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31张PPT。作文指导 学习写得有文采高考作文等级评分标准/发展等级10分 言之无文,行而不远。
——孔子《左传》
有真意,去粉饰,少做作,勿卖弄。
——鲁迅《作文秘诀》清水出芙蓉 天然去雕饰 文采,就是作品的精神、风貌、脉搏,是通过文字熠熠闪射出来的光芒,是飘飘的旌旗;好比龙凤绘藻,虎豹炳蔚,神采照烁;草木贲华,青绿紫橙,斑驳五色。文字甚至是一种声音,林籁发音,有如竽笙;泉石激韵,和若球簧。文采在作品里,不是可有可无的外衣,盖外衣无妨生命,而没有文采的作品,却是无血无肉的僵尸。这样说,文采又是一种内涵。文采正是郁然于内里,焕然于外表的那样一种气血。
——伍立杨《文采散论》
①整齐美:句式整齐匀称,多用整句。②错落美:根据表达的需要,灵活自由地变换句子的长短和结构。③丰富美:词汇丰富多变,绝无呆板的雷同和机械的重复;表达方式丰富而多变,绝无统一的模式。④韵律美:整齐的语言铿锵而琅琅上口,富有音乐的节奏;多变的语言自由而活泼,跳跃着欢快的音符。⑤意象美:意象融合了主观情感的客观物象。美的意象能够产生情感的共鸣。⑥意境美:意境就是作者的主观感情与他所描绘的客观环境有机融合而创造出来的艺术境界。尽管它不完全是语言方面的问题,但语言的好坏总是直接影响到意境的美丑。 ——百度百科《文采》
一篇好文章斐然的文采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如果给文采下个定义的话,文采当指经过适当修饰、润色,富有优美感,具有表现力的语言色彩和风格。或谨严凝练、醇和质朴,或清新活脱、闲散温润,或言约意丰、含蓄隽永,或机智犀利、雍容旷达,或汪洋恣肆、大气磅礴……都是有文采。
——汤正良《文采例释》
准确恰当地使用内涵丰富、表现力强的词语,可以避免啰嗦,达到干净利索、简洁凝练的效果。文章词汇丰富,也可见出作者的语言功底。词汇丰富(简洁凝练) 文章如果句式单一,不免呆板老气,而句式多变,即可灵动活脱起来。从语气的角度,有陈述、反诘、祈使、感叹之变;从强调的角度,有主动与被动、肯定与否定、常序与倒装之变;从表达的角度,有长句(可舒徐、严密)与短句(可明快、激越)之变。句式变换(灵动活脱) 整句(对偶、排比)与散句的变换与结合,有助于痛快淋漓的表达;适当运用整句,不仅富有对称美和音乐美的视听效果,尤其具有恢弘大气的表达效果。整散结合(恢弘大气) 选择最恰当的语言形式以加强表达效果,就是修辞。本来,这里的炼词炼句等六个体现点都应在修辞的涵盖之内,单独列出一条,专指修辞方法(辞格)的运用(像对偶、排比等侧重于形式的辞格还不在此例)。辞格运用得好,就会语言生动活泼,表达意趣盎然。综合运用修辞方法(生动形象) 精警之句,即前面所说到的那种可为全文(或一段)立骨的只言片语。我们可能已背不下《岳阳楼记》,但一定还记得“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一警句。文章的好坏,当然不在警句的有无,但有了警句,确可使全文增色生辉。这也就是“画龙点睛”之妙。适当运用一些有生命力的文言词语,可使文章语言显得简洁精炼,收到以少许胜多许的效果。适当点缀精警之句以及文言词语(言约意丰) 毛泽东是很擅长这一着的,像“美国人……洒了些救济粉”、“嗟来之食,吃下去肚子要痛的”,司徒雷登“没什么事做了,只好挟起皮包走路”这样的句子,一定给我们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如果文章中适当运用一些经过提炼的口语、流行语,或者在适当的地方也幽他一默,便会让语言鲜活起来。当然,前提是“适当”。适不适当,往往要看合不合体。像《别了,司徒雷登》,标题就给全文定下了基调。适当运用口语谐句(新鲜活泼) 有意蕴的语言,能见出作者的思维层面和语言修养层次。鲁迅的文章是我们学习的典范。如《为了忘却的记念》中写到柔石“在龙华警备司令部被枪毙了,他的身上中了十弹”后,有一句“原来如此!……”,且单独成段,这一句“原来如此!……”,有对反动派血腥暴行的满腔愤怒和强烈抗议,有对战士惨死的无限悲痛和无比惋惜,意蕴深厚。精心锤炼有丰厚的内在含义的句子(不直白,耐咀嚼) 当然,文采的体现点还远不止这些,对体现点的划分以及对一个个体现点佳处的概括也不尽然合理,作一个大致的划分和概括,旨在能对同学们起一个提示作用。语言的有些妙处,也有如白妞的说书,是说不出来的,只是在体味中心里受用。【例1】试问那些情调低下、媚俗哗众的读物能当作长久的“精神食粮”吗?它们又能给人多少教益和启迪呢?恐怕只能令人多一些意气用事的莽撞、睚眦必报的狭隘、纵欲无度的奢侈吧!我坚信:只有那些经过无情时光淘漉筛选才保留下来的“文化精品”,方能启人智慧,明人心扉。——上海考生《我看课外阅读》
