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学情评估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学情评估卷(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206.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6-13 20:35: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一单元学情评估
一、积累与运用(27分)
1.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答题。(6分)
2022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3周年。73年的历史如同一幅画卷:1949年的长江前线,英勇善战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所向披靡,锐不可当;1982年,印度新德里亚运会赛场上,中国姑娘吕伟的凌空一跳博得了观众由zhōng的赞赏;为了那惊天一着,中国科研人员殚精竭虑,青丝变白发。他们的历史功绩必将镌刻在共和国的史册上。同时,我们也要铭记那惨绝人huán的南京大屠杀,勿忘国耻,珍爱和平,开创未来。
(1)给文中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4分)
①所向披靡______(A.mí B.mǐ)
②锐不可当______(A.dāng B.dǎng)
③殚精竭虑______(A.dàn B.dān)
④镌刻______(A.juàn B.juān)
(2)根据拼音写汉字。(2分)
由zhōng________   惨绝人huán______
2.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
青少年处于人生______阶段,需要像海绵吸水一样______知识。广大青少年抓紧学习,既要惜时如金、孜孜不倦,下一番______的功夫,又要择其精要,努力做到又博又专、愈博愈专。特别是要克服________之气,静下来多读经典,多知其所以然。
A.积蓄  吸纳  心荡神驰  焦躁
B.积累  汲取  心无旁骛  浮躁
C.积聚  吸收  心心念念  狂躁
D.积淀  吸取  心无杂念  轻狂
3.INCLUDEPICTURE"原创题.tif" INCLUDEPICTURE "E:\\2022秋 语文\\8全国语文\\8全国语文word\\原创题.tif"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E:\\2022秋 语文\\8全国语文\\8全国语文word\\原创题.tif" \* MERGEFORMATINET 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长城网讯(记者郑佳洵) 2021年7月1日,雄安新区数字人民币红包兑换试点活动开启。
此次活动由雄安新区管委会与中国人民银行石家庄中心支行共同主办,将面向雄安新区社会公众发放总金额300万元的数字人民币红包。红包通过雄安行APP用户计步积分进行兑换,每个数字人民币红包金额为50元,每名用户最多可兑换4次,并可持发放的红包至指定商户进行消费。
活动期间,用户可随时登录雄安行APP活动专区参与活动,以运动计步的方式,按照“一步积一分”,累积绿色出行积分,每获得2万积分即可兑换50元数字人民币红包,红包分四个批次发放。用户可持发放的红包至雄安新区辖内百乐百货、惠友购物广场等1000余家知名商户进行无门槛消费,同时可在美团单车频道等开立子钱包的线上场景使用,具体商户清单可在雄安行APP活动专区和数字人民币APP子钱包模块查看。(有删改)
(1)阅读上面的新闻,在横线上拟写标题(不超过20个字)。(3分)
(2)画线句子有语病,请提出修改意见。(2分)
4.古诗默写。(8分)
(1)东皋薄暮望,______________________。(王绩《野望》)
(2)______________________,路远莫致之。
(《庭中有奇树》)
(3)______________________,志在千里;______________________,壮心不已。(曹操《龟虽寿》)
(4)诗歌的留白是一种艺术,戛然而止,却余韵无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王维《使至塞上》),一问一答,陡然落笔,留给人以无尽的想象空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白居易《钱塘湖春行》),含不尽之意于言外,对钱塘湖的流连呼之欲出。
5.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种理想信仰,也是一种凝聚力和向心力,它是中华民族几千年优秀文化传统的结晶。你所在的学校准备开展“弘扬好传统,传递正能量”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活动并完成下面的任务。(5分)
(1)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精华,蕴藏着丰富的圣贤智慧。学校举办经典诗词朗诵大赛,不仅有利于弘扬传统文化,加深大家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了解,而且还能够激发同学们的学习兴趣,提升同学们的人文素养。八(2)班计划组织一次古诗文朗读大赛,班长陈明为大赛写了一副对联作为宣传标语,现已完成上联,请你根据画线句子补充下联。(2分)
