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学情评估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学情评估卷(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88.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6-13 20:34:3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四单元学情评估
一、积累与运用(28分)
1.阅读下面的语段,回答问题。(8分)
“我还是从前那个少年,没有一丝丝改变,时间只不过是考验,种在心中信念丝毫未减……”一群银发老人合唱的《少年》在网络热传。永葆少年气,是历尽千帆、举重若轻的沉diàn①______,也是乐观淡然、笑对生活的豁②______达。他们当中有矢志“造飞机”的专家,有毕业后赶赴核试验基地的伉俪,干事,做人,一干就是一辈子。“红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泻汪洋……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③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④”《少年中国说》里的蓬勃朝气,属于每一个志不变、心不老的人。____种在心中的信念未减,我们____能走遍万水千山。
(1)在语段①②处分别填写正确的汉字和拼音(2分)。
(2)在语段处填入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惊天动地  隐姓埋名
B.惊心动魄  藏龙卧虎
(3)在语段③④两处分别填入标点符号,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③逗号 ④句号  B.③逗号 ④叹号
C.③叹号 ④句号  D.③叹号 ④叹号
(4)在语段横线处分别填入关联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尽管 可是    B.只要 就 
C.也许 也许    D.既要 也要 
2.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借由一个个故事,让读者可以洞察复杂而真实的世界。
B.有效的科学探测数据对于科学研究来说非常重要。
C.实现干部自身能力与任职情境的匹配,需要完善和建立相应的制度。
D.广大青年要肩负历史使命,培养前进信心,努力成为新时代的接班人。
3.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朱自清,我国现代散文家。他的散文《背影》截取父子离别中最鲜明的片段——父亲的背影,通过特写,抒发了作者对父亲深深的思念。
B.《白杨礼赞》是现代作家茅盾的一篇著名散文。文中通过对白杨树的赞美,歌颂了正在坚持抗日战争的北方农民及其所代表的我们民族朴质、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
C.汪曾祺《昆明的雨》中“城春草木深,孟夏草木长”,前句出自杜甫《春望》,后句出自陶渊明《读〈山海经〉》(其一)。孟夏,夏季的第二个月。
D.“晴川历历汉阳树”中的“汉阳”位于汉水的北岸,“达于汉阴”中的“汉阴”是指汉水南岸。
4.默写古诗词中的名句。(7分)
(1)角声满天秋色里,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李贺《雁门太守行》)
(2)______________________,自将磨洗认前朝。 (杜牧《赤壁》)
(3)________________,星河欲转千帆舞。 (李清照《渔家傲》)
(4)杜甫在《春望》中表达战乱中家书弥足珍贵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5)王维《使至塞上》一诗中被王国维称为“千古壮观”的名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名著给我们提供了宝贵的精神财富。《红星照耀中国》客观记录了共产党和红军的真实事迹,闪耀着革命人物勇敢、坚强、乐观、奉献的精神光辉;《昆虫记》生动描述昆虫的生命过程,彰显了法布尔求真求实、努力探究的科学精神。请在这两部名著中任选一部,结合具体内容,谈谈你收获了怎样的精神财富。(100字左右)(3分)
6. 2021年暑假,教育部下达的“双减”(指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政策让学生们拍手叫好,许多人在贴吧里发表自己的看法。下面就是某人发的一幅标题为《叫停》的漫画,请你先描述漫画的内容,再说说你的看法。(4分)
二、阅读探究(32分)
(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7、8题。(4分)
西溪独泛
皎 然
道情何所寄,素舸①漫流间。真性怜高鹤,无名羡野山。
经寒丛竹秀,人静片云闲。泛泛谁为侣,唯应②共月还。
【注释】①素舸:不加装饰的船。②唯应:只有。
7.作者通过写高鹤、野山、秀竹、闲云等景物,营造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氛围。(2分)
8.本诗尾联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2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回答问题。(13分)
【甲】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选自《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乙】子奇年十六,齐君使治阿①。既而君悔之,遣使追。追者反曰:“子奇必能治阿,共载皆白首也。夫以老者之智,以少者决之②,必能治阿矣!”子奇至阿,铸库兵③以作耕器,出仓廪④以赈贫穷,阿县大治。魏闻童子治邑库无兵仓无粟乃起兵击之。阿人父率子,兄率弟,以私兵战,遂败魏师。(《子奇治县》)
【注释】①阿:地名,今山东东阿县。②决之:决断政事。③铸库兵:熔铸兵库里的兵器。④仓廪:粮仓。
9.用“/”为下面句子断句。(断3处)(2分)
魏 闻 童 子 治 邑 库 无 兵 仓 无 粟 乃 起 兵 击 之
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1)池非不深也__________  (2)委而去之__________
(3)齐君使治阿__________  (4)追者反曰__________
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1)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2)夫以老者之智,以少者决之,必能治阿矣!
