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文化运动

文档属性

名称 新文化运动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民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3-05-19 17:30:4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32张PPT。新文化运动一个农村少女无望地伫立在田间,她祖祖辈辈坚守在这块土地,过着贫穷又落后的生活。随着近代列强打开中国的大门,她的生活越来越艰难。她就是当时旧中国的一个缩影、一个象征。
为了改变她贫弱的困境,许多人做出了积极的尝试;
地主阶级给她带来了新巧的饰品,但难以从根本改变她的困窘;
资产阶级分别拿来了西方贵妇的裙裳和时髦大方的洋装,可惜不合尺寸且不伦不类,无法穿着。 这时又来了一些年青人,他们探讨着,想要她走出去见识广阔的天地,学习西方文化,从根本上改变她的行为及思想…… (1)地主阶级带来的“新巧的饰品”指的是什么?资产阶级带来的西式贵妇裙裳和洋装又分别指什么?
(2)新来的年青人都有哪些,他们掀起了什么运动?想一想:(1)”新巧的饰品”指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武器装备。西式贵妇裙裳和洋装分别指资产阶级维新派和革命派分别尝试在中国实行君主立宪制和民主共和制。
(2)新来的年青人有陈独秀、胡适、鲁迅、蔡元培等。他们掀起了新文化运动。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三个阶段学思想文化新文化运动学器物学制度维新变法辛亥革命洋务运动睁眼看世界师夷长技以制夷君主立宪制民主共和制 复习要求:
1.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并举出相应的代表。
2.探讨新文化运动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考试说明:
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和主要内容、新文化运动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新文化运动背景兴起主要内容评价知识结构一、运动背景1、政治2、经济3、思想西方启蒙思想进一步传入,民主共和思想已纪深入人心。袁世凯掀起尊孔复古逆流(直接)1、标志: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新青年》
2、代表:陈独秀、鲁迅、胡适等
3、前期指导思想:民主、科学
4、主要阵地:《新青年》
5、活动基地: 北京大学二、运动兴起代表:陈独秀鲁迅胡适钱玄同刘半农李大钊活动基地:北京大学1917年蔡元培请鲁迅为北大设计的校徽 北京大学创始于1898年,初名京师大学堂,1912年改为现名,是近现代中国进步思想和革命的发源地和中心。请思考:
“思想自由”、“兼容并包”办学方针的实质是什么?鼓励各学科观点自由发展,让新思想去抢占封建思想的阵地。提倡新文学
反对旧文学提倡新道德
反对旧道德提 倡 科 学
反 对 愚 昧提 倡 民 主
反 对 专 制 三主要内容德先生:
指民主即资产阶级民主思想和民主制度
赛先生:
指科学即近代自然科学法则和科学精神 旧道德:
指孔子学说为代表的儒家传统道
德。其核心内容是三纲五常。历代
统治者以此来束缚人们的思想。
新道德:
指男女平等、个性解放等《文学革命论》《文学改良刍议》陈独秀
主张:推倒陈腐、雕琢、艰涩的旧文学建设新鲜、平易、通俗的新文学胡适
提倡白话文代替文言文
强调写文章“须言之有物”四 新文化运动的意义
1.积极
(1)思想解放运动:为新思想的发展开辟了道路;
A各种新思潮形成百家争鸣的局面;
B马克思主义开始在中国广泛传播。
(2)促进民众觉醒:唤起人们关心国家政治事务;
(3)文化转型运动:为现代文化发展提供新模式。
2.消极
(1)具有片面性:对中西文化的看法存在 的偏向。
近代前期资产阶级维新派和激进派对待儒家思想有什么不同?造成这种不同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不同点:
维新派将西方资级的政治学说和中国传统儒学相结合,宣传变法.
激进派,对儒家的传统道德进行了深刻的揭露和批判原因:(代表阶层不同)
维新派代表民族资级上层.
