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认知病毒的种类。2.明了病毒的结构和生活。3.知道病毒与人类的关系。
(二)能力目标 运用多种方式获取资料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认同病毒可以为人类利用,辩证地认识病毒和人类的关系。
二、教学重点
1.病毒的结构与生活;2.病毒与人类的关系。
三、教学难点
病毒的结构与生活方式。
【导入】创设情境,引导入新课
展示课件:艾滋病、手足口病、狂犬病等这些疾病的罪魁祸首是谁?
【教学意图】通过与学生生活实例相联系,激起了学生学习的兴趣,点燃学生求知的火花,让学生明确本节学习目的。
【活动1】病毒发现史
1.学生展讲
请一位学生扮演穿越而来的古代科学家——伊万诺夫斯基,为学生们讲述“他”发现病毒的一个过程,在此过程中,也引导学生思考伊万诺夫斯基用细菌培养基以及显微镜下都没有观察到致病凶手的原因可能是什么呢?引起烟草花叶得病的是有机体还是细菌产生的毒素呢?
2.总结
伊万诺夫斯基首先感知到了病毒的存在,这是经过六年的时间不懈努力的结果,同学们也应该学习科学家这种不懈努力,永不放弃的精神,相信耕耘必有收获。
【教学意图】通过病毒发现史,让学生了解病毒的发现过程,也让学生认同科学的发展离不开技术的进步,以及科学家的伟大的科学精神。
【活动2】病毒的形态及结构
1.学生展讲
请一位学生扮演现代科学家,为学生汇报展讲:病毒的形态(包括大小和形状)是什么样的?这些不同形状的病毒是否具有相同的结构?病毒的结构是什么样子的呢?
2.教师点拨
了解了病毒的结构后,与之前所学的植物细胞、动物细胞、细菌以及真菌的结构相比较的话,病毒的结构有什么特点
展示植物细胞、动物细胞、细菌、真菌和病毒的图片,学生尝试填写表格,总结病毒的结构特点。
【教学意图】借助图片、视频资料帮助同学们直观地理解病毒的结构,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的能力
【活动3】病毒的生活及分类
1.病毒的生活方式
以赫尔希和蔡斯失败的实验为例,让学生分析失败的原因,由此总结病毒的生活方式。
2.病毒的分类——汇报展讲
请一位学生上台为学生们展讲之前课前准备的内容——病毒的分类依据:①按寄主细胞不同进行分类 ②按遗传物质不同进行分类
【教学意图】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以及语言描述能力
【活动4】病毒的繁殖
1.质疑互动
(1)病毒那么小,结构如此简单,那他是生物吗?引导学生回忆七年级上册所学习的《生物的共同特征》有关的知识,分析后明确:病毒可以繁殖,所以它是生物。
(2)教师播放“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视频,学生通过视频了解繁殖过程。
2.小组合作
活动要求:
(1)限时2分钟,自己组织语言,描述病毒的繁殖方式。
(2)组内讨论,找出最佳的描述方式,确定负责交流的人。
(3)组间交流:
利用老师提供的模型,边演示,边交流病毒的繁殖方式。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观察、语言描述的能力。病毒的繁殖过程课本的介绍对学生来说很抽象,难以形成具体的认识,因此教师借助图片、视频、模型等帮助同学们直观地理解,以此来突破难点。
【活动5】病毒与人类的关系
1.质疑互动
病毒能引起人患许多的疾病,那病毒是不是就有好处呢?
小组交流课前调查的有关病毒利用的例子,让学生认识到病毒虽然能引起人患病,但是人类也可以利用病毒为人类造福。
2.教师点拨
病毒与人类的关系是“亦敌亦友”,我们应辩证地看待病毒,同时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让学生在日后的生活中也能秉持辩证的态度,辩证的看待问题。
【设计意图】教材资料涵盖病毒的利害两方面,通过学生分类整理可以让学生学会辩证地审视问题。
【活动6】课堂小结(1分钟)
展示知识框架,学生进行1min巩固。
【活动7】当堂检测(2分钟)
1.学生完成过关检测题
2.老师订正答案,小组合作解决组内错题。
【设计意图】对学生掌握的知识及时进行巩固提高,做到堂堂清。小组合作解决问题促进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竞争意识。
【活动8】诗歌欣赏
老师朗诵诗歌——遇上你,我的生命就是奇迹;让学生再次巩固知识的同时也体会到学科之间的相互融合。
【设计意图】让学生从一个完全不同的角度来巩固知识,使学生了解到知识可以有多种呈现形式,让学生感受到知识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