上联:读诗文传承国学
下联:__________________
(2)为了让国学经典走进校园,走进课堂,请你再设计两个活动。(3分)
示例:举行国学经典朗读大赛
活动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活动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探究(33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15分)
【甲】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INCLUDEPICTURE"山献12.K.tif" INCLUDEPICTURE "E:\\2022秋 语文\\8全国语文\\8全国语文word\\山献12.K.tif"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E:\\2022秋 语文\\8全国语文\\8全国语文word\\山献12.K.tif" \* MERGEFORMATINET 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节选自郦道元《三峡》)
【乙】登山里许,飞流汩然下泻。俯瞰其下,亦有危壁,泉从壁半突出,疏竹掩映,殊有佳致。然业已上登,不及返顾,遂从三姑①又上半里,抵换骨岩,岩即幔亭峰②后崖也。岩前有庵。从岩后悬梯两层,更登一岩。岩不甚深,而环绕山巅如叠嶂。土人新以木板循岩为室曲直高下随岩宛转。(节选自《徐霞客游记》)
【注释】①三姑:山峰名。②幔亭峰:山峰名。
6.写出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4分)
(1)沿溯阻绝__________
(2)属引凄异__________
(3)不及返顾__________
(4)岩即幔亭峰后崖也__________
7.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土人新以木板循岩为室/曲直高下/随岩宛转
B.土人新/以木板循岩为室/曲直高下随岩宛转
C.土人新以木板循岩/为室曲直高下/随岩宛转
D.土人新/以木板循岩为室曲直/高下随岩宛转
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2)登山里许,飞流汩然下泻。
9.【甲】文写“水”,各写了三峡之水在不同季节的什么特点?【乙】文写“山”,作者前往“换骨岩”途中俯瞰到了什么景致?请简要概括。(4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18分)
栗花香
疏泽民
①杏花落了,梨花谢了,桃花变成了青桃。时序进入五月,草木渐次葱茏,春天里的繁花渐次退场,而夏花尚未接力。朋友说,不妨到山里走一趟,那里有一种花,很可能你没见过。
②抵制不住诱惑,上了朋友的私家车。小车沿着蜿蜒的溪谷小道,向深山蛇行而去。随着山路的渐次抬高,车窗外的景致也由深绿幽暗变成嫩绿敞亮,隐隐约约地飘来阵阵暗香。
③小车开到半山腰的一处彩钢瓦搭建的民房前停下,那儿是朋友的园林生产基地。下了车,山野的草木清香夹杂着从未闻过的香气扑面而来。这种香气,既含有青草香味,又含有蒸熟的绿豆糕散发出来的香味。环顾四周,没见着花,不知这香气来自何处。见我傻愣着,朋友说:“走,上山去看看。”
④山上是一大片果树林,栽种了板栗。板栗园里的香气更浓,犹如走进了糕点坊,清蒸的豆粉香将我包裹。朋友指着身边的板栗树说:“你看那一串串花穗,仔细闻闻,多香。”
⑤啊,那香味儿来自栗花!我感到意外。我吃过种植的板栗,也吃过山上的野毛栗,但还没有仔细打量过这种美味果实之花——栗花。其实这种栗花,在乡下不乏其踪,但因为不起眼,往往被忽视了。栗花着实不起眼,若不仔细看,还以为是挂在枝头的毛毛虫,披着淡淡的黄绿色绒粉,在阳光下泛着幽光。
⑥凑近一闻,可不是嘛,那馥郁的香气就是从这儿溢出来的。单穗栗花藏在绿叶间,毫不起眼;千万穗栗花缀起来,一串串,一树树,就有了气势。那些穗状栗花,如檐下晾晒的豆角,又似窗前垂挂的千纸鹤,在微风中轻轻摆动。花香的波纹一圈圈漾开,交叉,重叠,将整座山峦淹没,连我自己也概莫能外。沉浸在栗花的海洋里,被清新而质朴的栗香裹挟,感觉浑身上下都被香气洗了一遍,无比通透。
⑦这里是朋友承包的千亩山场,栗树园只是核桃、柑橘、枇杷等经济果林中的一项。朋友老家在这片山区,早年随外出务工人员跑到城里淘金,小赚了一笔后,又回到家乡投资创业,成立合作社,种植经济果林,带领山区群众共同致富。
⑧走进这片栗园,近距离感知栗花的素雅和香气的浓郁,深为栗花无形的气场所震撼:与百花无争,朴实低调,安静地坚守在山上。开花、结果,奉献人们可口的美食,成为山区群众脱贫致富的香饽饽。
⑨山上一片片果园如版画拼图,实在太美,我掏出手机,边走边拍。一回头,发现朋友正在指导山民修剪栗枝,他们如同栗花一样,默默无闻,淡泊无争。此时此刻,我仿佛看到另一种栗树,正在山上安静地生长。
⑩漫山栗花香,让人念念不忘。
(选自《福州晚报》2021.05.23,有删改)
10.第①段画横线句有什么表达作用?试联系上下文简要分析。(4分)
11.“啊,那香味儿来自栗花!我感到意外。”联系上下文,概括“我”感到意外的原因。(3分)
12.按要求,品味下面的词句。(4分)
(1)下了车,山野的草木清香夹杂着从未闻过的幽香扑面而来。(句中“扑面而来”有何表达效果?)
