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5课《国行公祭 为佑世界和平》线上教学实录

文档属性

名称 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5课《国行公祭 为佑世界和平》线上教学实录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6-15 22:31:0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5 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 课堂实录
环节一: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本单元的最后一篇课文《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
这篇课文是一篇新闻评论。
学习这篇课文,我们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这篇新闻评论的核心观点是什么?
要解决这个核心问题,我们需要通过以下问题逐步推进。
这篇新闻评论源于哪个新闻事件?
围绕这个新闻事件,作者分段列举了哪些新闻事实?每个列举的新闻事实之间有怎样的关系?
通过这样的关系,作者想表达的观点是什么?
段与段的新闻事实之间有怎样的关系?段与段的观点之间有怎样的关系?通过这样的关系,作者想表达的核心观点是什么?
环节二:积累语言
环节三:讲解课文
新闻评论源于新闻事件,因此要明确这篇新闻评论的核心观点是什么?
我们先要了解这篇新闻,评论源于哪个新闻事件。
我们从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这几个要素入手,分别梳理信息。
第一句指明地点,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集会广场。
第五句中的今天指明了时间。根据书下注释一可知,是二零一七年十二月十三日。
第五句,主语中国指明了该事件的实施主体。
第四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公祭仪式等短语指明了事件。
梳理清楚这些要素后,我们试着概括新闻事件:二零一七年十二月十三日,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中国举行第四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的公祭仪式。
本文便源于这一新闻事件。
围绕这一新闻事件,作者在第一段中列举了两个相关事实。
首先,作者摘录了国家公祭鼎铭文中“国行公祭,法立典章。铸兹宝鼎,祀我国殇”语句,这句铭文既点出课文标题国行公祭依据的来历,又表明铸造国家公祭定是为了悼念南京大屠杀中死难的同胞。
接着,作者简述了南京大屠杀惨案的历史,用“野蛮、惨绝人寰、杀戮”等饱含感情的词语表达对侵华日军暴行的愤怒。
“南京的历史,人类的记忆”省略了主语,其实是这是南京的历史,就是人类的记忆。省略主语后这两个判断句看起来像两个偏正短语,从南京到人类,强调南京大屠杀惨案是重大的国际事件,是涉及历史常识,人类良知与正义的国际性问题。
引出本段结尾句,“中国人民永远牢记南京大屠杀历史,与全世界爱好和平与正义的人们共同维护和平。”
通过上述新闻事件和相关事实,作者想表达的观点是什么?
通过刚才的解读,我们可以归纳出设立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的初衷,一是悼念遇难同胞。二是提醒人们要永远牢记南京大屠杀历史。三是呼吁维护世界和平。
据此,作者在第一段想表达的观点是:中国人民会牢记历史,希望与全世界爱好和平与正义的人们共同维护和平。
那么围绕这一新闻事件,作者还列举了哪些新闻事实呢?这些新闻事实之间有怎样的关系?通过这样的关系,作者又想表达哪些观点?
按照这样的思路,我们继续研读后面的课文。
第二段列举了哪些新闻事实。
三个分号可以帮助我们梳理第二段列举的新闻事实,他们依次是一、美国波士顿环球邮报近日发表有关南京大屠杀的长篇文章。二、加拿大安大略省议会于二零一七年十月通过有关设立南京大屠杀纪念日的动议。三、美国圣迭戈市的图书馆举办讲述南京大屠杀史实的活动。四、加利福尼亚州街头不久前落成东京审判时南京大屠杀的第一位证人美国医生罗伯特威尔逊的纪念碑。人们自发为之献花。五、日本高中和大学老师组成的研究会建议将南京大屠杀等词语列入教科书。
上述新闻事实之间有怎样的关系?
他们覆盖美国、加拿大、日本三个国家,涉及政府、议会、新闻媒体、文教部门,一般民众等多个层面,
以示全世界的正义之士,没有忘记南京大屠杀的历史。他们纪念方式多样,包括通过动议、举办活动、发表文章、落成纪念碑、建议修订教科书等,佐证以不同方式纪念死难者。
“近日”、“二零一七年十月”,“不久前”等说明他们发生在南京大屠杀发生八十年后这个时间点附近。
由此可见,第二段,围绕“南京大屠杀发生80年后,全世界的正义之士仍在以不同方式纪念死难者”一句,从不同国家、不同层面、不同纪念方式,多角度列举新闻事实。
通过这些新闻事实作者想表达的观点是什么?
