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济南版生物七下3.6.2 传染病及预防 同步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2022年济南版生物七下3.6.2 传染病及预防 同步练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07.6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2-06-07 22:29:53

文档简介

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2022年济南版生物七下3.6.2 传染病及预防 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2021七下·鱼台期末)下列疾病中属于传染病的是(  )
A.呆小症 B.冠心病
C.乙型肝炎 D.先天性愚型病
2.(2021七下·韶关期末)流感病毒、流感病人、流感病人的飞沫、健康人分别属于(  )
A.病原体、传播途径、传染源、易感人群
B.病原体、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
C.传染源、易感人群、传播途径、病原体
D.易感人群、病原体、传播途径、传染源
3.(2021七下·清远期末)每年春季多地出现手足口病病例,卫生部门要求幼儿园要做好教室和幼儿用具的消毒卫生工作,尽量减少病例传播。这一预防措施属于(  )
A.消灭病原体 B.切断传播途径
C.控制传染源 D.保护易感人群
4.(2021七下·揭东期末)我国科研工作者通过不懈努力,终于成功研发新冠肺炎疫苗,越来越多的人已经免费接种了疫苗,在传染病的预防措施中,接种疫苗属于 (  )
A.切断传播途径 B.控制传染源
C.保护易感人群 D.杀灭病原体
5.(2021七下·揭东期末)“你打新冠疫苗了吗?”成为最近流行的问候语,接种疫苗可提高人体对相应疾病的抵抗能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接种疫苗可刺激身体产生非特异性免疫反应
B.接种的疫苗相当于抗体,可使人体产生相应的抗原
C.大面积接种疫苗的目的是有效切断传播途径
D.接种疫苗后应注意清淡饮食,多喝水,避免劳累
6.(2021七下·揭东期末)夏季是消化道传染病的高发季节,学校食堂会加强食品卫生管理,及时消毒餐具。以上做法属于传染病预防措施的(  )
A.控制传染源 B.切断传播途径
C.保护易感人群 D.减少传播媒介
7.(2021七下·鱼台期末)下列属于血液传染病的传播媒介的是(  )
A.吸血昆虫 B.土壤 C.空气 D.接触
8.(2021七下·淮南期末)国外新冠肺炎累计确诊病例已过亿。我国采取了多种方法预防传染病流行,下列预防新冠肺炎的方法中属于控制传染源的是(  )
A.对公共出人场所进行消毒 B.隔离新冠肺炎病人
C.日常出行戴口罩 D.经常锻炼身体
9.(2021七下·合山月考)“使用公筷,筷筷有爱”。从预防传染病的角度来说,“使用公筷"属于(  )
A.控制传染源 B.切断传播途径
C.保护易感人群 D.杀灭病原体
10.(2020七下·德城期末)2019年3月5日,英国《卫报》报道,一位被称为“伦敦病人”的英国艾滋病患者在接受干细胞治疗3年后,病情得到控制,或将成为继“柏林病人”之后,全球第二例被“治愈”的艾滋病患者。这给全世界艾滋病人带来了曙光,下列关于艾滋病的说法错误的是(  )
A.HIV是艾滋病的病原体
B.与艾滋病患者的一般接触(如握手等),也会使人感染艾滋病
C.艾滋病是一种免疫缺陷病,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传染病
D.艾滋病患者不仅需要医疗上的帮助,他们更需要其他人心灵上的关爱、尊重
11.(2020七下·揭西期末)艾滋病是由艾滋病毒(HIV)引起的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传染病。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HIV没有细胞结构,不能独立生活
B.HIV主要侵犯并破坏人体免疫系统
C.HIV可存在于血液、精液,宫颈分泌物、乳汁、尿液中
D.与艾滋病病人共餐、握手是传染艾滋病的途径之一
12.(2019七下·揭西期末)下列可能传播艾滋病的行为是(  )
A. 与艾滋病病人握手 B.与艾滋病病人共同进餐
C.与艾滋病病人交谈 D.与艾滋病病人共用针头
13.(2020七下·揭西期末)目前,世界各地再次出现了“麻疹”疫情,下列关于引起“麻疹”的致病微生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该微生物的细胞与动植物的细胞的差别是没有成形的细胞核
B.该微生物不能独立生活,只有寄生在活细胞内才能表现生命特征
C.该微生物的细胞由蛋白质衣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
D.该微生物在传染病流行的三个环节中属于传染源
