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呼吸保健与急救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三节 呼吸保健与急救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济南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13-05-15 07:59:2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时课题:第三节 呼吸保健与急救
课型:新授课
授课时间:2013年3月27日,星期三,第五节课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举例说出空气质量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②认同吸烟对健康的危害。
③模拟练习人工呼吸。
能力目标:
①通过各种手段收集资料,养成收集、分析处理各种信息的素养。
②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养成参与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①引导他们建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思想意识,确立健康度生活态度。
②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确立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和环保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
教学方法及学法指导:
本节教学目标旨在使学生在积极参与教学过程中学习知识、发展能力、培养情感。本节没有太难理解的学习内容,但是提出的问题比较重要,与人体健康息息相关。适合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开展自主、合作学习,因此教学设计应突出学生的学习活动,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获得人与自然相互影响的知识,引导他们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识,认同健康的生活方式。同时,教师应当适当提供空气质量与人类健康方面的相关资料,使学生丰富知识体验,积极主动地去保护环境,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卫生习惯,增强社会责任感。对于人工呼吸这一急救常识,学生好奇且兴趣浓厚,非常利于组织学生活动。
课前准备:
1、搜集影响空气质量有关资料;制作精美课件。
2、让学生在课外通过调查、访问、查阅书籍、上网等手段,搜集影响空气质量有关资料,然后在课堂上交流、共享。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及时间安排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激趣导入(3分钟)自主学习独立探知(5分钟) 如果漫步在风景秀丽的山林,周围清新的环境一定让你心旷神怡;如果在密闭、狭窄且很多人聚集的场所,你会有什么样的感觉 2、在抗震救灾、救治伤员时,若伤员呼吸突然停止,要进行怎样的抢救呢? 随着教师故事。开始思考,探索究竟思考、想象什么样的空气质量才对人体健康有利?怎样进行呼吸急救? 让学生带着问题走入课堂,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过渡语:空气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条件之一,空气质量与人体健康息息相关。日常生活中,阻止空气中的有害物质进入肺,能有效避免呼吸系统受到损害。当有人遇到意外危险时,我们若是掌握基本的呼吸急救知识,就能临危不乱的提供帮助。什么样的空气质量才对人体健康有利?怎样进行呼吸急救?现在就来学习吧。板书题目:第三节 呼吸保健与急救知识点一、空气质量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一)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本35页与36页第一、段文本。完成自主学习的内容。巡视、指导学生完成自主学习的内容。师生互动,纠正展示的错误答案。(二)课件展示课本P35图3.2—15,尝试分析影响空气质量的几种因素 (一)自主学习完成以下问题: 1、影响空气质量的因素主要有 、 、 、 。2、减轻空气污染,改善空气质量的根本措施是减少 的排放, 是防治空气污染的有效措施。学生通过看课本,划出重点知识;合上课本,认真填写自主学习的内容;黑板展示,纠正错误。熟背记忆,巩固基础知识。。积极思维并举手回答。 自主学习,培养学生自己探求知识的能力,不懂的问题通过小组解决,培养合作精神。
合作学习启发点拨(20分钟) 1、分析图片的信息、回答下列问题:人类的那些活动会影响空气质量?你还能举出一些例子吗?2、通过深入分析,思考下列的问题:教师总结:空气中常含有多种对人体健康有害的气体和尘埃,他们大多来源于工业生产排放的废气、运输工具排放的尾气、生活垃圾造成的污染、燃料的燃烧等,这些是影响空气质量的主要因素。被污染的空气可能引起呼吸系统疾病、心血管疾病等。减轻空气污染、改善空气质量的根本措施是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大面积地植树造林也是防治空气污染的有效措施。变式训练:1、下列疾病中,可能由空气污染引起的是( ) A、感冒 B、哮喘 C、肝炎 D、沙眼2、下列物质排放到空气中,不会是空气产生污染的是( ) A、煤燃烧时产生的烟气 B、植物进行光合作用产生的气体 C、石油化工厂排放的废气D汽车排放的尾气 知识点二:吸烟对健康的危害导言: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当空气中弥漫着烟味,当你吸二手烟的时候你会作何感想?让我们一起来关注吸烟对健康的危害。