12.结合【乙】文谈谈你对【甲】文中“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的理解。(3分)
(三)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15分)
梅雨帖
吴 建
①梅雨时节,雨像扯碎的珠子,一串串滚落下来,一下就是三五天。
②那段日子,早上醒来睁开眼看到的是雨,晚上又是伴着雨声入眠。山野浸在水中,房屋泡在雨里,无声地呈现出自然的威力。大雨滂沱,道路若河,衣物发霉,汛事不断。然而,我对梅雨却情有独钟。
③儿时居乡下。老屋是沿河而建的青色小砖房,房顶的瓦呈青灰色、敲打起来清脆悦耳,房顶的前半面配以两片玻璃明瓦,弥补采光。白天,阳光从明瓦上直射下来,屋里暖意融融;夜晚,月光从明瓦上漏下来,屋里朦朦胧胧,颇富诗情画意。最让人惬意的是,每逢雨天,不仅雨点击打青瓦声如银铃,且从明瓦中可以看到雨水在瓦上淙淙流淌,身在小屋的人也就有了在雨中亲近自然的福气。连绵的梅雨时而倾盆而下,时而稀疏纷飞,那雨声也各有情韵。雨势急骤,声音就慷慨激昂,如万马奔腾,雄浑激昂;雨势减缓,声音也弱下去,如同奏响的一支支小夜曲,轻吟浅唱,温柔地沁入你的心,像暖春时节耳边的轻风。瓦片似乎是专为雨设置的,它们尽职地演奏着,或有编钟之声,或有琴瑟之声,或有竹笙以及排箫之声,夹杂其中的雷声,犹如震撼人心的鼓点。身临其境,绝不亚于欣赏一场气势恢宏的古典交响乐。屋檐离地约三米多高,墙根铺两排青砖,以防雨水浸泡侵蚀墙基。雨天,密密的雨丝或硕大的雨点,给成排接龙的青瓦梳理成粗粗的雨线,飞流直下,洒落在砖块上,击落出“大珠小珠落玉盘”的美妙音响。雨线汇成一条条小溪,匆匆地向院外的小河里流去。小河就像一位慈祥的母亲,轻拥这些可爱的孩子入怀。
④曾记得,梅雨时节,家乡的河里都要涨水,正是鱼儿欲上时。父亲总是喜欢拿着网兜,我则是提着小桶尾随其后。站在漫溢的水边,看父亲往河里撒网,我心中就默默祈祷能多捕几条活蹦乱跳的鱼。网口慢慢提出水面了,看着网里果然有鱼在跳跃,我欢畅得像鱼儿那样蹦跳,忙不迭地抓住网里的鱼往桶里扔。那些天,几乎顿顿有鲜美的鱼汤喝,那时家境贫寒,除了过年,平时想吃鱼,唯有此时了。梅雨天最大的享受还是和邻家的小伙伴一起偷摇他家的小船,到河中采荷。初夏时节,“小荷才露尖尖角”,而那“尖尖角”却是最清甜的,有荷的清香。我们边采边吃,真有无尽的野趣。
⑤在雨中悠然而行,呼吸着新鲜的泥土气息,另有一番情趣。独自一人撑着雨伞走进风雨中,犹如戴望舒笔下的那位丁香般的姑娘。雨很有节奏地敲打在我的伞上,像是古代仕女悠然弹奏着古筝,一曲曲婉转的旋律,温柔地萦绕在耳畔,雨中人心中便漫出不尽的情意。偶尔有风将雨吹落到脸上,凉凉的,感觉舒畅极了。脚边不时有几只青蛙或癞宝爬过,好像它们也在寻找雨趣。
⑥梅雨时节的风景更是让人留恋。湿气洇染了每个角落,像一幅丹青,浓抹淡描,勾画着大千世界。远眺,农人们披着蓑,躬身在一片银白的水田里插秧;牧童戴着斗笠,悠然地骑在牛背上放牧。
⑦梅雨季节,雨一直下,一声声,散作万千琵琶语,芭蕉绿,樱桃红;湖光浅,箫声重。(有删改)
13.文章围绕“梅雨”写了哪些趣事?(3分)
14.结合上下文,按照要求赏析。(4分)
(1)小河就像一位慈祥的母亲,轻拥这些可爱的孩子入怀。(从修辞的角度)
(2)网口慢慢提出水面了,看着网里果然有鱼在跳跃,我欢畅得像鱼儿那样蹦跳,忙不迭地抓住网里的鱼往桶里扔。(赏析加点的字词)
15.文章以《梅雨帖》为题,有何妙处?(3分)
16.试分析文章最后一段有何作用。(3分)
17.阅读全文,说说文章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三、写作(40分)
18.培根说:“欣赏者心中有朝霞、露珠和常年盛开的花朵。”我们希望得到他人的欣赏,他人的欣赏如暖流滋润心田,让人获得奋进的力量;我们也要学会欣赏他人,欣赏他人会在自己心中播下善与爱的种子,不断提升人生境界;我们还要学会欣赏自己,欣赏自己才会内心有光,自信乐观地面对生活。
对此,你有怎样的经历和感悟呢?请自拟题目,自选角度,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紧扣主题,内容具体充实;②有真情实感;③文体不限(诗歌、戏剧除外);④不少于600字;⑤文中请回避与你相关的人名、校名、地名。
答案
一、1. (1)①淀 ②huò (2)A (3)D (4)B
2. B A项成分残缺,“借由一个个故事,让读者……”缺主语,应删除“让”;C项语序不当,应将“完善”和“建立”调换位置;D项搭配不当,应把“培养”改为“树立”。故选B。