14.(2020七下·揭西期末)图中甲同学是新冠肺炎(Covid-19)患者,从传染病角度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甲属于传染源
B.乙属于易感人群
C.该病毒可通过飞沫传播
D.乙可注射卡介苗预防流感
15.(2020七下·扶风期末)不久前,初二年级某班出现了感染手足口病的病例,学校随即请感染及疑似该病的学生回家隔离,此预防措施属于(  )
A.控制传染源 B.切断传播途径
C.保护易感人群 D.以上三项都不是
16.(2020七下·秦皇岛期末)口罩成了今年的紧俏商品,也成了街上一道靓丽风景,对预防新冠疫情起到了很好地作用,此举又属于预防传染病的哪个措施(  )
A.保护易感人群 B.切断传播途径
C.控制传染源 D.都属于
17.(2020七下·秦皇岛期末)疫情期间,武汉等几个城市建立方舱医院对患者集中隔离治疗,有效遏制了疫情的传播,此举属于预防传染病的哪个措施(  )
A.保护易感人群 B.切断传播途径
C.控制传染源 D.都属于
18.(2019七下·长垣期末)为了防止艾滋病传入我国,政府决定停止进口一切外国血液制剂,这种预防措施(  )
A.控制传染源 B.切断传播途径
C.保护易感人群 D.保护传染源
二、填空题
19.(2018七下·砀山期末)传染病是由   引起的,能在人与人之间或人与动物之间传播的疾病,具有     和   的特点。
20.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病毒和寄生虫等生物,称为    ,例如:引起艾滋病的是    ,艾滋病的传播途径有    、    和    ;引起结核病的是    .
21.常见的能引起传染病的病原体有:    、    、    等生物.
22.很多人谈“艾”色变,这是因为他们不是十分清楚艾滋病在人群中的传播必须同时具备    、    和    三个环节.而艾滋病的传播途径主要有    、    和    .
23.计划免疫是预防传染病的一种简便易行的手段.从预防传染病的措施看,它属于其中的    ;从免疫类型看它属于    免疫.
三、综合题
24.(2021七下·云浮期末) 2020年,由新型冠状病毒(COVID-19)引起的新冠肺炎肆虐全球,中国政府迅速反应,千千万万个坚守在抗疫一线的奋斗者,勇于担当、甘于奉献,聚点滴之力,护山河无恙。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以下问题:
(1)新冠肺炎爆发后,在全球迅速蔓延,这说明传染病具有   的特点,从传染病学角度,所有非新冠肺炎患者属于该疾病的   ,2020年1月23日武汉紧急启动封城措施,限制人员离开武汉,对感染者进行隔离治疗,这种措施属于   。
(2)新型冠状病毒侵入人体后,最初并未出现症状,此阶段称为潜伏期,这是因为我们体液内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等正在发挥作用,与病毒对抗,这种免疫类型属于   免疫。
(3)截至2021年3月20日,我国累计报告接种新冠疫苗7495.6万剂次,按照现有的生产安排来看,全年的疫苗产量完全可以满足全国人民的接种需求。从免疫的角度看,新冠疫苗本质属于   ,注射疫苗后,人体内产生抵抗病毒的特殊蛋白质叫做   ,这是人体保卫自身三道防线中的第   道防线,这种免疫类型属于   免疫。
(4)如图中Ⅰ和Ⅱ分别表示接种第1剂次和第2剂次新冠疫苗后人体产生抗体的数量变化,请据图分析,疫苗接种需要打2针的原因为:   。
25.(2021七下·鱼台期末)流行性感冒是常见传染病,是病原体侵入人体呼吸道引起的。症状一般表现为发热、头痛、咳嗽、打喷嚏、全身酸痛等。一旦出现流行性感冒病人,在人口密集的地方极易传播,在短时间内迅速蔓延。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流行性感冒能在人群中传播,它具有   等特点。
(2)打喷嚏是鼻黏膜受刺激后人体的反应,这是人体的第   道防线在起作用,属于   免疫。
(3)下图是几种预防流感的措施。其中得了流感要尽早到医院治疗属于   ;室内经常通风和注意个人卫生属于   ;接种流感疫苗属于   。
(4)有些传染病,虽然是无症状感染者已经具有   ,一般传染病在   传染性最强。
26.(2021七下·临朐期末)自2020年初,新冠肺炎一直困扰着我们,而疫苗是预防传染病的有效手段之一。疫苗研发过程中需经过动物试验、临床研究才能正式接种。目前我国接种的疫苗大部分为灭活疫苗,至少需注射2剂次。图一表示动物试验过程和结果,图二表示某人接种疫苗时的神经冲动传导过程。
(1)从免疫学角度分析,新冠病毒属于   ,人体第三道免疫防线由   组成。接种疫苗属于传染病预防措施中的   。
(2)分析图一,注射新冠病毒后,甲组小鼠能够正常生活,乙组小鼠全部死亡的原因分别是   。
(3)第一次接种时,某人不自觉地肌肉战栗,并感到疼痛,这说明脊髓具有   功能。后来,接种者看到其他人注射疫苗时,身体也会不由自主地战栗,前后两种战栗反射的不同点是   。
(4)第二次接种时,该接种者看到针头扎进胳膊,虽然感觉疼痛,但没有躲闪,坚持完成接种,在此过程中大脑皮层参与的神经中枢有   ,由此事例可以说明大脑皮层的神经中枢与脊髓的神经中枢的关系是   。
(5)结合图二分析,写出形成痛觉的神经兴奋传导途径是   。(利用图中文字、序号、箭头表示)