1、通过深入分析,思考下列的问题教师阐述:目前,全世界约有13亿烟民,每年消耗约5.5万亿支香烟,而且在全世界,特别是在发展中国家,吸烟者的数量仍有上升的趋势,令人担忧。吸烟者产生的烟雾中含有多种有害物质,如焦油、尼古丁和一氧化碳等。实验证明,一枝香烟所含的尼古丁可毒死一只老鼠,20支香烟所含的尼古丁可能毒死一头牛。世界卫生组织于2009年5月公布的报告估计,全世界每年因香烟导致各类疾病而死亡的人数高达500万,全球每十名死亡者中就有一人是因吸烟致病而亡的,平均每6秒钟就有一例。 2、变式训练:、(1)下列关于吸烟有害健康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吸烟者肺癌的发病率比较高 B、吸烟可以增强记忆力和注意力C、吸烟降低呼吸道的净化作用 D、吸烟使呼吸道受到不良刺激(2)烟草中危害最大的有毒物质是什么( )A、焦油B、一氧化碳C、香精D尼古丁知识点三:人工呼吸导言:现实生活中,有人煤气中毒、溺水和触电等都会导致突然停止呼吸,这时候该怎么办呢?急救。那么用什么方法呢?人工呼吸。下面我们就来学习人工呼吸原理以及怎样进行人工呼吸。模拟活动:练习人工呼吸的方法教师讲解:使被救者仰卧,清除被救者口鼻内的异物。将被救者的衣领解开,腰带放松,保持其呼吸道通畅。将被救者颈下垫高,头后仰。救护者跪在被救者的一侧,左手掌压住病人的额头,拇指和食指揑闭被救者的鼻孔,防止吹气是漏气,同时,右手食指和中指抬起被救者下颚。用纱布或手帕盖在被救者的口鼻上,然后深吸一口气,对着被救者的口部用力吹入。吹气时,救护者的口要张大,包住被救者口腔,防止漏气。每一次吹气停止后,救护者的口离开并立即松开揑鼻的手,如此反复进行。吹气的次数为每分钟16-18次。吹气的过程中,如果被救者的胸廓能够随着每次吹气而略有隆起,并且气体能够从口部排出,即证明人工呼吸有效。教师要做到几个方面:提前准备好硬质卧垫、枕头、消毒纱布或手帕。选择两位同性且身高相当的学生做示范。每位学生要明确方法步骤,并严格按照方法步骤进行操作。在学生操作时,一定要让全体学生保持安静,仔细观察演示操作有无不当之处。教师总结:学习一些常用的呼吸急救方法,在发现遭受意外伤害后突发急症的人时,就能对其进行急救处理。在实施急救的同时,应立即拨打“120”急救电话,以寻求及时有效的救治。 小组同学认真分析、讨论出示的问题,整理答案独立思考,认真作答、展示成果:小组讨论、共同完成:1、B2、B小组合作交流完成:尼古丁,其次是焦油、一氧化碳等。吸烟会损害呼吸系统,吸烟的人经常咳嗽,易患支气管炎、肺气肿等呼吸道疾病烟草中的有毒物质可以附着在香烟烟雾的微小颗粒上,到达肺泡并在那里沉积,具有致癌作用。此外,吸烟对人体的多种器官、系统产生严重损害,如吸烟会损害神经系统,使人记忆力衰退,过早衰老。吸烟不仅损害自身的健康,也会对他人的健康造成威胁。独立思考,认真作答、展示成果:小组讨论、共同完成:1、B2、D认真听讲选择的两位同性严格按照教师讲的去做示范 ,其余同学一定要保持安静,仔细观察演示操作有无不当之处。讨论:对于因煤气中毒或溺水而暂时中断呼吸的被救者,进行人工呼吸前的处理一样吗?答:不一样。煤气中毒的患者,先要把人带到空气流通的地方,在进行抢救;对于溺水的患者,先要把患者的呼吸道清理干净,在进行抢救。 课件展示,通过读图讨论让学生化复杂为简单,一步步弄明白影响空气质量的因素主要有哪些。让他们在以后的生活中知道该怎样去减少空气污染,创造一个碧海蓝天。变式训练及时巩固知识,强化解题能力。有利于理性思维,拓展知识。习题练习进一步加强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要让学生明白吸烟的危害性。做到自己不吸烟,家人吸烟的,给他们讲明白吸烟的危害,劝他们少吸甚至不吸。教师讲解学生示范让同学们加深对人工呼吸的理解与掌握习题讨论加强对人工呼吸的理解,使同学们明白不同问题不同对待。
归纳总结形成网络(2分钟) 引导学生归纳本节课的知识结构有哪些收获;还存在着那些疑问。 梳理 归纳本节课的知识,收获了哪些知识,拓展了哪些思维。 提高归纳能力,纵贯整体的整合能力。
(1)住宅装修完毕,室内空气中含有较多的苯、甲醛、氨等有害气体,除去这些有害气体的根本方法是( )
(2).2011年5月1日我国卫生部颁布了新的戒烟令,你认为不正确的描述是( )。
A.使吸烟者肺变黑的主要是烟雾中的一氧化碳 B.吸烟能导致呼吸系统疾病,还可能诱发肺癌 C.青少年吸烟对肺的伤害更大D.烟雾进入吸烟者肺部过程:鼻腔 → →咽→ 喉 → 气管→ 支气管 独立思考 认真完成生生检查 互相批改DB 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限时完成,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规范学生答题的良好习惯。
分层检测当堂达标(10分钟) A类: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助学P32的当堂达标1-----7题。出示答案互批互改对出错多的题目精讲。B类:P32的第8题与P33页第9题 独立完成助学P32的当堂达标内容。核实答案,互相纠错。目标达成 进行堂清 A类作业面向全体学生,课堂独立完成。B类作业:有一定的难度。有挑战性,培养学生的思考问题的能力。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我在本节课的教学中,为了让学生在更加生活氛围中学习,运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生活图片,这样使内容更加形象直观,语言方面尽量生活化、诙谐话,我还采用启发诱导,层层深入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实验中深深感悟,深入探究,联系生活实际,怎样才能做到空气清新。 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基础知识的学习,让学生读文本、观图示、会总结;实验教学中更是让学生发挥自己的能力,小结知识尽量让学生动手、动脑、多种形式的活动,使学生有效参与,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 整个课堂老师积极创设一种学生独立学习、独立探究的情境,让学生思考、感悟,激发学生情感,调动学生积极性的活跃课堂;学生在课堂中和老师互动有序,也充分体验了实验的严谨科学,自主感悟了生活常识,活跃了学生思维让学生在积极快乐中享受了学习,打造了一堂高效的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