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全等三角形-2022-2023八年级数学上册夯基课课练(浙教版)(学生版+教师版)

文档属性

名称 1.4 全等三角形-2022-2023八年级数学上册夯基课课练(浙教版)(学生版+教师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2-06-14 19:49:15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2-2023八年级数学上册夯基课课练(浙教版)
1.4 全等三角形
第I卷(选择题)
一、单选题
1.如图,,若,则的度数是( )
A.80° B.70° C.65° D.60°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全等三角形是指面积相等的三角形
B.全等三角形是指能完全重合的三角形
C.周长相等的三角形是全等三角形
D.所有的等边三角形都是全等三角形
3.如图,,,,则的长是( )
A.18 B.17 C.16 D.15
4.如图,已知△ABC≌△ADC,∠1与∠2互余,则∠B等于( )
A.70° B.80° C.90° D.100°
5.如图,把△ABC沿线段DE折叠,使点B落在点F处;若,∠A=70°,AB=AC,则∠CEF的度数为( )
A.55° B.60° C.65° D.70°
6.如图,点,在线段上,与全等,点A与点,点与点是对应顶点,与交于点,则( )
A. B. C. D.
7.已知,△ABC的周长为40cm,AB=10cm,BC=16cm,则DF的长为( )
A.10cm B.16cm C.14cm D.24cm
8.如图,,那么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 B. C. D.
9.如图,若则下列结论中不成立的是( )
A. B.
C.DA平分 D.
10.如图所示,≌,下面四个结论中,不一定成立的是( ).
A.和的面积相等 B.和的周长相等
C. D.
11.如图所示,已知△ABC≌△ADE,BC的延长线交DE于F,∠B=∠D=25°,∠ACB=∠AED=105°,∠DAC=10°,则∠DFB为(  )
A.40° B.50° C.55° D.60°
12.如图,将Rt△ABC沿着点B到点C的方向平移到△DEF的位置,已知,,,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为( )
A.12 B.15 C.18 D.24
13.如图,在△ABC中,AB=AC=24厘米,∠B=∠C ,BC=16厘米,点D为AB的中点,点P在线段BC上以4厘米/秒的速度由B点向C点运动,同时,点Q在线段CA上由C点向A点运动.当点Q的运动速度为( )厘米/秒时,能够在某一时刻使△BPD与△CQP全等.
A.4或6 B.4或8 C.6或8 D.6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填空题
14.若△ABC≌△DEF,AB=DE=4,△DEF面积为10,则在△ABC中AB边上的高为 ___.
15.如图,已知△ABC与△DEF全等,且∠A=72°、∠B=45°、∠E=63°、BC=10,EF=10,那么∠D=_____度.
16.如图,已知,∠ABC与∠ADE是对应角,则图中与∠DAC相等的角是______.
17.如图,,分别是的边,上的点,若,则的度数为___________.
18.如图,△ABC≌△ADE,若∠CAE=41°,AC⊥DE,则∠C的度数为________.
19.如图,ABE≌DCE,AE=2cm,BE=1.2cm,∠A=25°,∠B=48°,那么DE=_____cm,∠C=_________°.

20.如图,在△ABC中,∠ACB=90°,AC=8,BC=10,点P从点A出发沿线段AC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终点C运动,点Q从点B出发沿折线BC﹣CA以每秒3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终点A运动,P、Q两点同时出发.分别过P、Q两点作PE⊥l于E,QF⊥l于F,当△PEC与△QFC全等时,CQ的长为______.
三、解答题
21.如图,,点E在线段上,点F在延长线上,,求证:.
22.如图,在方格纸上,以格点为顶点的三角形叫做格点三角形,请按要求完成下列操作:
(1)将△ABC先向右平移2个单位,再向上平移4个单位,画出平移后的△A1B1C1;
(2)若△ABC与△ABD全等,则图中与点C不重合的点D共有______个;
(3)画出△ABC的AB边上的中线CD以及BC边上的高AE.
23.如图,≌,AC和AE,AB和AD是对应边,点E在边BC上,AB与DE交于点F.
(1)求证:;
(2)若,求的度数.
24.如图,已知,且点B,C,D在同一条直线上,延长交于点F.
(1)求证:;
(2)已知,,求的长度.
25.如图,点A,B,C在同一直线上,点E在BD上,且ABD≌EBC.
