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版七上生物 2.2.2.1鱼类 教案(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济南版七上生物 2.2.2.1鱼类 教案(表格式)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济南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2-06-10 17:12:4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鱼类》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章按照从无脊椎动物到脊椎动物的顺序介绍了动物的主要类群。教材前三节为无脊椎动物,后四节为脊椎动物,在介绍脊椎动物时又按照进化的顺序,从低等到高等,从简单到复杂,从水生到陆生依次向学生展示,而鱼是脊椎动物中种类的第一个类群,教材把它设为脊椎动物的第一节,对学生学习其他脊椎动物奠定了基础,起到了很好的引领作用,有助于学生学习动物的进化顺序, 是确立脊椎动物这一概念至关重要的一节,在教材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因此在教材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
二、学情分析
(1) 经验作用
学生已形成了一定的生物学思维,具有一定的观察和概括能力,可能有养鱼的经验,学生在生活中接触的鱼比较多,对鱼也比较熟悉,因此课堂参与的积极性较高,学生对于无脊椎动物有初步认识,对于区别脊椎动物有一定的帮助,他们也有一定的探究活动经验,有利于开展今天的探究活动。
(2) 优势
学生善于表现自己,思维活跃, 可塑性强,好动而且好奇心强,对探究活动感兴趣,根据这些特点本节课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逐步达到预设效果和生成的效果。
(3) 不足
学生掌握的生物学知识是比较浅显,生活经验也是有限的,抽象思维能力正在形成,偏重于经验型,本课时要求学生对鱼的特征、呼吸有所了解,但是他们大多注意到的是鱼的形态,观察过鱼口的闭合,但是常常忽视鳃的作用,对于鱼究竟是如何呼吸的,还不清楚。由于学生的状况差异性大,在教学中仍要想办法面向全体学生。
三、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1.说出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的主要区别
2.概述鱼的主要特征
(二)能力目标
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合作能力、探究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举例说明鱼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2.关注我国渔业资源的发展现状及其保护,并进行法制教育
四、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1. 概述鱼的主要特征
2. 举例鱼与人类的关系
(二)教学难点:认识鱼的呼吸特点
五、教学策略
(一)尝试通过故事情境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兴趣
(二)通过实物观察、视频观看,认识鱼的形态特征、运动特征
(三)开展探究活动、认识鱼的呼吸特征
(四)通过自主学习、认识我国渔业资源,并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
六、教学教法和学法
教法:演示实验、探究活动、多媒体教学手段
学法:观察法、探究法、归纳总结法
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
最后达到做中学,做中教的目的,做即是做实验。
七、课型
讲授课 讨论课 活动课
八、课时安排
一课时
九、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鱼鳃教具 活鱼
十、教学过程
流程 教学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依据理论
新 课引 入 故事情境导入:播放《海底总动员》视频,设置鱼类运动会的故事情境。活动:鱼类运动会参赛资格筛选1、图片展示章鱼、墨鱼、鱿鱼、鲍鱼、石斑鱼 观看视频观察图片 故事情境导入新课,提高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教育学家托尔斯泰这么说:“成功的教学所必须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
流程 教学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依据理论
2、讨论分析,他们是否有参赛资格。3、提出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的概念,并区分。 讨论分析总结归纳 通过讨论区分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 依据新课标要求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
探索之旅 设置情境:开展鱼类运动会,帮助完成运动员自我介绍表(一)家族成员布置学生阅读课本思考:有哪些淡水鱼和海水鱼?淡水鱼:海水鱼:要求学生进行补充说明(二)基本信息介绍包括四个探究步骤:一 看 二 摸 三 做 四 放第一步:看观察活动:学生四人一组观察水中的鱼的形态结构和运动 进入运动会情境学生阅读课本,展示自主学习结果,介绍水中的淡水鱼和海水鱼活动:学生观察鱼的外形和运动 提高学生学习兴趣通过阅读课本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通过观察活动认识鱼的外形和运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依据新课改要求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依据新课标要求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流程 教学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依据理论
