的关系。若长期摄入铬超标的食品和饮用水,会导致人体生理机能从最佳区向 区移动,从而影响健康。
23、化学反应A+B=C+2D,40克A恰好与60克B完全反应,生成
80克C,则同时生成D 克。现已知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A为80,B为120,C为160,则
D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
三、实验探究题 (每空2分,共30分)
24、实验室开放日,某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老师的指导下,设计了如下实验装置进行气体制取和性质的探究,请回答有关问题:
A B C D E F
(1)仪器a的名称是 。b的名称是 。
(2)实验室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制取氧气时,应选用的发生装置 (填写装置的字母代号,下同),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气体时,应选择的收集装置是 。请写出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 。
(4)如图F所示,向烧杯中倾倒二氧化碳,下层蜡烛先熄灭,上层蜡烛后熄灭,说明二氧化碳具有的性质是 、密度比空气的大,因此,二氧化碳可用于灭火。
25、某课外活动小组为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做了如下实验:在由两个注射器组成的密闭系统内共有50mL 空气(如右图)。然后给装有红磷的
玻璃管加热,同时交替推动两个注射器使注射器内的
氧气充分与红磷反应,至玻璃管内的红磷变成白烟,
反应完毕停止加热后,待冷却至室温将气体全部推至
一个注射器内。
(1)实验结束后,注射器内的气体体积理论上应该减少 mL。
(2)某同学建议用木碳代替红磷的方案,可马上被否定,否定该方案的依据是 ;
(3)小强测得实验结果如下:
反应前注射器内气体总体积
反应后注射器内气体总体积
50mL
45mL
造成该实验出现误差的原因可能是 。
26、右图是一种“化学氧自救器”,主要用于煤矿井下应急。它利用人呼出的二氧化碳与自救器药罐中的生氧剂(超氧化钾KO2)在常温下接触产生氧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KO2 +2CO2 ====2X +3O2,则X的化学式是 。
以下是科学兴趣小组进行的探究活动。利用如下图所示实验装置制取氧气,表明C02未被KO2完全吸收的实验现象为 。
27、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在学习了双氧水分解制氧气的实验后,知道催化剂(Mn02)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到底还有哪些因素与化学反应速率有关呢?
【小组讨论】:甲同学观点:化学反应速率与反应物的质量分数有关
乙同学观点:化学反应速率与反应温度有关
【设计实验】:他们设计并进行了以下4次实验
实验次数
H202溶液
质量分数%
H202溶液
用量/毫升
催化剂 (Mn02)甩量/克
反应温度
/℃
收集气体
体积/毫升
所需时间/秒
①
30
5
O
85
2
3.8
②
15
2
0.1
20
2
2.8
③
5
2
0.1
20
2
7.4
④
30
5
O
55
2
10.5
(1)②和③实验证明甲的观点是正确的,_____ ____实验证明乙的观点是正确的(填字母)。
A.①和② B.③和④ C.①和④
(2)由以上实验还能得出:其他条件相同时,反应温度越高或反应物的质量分数越大,则反应速率____ _____。
(3)用一定量15%的过氧化氢溶液制氧气,为了减小反应速率,可加适量的水稀释,产生氧气的总质量 (选填“减小”或“不变”或“增大”)。
四、分析计算题(每题7分,共14分)
28、焊接金属时使用乙炔(C2H2)气体,乙炔(C2H2)气体化学性质活泼,在一定压力下有猛烈爆炸的危险。乙炔(C2H2)气体是由电石(CaC2)发生如下反应生成的:CaC2 + 2H2O = Ca(OH)2 + C2H2↑。
标准状况下乙炔、空气和氧气的密度为:
物质名称
乙炔
空气
氧气
密度(克/升)
1.16
1.29
1.429
(1)根据上述内容推断乙炔(C2H2)具有的化学性质是 。
(2)在实验室用电石制乙炔时,可采用图中所示的 收集装置。
(3)实验室若制取6.5克的乙炔气体,理论上需要电石多少克?
29、完成下列研究性学习的有关内容:探究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物中氯酸钾的质量分数。
【研究方案】先称取一定质量的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物放入大试管中加热至质量不再变化为止。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固体物质减轻的质量即为产生氧气的质量,从而求出氯酸钾的质量。
【解决问题】实验测得固体混合物质量随加热时间变化的相关数据如图所示。
(1)反应结束后,11.2克固体中含有的物质是____ _。
(2) 反应中生成的氧气的质量为_____ __________。
(3)计算原混合物中氯酸钾的质量是多少?