(1)若AB=2,BC=3,求DE的长;
(2)判断AD与CE所在直线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
26.我国古代数学家刘微将勾股形(古人称直角三角形为勾股形)分割成一个正方形和两对全等的直角三角形.如图,在△ABC中,∠C=90°,四边形CDEF为正方形,△ADE≌△AGE,△BGE≌△BFE.
(1)求∠AEB的度数;
(2)设BC=a,AC=b,AB=c,求正方形CDEF的边长.(用含a,b,c的式子表示)
27.如图1,在长方形ABCD中,AB=CD=6cm,BC=10cm,点P从点B出发,以2cm/s的速度沿BC向点C运动,设点P的运动时间为ts,且t≤5
(1)PC= cm(用含t的代数式表示)
(2)如图2,当点P从点B开始运动时,点Q从点C出发,以cm/s的速度沿CD向点D运动,是否存在这样的v值,使得以A﹑B﹑P为顶点的三角形与以P﹑Q﹑C为顶点的三角形全等?若存在,请求出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试卷第1页,共3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2-2023八年级数学上册夯基课课练(浙教版)
1.4 全等三角形
第I卷(选择题)
一、单选题
1.如图,,若,则的度数是( )
A.80° B.70° C.65° D.60°
【答案】B
【分析】由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可得,再利用三角形内角和进行求解即可.
【详解】






故选:B.
【点睛】
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及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熟练掌握知识点是解题的关键.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全等三角形是指面积相等的三角形
B.全等三角形是指能完全重合的三角形
C.周长相等的三角形是全等三角形
D.所有的等边三角形都是全等三角形
【答案】B
【详解】
全等三角形是指三条边及三个角都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仅面积或周长相等的三角形不一定是全等三角形,故A、C错误;
等边三角形的边长相等时,是全等三角形,故D错误;
全等三角形能够完全重合,故B正确.
故选B.
【点睛】
本题考查全等三角形的定义:经过翻转、平移、旋转后,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叫做全等三角形,而该两个三角形的三条边及三个角都对应相等.
3.如图,,,,则的长是( )
A.18 B.17 C.16 D.15
【答案】D
【分析】由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可得BE=CD,即可求解.
【详解】
解:∵△ABE≌△ACD,
∴BE=CD,
∴BE+CD=BC+DE=30,
∴2CD=30,
∴CD=15,
故选:D.
【点睛】
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性质,掌握全等三角形的性质是本题的关键.
4.如图,已知△ABC≌△ADC,∠1与∠2互余,则∠B等于( )
A.70° B.80° C.90° D.100°
【答案】C
【分析】根据三角形全等的性质可得∠1=∠BCA,再根据互余和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可得∠B的值 . 
【详解】
解:∵△ABC≌△ADC,
∴∠1=∠BCA,
又∠1与∠2互余,
∴∠2+∠BCA=90°,
∴∠B=90°,
故选C .
【点睛】
本题考查三角形的综合应用,熟练掌握三角形全等的性质、互余的意义和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是解题关键 .
5.如图,把△ABC沿线段DE折叠,使点B落在点F处;若,∠A=70°,AB=AC,则∠CEF的度数为( )
A.55° B.60° C.65° D.70°
【答案】D
【分析】由于折叠,可得三角形全等,运用三角形全等得出,利用平行线的性质可得出,则即可求.
【详解】
解:沿线段DE折叠,使点B落在点F处,







故选:D.
【点睛】
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及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平行线的性质;解题的关键是理解折叠就是得到全等的三角形,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就可以解决.
6.如图,点,在线段上,与全等,点A与点,点与点是对应顶点,与交于点,则( )
A. B. C. D.
【答案】A
【分析】由三角形全等的性质和对应点即可得出答案.
【详解】
∵与全等,点A与点,点与点是对应顶点,
∴.
故选A.
【点睛】
本题考查三角形全等的性质.找准对应点是解题关键.
7.已知,△ABC的周长为40cm,AB=10cm,BC=16cm,则DF的长为( )
A.10cm B.16cm C.14cm D.24cm
【答案】C
【分析】首先由△ABC的周长是40cm,AB=10cm,BC=16cm,求出△ABC中边AC的长度,再根据△ABC≌△DEF,对应边相等求出边DF的长度.
【详解】
解:已知,如图,
△ABC的周长是40cm,AB=10cm,BC=16cm,
∴AC=△ABC的周长-AB-BC=40-10-16=14(cm),
∵△ABC≌△DEF,
∴DF=AC=14cm,
故选:C.
【点睛】
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全等三角形的性质,找准对应边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8.如图,,那么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 B. C. D.