这些新闻事实表明:不止中国,世界各国都在用自己的方式记住南京大屠杀这段历史。
如果我们揣摩词句中隐含的作者立场和情感倾向,对这些新闻事实还会有更全面的认识。
在新闻事实之后,作者用一个省略号暗示在世界范围内还有更多类似的纪念之举。由此引出本段结尾句“历史不可能被忘却。”为了强调牢记历史的重要性,这一结尾句以双重否定句、被动句的形式强化情感。且使用了全文唯一一个感叹号。
由此可见,作者在第二段想表达的观点是,全世界爱好和平的人们绝不可能忘却历史。
刚刚我们梳理了第二段的新闻事实,分析了这些新闻事实之间的关系。
并揣摩词句中隐含的作者立场和情感倾向,从而理解了作者在第二段想表达的观点。
那么请同学们按照这样的思路研读第三、第四段,并思考作者在第三、第四段分别列举了哪些新闻事实。通过这些新闻事实,作者分别想表达什么观点?
第三段列举了哪些新闻事实?
分号和关联词“还”可以帮助我们梳理本段列举的日本右翼分子制造的一些事件。
这些新闻事实依次是,日本右翼分子在连锁酒店大肆摆放美化侵略战争的书籍,大规模篡改历史教材。
因为2017年9月,美国旧金山市议会通过设立慰安妇日的议案,属于日本右翼的大阪市市长与其解除姐妹城市关系。日本右翼企图通过修宪复活军国主义。
上述新闻事实之间有怎样的关系?
从上述新闻事实看,从为军国主义侵略历史翻案到逃避正视历史的责任,再到企图复活军国主义,日本右翼分子明目张胆的程度不断加深。这样递进式排列新闻事实的顺序,使读者意识到日本右翼分子百般抵赖,扭曲历史,美化战争,颠倒黑白。
同样,本段中也出现了一个省略号,暗示日本右翼分子罔顾人类良知的行为不胜枚举。
由此可见,第三段从 “在日本,右翼分子否认历史的态度仍然顽固”一句出发,层层递进的列举新闻事实。
通过这些新闻事实作者想表达的观点是什么?
这些新闻事实提醒读者:在日本右翼分子正试图忘记历史,篡改历史。作者用“顽固”、“丑态百出”、“妄图”、“辱没”等带有贬义的词语描述日本右翼分子的所作所为,表达强烈的批判之情。对日本右翼分子称谓,用“那些人“,而不是”这些人“拉开他们与作者、读者的距离,颇有将其表演至于聚光灯下呈现其丑态的意味。
揣摩词句中隐含的作者立场和情感倾向后,我们可以清楚感受到第三段的观点是:日本右翼分子试图否认历史,篡改历史的态度是十分顽固的。
第四段列举了哪些新闻事实,他们之间有怎样的关系?
本段列举了两个新闻事实,这可以从分号中看出。
第一个新闻事实是2017年11月,日内瓦裁军会议取消了日本和平演讲的资格,暗示各国爱好和平与正义的力量正联合起来,谴责日本右翼分子。
第二个新闻事实是联合国人权理事会提出二百一十八项建议,狠批日本在历史问题上的态度。
其中,“狠批“等词表明人权理事会的严正立场。
由此可见,第四段,围绕“日本右翼分子越顽固,越会引起爱好和平的人们高度警惕”一句列举新闻的事实。
通过这些新闻事实作者想表达的观点是什么?
这些新闻事实是国际组织对日本右翼分子的警示和提醒。作者将所有正义力量的集体记忆和唯有日本右翼分子仍在梦中呓语对举,道出否认历史,篡改历史的行径不得人心。
“呓语”、“装睡”、“梦游”等语言揭示日本右翼分子并非不知日军南京大屠杀的罪恶,只是幻想逃避历史罪责的清算。
由此可见,作者在第四段想表达的观点是,全世界爱好和平的人们要联合起来警示日本右翼分子,敦促其正视历史。
第二至四段的新闻事实之间有怎样的关系?
这三段都列举了不止一个新闻事实。多角度多方面的阐释各段的观点。
这三段的新闻事实可分为三类。
第二段的新闻事实属于世界各国爱好和平的人们不忘南京大屠杀历史的表现。
第三段的新闻事实属于日本右翼分子开脱战争罪责的表现。
第四段的新闻事实属于国际组织警示敦促日本右翼分子正视历史的表现。
第二段和第四段列举的新闻事实提醒人们牢记日军暴行,显示牢记历史,坚持正义是人心所向。
第三段列举的新闻事实,揭露了日本右翼份子的怙恶不悛,更显现写作本文的必要性。
这些新闻事实组合在一起,使本文对人类良知的阐说与对世界和平的呼吁更加充分。
第二至四段的观点之间有怎样的关系?通过这样的关系,作者想表达什么?
