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期末复习集训 4 植物与土壤(Word版,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专题期末复习集训 4 植物与土壤(Word版,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95.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2-06-14 09:13:36

文档简介

专题 期末复习集训 4 植物与土壤
一.选择题
土壤是植物生长的摇篮.下列有关土壤成分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土壤中的有机物主要来自于生物的排泄物和死亡的生物体
构成土壤的物质只有固体和液体
土壤中有微生物、动物和植物等土壤生物D.土壤中腐殖质越多,土壤越肥沃
下列对于课本上研究土壤中有哪些非生命物质的实验操作或现象描述中错误的是( ) A.在验证“土壤中是否有无机盐”时,用于溶解矿物质的水必须是蒸馏水
B.在测量“土壤空气的体积分数”时,在盛土壤的烧杯中加水,现象有气体产生 C.在验证“土壤中是否有有机物”时,所采用的土壤必须是新鲜湿润的土壤
D.在验证“土壤中是否有水”时,固定试管时试管口必须要略向下倾斜 3.形成土壤的正确过程是( )
①形成原始土壤,积累有机质和养分;②岩石风化;③高等植物生长;④形成矿物颗粒、释放矿物成分;
⑤腐殖质不断积累,成熟土壤形成;⑥低等植物着生
A.①②③④⑤⑥ B.②④⑥①③⑤ C.①③④②⑤⑥ D.③⑤⑥④②① 4.栽培在营养液中的植物吸收营养物质主要靠根尖的( )
A.分生区 B.伸长区 C.成熟区 D.除根冠外的所有区域5.木本植物的茎能够逐年加粗,其原因是( )
A.木本植物的茎有树皮 B.木本植物的茎有形成层C.木本植物的茎具有导管 D.木本植物的茎具有木质部
某地有一棵古槐树,树心已经朽烂成一个大洞,变成了一棵空心树.可是,这棵古槐树在大家的保护下 还是照样枝繁叶茂.则朽烂掉的树心是这棵古槐树的( )
A.全部韧皮部 B.髓和部分韧皮部 C.全部木质部 D.髓和部分木质部7.树木的年轮是一部不朽的自然史书,下列关于年轮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年轮位于木本茎的木质部 B.年轮的形成和温度有关C.同一年形成的木材,颜色是逐渐变浅的 D.根据年轮可以推断出树龄
植物的生长需要营养物质,以下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给庄稼施肥,是给植物的生长提供有机物和必需的无机盐
移栽的黄瓜幼苗根部带一个土团,主要目的是给幼苗提供水和无机盐 C.蒸腾作用可以拉动水和无机盐在体内的运输
D.根部吸收的水和无机盐通过筛管向上运输到植物体的各个部分
西瓜的果实中水分充足,在结果期间,西瓜吸收的水分主要用于( ) A.植物生长 B.蒸腾作用 C.形成果实 D.光合作用
(
1
)
图是果树一段枝条,长有大小相同两个果实.对枝条的两个部位的树皮进行环剥.以下错误是( ) A.果实 B 不能继续长大,原因是切断了运输有机物的筛管
果实 A 能继续长大,因为运输有机物给 A 的通道未被切断
枝条上 1﹣4 四处中,会出现明显肿胀的部位是 2 处D.枝条上部的叶片不会萎蔫,因为运输水的通道未被切断
如图表示向日葵在 24 小时内的水分吸收和蒸腾作用速率,下列哪一项是正确 的( ) A.在光下,吸收速率总是大于蒸腾作用速率
B.在光下,蒸腾作用速率总是大于吸收速率C.在暗处,蒸腾作用速率总是大于吸收速率D.在暗处,吸收速率总是大于蒸腾作用速率
双子叶植物叶表皮上的气孔,结构如图所示,气孔是氧气、二氧化碳出入及水分散失的门户。当保卫细胞含水量多时气孔大,含水量少时气孔小甚至关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保卫细胞形状能改变是因为没有细胞壁
蒸腾作用时水汽化吸热,能带走叶片上的部分热量C.保卫细胞的含水量的多少不会影响植物的光合作用D.将叶片浸入浓盐水中,气孔将如左图所示
关于叶片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叶肉细胞中含有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 B.叶片由叶柄、叶脉、叶肉组成C.叶片上的气孔总是处于开放状态 D.叶片表皮细胞属于营养组织
树木移栽的过程中有时需要去掉部分枝叶并且给树木打针输液,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树木输液针头应插入植物的保护组织
树木输液输入的是水和无机盐等营养物质
树木移栽去掉部分枝叶的目的是减少植物的蒸腾作用D.树木移栽后新根生长过程中伴随有细胞分裂和细胞分化
将萎蔫的青菜放入清水中,青菜细胞出现如图所示的状态,其原因是( )
A.b 浓度大于 a 浓度,细胞吸水
B.a 浓度大于 b 浓度,细胞失水
C.a 浓度小于 b 浓度,细胞失水
D.b 浓度小于 a 浓度,细胞吸水
植物通过根吸收的水分绝大部分通过蒸腾作用散失掉。如图所示,现有完全相同的甲、乙两个装置,装置内水面相平,两株植物的叶片大小、形态及功能相同。将两装置放在阳光下照射 1 小时后,比较甲、乙装置中两细管底部的压强(压强用 p 表示),正确的是( )
A.p 甲<p 乙 B.p 甲>p 乙 C.p 甲=p 乙 D.无法确定
小明用显微镜观察到某植物叶片的结构(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①是叶脉,具有支持和运输作用
B.②④是表皮,属于保护组织C.③内有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D.③是叶肉,属于机械组织
为研究化肥对农作物生长情况的影响,研究人员在相同条件下,在实验室田地里施用等量有效成分的化肥,对小麦的产量进行对比研究.下表(“√”表示施用化肥,“×”表示没有施用化肥)显示三年实验的结果,根据上表,以下说法中错误的是( )
实验用田 施用化肥情况 小麦收成的相对产量
氮肥 磷肥 钾肥
田地 1 × × × 1.0
田地 2 √ × × 2.2
田地 3 × × √ 1.2
田地 4 √ √ √ 3.9
A.氮肥可增加小麦的产量 B.对于增加小麦的收成,氮肥比钾肥效果好
C.没有施肥,小麦不能生长 D.同时施用含 N、P、K 的化肥可获得最大的小麦产量19.关于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描述错误的是( )
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为其它生物提供氧气 B.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机物的制造者C.绿色植物维持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D.绿色植物参与生物圈中的水循环
下列农业生产措施与所依据的生物学原理,对应错误的是( ) A.幼苗带土移栽是为了保护幼根和根毛,与降低蒸腾作用没有直接关系
储藏甘薯、白菜的窖必须留有通风孔,主要是为了增加氧气促进呼吸作用 C.合理密植可充分利用光照,提高作物产量