【答案】B
【分析】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得出ED=AC,∠E=∠A,据此即可一一判定,得出答案.
【详解】
解:∵△ABC≌△EFD,
∴ED=AC,∠E=∠A,故C错误,
∴ED-CD=AC-CD,,故B正确,
∴EC=AD,故A错误,
AC与ED在一条直线上,故D错误,
故选:B.
【点睛】
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和平行线的判定的应用,注意: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对应边相等.
9.如图,若则下列结论中不成立的是( )
A.
B.
C.DA平分
D.
【答案】D
【分析】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得出∠B=∠ADE,∠BAC=∠DAE,AB=AD,∠E=∠C,再逐个判断即可.
【详解】
解:A.∵△ABC≌△ADE,
∴∠BAC=∠DAE,
∴∠BAC ∠DAC=∠DAE ∠DAC,
∴∠BAD=∠CAE,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
B.如图,∵△ABC≌△ADE,
∴∠C=∠E,
∵∠AOE=∠DOC,∠E+∠CAE+∠AOE=180°,∠C+∠COD+∠CDE=180°,
∴∠CAE=∠CDE,
∵∠BAD=∠CAE,
∴∠BAD=∠CDE,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
C.∵△ABC≌△ADE,
∴∠B=∠ADE,AB=AD,
∴∠B=∠BDA,
∴∠BDA=∠ADE,
∴AD平分∠BDE,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
D.∵△ABC≌△ADE,
∴BC=DE,故本选项符合题意;
故选:D.
【点睛】
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能熟记全等三角形的性质是解此题的关键,注意: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对应边相等.
10.如图所示,≌,下面四个结论中,不一定成立的是( ).
A.和的面积相等 B.和的周长相等
C. D.
【答案】C
【分析】根据三角形全等的性质,可知: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周长相等,面积相等.
【详解】
根据三角形全等的性质可知:面积相等,所以A不符合题意.
根据三角形全等的性质可知:周长相等,所以B不符合题意.
根据三角形全等的性质可知:对应边相等,AD=CD,AB=CB,应为,所以C符合题意.
根据三角形全等的性质可知:对应边相等AD=CD,所以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睛】
本题考察的知识点为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周长相等,面积相等;熟练掌握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和对应关系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11.如图所示,已知△ABC≌△ADE,BC的延长线交DE于F,∠B=∠D=25°,∠ACB=∠AED=105°,∠DAC=10°,则∠DFB为(  )
A.40° B.50° C.55° D.60°
【答案】D
【分析】设AD与BF交于点M,要求∠DFB的大小,可以在△DFM中利用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求解,转化为求∠AMC的大小,再转化为在△ACM中求∠ACM即可得到结果.
【详解】
解:设AD与BF交于点M,
∵∠ACB=105,
∴∠ACM=180°﹣105°=75°,
∠AMC=180°﹣∠ACM﹣∠DAC=180°﹣75°﹣10°=95°,
∴∠FMD=∠AMC=95°,
∴∠DFB=180°﹣∠D﹣∠FMD=180°﹣95°﹣25°=60°.
故选:D.
【点睛】
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性质,由已知条件,联想到所学的定理,充分挖掘题目中的结论是解题的关键.
12.如图,将Rt△ABC沿着点B到点C的方向平移到△DEF的位置,已知,,,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为( )
A.12 B.15 C.18 D.24
【答案】B
【分析】根据平移的性质得到△ABC≌△DEF,BE=CF=3,DE=AB=6,则HE=4,利用面积的和差得到阴影部分的面积=S梯形ABEH,然后根据梯形的面积公式计算即可.
【详解】
解:∵直角三角形ABC沿着点B到点C的方向平移到三角形DEF的位置,
∴△ABC≌△DEF,BE=CF=3,DE=AB=6,
∴HE=DE-DH=6-2=4,
∵S△ABC=S△DEF,
∴阴影部分的面积=S梯形ABEH=×(4+6)×3=15.
故选B.
【点睛】
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性质,平移的性质:把一个图形整体沿某一直线方向移动,会得到一个新的图形,新图形与原图形的形状和大小完全相同;新图形中的每一点,都是由原图形中的某一点移动后得到的,这两个点是对应点.连接各组对应点的线段平行且相等.
13.如图,在△ABC中,AB=AC=24厘米,∠B=∠C ,BC=16厘米,点D为AB的中点,点P在线段BC上以4厘米/秒的速度由B点向C点运动,同时,点Q在线段CA上由C点向A点运动.当点Q的运动速度为( )厘米/秒时,能够在某一时刻使△BPD与△CQP全等.