厘清各段观点之间的关系,我们要关注段与段之间的衔接。
转折连词“但”连接第二第三段,使文章从写国际社会铭记历史的正义表现,转入写日本右翼否认历史的无赖行径,前后对比鲜明。
这个“但”不仅表示语意转折还表现了情感的转变。日本右翼分子试图否认历史、篡改历史的顽固态度,让具有正义感的人们十分痛心。一个“但”字表达了作者的愤慨之情。
第四段首句,“历史不会因时代变迁而改变,事实也不会因巧舌抵赖而消失。”承接第三段,指出日本右翼分子试图否认历史、篡改历史是不可能的。从而引出后文国际社会对他们的警示和提醒。
据此,连缀第二至四段的观点,我们可推断作者想表达的是:全世界爱好和平的人们,绝不可能忘却历史。但是,日本右翼分子试图否认历史,篡改历史的态度是十分顽固的。因此,全世界爱好和平的人们要联合起来警示日本右翼分子,敦促其正视历史。
把第一段的观点和第二至四段的观点联系起来。我们发现第二至四段用全世界爱好和平的人们的共识来抨击日本右翼分子的丑行。回应的第一段侧重阐述如何牢记历史。
那么第五、第六段和前文又有什么关系呢?
请同学们思考,第五第六段列举了什么新闻事实“这一新闻事实支撑了什么观点?这一观点和前文的观点之间有什么关系?
第五段,围绕南京,从恐怖之城到和平之城的命运变迁,引述八十年前纽约时报的报道。转述八十年后,国际和平城市协会相关人士的言论,对比南京的今昔变化,表达了和平是何等珍贵的观点。
第六段的观点承接第五段。正因为和平何等珍贵,所以中国在保卫人民和平生活的同时,矢志捍卫世界和平。
我们把第五第六段的观点和第一段的观点联系起来,可见第五、第六段也回应了第一段,侧重阐述要维护世界和平。
第五、第六段和前文有什么关系?通过这样的关系,作者想表达的核心观点是什么?
纵观全文的新闻事实,以南京为原点,起笔于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举行的国家公祭仪式,扩展到世界各国国际组织对待南京大屠杀历史的不同态度,有正有反,收束于南京成为国际和平城市。首尾呼应,既有中国立场,又具备国际视野。
把第五、第六段的观点和前文的观点联系起来,作者想表达的是中国人民永远牢记南京大屠杀历史,与全世界爱好和平与正义的人们共同维护和平。全世界爱好和平的人们,包括日本有良知的国民在内,绝不可能忘却这段历史。但是,日本右翼分子试图否认历史,篡改历史的态度一直是十分顽固的,因此,全世界爱好和平的人们要联合起来警示日本右翼分子,敦促其正视历史的真相。正因为和平何等珍贵,所以中国珍爱和平生活,矢志捍卫世界和平。
由此可知,这篇新闻评论的核心观点是,我们要牢记历史,维护世界和平。
回顾本节课的学习过程。
为了解决核心问题,这篇新闻评论的核心观点是什么?
我们首先了解本文源于哪个新闻事件。
然后围绕这一新闻事件,梳理相关新闻事实,分类归纳这些新闻事实。
接着先厘清每一类新闻事实的内在关系,从而理解每一类新闻事实分别支撑的观点。
再厘清不同类的新闻事实之间的关系,从而理解各观点之间的关系。
在此基础上,归纳出本文的核心观点。
环节四:归纳新闻体裁的特点
同学们,第一单元的前几课我们比较了消息、新闻特写和通讯的不同特点。
今天我们仿效这一思路,比较一下消息、新闻特写、通讯和新闻评论的不同特点。
请同学们以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一文为例,尝试归纳新闻评论的特点。
从篇幅看,消息要求,在最短的篇幅内传递尽量多的最新信息。新闻特写的篇幅则比较灵活,通讯的篇幅往往较长。新闻评论的篇幅一般较短。
从时效性看,消息要迅速报道最新发生的事件,时效性最强。新闻特写时效性一般。通讯的时效性较弱,现在有日益变强的趋势。新闻评论一般要及时评述最新事件,时效性强。
从主要内容看,对于一个新闻事件,消息一般报道其整体;新闻特写突出呈现其中某一场景;事件通讯一般详细记述其具体过程,而人物通讯则具体表现事件中的特定人物;新闻评论要对新闻事件、社会现象、重要问题等发表评论。
从表达方式看,消息以记叙、说明为主,较少有议论描写,极少抒情。新闻特写往往记叙、描写特定场景。通讯融记叙、议论、描写、抒情于一体。新闻评论以记叙、议论为主,叙议结合用事实说理。,,
第一单元我们学习了五篇课文,分别属于不同新闻体裁。
这些课文虽然体裁不同,但都秉持用事实说话的原则,或报道新闻事实,或列举新闻事实阐明观点。
环节五:布置作业
同学们,这节课就上到这里,我们下节课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