D.春季早播前松土和覆盖地膜,是为了给种子的萌发提供充足的空气和适宜的温度 二、填空题
一株植物体上所有根的总和叫做根系。主根和侧根区别明显的是 ,主根不明显,主要由不定根组成的是 。
请你利用所学的科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适时松土有利于大豆幼苗生长,主要原因是促进了幼苗 ,从而为幼苗的根细胞从土壤中吸收无机盐等生命活动提供更多的能量。
某同学为使青菜长得快,每天往菜地里施肥,结果许多青菜萎蔫死亡,主要原因是

目前杭州郊区的菜农常用温室大棚生产蔬菜,若要提高温室大棚蔬菜的产量,你认为可以采取什么措 施?(写出一条) 。
要将大量新鲜水稻种子贮藏较长时间,最简便有效的是 。
图中 A 为水分从土壤中进到根内部的示意图,B 为根细胞处于某种状态。据图回答:
(1)1 是根尖某处表皮细胞的一部分向外突出形成的,叫做 。
(2)4 所示部分为根尖的 区。
(3)当根毛细胞液浓度大于土壤溶液浓度时,水分依次通过的结构是 。A.1→2→3 B.2→3→1 C.3→2→1 D.1→3→2
(4)3 是根尖内运输水分和无机盐的 。(填结构名称)
某同学给一株植物施肥后,该植物生长不正常。若他在显微镜下观察发现该植物根细胞的状态如图 B 所示,则根细胞液浓度 (填“大”或“小”)于土壤溶液浓度。
植物吸收的水分,除了少部分用于制造有机物。其他的大部分通过 散失。
电视台播出的真人秀节目——《跟着贝尔去冒险》介绍了很多在野外获取食物和水的方法。其中钻木取水(如甲图)、树皮充饥令人惊叹不已。请运用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由甲图取水装置可知,若要收集到树干中的水分,钉入的竹管应到达茎中的 管处,该结构的主要功能是运输 。
野外取水还可以采用乙图所示的方法:选择枝叶繁茂的小树,用塑料袋将枝叶罩住并扎紧袋子,一段 时间后塑料袋壁上就会出现很多水珠,这种取水方法利用的是植物的 作用。
树皮可以用来充饥的原因是树皮中有 管,其功能是运输 。
每年枣农都会对 5 年以上已结实的枣树进行环状剥皮,如丙图所示,这样做的目的是
,以提高果实产量。25.下面是一株果树和叶片的结构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滴灌是现代农业生产中一项节水灌溉方式,在安放滴灌管时,要让滴灌孔距离果树一定位置的两旁, 否则果树的根就只向一侧生长。果树吸收水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是根尖的 ;根尖吸收的水和无机盐沿着各个器官的 运输。在乙图中,运输水分和无机盐的结构在 (填图中的标号) 中。水分到达叶片后,大部分以气体的形式从乙图中的⑤散失出去。这个过程叫做 。
甲图中的数字表示物质,字母表示生理活动。若甲中的①表示二氧化碳,则图中的 表示白天和晚上都要进行的生理活动,该图中的 表示的 生理活动有助于维持生物圈中碳— 氧平衡,这一生理活动主要是在叶肉细胞的中进行。
果树开花后会结出果实,果实是由花结构中的 发育而来。
迪拜沙漠中种出中国杂交水稻,出现“人造绿洲”。袁隆平团队为世界粮食安全再添“中国贡献”。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水稻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 能为人类提供食物和能量,提升沙漠地区粮食自给能力和粮食安全。
“要素物联网模组”是沙漠种植水稻成功最关键的核心技术,通过该技术将所需水肥自动送达水稻根系。水稻根吸收的水分通过 (填“导管”或“筛管”)运送到叶等器官,其中绝大部分通过 作用散失到环境中,可提高大气湿度,改善沙漠地区生态状况。
水稻根细胞吸收无机盐等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来自根细胞的 作用。
(4)2018 年 5 月 26 日,专家组进行了产量测评,其中一个水稻品种产量超过 500 公斤/亩。若要进一步提
高产量,可采取的措施是 (答出 1 点即可)。三、实验探究题
中央电视台曾介绍段儒斌发明的微生物催腐剂(含腐生细菌),微生物催腐剂的推广使用有助于解决由焚烧秸秆、稻草带来的环境污染,土地肥力下降等问题,小明为探究腐生细菌对植物落叶的分解作用,将经过灭菌处理的落叶分成甲、乙、丙三组,按下表设计,浇上等量的蒸馏水,放在无菌环境条件下进行培养,并得到如下实验现象:
组别 腐生细菌 温度/℃ 实验现象
甲 无 25 第 25 天落叶还没变化
乙 有 25 第 25 天落叶完全腐烂
丙 有 35 第 18 天落叶完全腐烂
本次实验有 组对照实验。
实验时,甲、乙、丙三组所取的落叶应满足的条件是 。
从实验中可得出的结论是 。
氮是植物生长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种重要元素,植物缺氮,植株矮小,叶片黄色枯焦。某生物兴趣小组欲探究氮对植物生长的影响,请你和他们一起来完成整个探究过程:
提出问题:氮会影响植物的正常生长吗?
作出假设: 。
实验步骤:a.取长势相同的玉米幼苗若干,把它们分成相等的两组,编号 A 和 B
b.把 A 组培养在土壤浸出液中,B 组培养在 。两组均放在温度和光照等都适宜的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c.每天观察玉米幼苗的生长情况,并记录。
实验现象:A 组幼苗生长良好,B 组幼苗 。
结论与分析:a.结论:氮会影响植物的正常生长;b.分析:氮通过影响蛋白质的合成,进而影响细 胞的生长和 ,使植株生长缓慢;氮也可能影响 的合成,进而影响植物的光合作用。
在探究“植物体水分散失”实验时,小明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取 A、B、C 三个量筒,放在同一室内阴凉处。A 中不放植物,B、C 中各放入一株生长状态相同的天竺葵枝条,其中 B 去掉所有叶片,C 保留所有叶片。每天上午 8 时,向量筒加水至 100mL 处,晚上 8 时记录液面的刻度,连续 6 天。测得数据如下表所示。请分析表中的数据,并回答问题:
量筒 液面刻度(mL)
第一天 第二天 第三天 第四天 第五天 第六天
A 99.5 99.5 99 99.7 99.3 99.8
B 94 96 90 97 92 97
C 60 62 50 64 60 68
这六天当中气温最高的是第 天。
量筒 C 第六天通过茎散失的水分是 mL,通过叶片散失的水分是 mL。
如果要根据上述数据得出实验结论,应分别计算 A、B、C 三个量筒六天测量数据的 ,然后进行比较。
根据对上表数据的分析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30.下面是某实践活动小组在完成【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时设计的探究实验:
①取同一植株上大小相同的两个枝条,分别标记为 A、B;
②枝条 A 保留叶,枝条 B 摘除叶,然后将它们分别插入标有 1 号和 2 号两个大小相同且盛有等量清水的量筒中;
③在量筒液面上滴加油滴,让油滴铺满水面;
④将这两个装置放在相同的环境条件下 24 小时后,观察量筒中液面的变化。请根据以上实验设计回答下列问题:
该实验探究的问题是: ?