(2)那些穗状栗花,如檐下晾晒的豆角,又似窗前垂挂的千纸鹤,在微风中轻轻摆动。(从修辞角度进行赏析)
13.第⑦段能否删去?为什么?(4分)
14.本文抒发了作者哪些思想感情?请简要概括。(3分)
三、写作(40分)
15.根据要求写作。
成长道路上总会遇到许多问题,有的是个人的困难和烦恼,有的是我们这代人共同的难题。有些我们已经找到解决之法,有些我们仍在努力探寻中……
这段话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参考图示,自拟题目,自选文体,进行写作。
写作要求:
①不少于600字;②不得套写、抄袭,不得透露个人信息。
写作助手:
你可以叙述解决问题的过程,表达感悟;也可以用书信的方式向某人寻求帮助……你可以写一篇演讲稿,也可以向同学发表你的观点和看法;你还可以进行文学创作,表达你的认识和思考……
答案
一、1. (1)①B ②A ③B ④B (2)衷 寰 
2. B
3. (1)示例:雄安新区数字人民币红包兑换试点活动开启 
(2)在“按照‘一步积一分’”后面加“的规则”。
4. (1)徙倚欲何依 (2)馨香盈怀袖
(3)老骥伏枥 烈士暮年 
(4)萧关逢候骑 都护在燕然 最爱湖东行不足 绿杨阴里白沙堤
5. (1)赏经典提升素养
(2)示例:活动一:举办国学经典知识竞赛
活动二:开设国学经典学习专栏
二、(一)6. (1)逆流而上 (2)延长 (3)视,看 (4)就是
7. A
8. (1)(白帝城和江陵)中间相距一千二百多里,即使骑上飞奔的马,驾驭着疾风,也没有这么快。
(2)登上山有一里多路,就看见飞流汩汩地往下倾泻。
9. 特点:夏水大而湍急;春冬水清而透明。景致:危壁出泉,疏竹掩映。
【乙参考译文】登上山有一里多路,就看见飞流汩汩地往下倾泻。俯身鸟瞰下面,也有高耸的岩壁,清澈的泉水从岩壁的半腰处奔突流出,附近有稀疏的竹林相映,令人有非常好的兴致。然而已经登上三姑峰,来不及返回观赏,于是从三姑峰又向上行半里路,抵达换骨岩,换骨岩就是幔亭峰的后崖。换骨岩前面有座庵。从换骨岩后面架设的两层悬梯,又登上另外一处悬岩。悬岩不是很深邃,环绕着山巅有如叠嶂。当地人用木板沿岩壁修筑房屋,有的弯曲,有的笔直,有的高大,有的低矮,都是顺着蜿转的岩壁修筑。
(二)10. 在春花落尽的时节,朋友却说有一种花“我”可能没有见过,从侧面突出了此花的与众不同,引发读者思考,同时也引起下文,为写朋友带“我”去园林基地的情节做铺垫。
11. ①“我”想不到如此香气馥郁的花竟然是板栗花;②“我”吃过板栗,却没有仔细打量过如此美味果实之花;③板栗花因为不起眼,往往被忽视了。
12. (1)“扑面而来”的意思是“朝着你的方向过来”,写香气冲面而来,表现了香气之浓烈,抒发了“我”的惊讶之情。
(2)本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穗状栗花比喻成晾晒的豆角、垂挂的千纸鹤,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板栗花盛开时的绚烂,抒发了作者对板栗花的喜爱之情。
13. 不能删去。原因:内容上,写朋友回乡创业,成立合作社,帮助乡亲脱贫致富的经历,表现了朋友乐于奉献、乐于帮助乡亲脱贫致富的崇高品质;结构上,为下文点明文章主旨做铺垫。
14. 抒发了对默默无闻、香气四溢的板栗花的喜爱之情;对朋友回乡创业、乐于奉献的精神的赞美之情;对勤劳致富的山民默默无闻、淡泊无争精神的赞美之情。
三、15. 思路:这是一道材料作文题。作文关注的核心词语是“问题”,包括“个人的困难和烦恼”和“我们这代人共同的难题”等,这就是文章要写作的“问题”。文章要写的内容在图示中有提示:“我有99个问题”“我的文章只关注重要的”“我关注问题”“我更在意怎么解决问题”。写作时,不但要亮出关注的“问题”,更要具体说明如何解决“问题”,写出自己对解决问题的思考与感悟,这是一个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写作时可以重点体现“问题起因”“正视问题”“解决办法”“谁能帮我”“反思过程”“有何收获”等内容。表现形式可以是书信、演讲稿,也可以是记叙文等,要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表达自己的认识、思考和感悟。 例文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