A.4或6 B.4或8 C.6或8 D.6
【答案】A
【分析】
设点Q的速度为x,则运动t秒时,CQ=xt,分两种情况讨论①当△BPD≌△CQP时,②当△BPD≌△CPQ时,根据其运动情况表示出线段的数量关系,根据三角形全等的性质计算得到答案即可.
【详解】
解:设点Q的速度为x厘米/秒,则运动t秒时,CQ=xt,
∵P点的速度为4厘米/秒,BC=16厘米,
∴BP=4t厘米,PC=(16-4t)厘米
又∵AB=AC=24厘米,点D为AB的中点
∴BD=AB=12厘米,
∵∠B=∠C,
∴运动t秒时,△BPD与△CQP全等共有两种情况
①当△BPD≌△CQP时,
则有BD=CP,BP=CQ
即12=16-4t,4t=xt
解得t=1,
∴由4t=xt可知,x=4.
②当△BPD≌△CPQ时,
则有BD=CQ,BP=CP
即12=xt,4t=16-4t
∴t=2,x=6.
综合①②可知速度为4厘米/秒或6厘米/秒.
故选A.
【点睛】
本题考查了三角形全等的性质,分类讨论是解题的关键.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填空题
14.若△ABC≌△DEF,AB=DE=4,△DEF面积为10,则在△ABC中AB边上的高为 ___.
【答案】5
【分析】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可得出△ABC的面积也为10,再利用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即可求解.
【详解】
解:∵△ABC≌△DEF,△DEF面积为10,
∴△ABC的面积也为10,
设△ABC中AB边上的高为h,
∴,
即,
∴,
故答案为:5.
【点睛】
此题主要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性质,熟练掌握全等三角形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
15.如图,已知△ABC与△DEF全等,且∠A=72°、∠B=45°、∠E=63°、BC=10,EF=10,那么∠D=_____度.
【答案】
【分析】△ABC中,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求得∠C=63°,那么∠C=∠E.根据相等的角是对应角,相等的边是对应边得出△ABC≌△DFE,然后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即可求得∠D.
【详解】
解:在△ABC中,∵∠A=72°,∠B=45°,
∴∠C=180°﹣∠A﹣∠B=63°,
∵∠E=63°,
∴∠C=∠E.
∵△ABC与△DEF全等,BC=10,EF=10,
∴△ABC≌△DFE,
∴∠D=∠A=72°,
故答案为72.
【点睛】
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性质;注意:题目条件中△ABC与△DEF全等,但是没有明确对应顶点.得出△ABC≌△DFE是解题的关键.
16.如图,已知,∠ABC与∠ADE是对应角,则图中与∠DAC相等的角是______.
【答案】∠BAE(∠EAB)
【详解】
解:∵
∴∠DAC=∠BAE
故答案为:∠BAE
【点睛】
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性质,掌握全等三角形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
17.如图,,分别是的边,上的点,若,则的度数为___________.
【答案】
【分析】根据全等三角形对应角相等,∠A=∠BED=∠CED,∠ABD=∠EBD=∠C,根据∠BED+∠CED=180°,可以得到∠A=∠BED=∠CED=90°,再利用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求解即可.
【详解】
解:∵△ADB≌△EDB≌△EDC,
∴∠A=∠BED=∠CED,∠ABD=∠EBD=∠C,
∴∠ABC=∠ABD+∠ EBD=2∠C
∵∠BED+∠CED=180°,
∴∠A=∠BED=∠CED=90°,
在△ABC中,∠C+∠ABC+∠A=∠C+2∠C+90°=180°,
∴∠C=30°.
故答案为:30°.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全等三角形对应角相等的性质,做题时求出∠A=∠BED=∠CED=90°是正确解本题的突破口.
18.如图,△ABC≌△ADE,若∠CAE=41°,AC⊥DE,则∠C的度数为________.
【答案】49°(49度)
【分析】先由AC⊥DE,∠CAE=41°,得出∠E=49°,再根据全等三角形对应角相等,得出答案即可.
【详解】
∵AC⊥DE,
∴∠AFE=90°,
∵∠CAE=41°,
∴∠E=90°-41°=49°,
∵△ABC≌△ADE,
∴∠C=∠E=49°.
故答案为:49°.
【点睛】
本题考查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和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全等三角形的性质.