量筒中滴加油滴的作用是避免量筒中的 。
(3)24 小时后,你看到的实验现象是 1 号量筒液面 (填“高于”、“等于”或“低于”)2 号量筒液面;这种现象说明 是绿色植物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
(4)某地植被稀少,气候干燥。大面积植树造林后,预期该地区空气湿度将会 (填“上升”或“下降”)。
31.为激励同学们主动去发现现实世界中的生物学问题,在探究过程中,锻炼大家乐于并善于团队合作、勇于创新的科学素养。某初中生物研究性学习小组在学校的小型生态园内,开展了“兰花”的栽培和科学探究活动。他们选取了健康且长势和基本相同的兰草苗 15 株,平均分为三等份,分别放置在温室内,设置为甲、乙、丙三组进行无土栽培(具体培养条件如下表)。
组别 温室内二氧化碳浓度 培养液种类
甲 0.03% 土壤浸出液
乙 0.06% 土壤浸出液
丙 0.06% 蒸馏水
在光照、温度等其他条件都完全相同的情况下,培养一段时间后,兰草苗的长势和重量都发生了一定的变化。请回答下列问题:
该实验探究的目的是 。
甲、丙两组不能形成对照的原因是 。
甲、乙两组中,若二氧化碳均未过量,则 组兰草苗长势较好。
乙、丙两组中,若丙组兰草苗的长势明显较弱,说明兰草苗的生长还需要 。
每组选择多株兰草苗进行实验的目的是 。专题 期末复习集训 4 植物与土壤
一.选择题
土壤是植物生长的摇篮.下列有关土壤成分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土壤中的有机物主要来自于生物的排泄物和死亡的生物体
构成土壤的物质只有固体和液体
土壤中有微生物、动物和植物等土壤生物D.土壤中腐殖质越多,土壤越肥沃
【答案】B
【解析】A、土壤中的有机物主要来自于生物的排泄物和死亡的生物体,A 正确;B、构成土壤的物质有固体。液体。气体三类,固体物质包括土壤矿物质、有机质和微生物等。液体物质主要指土壤水分。气体是存在于土壤孔隙中的空气,B 错误;C、土壤中有微生物、动物和植物等土壤生物,C 正确;D、腐殖质是植物生长的必需肥料,腐殖质越多,土壤越肥沃腐殖质越多,土壤越肥沃,D 正确。
下列对于课本上研究土壤中有哪些非生命物质的实验操作或现象描述中错误的是( ) A.在验证“土壤中是否有无机盐”时,用于溶解矿物质的水必须是蒸馏水
B.在测量“土壤空气的体积分数”时,在盛土壤的烧杯中加水,现象有气体产生 C.在验证“土壤中是否有有机物”时,所采用的土壤必须是新鲜湿润的土壤
D.在验证“土壤中是否有水”时,固定试管时试管口必须要略向下倾斜
【答案】C
【解析】A、在验证“土壤中是否有无机盐”时,用于溶解矿物质的水必须是蒸馏水,目的是控制单一变量, A 正确;B、在测量“土壤空气的体积分数”时,土壤的颗粒之间有空隙,含有空气,当向盛有土壤的烧杯内加水时,看到的现象是有气泡冒出,B 正确;C、土壤中含有水分,加热水分会蒸发,因此在验证“土壤中是否有有机物”时,所采用的土壤必须是新鲜干燥的土壤,C 错误;D、在验证“土壤中是否有水”时, 固定试管时试管口必须要略向下倾斜,防止:冷凝水倒流使试管炸裂,D 正确。
形成土壤的正确过程是( )
①形成原始土壤,积累有机质和养分;②岩石风化;③高等植物生长;④形成矿物颗粒、释放矿物成分;
⑤腐殖质不断积累,成熟土壤形成;⑥低等植物着生
A.①②③④⑤⑥ B.②④⑥①③⑤ C.①③④②⑤⑥ D.③⑤⑥④②①
【答案】B
【解析】土壤的形成过程是:②岩石风化作用使岩石破碎,理化性质改变,形成结构疏松的风化壳,④形成矿物颗粒、释放矿物成分,⑥低等植物如苔藓植物着生,①形成原始土壤,积累有机质和养分,③高等植物生长,⑤腐殖质不断积累,成熟土壤形成。
栽培在营养液中的植物吸收营养物质主要靠根尖的( )
A.分生区 B.伸长区 C.成熟区 D.除根冠外的所有区域
【答案】C
(
1
)
【解析】根尖是指从根的顶端到生有根毛的一段。它的结构从顶端依次是根冠、分生区、伸长区、成熟区。 成熟区也叫根毛区,在伸长区的上部,细胞停止伸长,并且开始分化,表皮细胞一部分向外突起形成根毛。 是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根毛的存在增加了根的吸收面积。根毛能分泌多种物质,如有机酸等, 使土壤中难于溶解的盐类溶解,成为容易被植物吸收的养分。成熟区及其上部,根内部一部分细胞分化形成导管,能输导水分和无机盐。
木本植物的茎能够逐年加粗,其原因是( )
A.木本植物的茎有树皮 B.木本植物的茎有形成层C.木本植物的茎具有导管 D.木本植物的茎具有木质部
【答案】B
【解析】木质茎的结构由外向内依次为树皮(包括表皮和韧皮部)、形成层、木质部和髓。表皮起保护作用。 韧皮部包括筛管(运输有机物)和韧皮纤维(有韧性)。木质部包括导管(运输水和无机盐)和木纤维(坚硬)。形成层的细胞能不断地进行分裂,向外形成韧皮部,向内形成木质部。单子叶植物茎不能逐年加粗, 是因为没有形成层。
某地有一棵古槐树,树心已经朽烂成一个大洞,变成了一棵空心树.可是,这棵古槐树在大家的保护下 还是照样枝繁叶茂.则朽烂掉的树心是这棵古槐树的( )
A.全部韧皮部 B.髓和部分韧皮部 C.全部木质部 D.髓和部分木质部
【答案】D
【解析】植物是通过导管自下而上运输水和无机盐,筛管自上而下运输有机物。导管和筛管分别位于树表层的木质部和韧皮部,没有树心的树只是失去了髓和部分木质部,而剩余的木质部中的导管仍然可以自下而上运输水和无机盐,同时韧皮部中的筛管完好可以自上而下运输有机物,所以没有树心的树,仍然可以获得养料,还能继续活下去。但是一旦树木没有了树皮(或韧皮部),也就割断了向下运输有机物的筛管,时间长了树木的根系无法获取营养而死亡,进而树木会也就死亡。所以又有“树怕伤皮,不怕空心”的说法。因此,朽烂掉的树心主要是古树的髓和部分木质部。
树木的年轮是一部不朽的自然史书,下列关于年轮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年轮位于木本茎的木质部 B.年轮的形成和温度有关
C.同一年形成的木材,颜色是逐渐变浅的 D.根据年轮可以推断出树龄
【答案】C
【解析】木质茎的结构由外向内依次为树皮(包括表皮和韧皮部)、形成层、木质部和髓。表皮起保护作用。 韧皮部包括筛管(运输有机物)和韧皮纤维(有韧性)。木质部包括导管(运输水和无机盐)和木纤维(坚硬)。形成层的细胞能不断地进行分裂,向外形成韧皮部,向内形成木质部,使茎逐年加粗。由于一年中气候条件不同,形成层由活动有盛有衰,这就使其所形成的细胞有大有小,细胞壁有薄有厚。因此,不同季节所形成的次生木质部的形态出现差异,因而出现年轮。一个年轮内,呈现出的春材是颜色较浅,秋材颜色较深,C 错误。
植物的生长需要营养物质,以下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给庄稼施肥,是给植物的生长提供有机物和必需的无机盐
移栽的黄瓜幼苗根部带一个土团,主要目的是给幼苗提供水和无机盐 C.蒸腾作用可以拉动水和无机盐在体内的运输