探索之旅流程 思考:鱼的外形如何?鱼是如何运动的?引导概述鱼的形态结构和运动第二步:摸探究活动:学生四人一组用手摸水中的鱼思考:鱼的体表有什么特征?引导概述鱼的体表特征第三步:做探究活动一:探究鱼鳍的作用播放课前录制好的视频:处理鱼鳍,观察鱼的游泳情况设置三只鱼缸甲缸 包裹胸鳍和腹鳍乙缸 包裹尾鳍丙缸 不处理思考:鱼鳍有什么具体作用 引导概述鱼鳍的协调作用教学活动 概述出鱼的形态结构和运动特点通过摸鱼,再次感受鱼的体表学生观看鱼鳍作用的对照实验视频学生概述鱼鳍的协调作用学生活动 通过概述出鱼的形态结构和运动特点,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通过活动认识鱼的体表特征,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通过实验,认识鱼鳍的协调作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设计意图 依据新课标要求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课标要求培养学生解决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依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在教学过程中,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作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依据理论
探索之旅 探究活动二:探究鱼的呼吸特征学生四人一组用红番茄汁做实验,观察鱼的呼吸特征思考:鱼在水中是如何呼吸的?观察活动三:观察鱼鳃的特征 观察鱼鳃特征和鱼鳃教具思考:鱼鳃有什么特点?教师点明:放在水中时鱼鳃,鳃丝是分散的,与氧气的接触面积大,当离开水面会凝聚在一起,减少了与氧气的接触面积,所以鱼离开水后就会因得不到充足的氧气死亡。鱼鳃是鱼的呼吸器官。 四人一组用红番茄汁做实验,观察鱼的呼吸观察鱼鳃特征观看鱼鳃教具模拟鱼鳃作用的演示实验 通过实验,认识鱼的呼吸作用,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通过观察实验、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通过自制教具观察,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实践创新能力。 依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提高探究能力、学习能力、合作能力。依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提高学生实践能力。依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提高学生创新能力。
流程 教学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依据理论
探索之旅流程 探究活动四:探究鱼呼吸释放二氧化碳 观看鱼呼吸释放二氧化碳演示实验图片原理:溴麝香草酚蓝(BTB)是一种指示剂。加入0.l%BTB溶液的水呈蓝色。如果二氧化碳含量增加,会由蓝色变为黄绿色,再变成黄色。对照实验:人吹气演示实验:鱼呼吸实验引导概述鱼的呼吸特征第四步:放学生四人一组将鱼儿放回水中教学活动 观看鱼呼吸释放二氧化碳演示实验图片分析鱼呼吸释放二氧化碳演示实验现象概述鱼的呼吸特征将做完实验的鱼放回水中学生活动 通过设计实验、培养学生实验技能,培养实验小助手通过设计实验、认识鱼呼吸释放二氧化碳通过概述出鱼的呼吸特征,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形成保护鱼的意识设计意图 课标要求培养学生物实践能力,培养生物科学态度和素养。课程的基本理念是要提高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价值观,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依据理论
(三)谈谈和人类的关系教师:展示图片思考:除此之外,人类与鱼类的关系还有哪些? 观看图片, 小结鱼和人类的关系 通过图片观察认识鱼与人类的关系
知识拓展 设置故事情境:鱼类运动会开始了,可是运动会只开了半天,就遇到了大事故,正激烈比赛时,遇到了人类大肆的捕捞,于是选手们匆忙的逃离,许多选手丧失了自己的生命,一件开心的事情变成伤心的事情,石斑鱼难过极了。拓展活动一:三分钟时间写段环境保护的话 “以人类朋友您好!我是石斑鱼”拓展活动二:认识《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 三分钟时间写段话以人类朋友您好!我是石斑鱼开头 通过活动让学生认识到人类对环境的破坏,对渔业资源的影响,达成保护环境的意义通过本环节学习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 新课改要求培养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课标要求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
小 结提 高 活动:学生分享今天我学到了什么小结并板书本节重点 学生思考回答 巩固知识,强化重要概念学习,提高归纳总结的能力
作 业 巩 固 作业:课外实践饲养观赏鱼再次观察鱼的特征 记录课下完成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依据课标要求生物课程的基本理念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十一、教学板书
结束语:“让学生学会讨论交流,让学生成为知识的共同创造者!” 以上便是我的教学设计,谢谢大家。
鱼类
鳍(qí)
鳃(sāi)
鳞(lín)
动 物
无脊椎动物
(无脊柱)
脊椎动物
(有脊柱)

体形: 体表: 运动: 呼吸:
流线型 鳞片覆盖 尾部、躯干部摆动 鳃呼吸
有粘液 鳍协调游泳
性 别:
体细胞染色体: +
生殖细胞染色体:
性 别:
体细胞染色体: +
生殖细胞染色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