2013年八年级(下)科学第二章部分内容测试答题卷
本卷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C-12 H-1 0-16 Ca-40 K-39 Cl-35.5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二、简答题(每空2分,共16分)
21、
22、(1)
(2)
(3)
23、
三、实验探究题 (每空2分,共30分)
24、(1) a b
(2)
(3)
(4)
25、(1)
(2)
(3)
26、
27、(1) (2) (3)
四、分析计算题(本大题共2大题,共14分)
30、(1) (2)
(3)解:
31、(1) (2)_________________
(3)解:
2013年八年级(下)科学第二章部分内容测试卷(错题集景)
实验室制氨气(NH3)是利用氢氧化钙固体粉末和氯化铵固体加热制取的。已知氨气易溶
于水,密度比空气小,则实验制取NH3应选择的装置是( )
A. ①④ B.②③ C.②④ D.①⑤
2、如图F所示,向烧杯中倾倒二氧化碳,下层蜡烛先熄灭,上层蜡烛后熄灭,说明二氧化
碳具有的性质是 、密度比空气的大,因此,二氧化碳可用于灭火。
3、铬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最近由于毒胶囊事件,引发人们对铬的关注。
(1)金属铬呈银白色,难溶于水,在空气中不易被氧化、耐腐蚀,在金属防锈上应用广泛。根据上述信息,写出金属铬的一种物理性质: 。
4、焊接金属时使用乙炔(C2H2)气体,乙炔(C2H2)气体化学性质活泼,在一定压力下有猛
烈爆炸的危险。乙炔(C2H2)气体是由电石(CaC2)发生如下反应生成的:CaC2 + 2H2O = Ca(OH)2 + C2H2↑。
标准状况下乙炔、空气和氧气的密度为:
物质名称
乙炔
空气
氧气
密度(克/升)
1.16
1.29
1.429
(1)根据上述内容推断乙炔(C2H2)具有的化学性质是 。
5、右图是一种“化学氧自救器”,主要用于煤矿井下应急。它利用人
呼出的二氧化碳与自救器药罐中的生氧剂(超氧化钾KO2)在常温下
接触产生氧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KO2 +2CO2 ====2X +3O2,则X的化学式是 。
以下是科学兴趣小组进行的探究活动。利用如下图所示实验装
置制取氧气,表明C02未被KO2完全吸收的实验现象为 。
6、白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
7、实验室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制取氧气时,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8、请写出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 。
6、完成下列研究性学习的有关内容:探究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物中氯酸钾的质量分数。
【研究方案】先称取一定质量的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物放入大试管中加热至质量不再变化为止。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固体物质减轻的质量即为产生氧气的质量,从而求出氯酸钾的质量。
【解决问题】实验测得固体混合物质量随加热时间变化的相关数据如图所示。
(1)反应结束后,11.2克固体中含有的物质是____ _。
(2) 反应中生成的氧气的质量为_____ __________。
(3)计算原混合物中氯酸钾的质量是多少?
7、化学反应A+B=C+2D,40克A恰好与60克B完全反应,生成80克C,则同时生成D 克。
现已知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A为80,B为120,C为160,则D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
8、某课外活动小组为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做了如下实验:在由两个注射器组成的密闭
系统内共有50mL 空气(如右图)。然后给装有红磷的
玻璃管加热,同时交替推动两个注射器使注射器内的
氧气充分与红磷反应,至玻璃管内的红磷变成白烟,
反应完毕停止加热后,待冷却至室温将气体全部推至
一个注射器内。
(1)实验结束后,注射器内的气体体积理论上应该减少 mL。
(2)某同学建议用木碳代替红磷的方案,可马上被否定,否定该方案的依据是 ;
(3)小强测得实验结果如下:
反应前注射器内气体总体积
反应后注射器内气体总体积
50mL
45mL
造成该实验出现误差的原因可能是 。
检测反馈
1、某无毒气体密度约是空气的5/9,且极难溶于水,那么收集该气体所有的方法是( )
①向上排空气法;②向下排空气法;③排水法。
A.① 或② B.① 或③ C.② 或③ D.① ② ③ 均可
2、1774年,瑞典化学家舍勒在研究软锰矿(主要成分是MnO2)的过程中,将它与浓盐酸混合加热,产生了一种黄绿色的、有强烈的刺鼻气味的氯气。氯气有剧毒,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能与水、金属、碱等发生化学反应。
(1)根据上述信息,写出氯气的一种化学性质: 。
(2)舍勒发现氯气的方法至今还是实验室制取氯气的主要方法之一。请补充完 善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MnO2 +4HCl(浓) 2H2O + + Cl2↑。
(3)小明用上述反应制氯气,设计右图所示装置,请指出其中的问题 。
3、16、某密闭容器内有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
质质量如下表,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
物 质
X
Y
Z
Q
反应前质量/g
224
10
0
2
反应后质量/g
2
170
44
a
A.a的值等于20
B.参加化学反应的X为222g
C.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D.X一定是化合物
4、过氧化氢溶液长期保存会自然分解,使得溶质质量分数减小。小军从家中拿
来一瓶久置的医用过氧化氢溶液,和同学们一起测定溶质
质量分数。他们取出该溶液51g,加入适量二氧化锰,生
成气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
(1)完全反应后生成氧气的质量为 。
(2)计算该过氧化氢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