D.根部吸收的水和无机盐通过筛管向上运输到植物体的各个部分
【答案】C
【解析】A、植物的生长需要多种无机盐,而无机盐主要来自所施的肥料;给庄稼施肥,是给植物的生长提 供必需的无机盐,而不是有机物,A 错误;B、根毛的存在增加了根的吸收面积。根毛能分泌多种物质,如有机酸等,使土壤中难于溶解的盐类溶解,成为容易被植物吸收的养分。成熟区及其上部,根内部一部分细胞分化形成导管,能输导水分和无机盐。移栽的黄瓜的根部总是带一个土坨,目的是保护根毛,提高植物的吸水能力,提高移栽植物的成活率,B 错误;C、植物的蒸腾作用在把体内的水以水蒸气的形式蒸发到大气当中去的时候,为根吸水提供了向上的拉力,同时溶解在水中的无机盐也一同被向上吸收和运输。所以蒸腾作用可以促进对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输,C 正确;D、筛管运输的是有机物,导管运输的是无机物,所以根部吸收的水和无机盐通过筛导管向上运输到植物体的各个部分,D 错误。
西瓜的果实中水分充足,在结果期间,西瓜吸收的水分主要用于( ) A.植物生长 B.蒸腾作用 C.形成果实 D.光合作用
【答案】B
【解析】植物通过根吸收来的水大约只有 1%被植物体利用,约 99%都被植物通过蒸腾作用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发到大气当中去了,这不是对水的一种浪费,蒸腾作用有其重要的意义。一是为植物吸收水分提供了向上的动力,同时溶解在水中的无机盐也跟着一起被吸收和运输。二是蒸腾作用能提高大气的湿度,增加降水。三是蒸腾作用能带走植物体内的热量,使植物不至于在炎热的夏天被烤死。 四是促进了生物圈的水循环。所以,在结果期间,西瓜吸收的水分也主要用于蒸腾作用。可见 B 符合题意。
如图是果树的一段枝条,长有大小相同的两个果实.已对枝条的两个部位的树皮进行了环剥.以下叙述错误的是( )
果实 B 不能继续长大,原因是切断了运输有机物的筛管
果实 A 能继续长大,因为运输有机物给 A 的通道未被切断
枝条上 1﹣4 四处中,会出现明显肿胀的部位是 2 处D.枝条上部的叶片不会萎蔫,因为运输水的通道未被切断
10 题图 11 题图 12 题图
【答案】C
【解析】我们知道筛管是植物韧皮部内输导有机养料的管道。由许多管状活细胞上下连接而成。如果对树皮进行环割就相当于切断了向下运输有机物的筛管。有图可以看出 A 周围有叶子,叶制造的有机物能不断送到 A 果实,可以得到丰富的营养物质,故可以继续发育;B 在其上下都进行了环割,使叶制造的有机物不能送到 B 果实,B 得不到营养物质将停止发育而凋落。如果对茎进行环割,这样营养物质就积存在节口上端, 使节口上端出的形成层得到丰富的营养物质,细胞就会在短时间内迅速分裂而形成瘤状物,我们发现枝条上的 1 处会出现明显肿胀。因为有机物通过筛管向下运输,枝条上端的叶制造的有机物向下运输到 1 处时受阻。而 2~3 之间没有绿叶,基本不会制造有机物,所以 3 处不会明显肿胀。4 处虽然有绿叶但有机物通过筛管向下运输,4 处不会有有机物积存,所以 4 处也不会明显肿胀。我们还可知道导管是植物体内木质部中主要输导把根部吸收的水和无机盐输送到植株身体各处的管状结构,而图中的处理并没有伤及木质部, 所以植物运输水分和无机盐的管道还在。枝条上部的叶片会得到水分和无机盐不会因树皮环剥而萎蔫,故 C 错误。
如图表示向日葵在 24 小时内的水分吸收和蒸腾作用速率,下列哪一项是正确的( ) A.在光下,吸收速率总是大于蒸腾作用速率 B.在光下,蒸腾作用速率总是大于吸收速率C.在暗处,蒸腾作用速率总是大于吸收速率 D.在暗处,吸收速率总是大于蒸腾作用速率
【答案】D
【解析】蒸腾作用是指植物体把由根吸收来的水分通过叶片的气孔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发到大气中去的一个过程。如图,向日葵在 24 小时内的水分吸收和蒸腾作用速率分了三个部分:黑暗、光照、黑暗,分析图形可知,在黑暗处,吸收水分的速率总是大于蒸腾作用的速率,在光下,大体是中间部分是蒸腾作用的速率大于吸收水分的速率,而两边部分是吸收水分的速率大于蒸腾作用的速率。可见 D 符合题意。
双子叶植物叶表皮上的气孔,结构如图所示,气孔是氧气、二氧化碳出入及水分散失的门户。当保卫细胞含水量多时气孔大,含水量少时气孔小甚至关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保卫细胞形状能改变是因为没有细胞壁
蒸腾作用时水汽化吸热,能带走叶片上的部分热量C.保卫细胞的含水量的多少不会影响植物的光合作用D.将叶片浸入浓盐水中,气孔将如左图所示
【答案】B
【解析】A、由分析知道:保卫细胞形状能改变与细胞的含水量有关,A 错误。B、在汽化过程中要吸热,所以植物进行蒸腾作用能带走叶片的部分热量,B 正确。C、保卫细胞的含水量会影响气孔的开闭,所以会影响植物的光合作用,C 错误。D、盐水的浓度比较大,将叶片浸入浓盐水,细胞会失水,气孔将会变小甚至关闭,D 错误。
关于叶片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 )
叶肉细胞中含有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 B.叶片由叶柄、叶脉、叶肉组成C.叶片上的气孔总是处于开放状态 D.叶片表皮细胞属于营养组织
【答案】A
【解析】A、叶片上表皮的叶肉细胞排列比较紧密,含有的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A 正确。B、叶片由叶肉、叶脉、表皮三部分组成,B 错误。C、气孔是保卫细胞之间形成的凸透镜状的小孔。保卫细胞吸水时, 细胞膨胀,细胞厚度增加,两细胞分离,气孔张开;保卫细胞失水时,细胞收缩,细胞厚度减小,两细胞并合,气孔闭合。C 错误。D、植物叶的上下表皮具有保护作用,属于保护组织,D 错误。
树木移栽的过程中有时需要去掉部分枝叶并且给树木打针输液,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树木输液针头应插入植物的保护组织
树木输液输入的是水和无机盐等营养物质
树木移栽去掉部分枝叶的目的是减少植物的蒸腾作用D.树木移栽后新根生长过程中伴随有细胞分裂和细胞分化
【答案】A
【解析】A、植物体的几种主要组织各具有一定的功能,保护组织一般位于根、茎、叶的表面,具有保护内 部柔嫩部分的功能;分生组织具有强的分裂能力,能不断分裂;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里含有大量的营养组织,营养组织有储存营养物质的功能,含有叶绿体的营养组织还能进行光合作用;输导组织能运输营养物质,导管和筛管属于输导组织。给植物输液用的针头应插入植物的输导组织。A 错误;B、树木输液输入的是水和无机盐等营养物质,靠木质部中的导管输送,B 正确;C、植物体通过根从土壤中吸水的水分大部分通过蒸腾作用散失了,蒸腾作用的主要部位是叶片;刚刚移栽的植物,幼根和根毛会受到一定程度的损伤,根的吸水能力很弱,去掉部分枝叶,可以降低植物的蒸腾作用,减少水分的散失,有利于移栽植物的成活。C 正确;D、细胞分裂和细胞分化是生物体生长发育的基础,树木移栽后新根生长过程中伴随有细胞分裂和细胞分化,D 正确。