【评析】词汇丰富,处处妥帖;连连反问,恰到好处;成分排比,透着气势;或反问,或感叹,句式变换自如。一反问,一正述,说得透彻,又无累赘。“读物”与“精品”,对比鲜明。【例2】学生不得不把大量时间花在教材和辅导资料上,而忽视了课外阅读和“业余钻研”。于是乎,弯腰驼背兮“孔乙己”,鸡胸鹤腿兮“林黛玉”;双眼昏花兮博士伦,挑灯夜战兮书如山……
——上海考生《我看课外阅读》
【评析】模仿楚辞,庄中透谐,表面上是嘲笑学生自己,实际则在讽喻目前的教育状况。虽还不十分工稳,却也令人为之动容了。【例3】(课堂上,“徐Sir的话换来台下嘘声一片。”)不知何处传来一纸条,上赋《虞美人》一首:应试教育何时了,减负知多少?校长昨日又放风,单元测试就在本周中。各种考试今犹在,只是名目改。面临高考几多愁,素质教育全部付东流。
——湖南考生《提问 回答》
【评析】课堂上传递同学仿拟李煜的《虞美人》,生动地表现了同学们对应试教育的不满与无奈,颇有生活气息。与上例有同工之妙。 【例4】乐于助人的反面则是自私自利,不管“闲事”。持这种态度的人为数不多,但确也存在。他们信奉“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殊不知,如果人人在他人遇到困难时都退避三舍,那这个世界岂不是成了一个自私、冰冷的世界?因此,我们每一个人都应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勿以善小而不为”,这样,“助人为乐”的风气就会蔚然形成,“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情景也会到处涌现。
——河南考生《助人为乐 奉献爱心》
【评析】这段文字的主要特点是能将文言语(“勿以善小而不为”)、俗语(“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成语(退避三舍)自然地糅合在一个小段里,收到以简驭繁,以少许胜多许的效应。另外,像“殊不知”、“蔚然”等词语的准确运用,也可见出其较好的语言功底。【例5】大千世界中,谁不会遇到困难和麻烦?大家都“走开”,那岂不寸步难行?进而想到社会,看到危害国家、民族的行为,你也听之任之,随便“走开”?那此国此族岂不危乎殆哉?
——福建考生《请别走开,朋友》
【评析】声声诘问,层层推进,步步加深,问出了气势,也问出了境界。另外,文言词语“危乎殆哉”是“点缀文言词语”恰倒好处的例子,似无有可替代的白话语。 【例6】泪往心里流,我要笑着饮尽失败的苦酒。生活岂能尽如人意,追求但求无愧我心。就算高考不能如愿以偿,我也将坦然以对,毕竟这是我全力付出过的。我问心无愧,我唯有更加努力。
——湖南考生《坦然面对人生》
【评析】“笑着饮尽失败的苦酒”一句,是比喻和比拟的套用,内涵丰富。活用“岂能尽如人意,但求无愧我心”一句,也贴切自如,不失警策隽永。 【例7】曾有多少人想到过,琼瑶、严沁将会在90年代头几个年头退出历史舞台?她们笔下的女孩子连哭的节奏也跟不上时代的节拍。终于,校园里来了第一个大姐姐席娟,于是又有了于晴,叶雯……她们笔下的人物,不时冒出些校园俚语,也会抱怨课业负担,也会得个空闲谈个小恋爱,让你不由地相信,她是自己班上某个鬼气的小女孩。——上海考生《我看课外阅读》
【评析】这段文字的可贵之处,在于笔调的清新、轻松,寓评价于非常形象的比照中。对两类作品的评价也评到了点子上,可见其相当的课外涉猎和较好的文化底蕴。以作家代作品,借代的用法与整段文字的基调合拍。【例8】繁重的学业负担,没完没了的考试,“爱你没商量”的分数,给我们留下的只能是亲近“快餐文学”的空间,看这种书,可以不带脑子,露两颗门牙傻笑一阵就完事。这就是“快餐文学”之所以热的缘由了。我以为在情理之中。好容易摆脱繁重的功课,谁还愿意去啃厚厚的《悲惨世界》呢? ——上海考生《我看课外阅读》