(6)新冠肺炎与普通流感的症状十分相似,但是注射新冠疫苗无法预防流感的原因是   。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知识点】传染病的分类
【解析】【解答】A.呆小症是由于幼年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引起的,A不符合题意。
B.冠心病是一种由冠状动脉器质性(动脉粥样硬化或动力性血管痉挛)狭窄或阻塞引起的心肌缺血缺氧(心绞痛)或心肌坏死(心肌梗塞)的心脏病,亦称缺血性心脏病。高血压、吸烟、糖尿病、高脂肪饮食和缺乏运动等会引发冠心病,B不符合题意。
C.乙型肝炎都是由乙肝病毒引起的传染病,都具有传染性,C符合题意。
D.先天性愚型病是由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遗传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呼吸道传染病 :流行性感冒、肺结核、腮腺炎、麻疹、百日咳等;
消化道传染病:蛔虫病、蛲虫病、细菌性痢疾、甲型肝炎等;
血液传染病:乙型肝炎、疟疾、流行性乙型脑炎、丝虫病等;
体表传染病:血吸虫病、沙眼、狂犬病、淋病等。
2.【答案】B
【知识点】传染病及其病因;传染病的基本环节
【解析】【解答】流感是一种传染病,其病原体是流感病毒,患流感的人是流感病的传染源;流感患者喷出的飞沫中带有流感病毒,流感病毒属于引起流感的病原体;流感病人的飞沫就是传播途径;健康人属于易感人群。
故答案为:B。
【分析】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生物之间传播的疾病.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病原体指能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真菌、病毒和寄生虫等.传染病若能流行起来必须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三个环节,所以预防传染病的措施主要有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人群。
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是: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
传染源: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
传播途径: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达健康人所经过的途径叫传播途径,如空气传播、饮食传播、生物媒介传播等。
易感人群:对某种传染病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该病的人群叫易感人群。
3.【答案】B
【知识点】传染病的一般预防措施
【解析】【解答】传染病要想在人群中流行,必须同时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这三个环节,缺少其中的任何一个环节,传染病就流行不起来。传播途径是指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达健康人所经过的途径。所以,做好教室和幼儿用具的消毒处理,阻断了病原体从传染源转移到易感宿主的过程,从而防止疾病的发生,属于切断传播途径。
故答案为:B。
【分析】传染病的预防措施
控制传染源:
a. 对急性传染病人要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诊断、早隔离和彻底治疗,防止病原体的扩散;
b. 患传染病的动物也要及时处理。
切断传播途径:是控制传染病的主要方法。
a. 要注意饮食卫生;
b. 加强水源和粪便的管理;
c. 进行一些必要的消毒工作;
d. 消灭传播疾病的媒介生物,减少病原体感染健康人的机会。
保护易感人群:
a. 减少或防止易感者与传染源的接触机会;
b. 易感者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c. 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提高抗病能力。
4.【答案】C
【知识点】传染病的一般预防措施
【解析】【解答】接种疫苗或锻炼身体提高自身免疫力,属于保护易感人群。
故答案为:C。
【分析】传染病的预防措施
控制传染源:
a. 对急性传染病人要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诊断、早隔离和彻底治疗,防止病原体的扩散;
b. 患传染病的动物也要及时处理。
切断传播途径:是控制传染病的主要方法。
a. 要注意饮食卫生;
b. 加强水源和粪便的管理;
c. 进行一些必要的消毒工作;
d. 消灭传播疾病的媒介生物,减少病原体感染健康人的机会。
保护易感人群:
a. 减少或防止易感者与传染源的接触机会;