将萎蔫的青菜放入清水中,青菜细胞出现如图所示的状态,其原因是( )
15 题图 16 题图 17 题图
A.b 浓度大于 a 浓度,细胞吸水 B.a 浓度大于 b 浓度,细胞失水
C.a 浓度小于 b 浓度,细胞失水 D.b 浓度小于 a 浓度,细胞吸水
【答案】D
【解析】植物细胞吸水的原理是:当细胞液浓度 a 大于周围水溶液浓度 b 时,植物细胞吸水;当植物细胞液浓度小于周围水溶液浓度时,植物细胞失水。刚刚萎蔫的青菜,青菜的细胞液浓度较大,大于清水的浓度,因此青菜的细胞吸水,菜变硬。
植物通过根吸收的水分绝大部分通过蒸腾作用散失掉。如图所示,现有完全相同的甲、乙两个装置, 装置内水面相平,两株植物的叶片大小、形态及功能相同。将两装置放在阳光下照射 1 小时后,比较甲、乙装置中两细管底部的压强(压强用 p 表示),正确的是( )
A.p 甲<p 乙 B.p 甲>p 乙 C.p 甲=p 乙 D.无法确定
【答案】B
【解析】蒸腾作用是指植物体内的水分通过叶片的气孔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发到大气中去的一个过程,可见叶片是蒸腾作用的主要部位。植物吸收的水分只有 1%被植物体利用,99%都通过蒸腾作用散失到大气中去了,因此植物体通过蒸腾作用散失水分会使植物体的重量发生很大的变化。而通过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以及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而使植物体重量增加和减少则比较缓慢。如图可知,甲的叶片少,蒸腾作用散失的水分较少,乙的叶片多,蒸腾作用散失的水分较多,因此,经过一段时间后,甲中的水比乙中的水多、重,压强就大。可见 B 符合题意。
小明用显微镜观察到某植物叶片的结构(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①是叶脉,具有支持和运输作用 B.②④是表皮,属于保护组织
C.③内有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 D.③是叶肉,属于机械组织
【答案】D
【解析】叶片由表皮、叶肉和叶脉组成。图中,①叶脉、②上表皮、③叶肉、④下表皮、⑤气孔。
A、①是叶脉,具有运输水分和无机盐的导管及运输有机物的筛管,所以具有支持和运输作用,A 正确。B、
②是上表皮,④是下表皮,表皮细胞排列紧密,具有保护作用,属于保护组织,B 正确。CD、③是叶肉,属于薄壁组织,含有大量的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部位,能制造并储存营养物质,C 正确;D 错误。18.为研究化肥对农作物生长情况的影响,研究人员在相同条件下,在实验室田地里施用等量有效成分的化肥,对小麦的产量进行对比研究.下表(“√”表示施用化肥,“×”表示没有施用化肥)显示三年实验的结果:
实验用田 施用化肥情况 小麦收成的相对产量
氮肥 磷肥 钾肥
田地 1 × × × 1.0
田地 2 √ × × 2.2
田地 3 × × √ 1.2
田地 4 √ √ √ 3.9
根据上表,以下说法中错误的是( )
A.氮肥可增加小麦的产量 B.对于增加小麦的收成,氮肥比钾肥效果好
C.没有施肥,小麦不能生长 D.同时施用含 N、P、K 的化肥可获得最大的小麦产量
【答案】C
【解析】A、根据田地 1 和田地 2 对比可知,氮肥可增加小麦的产量,故说法正确;B、根据田地 2 和田地 3
对比可知,对于增加小麦的收成,氮肥比钾肥效果好,故说法正确;C、根据田地 1 可知,没有施肥,小麦能生长,故说法错误;D、根据田地 1、田地 2、田地 3 和田地 4 对比可知,同时施用含 N、P、K 的化肥可获得最大的小麦产量,故说法正确.
关于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描述错误的是( )
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为其它生物提供氧气 B.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机物的制造者C.绿色植物维持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D.绿色植物参与生物圈中的水循环
【答案】A
【解析】A、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不断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释放氧气(超过了自身对氧的需要),维持了生物圈中二氧化碳和氧气的相对平衡,错误;B、绿色植物制造的有机物一部分用来构建植物体自身, 一部分为人类和其它生物提供食物来源,人类和其它生物直接或间接以植物为食,正确;C、光合作用从根本上改变了地面上的生活环境。维持大气中氧气和二氧化碳的相对平衡。由这三大意义可知: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是地球上生物的食物、氧气和能量的源泉,正确;D、绿色植物能通过蒸腾作用,把根吸收的水分, 绝大多数以水蒸气的形式蒸发到大气中,促进了生物圈的水循环;正确。
下列农业生产措施与所依据的生物学原理,对应错误的是( ) A.幼苗带土移栽是为了保护幼根和根毛,与降低蒸腾作用没有直接关系
储藏甘薯、白菜的窖必须留有通风孔,主要是为了增加氧气促进呼吸作用 C.合理密植可充分利用光照,提高作物产量
D.春季早播前松土和覆盖地膜,是为了给种子的萌发提供充足的空气和适宜的温度
【答案】B
【解析】A、幼苗带土移栽是为了保护幼根和根毛,提高幼苗的成活率,与降低蒸腾作用没有直接关系,A 正确;B、储存甘薯、白菜的窖必须留有通风孔,是为了散失呼吸作用产生的热量,降低植物的呼吸作用, 而不是为了增加氧气促进呼吸作用,B 错误;C、合理密植可充分利用光照,提高作物产量,C 正确;D、春季早播前松土和覆盖地膜,是为了给种子的萌发提供充足的空气和适宜的温度,D 正确。
二、填空题
一株植物体上所有根的总和叫做根系。主根和侧根区别明显的是 ,主根不明显,主要由不定根组成的是 。
【答案】直根系、须根系
【解析】由种子的胚根发育而成的根叫主根,主根向土壤深处生长;从主根上生出的根叫侧根,主根与侧根相连,向土壤四周生长;从茎、叶上生出的根叫不定根;根系是一株植物上所有根的总和.主要由主根和侧根组成的根系叫直根系,直根系主根发达,直而粗,侧根细小如大豆、萝卜的根系;主要由不定根组成的根系叫须根系,须根系主根不明显,不定根发达如玉米、小麦的根系.