19.如图,ABE≌DCE,AE=2cm,BE=1.2cm,∠A=25°,∠B=48°,那么DE=_____cm,∠C=_________°.
【答案】 2 48
【分析】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即可求得结果.
【详解】
∵ABE≌DCE
∴DE=AE=2cm,∠C=∠B=48°
故答案为:2,48
【点睛】
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性质,掌握全等三角形的性质是关键.
20.如图,在△ABC中,∠ACB=90°,AC=8,BC=10,点P从点A出发沿线段AC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终点C运动,点Q从点B出发沿折线BC﹣CA以每秒3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终点A运动,P、Q两点同时出发.分别过P、Q两点作PE⊥l于E,QF⊥l于F,当△PEC与△QFC全等时,CQ的长为______.
【答案】7或3.5
【分析】分两种情况:(1)当P在AC上,Q在BC上时;(2)当P在AC上,Q在AC上时,即P、Q重合时;
【详解】
解:当P在AC上,Q在BC上时,
∵∠ACB=90°,
∴∠PCE+∠QCF=90°,
∵PE⊥l于E,QF⊥l于F.
∴∠PEC=∠CFQ=90°,
∴∠EPC+∠PCE=90°,
∴∠EPC=∠QCF,
∵△PEC与△QFC全等,
∴此时是△PCE≌△CQF,
∴PC=CQ,
∴8-t=10-3t,
解得t=1,
∴CQ=10-3t=7;
当P在AC上,Q在AC上时,即P、Q重合时,则CQ=PC,
由题意得,8-t=3t-10,
解得t=4.5,
∴CQ=3t-10=3.5,
综上,当△PEC与△QFC全等时,满足条件的CQ的长为7或3.5,
故答案为:7或3.5.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性质,根据题意得出关于的方程是解题的关键.
三、解答题
21.如图,,点E在线段上,点F在延长线上,,求证:.
【答案】证明见解析
【分析】由全等三角形的性质证明结合,证明从而可得结论.
【详解】
解: ,

【点睛】
本题考查的是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平行线的判定,证明是解本题的关键.
22.如图,在方格纸上,以格点为顶点的三角形叫做格点三角形,请按要求完成下列操作:
(1)将△ABC先向右平移2个单位,再向上平移4个单位,画出平移后的△A1B1C1;
(2)若△ABC与△ABD全等,则图中与点C不重合的点D共有______个;
(3)画出△ABC的AB边上的中线CD以及BC边上的高AE.
【答案】(1)见详解 (2)3 (3)见详解
【分析】(1)根据平移的方法,现将点进行平移,然后顺次连接即可;
(2)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在方格中找出相等的线段即可得出结果;
(3)根据中线及高线的作法进行作图即可.
【详解】
(1)
解:平移后的△即为所求;
(2)
解:如图所示:由对应边相等,可得:或或,
∴与C不重合的点有三个,
故答案为:3;
(3)如图所示,为等腰直角三角形,理解两个格点与AB交于点D,连接CD即为中线,过点A作AE⊥CB,
∴CD、AE即为所求.
【点睛】
题目主要考查图形的平移,全等三角形的基本性质,三角形高线、中线的作法等,理解题意,掌握基本图形的作法是解题关键.
23.如图,≌,AC和AE,AB和AD是对应边,点E在边BC上,AB与DE交于点F.
(1)求证:;
(2)若,求的度数.
【答案】(1)见解析;(2)35°
【分析】
(1)根据≌,可得∠BAC=∠DAE,即可求证;
(2)由(1)可得∠CAE=35°,再由≌,可得∠C=∠AED,然后根据三角形外角的性质,可得∠BED=∠CAE,即可求解.
【详解】
(1)证明:∵≌,
∴∠BAC=∠DAE,
即∠CAE+∠BAE=∠BAD+∠BAE,
∴;
(2)∵,,
∴∠CAE=35°,
∵≌,
∴∠C=∠AED,
∵∠AEB=∠C+∠CAE,∠AEB=∠AED+∠BED,
∴∠BED=∠CAE=35°.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性质,熟练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对应边相等是解题的关键.
24.如图,已知,且点B,C,D在同一条直线上,延长交于点F.
(1)求证:;
(2)已知,,求的长度.
【答案】(1)证明见详解 (2)2
【分析】
(1)由三角形全等的性质可得出,.根据点B,C,D在同一条直线上,即可求出,即.由对顶角相等即得出,从而即可求出,即可证明;
(2)由三角形全等的性质可得出,,从而可求出,即得出,进而可求出.