b. 易感者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c. 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提高抗病能力。
5.【答案】D
【知识点】传染病的一般预防措施;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
【解析】【解答】A.疫苗可刺激身体产生相应抗体,这属于特异性免疫反应,A不符合题意。
B.接种的疫苗相当于抗原,可使人体产生相应的抗体,B不符合题意。
C.大面积接种疫苗可提高人体对特定传染病的抵抗力,是保护易感人群措施,C不符合题意。
D.接种疫苗后可能会出现疼痛、红肿、头疼等不良反应,应注意休息观察,清淡饮食,多喝水,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计划免疫以及意义:
项 目 内 容
疫 苗 通常是指用杀死的或减毒的病原体制成的生物制品。
疫 苗 的 作 用 疫苗注入人体后,可以使人体产生相应的抗体,
从而提高对特定传染病的抵抗力。
计 划 免 疫 根据某些传染病的发生规律,将各种安全有效的疫苗,按照科学的免疫程序,有计划地给儿童接种,以达到预防、控制和消灭相应传染病的目的。
计划免疫的意义 对于保护儿童的健康和生命,提高人口素质,造福子孙后代,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6.【答案】B
【知识点】传染病的一般预防措施
【解析】【解答】传染病的预防措施包括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其中传播途径是指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达健康人所经过的途径,学校食堂会加强食品卫生管理,及时消毒餐具属于切断传播途径。
故答案为:B。
【分析】传染病的预防措施
控制传染源:
a. 对急性传染病人要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诊断、早隔离和彻底治疗,防止病原体的扩散;
b. 患传染病的动物也要及时处理。
切断传播途径:是控制传染病的主要方法。
a. 要注意饮食卫生;
b. 加强水源和粪便的管理;
c. 进行一些必要的消毒工作;
d. 消灭传播疾病的媒介生物,减少病原体感染健康人的机会。
保护易感人群:
a. 减少或防止易感者与传染源的接触机会;
b. 易感者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c. 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提高抗病能力。
7.【答案】A
【知识点】传染病的分类
【解析】【解答】按照传播途径的不同,人类传染病可分为四类:消化道传染病、呼吸道传染病、血液传染病、体表传染病,各自的特点如下所示:
传染病类别 病原体原始寄生部位 病原体主要传播途径 发病季节 常见病例
呼吸道传染病 呼吸道黏膜、肺’ 飞沫、空气传播 冬、春 流行性感冒、百日咳、肺结核
消化道传染病 消化道及其附属器官 饮水和食物传播 夏、秋 细菌性痢疾、病毒性肝炎、蛔虫病等
血液传染病 血液和淋巴 吸血昆虫传播 四季 流行性乙型脑炎、丝虫病、疟疾等
体表传染病 皮肤和体表黏膜 接触传播 四季 破伤风、狂犬病、沙眼、癣等
属于血液传染病的传播媒介的是吸血昆虫。
故答案为:A。
【分析】传染病的传播必须有外界环境因素的参与,病原微生物经传播媒 介感染健康鸟。传播的媒介可以是生物体,也可以是无生命的物体。 传播媒介有以下几种:(1)经空气(飞沫,尘埃)传播病鸟经口腔、呼吸道分泌物以 及粪便排出的病原微生物,形成的飞沫、尘埃感染健康鸟,使其 发病。(2)经饲料、饮水传播病鸟采食、饮水时,可引起饲料、饮水污染,造成疾病传播。(3)经污染的栏舍和用具传播被污染的栏舍和用具,未经消毒,病原微生物仍然存在并感染健康鸟,使健康鸟发病。(4)经人传播携带病原微生物的人也是传播媒介,当接触健康 鸟群时,可使易感鸵鸟发病。(5}经家禽、野鸟、鼠等动物传播对禽类许多传染病鸵鸟亦易感、因此防治禽类新城疫、禽流感、大肠杆菌病等传染病,也是间接 预防鸵鸟传染病发生的措施。
8.【答案】B
【知识点】传染病的一般预防措施
【解析】【解答】A.对公共出人场所进行消毒,属于切断传播途径,A不符合题意。
B.新冠肺炎病人属于传染源,故隔离新冠肺炎病人,属于控制传染源,B符合题意。
C.日常出行戴口罩,属于切断传播途径,C不符合题意。
D.经常锻炼身体,能提高自身的免疫能力,属于保护易感人群,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传染病的预防措施
控制传染源:
a. 对急性传染病人要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诊断、早隔离和彻底治疗,防止病原体的扩散;
b. 患传染病的动物也要及时处理。
切断传播途径:是控制传染病的主要方法。
a. 要注意饮食卫生;
b. 加强水源和粪便的管理;
c. 进行一些必要的消毒工作;
d. 消灭传播疾病的媒介生物,减少病原体感染健康人的机会。
保护易感人群:
a. 减少或防止易感者与传染源的接触机会;