请你利用所学的科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适时松土有利于大豆幼苗生长,主要原因是促进了幼苗 ,从而为幼苗的根细胞从土壤中吸收无机盐等生命活动提供更多的能量。
某同学为使青菜长得快,每天往菜地里施肥,结果许多青菜萎蔫死亡,主要原因是

目前杭州郊区的菜农常用温室大棚生产蔬菜,若要提高温室大棚蔬菜的产量,你认为可以采取什么措 施?(写出一条) 。
要将大量新鲜水稻种子贮藏较长时间,最简便有效的是 。
【答案】(1)根细胞的呼吸作用;(2)土壤溶液浓度过高,大于植物细胞溶液的浓度,导致青菜细胞失水过多而死亡;(3)适量增加大棚中二氧化碳的浓度(或增强大棚的透明度,或白天设法适当提高棚内温度,晚上适当降低棚内温度);(4)将新鲜水稻种子晒干后贮藏。
【解析】(1)植物的根呼吸的是空气中的氧气。经常松土,可以使土壤疏松,土壤缝隙中的空气增多,有利于根的呼吸,促进根的生长。若土壤板结,土壤缝隙中的空气减少,抑制根的呼吸,也抑制根的生长。因此,适时松土有利于大豆幼苗生长,主要原因是促进了幼苗 根细胞的呼吸作用,从而为幼苗的根细胞从土壤中吸收无机盐等生命活动提供了更多的能量。
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原理是细胞外溶液的浓度大于细胞内溶液的浓度时细胞失水,细胞外溶液的浓 度小于细胞内溶液的浓度时细胞吸水。因此每天在菜地上施肥,会使土壤溶液浓度过高,大于青菜细胞溶液的浓度,导致青菜细胞失水过多而死亡。
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为了提高温室大棚蔬菜的产量,要促进光合作用,抑制 呼吸作用。可以采取:适当提高光照强度(如增强大棚的透明度)和二氧化碳浓度能促进光合作用,提高蔬菜产量。另外加大昼夜温差(白天设法适当提高棚内温度,晚上适当降低棚内温度),可以减少有机物的分解,增加有机物的积累,提高蔬菜的产量;另外合理密植、合理施肥、合理灌溉等措施也可以提高蔬菜的产量。
贮藏种子的最适条件是干燥、低温和缺氧,在这样的条件下,种子的呼吸作用最微弱,种子呼吸作用 消耗的有机物最少,可以延长种子的保存时间;如果湿度大、温度高、氧气充足,种子的呼吸作用强,种子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机物多,会缩短种子的贮藏期限。因此,要将大量的新鲜水稻种子贮藏较长时间,最简便有效的是:将新鲜水稻种子晒干后贮藏。
图中 A 为水分从土壤中进到根内部的示意图,B 为根细胞处于某种状态。据图回答:
(1)1 是根尖某处表皮细胞的一部分向外突出形成的,叫做 。
(2)4 所示部分为根尖的 区。
(3)当根毛细胞液浓度大于土壤溶液浓度时,水分依次通过的结构是 。A.1→2→3 B.2→3→1 C.3→2→1 D.1→3→2
(4)3 是根尖内运输水分和无机盐的 。(填结构名称)
某同学给一株植物施肥后,该植物生长不正常。若他在显微镜下观察发现该植物根细胞的状态如图 B 所示,则根细胞液浓度 (填“大”或“小”)于土壤溶液浓度。
植物吸收的水分,除了少部分用于制造有机物。其他的大部分通过 散失。
【答案】(1)根毛;(2)成熟;(3)A;(4)导管;(5)小于;(6)蒸腾作用。
【解析】(1)从图中可以看出 1 结构是成熟区的表皮细胞向外突出形成的根毛,这样可以大大增加根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面积,使成熟区成为根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
成熟区又叫根毛区,是成熟区的表皮细胞向外突起形成大量的根毛后形成的。主要功能是吸收水分和 无机盐。
水分最是由浓度低的地方向浓度高的地方流动,在根毛区中,土壤溶液的浓度小于根毛细胞液的浓度,根毛细胞液的浓度依次小于内部细胞的细胞液的浓度,水分就会从土壤依次经过根毛细胞、成熟区细胞到达内部的导管了。故选 A。
(4)3 是根尖内运输水分和无机盐的导管。
(5)通过图示可以看出 B 图的细胞处于失水状态,因为水分由浓度低的地方向浓度高的地方流动,根细胞液的浓度小于土壤溶液的浓度。
(5)植物体从土壤中吸收的水分,绝大部分变成水蒸气,通过气孔散失到大气中,少部分在细胞的叶绿体 内参与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
电视台播出的真人秀节目——《跟着贝尔去冒险》介绍了很多在野外获取食物和水的方法。其中钻木取水(如甲图)、树皮充饥令人惊叹不已。请运用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由甲图取水装置可知,若要收集到树干中的水分,钉入的竹管应到达茎中的 管处,该结构的主要功能是运输 。
野外取水还可以采用乙图所示的方法:选择枝叶繁茂的小树,用塑料袋将枝叶罩住并扎紧袋子,一段 时间后塑料袋壁上就会出现很多水珠,这种取水方法利用的是植物的 作用。
树皮可以用来充饥的原因是树皮中有 管,其功能是运输 。
每年枣农都会对 5 年以上已结实的枣树进行环状剥皮,如丙图所示,这样做的目的是
,以提高果实产量。
【答案】(1)导;水分和无机盐;(2)蒸腾;(3)筛;有机物;(4)有机物向下的运输通道筛管被割断,减少了有机物向根部运输,能使有机物集中运输到果实
【解析】(1)木质茎的木质部中有导管,能运输水分和无机盐,所以若要收集到树干中的水分,钉入的竹管应到达茎中的导管处。(2)水分以气体状态通过叶片表皮上的气孔从植物体内散失到植物体外的过程叫做蒸腾作用,实验过程中植物进行蒸腾作用散失的水分会凝结在玻璃罩内壁上,叶片中的水分是靠茎中的导管运输来的。(3)木质茎的韧皮部中有筛管,筛管的主要功能是运输有机物。(4)农常常给果树的茎做