(1)
证明:∵,
∴,.
∵点B,C,D在同一条直线上,
∴,
∴.
∵,
∴,
∴,即;
(2)
∵,
∴,,

∴,
∴.
【点睛】
本题考查三角形全等的性质.掌握两个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和对应边相等是解题关键.
25.如图,点A,B,C在同一直线上,点E在BD上,且ABD≌EBC.
(1)若AB=2,BC=3,求DE的长;
(2)判断AD与CE所在直线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
【答案】(1)1;(2)AD⊥CE,见详解
【分析】(1)由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可得BE=AB=2,BD=BC=3,再利用线段的和差可得答案;
(2)先利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与邻补角互补求解∠ABD=∠EBC=90°,从而可得,再证明从而可得答案.
【详解】
解:(1) ∵△ABD≌△EBC,AB=2,BC=3,
∴BE=AB=2,BD=BC=3,
∵点E在BD上,
∴DE=BD-BE=3-2=1;
(2)AD与CE所在直线的位置关系为AD⊥CE.
理由如下:如图,延长交于
∵点A,B,C在同一直线上,且△ABD≌△EBC,
∴∠ABD=∠EBC=90°,
∴,



∴AD⊥CE.
【点睛】
本题考查的是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垂直的定义,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的应用,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是解题的关键.
26.我国古代数学家刘微将勾股形(古人称直角三角形为勾股形)分割成一个正方形和两对全等的直角三角形.如图,在△ABC中,∠C=90°,四边形CDEF为正方形,△ADE≌△AGE,△BGE≌△BFE.
(1)求∠AEB的度数;
(2)设BC=a,AC=b,AB=c,求正方形CDEF的边长.(用含a,b,c的式子表示)
【答案】(1)∠AEB=135°;(2)正方形CDEF的边长为.
【分析】(1)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以及全等三角形的性质推出∠GBE+∠GAE=45°,再利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即可求解;
(2)设正方形CDEF的边长为x,利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推出AD=AG=b-x,BF=BG=a-x,再由AG+ BG=c,即可求解.
【详解】
解:(1)∵△ADE≌△AGE,△BGE≌△BFE,
∴∠GBE=∠FBE,∠GAE=∠DAE,
∵∠C=90°,
∴∠CBA+∠CAB=90°,即∠GBE+∠GAE=45°,
∴∠AEB=180°-(∠GBE+∠GAE)=135°;
(2)∵△ADE≌△AGE,△BGE≌△BFE,
∴BF=BG,AD=AG,
设正方形CDEF的边长为x,
∴AD=AG=b-x,BF=BG=a-x,
∵AG+ BG=c,
∴b-x+ a-x=c,
∴x=,
即正方形CDEF的边长为.
【点睛】
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性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解题的关键是学会利用参数构建方程解决问题.
27.如图1,在长方形ABCD中,AB=CD=6cm,BC=10cm,点P从点B出发,以2cm/s的速度沿BC向点C运动,设点P的运动时间为ts,且t≤5
(1)PC= cm(用含t的代数式表示)
(2)如图2,当点P从点B开始运动时,点Q从点C出发,以cm/s的速度沿CD向点D运动,是否存在这样的v值,使得以A﹑B﹑P为顶点的三角形与以P﹑Q﹑C为顶点的三角形全等?若存在,请求出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答案】(1)(10﹣2t);(2)当v=1或v=2.4时,△ABP和△PCQ全等.
【分析】(1)根据题意求出BP,然后根据PC=BC-BP计算即可;
(2)分△ABP≌△QCP和△ABP≌△PCQ两种情况,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解答即可.
【详解】
解:(1)∵点P的速度是2cm/s,
∴ts后BP=2tcm,
∴PC=BC BP=(10 2t)cm,
故答案为:(10﹣2t);
(2)由题意得:,∠B=∠C=90°,
∴只存在△ABP≌△QCP和△ABP≌△PCQ两种情况,
当△ABP≌△PCQ时,
∴AB=PC,BP=CQ,
∴10 2t=6,2t=vt,
解得,t=2,v=2,
当△ABP≌△QCP时,
∴AB=QC,BP=CP,
∴2t=10-2t, vt=6,
解得,t=2.5,v=2.4,
∴综上所述,当v=1或v=2.4时,△ABP和△PCQ全等.
【点睛】
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性质,解题的关键在于能够利用分类讨论的思想求解.
试卷第1页,共3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