【评析】议论在前,观点在后,以问作答,水到渠成。议论也是轻松、形象,体现出一种轻灵之美。“爱你没商量”、“快餐文学”等流行语入文间,时代感强。《悲惨世界》有指代义,以“悲惨世界”代名著,语含意蕴。 【例9】银色的月光透过窗棂洒在被风拂动的珠帘上,洒在我飘逸的长裙上,洒在那在琴弦上滑动的琴弓上。随着乐曲的翅膀,记忆的溪流淙淙流淌,跳跃着无数朵记忆的浪花……
——广西考生《料得明年花更好》
【评析】这是“善于运用修辞手法”的例子。三个“洒在”句构成排比,“乐曲的翅膀”、“记忆的溪流”、“浪花”,连连比喻(移觉),“流淌”、“跳跃”,是直接将记忆当成“溪流”、“浪花”来写,成为以物拟物的比拟。语段优美如诗。【例10】一束鲜花,娇艳欲滴。悲伤的人说“感时花溅泪”,忧郁的人说“林花谢了春红”,欣喜的人说“人面桃花相映红”;有人说花有情,“落红不是无情物”,有人说花无情,“轻薄桃花逐水流”。花没有变,变的是人的心绪,是“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花不同”。从对一束花的感叹可以看一个人,看他的品位、处境,看他的心情与气质。 ——湖南考生《品味不同的人生》
【评析】引用古诗句为例,阐明同样是面对花,由于心境不同,为人处世的态度不同,其“答案”是“丰富多彩”的。六句古诗,似是随手拈来,却处处妥帖,使得说理形象,才情洋溢,可见出作者良好的文学修养功底。【例11】什么是最美的?老蝴蝶告诉我春天最美丽。我翩然而至,来到了杏花春雨的江南。小桥上是谁家紫色的人儿撑着一把油伞,运河边是哪位清秀的女儿凝望着一波波的涟漪。满树的梨花在雨中像一位泪眼婆娑的少女,枫桥墩的钟声响彻着一个个江南的春梦。 ——湖南考生《蝴蝶的一生》
【评析】像淡笔浸染的水彩画,色有杏黄淡紫碧波雪梨,景有小桥流水村姑;静谧中传来悠悠钟声;而意境更美,撑一把油伞伫立在小桥上的人儿是在等谁?运河边凝望着春水的少女是在想什么?你可以想见出一个个美丽的故事。寥寥数语,恬丽清新,如画如诗如歌。 春天必然曾经是这样的:从绿意内敛的山头,一把雪再也撑不住了,噗嗤的一声,将冷面笑成花面,一首澌澌然的歌便从云端唱到山麓,从山麓唱到低低的荒村,唱入篱落,唱入一只小鸭的黄蹼,唱入软溶溶的春泥——软如一床新翻的棉被的春泥。台湾 张晓风春之怀谷例文评析 那样娇,那样敏感,却又那样浑沌无涯。一声雷,可以无端地惹哭满天的云,一阵杜鹃啼,可以斗急了一城杜鹃花,一阵风起,每一棵柳都会吟出一则则白茫茫、虚飘飘、说也说不清、听也听不清的飞絮,每一丝飞絮都是一株柳的分号。反正,春天就是这样不讲理,不逻辑,而仍可以好得让人心平气和的。
春天必然会是这样的:满塘叶黯花残的枯梗抵死苦守一截老根,北地里千宅万户的屋梁受尽风欺雪扰犹自温柔地抱着一团小小的空虚的燕巢。然后,忽然有一天,桃花把所有的山村水廓都攻陷了,柳树把皇室的御沟和民间的江头都控制住了——春天有如旌旗鲜明的王师,因为长期虔诚的企盼祝祷而美丽起来。
而关于春天的名字,必然曾经有这样的一段故事:在《诗经》之前,在《尚书》之前,在仓颉造字之前,一只小羊在啮草时猛然感到的多汁,一个孩子放风筝时猛然感觉到的飞腾,一双患风痛的腿在猛然间感到舒适,千千万万双素手在溪畔在江畔浣纱时所猛然感到的水的血脉……当他们惊讶地奔走互告的时候,他们决定将嘴噘成吹口哨的形状,用一种愉快的耳语的声音来为这季节命名——“春”。
鸟又可以开始丈量天空了。有的负责丈量天的蓝度,有的负责丈量天的透明度,有的负责用那双翼丈量天的高度和深度。而所有的鸟全不是好的数学家,他们吱吱喳喳地算了又算,核了又核,终于还是不敢宣布统计数字。
至于所有的花,已交给蝴蝶去数。所有的蕊,交给蜜蜂去编册。所有的树,交给风去纵宠。而风,交给檐前的老风铃去一一记忆,一一垂询。
春天必然曾经是这样,或者,在什么地方,它仍然是这样的吧?穿越烟囱与烟囱的黑森林,我想走访那踯躅在湮远年代中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