环状剥皮,有机物向下的运输通道筛管被割断,减少了有机物向根部运输,能使有机物集中运输到果实, 增加坐果量,提高产量。
下面是一株果树和叶片的结构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滴灌是现代农业生产中一项节水灌溉方式,在安放滴灌管时,要让滴灌孔距离果树一定位置的两旁, 否则果树的根就只向一侧生长。果树吸收水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是根尖的 ;根尖吸收的水和无机盐沿着各个器官的 运输。在乙图中,运输水分和无机盐的结构在 (填图中的标号) 中。水分到达叶片后,大部分以气体的形式从乙图中的⑤散失出去。这个过程叫做 。
甲图中的数字表示物质,字母表示生理活动。若甲中的①表示二氧化碳,则图中的 表示白天和晚上都要进行的生理活动,该图中的 表示的 生理活动有助于维持生物圈中碳— 氧平衡,这一生理活动主要是在叶肉细胞的中进行。
果树开花后会结出果实,果实是由花结构中的 发育而来。
【答案】(1)成熟区;导管;①;蒸腾作用;(2)B;A;光合作用;(3)子房。
【解析】(1)根尖的结构一般可以划分为四个部分:根冠、分生区、伸长区和成熟区。根尖吸水的主要部位是成熟区,也称根毛区。图乙的①是叶脉,内有导管,把根部吸收的水和无机盐向上输送到植株身体各处,植物吸收的水绝大部分经过叶片表面的气孔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失到大气中。这叫蒸腾作用。
由图甲可知:若①表示二氧化碳,A 过程是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因此 A 表示光合作用;B 过程是吸收氧气,放出二氧化碳,因此 B 表示呼吸作用。呼吸作用在活细胞内时刻都在进行。植物的光合作用, 制造有机物,吸收二氧化碳释放出氧气,不仅能满足自身的需要还为其他生物提供食物,维持生物圈中碳
﹣氧平衡。
受精后,花的部分结构凋落了,只有子房发育成果实,其中子房壁发育成果皮,胚珠发育成种子,受 精卵发育成胚。
迪拜沙漠中种出中国杂交水稻,出现“人造绿洲”。袁隆平团队为世界粮食安全再添“中国贡献”。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水稻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 能为人类提供食物和能量,提升沙漠地区粮食自给能力和粮食安 全。
“要素物联网模组”是沙漠种植水稻成功最关键的核心技术,通过该技术将所需水肥自动送达水稻根系。水稻根吸收的水分通过 (填“导管”或“筛管”)运送到叶等器官,其中绝大部分通过
(
10
)
作用散失到环境中,可提高大气湿度,改善沙漠地区生态状况。
水稻根细胞吸收无机盐等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来自根细胞的 作用。
(4)2018 年 5 月 26 日,专家组进行了产量测评,其中一个水稻品种产量超过 500 公斤/亩。若要进一步提
高产量,可采取的措施是 (答出 1 点即可)。
【答案】(1)有机物 (2)导管;蒸腾 (3)呼吸 (4)合理密植
【解析】(1)水稻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能为人类提供食物和能量。
导管是植物体内把根部吸收的水和无机盐由下而上输送到植株身体各处的管状结构。其中绝大部分通 过蒸腾作用散失到环境中,可提高大气湿度,增加降水。
线粒体是细胞内的能量转换器,可以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供生命活动需要。所以,水稻根细胞吸 收无机盐等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来自根细胞的呼吸作用。
影响植物光合作用的因素有:光照、二氧化碳的浓度等,所以在农业生产上,可以通过合理密植、间 作套种等方法,提高产量。
三、实验探究题
中央电视台曾介绍段儒斌发明的微生物催腐剂(含腐生细菌),微生物催腐剂的推广使用有助于解决由焚烧秸秆、稻草带来的环境污染,土地肥力下降等问题,小明为探究腐生细菌对植物落叶的分解作用,将经过灭菌处理的落叶分成甲、乙、丙三组,按下表设计,浇上等量的蒸馏水,放在无菌环境条件下进行培养,并得到如下实验现象:
组别 腐生细菌 温度/℃ 实验现象
甲 无 25 第 25 天落叶还没变化
乙 有 25 第 25 天落叶完全腐烂
丙 有 35 第 18 天落叶完全腐烂
本次实验有 组对照实验。
实验时,甲、乙、丙三组所取的落叶应满足的条件是 。
从实验中可得出的结论是 。
【答案】(1)两;(2)应选自同一种树并且质量要相同(相等或一样).(3)腐生细菌对植物落叶的分解有促进作用,或在一定温度范围内,温度越高,分解作用越明显
【解析】(1)本实验可以形成两组对照实验,分别是甲和乙,变量是腐生细菌;乙和丙,变量是温度。
因为这个实验的目的是探究细菌对植物落叶的分解作用,所以在设置对照组时,要控制其他可能影响 实验结果的条件.即除了有无细菌的条件不同外,其他条件都应该相同,因此三组所取的落叶应选自同一种树并且质量要相同(相等或一样).
若甲、乙两组对照,该实验的变量是细菌,对照组是甲,实验组是乙.实验现象:经过一段时间后, 乙组的树叶完全腐烂,甲组的树叶没有腐烂现象,说明腐生细菌对落叶有分解作用.若乙和丙形成对照实验,变量是温度,说明腐生细菌对落叶的分解作用需要适宜的温度。
氮是植物生长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种重要元素,植物缺氮,植株矮小,叶片黄色枯焦。某生物兴趣小组欲探究氮对植物生长的影响,请你和他们一起来完成整个探究过程:
提出问题:氮会影响植物的正常生长吗?