激进派代表民族资级中下层.问题探究新文化运动与维新变法和辛亥革命的比较 二、近代前期中国思想界向西方学习的历程、特点及其认识中国近代出现了哪三次
思想解放的潮流?(1)19世纪末,资产阶级维新派与封建顽固势力围绕着要不要变法,要不要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要不要提倡西学、改革教育制度,进行了一场激烈的论战。这是资本主义思想同封建思想的正面交锋,形成了中国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2)1905~1907年,资产阶级革命派与保皇派之间围绕要不要暴力推翻清政府,要不要实行民主政治,要不要改变封建土地制度等,展开了论战,使民主革命思想得到传播,形成了又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
(3)1915年新文化运动兴起,它以民主和科学作为指导思想,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在社会上掀起了一股思想解放的潮流。农民阶级地主阶级资产阶级无产阶级《资政新篇》 政治、经济、文化等
(没有付诸实践)改革派— “师夷长技以制夷”洋务派— 洋务运动(“自强” “求富”)维新派— 戊戌变法(君主立宪制)革命派— 辛亥革命(民主共和制)激进派— 新文化运动(思想文化)社会主义和马克思主义思想 器物(军事、科技) 制度 思想、文化课后探究 19世纪晚期到五四运动(1919年)前后,哪些阶级先后提出了向西方学习的救国方案? (05江苏)概括洋务派、维新派、新文化运动领袖们“向西方学习”的主要主张、社会实践和各自特点,指出他们在目标追求上的共同之处,并分析这一追求过程对中国近代历史发展产生的影响。洋务派:学习西方技术(或“中体西用”);洋务运动;学习西方的器物和技术;
维新派:要求变法维新(或实行君主立宪,发展资本主义);戊戍变法;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
新文化运动领袖:提倡民主与科学;新文化运动;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共同之处:挽救民族危亡。
影响: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近(现)代化;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促进人们的觉醒(或答救亡与启蒙相辅相成)1.新文化运动的兴起的根本原因是
A.中国资本主义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B.民族资产阶级要求实现民主政治
C.北洋军阀在思想上实行尊孔复古
D.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影响
2.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思想文化背景是
①新式学堂的建立和留学风气日盛 ②西方启蒙思想在中国进一步广泛传播 ③民主共和思想已深入人心 ④尊孔复古逆流泛滥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1.新文化运动的兴起的根本原因是
A.中国资本主义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B.民族资产阶级要求实现民主政治
C.北洋军阀在思想上实行尊孔复古
D.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影响
2.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思想文化背景是
①新式学堂的建立和留学风气日盛 ②西方启蒙思想在中国进一步广泛传播 ③民主共和思想已深入人心 ④尊孔复古逆流泛滥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1.新文化运动的兴起的根本原因是
A.中国资本主义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B.民族资产阶级要求实现民主政治
C.北洋军阀在思想上实行尊孔复古
D.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影响
2.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思想文化背景是
①新式学堂的建立和留学风气日盛 ②西方启蒙思想在中国进一步广泛传播 ③民主共和思想已深入人心 ④尊孔复古逆流泛滥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3.新文化运动实质上是
A.资产阶级反对复辟倒退的斗争
B.中国传统文化的改良运动
C.资产阶级传播西方文化的运动
D.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思想文化运动
4.有人说新文化运动是维新变法和辛亥革命的继续,这主要是指
A.主张民主和科学
B.坚持反封建
C.倡导学习西方
D.反对尊孔复古
5. 在新文化运动中,陈独秀等先进知识分子强调科学与民主并重,在政治上实行
A.民主共和制 B.君主立宪制
C.苏维埃体制 D.人民民主制
6.在新文化运动中,教育家蔡元培提倡“兼容并包”的宗旨是
A.推动体育、智育、美育、德育均衡发展
B.鼓励各种学术观点在大学里自由发展
C.打破地域界限聘任人才
D.提倡学科之间的综合7.前期新文化运动把斗争矛头指向儒家传统道德,实质上是为了
A.宣传西方资产阶级的思想
B.彻底反对儒家思想
C.在思想上反对封建主义
D.追求资产阶级的民主政治
8.前期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功绩在于
A.确立了“民主”和“科学”的主导地位
B.批判了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思潮
C.揭开了传播马克思主义的新篇章
D.沉重打击了封建正统思想的权威9.辛亥革命后到五四运动前,中国国内政治斗争的焦点是: A、民主共和与专制复辟的斗争 B、革命与保皇的斗争 C、马克思列宁主义与改良主义的斗争 D、维新与守旧的斗争
10.新文化运动前期的领导者与同一时期的孙中山等革命家相比,共同的缺点是:
A.忽视人民群众的作用 B.对封建主义势力妥协
C.对帝国主义分子妥协 D.对顽固势力妥协11.“无论何种学派,苟其言之成理,持之有故,尚不达自然淘汰之命运,即使彼此相反,也听他们自由发展”,蔡元培的这一方针,在当时的积极效果是
A.缓和各种思想文化的矛盾  B.鼓励新思想新文化的发展 C.吸收消化尊孔复古思想  D.使各种思想自由发展
12.1917年后,新文化运动出现了新的发展,这里的“新”,指的是
A.改变了对东西方文化的看法 B.系统地介绍马克恩主义 C.开始宣传十月革命 D.以进化论为指导思想13.下列作品中,既明确体现出反对旧道德,又鲜明反映出提倡新文学的是:
A.《文学改良刍议》B.《文学革命论》
C.《狂人日记》D.《庶民的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