3. C 孟夏,夏季的第一个月。
4. (1)塞上燕脂凝夜紫 (2)折戟沉沙铁未销 (3)天接云涛连晓雾 
(4)烽火连三月 家书抵万金 (5)大漠孤烟直 长河落日圆
5. 示例一:《红星照耀中国》中,“强渡大渡河”让我感受到了红军战士不惧牺牲、奋勇拼搏的英雄气概;“过大草地”让我感受到了红军战士在极度恶劣的环境中体现出来的不屈、顽强与乐观。这些珍贵的精神财富,让我勇敢地面对困难,不惧怕挑战。
示例二:《昆虫记》中,“四年黑暗中的苦工,一个月阳光下的享乐,这就是蝉的生活”让我感受到了昆虫生命的精彩与韧性,感受到法布尔是通过长时间艰苦细致地观察与探究,才将昆虫世界真实地呈现在人们面前的。这些珍贵的精神财富,让我更加勤奋努力。
6. 几家以“提前教学”“超纲教学”和“强化应试”为目的的培训机构笑容满面地向一个学生奔去,这个学生正摸着脑袋不知所措,一只粗壮的手臂举着一个巨大的“停”字牌一下子挡在了校外培训机构的面前。这一举措表现了国家减轻学生学业负担和家长经济负担,让教育不再成为家庭负担的决心和力度。
二、(一)7. 清幽恬静
8. 尾联写诗人西溪泛舟而归,只有月亮陪伴,表达了诗人超然物外、安闲自得的情怀。
(二)9. 魏闻童子治邑/库无兵/仓无粟/乃起兵击之
10. (1)护城河  (2)离开 (3)派 (4)同“返”,返回
11. (1)使人民定居下来(而不迁到别的地方去),不能靠疆域的边界,巩固国防不能靠山河的险要,震慑天下不能靠武器的锐利。
(2)凭借老人的智慧和年轻人的决断,(子奇)定能治理好阿县!
12. 【乙】文中子奇到了阿县,熔铸兵器将其锻造成为耕田的农具,拿出粮食来救济贫穷的人民,推行的是“仁政”,从而赢得了民心。所以当魏国攻打阿县时,阿县的百姓才能团结一致,用自己家的武器战斗,取得了胜利。可见能行仁政的君主不战则已,战就一定能获得胜利。
【乙参考译文】子奇十六岁的时候,齐国的国君派(他)去治理阿县。不久,齐君反悔了,派人追赶。追赶的人回来说:“子奇一定能够治理好阿县,(因为)同车的人都是老人。凭借老人的智慧和年轻人的决断,(子奇)一定能治理好阿县!”子奇到了阿县,把兵库里的武器铸成耕作工具,把仓库里的粮食发放出来赈济贫苦人,阿县治理得非常好。魏国听说小孩子治理地方(阿县),兵库空了,粮仓也空了,就发兵攻打阿县。阿县的人父子兄弟都上阵,用自己家的武器打仗,打败了魏国军队。
(三)13. ①在乡下老屋里看雨、听雨;②跟着父亲去涨水的河里捉鱼;③撑着伞在雨中悠然而行。
14. (1)这句话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把“小河”比作“慈祥的母亲”,一个“拥”字赋予小河以母亲的柔情,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雨水汇集在一起缓缓流入小河的情景。
(2)“蹦跳”写出了“我”看到网里有鱼时内心掩饰不住的高兴和激动,“抓”“扔”则写出了“我”收获的兴奋。这几个字词表现出“我”的“祈祷”得以实现的满足和喜悦之情。
15. ①“梅雨帖”中的“帖”会让读者想到“邀请”“字帖”之类的词语,设置了悬念,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②“梅雨帖”给人一种美好的想象,奠定了文章的感情基调;③“梅雨”既是行文的线索,也是写作对象,所以这个题目也提示了文章的内容。(任意答出两点即可)
16. 内容上以“琵琶语,芭蕉绿,樱桃红;湖光浅,箫声重”来重现梅雨季节的美好情景,强调其让人留恋、怀念的原因;结构上,收束全文,照应文章题目。
17. 文章流露出作者对故乡的眷恋,对儿时美好生活的怀念之情。
三、 18. 思路:本题是一道材料作文题。首先是审题。通过审题可知,该材料主要有三重立意:被人欣赏、欣赏他人、欣赏自己。可以着重写一个,也可以三者兼顾。总之,要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写出真情实感。其次是选材。在材料选择上,可以选择名人事例,例如俞伯牙因为得到锺子期的欣赏,才有了“高山流水觅知音”的美谈;也可以选择自己生活中有关成长进步的相关内容,如“父母的欣赏”“老师的欣赏”“同学的欣赏”等,选择对自己影响最大的内容进行写作即可。最后,注意拟题。既要不脱离材料主旨,还要富有新意。 例文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