作出假设: 。
实验步骤:a.取长势相同的玉米幼苗若干,把它们分成相等的两组,编号 A 和 B
把 A 组培养在土壤浸出液中,B 组培养在 。两组均放在温度和光照等都适宜的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
每天观察玉米幼苗的生长情况,并记录。
实验现象:A 组幼苗生长良好,B 组幼苗 。
结论与分析:a.结论:氮会影响植物的正常生长;b.分析:氮通过影响蛋白质的合成,进而影响细 胞的生长和 ,使植株生长缓慢;氮也可能影响 的合成,进而影响植物的光合作用。
【答案】(2)含氮的无机盐会影响植物的生长;(3)缺少氮的无机盐培养液中;(4)植株矮小,叶片发黄;
(5)分裂;叶绿素
【解析】(2)作出假设:含氮的无机盐影响植物的生长。
实验步骤:配制种类齐全的无机盐培养液放在 A 中。该实验的变量是培养液是否含有氮,配制与 A 相比缺少氮的无机盐培养液放在 B 中,作为对照组。将两株生长状况相同的幼苗同时分别培养在 A 和 B 中, 过一段时间后,观察看到的长势情况。
观察看到 A 中的幼苗生长良好,B 的幼苗植株矮小,叶片发黄,这一现象,说明含氮的无机盐影响植物的生长。
得出结论:含氮的无机盐会影响植物的生长。氮通过影响蛋白质的合成,进而影响细胞的生长和分裂,使植株生长缓慢;氮也可能影响的叶绿素合成,进而影响植物的光合作用。
在探究“植物体水分散失”实验时,小明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取 A、B、C 三个量筒,放在同一室内阴凉处。A 中不放植物,B、C 中各放入一株生长状态相同的天竺葵枝条,其中 B 去掉所有叶片,C 保留所有叶片。每天上午 8 时,向量筒加水至 100mL 处,晚上 8 时记录液面的刻度,连续 6 天。测得数据如下表所示。请分析表中的数据,并回答问题:
量筒 液面刻度(mL)
第一天 第二天 第三天 第四天 第五天 第六天
A 99.5 99.5 99 99.7 99.3 99.8
B 94 96 90 97 92 97
C 60 62 50 64 60 68
这六天当中气温最高的是第 天。
量筒 C 第六天通过茎散失的水分是 mL,通过叶片散失的水分是 mL。
如果要根据上述数据得出实验结论,应分别计算 A、B、C 三个量筒六天测量数据的 ,然后进行比较。
根据对上表数据的分析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答案】(1)三;(2)2.8;29;(3)平均数;(4)茎和叶都能够散失水分,但叶是散失水分的主要器官。
【解析】(1)植物的蒸腾作用与温度等有关,而水的蒸发也与温度有关,在一定范围内,温度越高,植物的蒸腾作用越强,水蒸发的越多,由表格中的数据可以知道,第三天时,C 内减少了 50 毫升,B 减少了 10 毫升,A 减少了 1 毫升,为这六天中的最多,所以第三天的温度最高。
(2)A 不放植物三的水分是 0.2ml,B 没有叶子,通过茎散失的水分是 100﹣97﹣(100﹣9.8)=2.8,C 保留所有叶片,通过茎和叶散失的水分一共是 32ml,因此量筒 C 第六天通过茎散失的水分是 2.8ml,通过叶散失的水分是 32﹣3=29ml
如果要根据上述数据得出实验结论,应分别计算 ABC 三个量筒六天测量数据的平均数,然后进行比较。
根据对上表数据的分析可以得出的结论:茎和叶都能够散失水分,但叶是散失水分的主要器官。 30.下面是某实践活动小组在完成【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时设计的探究实验:
①取同一植株上大小相同的两个枝条,分别标记为 A、B;
②枝条 A 保留叶,枝条 B 摘除叶,然后将它们分别插入标有 1 号和 2 号两个大小相同且盛有等量清水的量筒中;
③在量筒液面上滴加油滴,让油滴铺满水面;
④将这两个装置放在相同的环境条件下 24 小时后,观察量筒中液面的变化。请根据以上实验设计回答下列问题:
该实验探究的问题是: ?
量筒中滴加油滴的作用是避免量筒中的 。
(3)24 小时后,你看到的实验现象是 1 号量筒液面 (填“高于”、“等于”或“低于”)2 号量筒液面;这种现象说明 是绿色植物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
(4)某地植被稀少,气候干燥。大面积植树造林后,预期该地区空气湿度将会 (填“上升”或“下降”)。
【答案】(1)叶是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吗?(2)水分蒸发 (3)低于;叶 (4)上升
【解析】(1)题中 A 和 B 的变量是叶片,其它条件都一样,因此是一组对照实验。A 的叶片多,B 的叶片少, 观察两个装置中液面的下降情况。因此该实验探究的问题是:叶片是否是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
(2)植物油比水轻,漂在水的上面形成一层油膜,能防止试管量筒中水的散失。
(3)1 和 2 作为一组对照实验,实验变量是叶,1 所在的量筒中液面下降的快,2 所在的量筒中液面下降的
慢。原因是,1 枝条叶的数量多,叶是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通过蒸腾作用散失的水分多,散失的水分是来自量筒中的水。
(4)某地植被稀少,气候干燥,空气质量差。大面积植树造林后,预期该地区空气湿度将会上升,空气中 氧气含量将会增多。
31.为激励同学们主动去发现现实世界中的生物学问题,在探究过程中,锻炼大家乐于并善于团队合作、勇于创新的科学素养。某初中生物研究性学习小组在学校的小型生态园内,开展了“兰花”的栽培和科学探究活动。他们选取了健康且长势和基本相同的兰草苗 15 株,平均分为三等份,分别放置在温室内,设置为甲、乙、丙三组进行无土栽培(具体培养条件如下表)。
组别 温室内二氧化碳浓度 培养液种类
甲 0.03% 土壤浸出液
乙 0.06% 土壤浸出液
丙 0.06% 蒸馏水
在光照、温度等其他条件都完全相同的情况下,培养一段时间后,兰草苗的长势和重量都发生了一定的变化。请回答下列问题:
该实验探究的目的是 。
甲、丙两组不能形成对照的原因是 。
甲、乙两组中,若二氧化碳均未过量,则 组兰草苗长势较好。
乙、丙两组中,若丙组兰草苗的长势明显较弱,说明兰草苗的生长还需要 。
每组选择多株兰草苗进行实验的目的是 。
【答案】(1)二氧化碳浓度和土壤中的无机盐对兰草的长势和重量的是否有影响(2)变量不唯一(或有两 个变量) (3)乙(4)无机盐(5)避免偶然性
【解析】(1)从给出的三组实验组中,根据变量的唯一性,可以看出有两组对照组,甲和乙是以二氧化碳浓度为唯一变量的对照组,乙和丙是以土壤中的无机盐为唯一变量的对照组,该实验探究的目的是:二氧化碳浓度和土壤中的无机盐对兰草的长势和重量的是否有影响。
从给出的三组实验组中,甲和丙由于同时存在两个变量,变量不唯一,所以不为对照组。
甲玉米与乙玉米是以二氧化碳浓度为唯一变量的对照组,其它的条件均相同。由于乙玉米的二氧化碳 的浓度比甲玉米的二氧化碳浓度高,玉米进行光合作用原料之一是二氧化碳,原料增多,有机物就会制造得多,故实验的结果是乙玉米苗比甲玉米苗长得快。
无机盐对植物的生长发育起着重要的作用,这些无机盐包括含氮、磷、钾、钙、镁、硫、硼、锰、锌、 钼等的多种无机盐,其中植物需要最多的是含氮、磷、钾的无机盐。乙和丙是以土壤中的无机盐为唯一变量的对照组,从而说明植物的生长需要无机盐。
如果在试验中都用一棵玉米苗,则会有很大的偶然性,使实验结果不可靠,选择多株玉米苗进行实验 就是为了避免偶然性,使结果更准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