b. 易感者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c. 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提高抗病能力。
9.【答案】B
【知识点】传染病的一般预防措施
【解析】【解答】筷子作为病原体从传染源到易感人群的中间媒介,属于传播途径,因此从预防传染病的角度来说,“使用公筷"属于切断传播途径。
故答案为:B。
【分析】传染病能够在人群中流行,必须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三个环节,缺少任何一个环节,传染病就流行不起来。传染病的预防措施为: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
10.【答案】B
【知识点】艾滋病及其预防
【解析】【解答】A.病原体是指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病毒、和寄生虫等生物。艾滋病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传染病,因此HIV是艾滋病的病原体,A不符合题意。
B.艾滋病病毒主要存在于感染者和病人的血液、精液、阴道分泌物、乳汁中,因此与艾滋病患者握手不会感染艾滋病,B符合题意。
C.艾滋病全称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传染病。HIV主要侵犯并瓦解人体的免疫系统,使人体不能抵御病原体,因此艾滋病是一种免疫缺陷病,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传染病,C不符合题意。
D.艾滋病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传染病,因此艾滋病患者需要医疗上的帮助。又因为艾滋病是一种传染病,有些人不了解艾滋病而去歧视艾滋病患者,会给艾滋病患者造成心理问题,所以艾滋病患者还需要其他人心灵上的关爱和尊重,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艾滋病全称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传染病。
11.【答案】D
【知识点】病毒的结构和繁殖方式;艾滋病及其预防
【解析】【解答】A、艾滋病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只能寄生在其他生物的活细胞内,A说法正确。
B、HIV主要侵犯并破坏人体免疫系统,B说法正确。
C、艾滋病的传播途径包括性传播、母婴传播、血液传播,HIV可存在于血液、精液,宫颈分泌物、乳汁、尿液中,C说法正确。
D、艾滋病的传播途径包括性传播、母婴传播、血液传播,与艾滋病病人共餐、握手一般不会传染艾滋病,D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D
【分析】此题考查艾滋病的传播途径等基础知识,为基础题,比较简单,熟记即可, 艾滋病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引起的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传染病,艾滋病的传播途径包括性传播、母婴传播、血液传播,需要明确:与艾滋病病人共餐,拥抱、握手等一般不会传染艾滋病。
12.【答案】D
【知识点】艾滋病及其预防
【解析】【解答】艾滋病是一种由艾滋病毒感染的血液传染病,艾滋病毒一般存在于患者和带毒者的血液、精液、乳汁等,其传播的途径有:①血液传播,②性传播,和一般性病相同;③母婴传播等,但是与艾滋病病人握手、共同进餐,正常交谈是不会感染艾滋病的,与艾滋病病人公用针头会患艾滋病,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此题考查艾滋病的传播方式,为基础题,比较简单,熟知:艾滋病的全称为人类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简称为艾滋病,艾滋病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HIV主要存在于患者和带病毒者的血液、精液、唾液、泪液、乳汁和尿液中,艾滋病的传播途径:①性接触传播,这是艾滋病流行的首要传播方式; ②血液传播;③母婴传播。
13.【答案】B
【知识点】病毒的结构和繁殖方式;传染病的基本环节
【解析】【解答】A、麻疹是由于麻疹病毒引起的传染病,病毒没有细胞结构,A说法错误。
B、麻疹是由于麻疹病毒引起的传染病,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只能寄生在其他生物的活细胞内,B说法正确。
C、麻疹是由于麻疹病毒引起的传染病,病毒没有细胞结构,由蛋白质衣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C说法错误。
D、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传染病流行起来要具备三个环节,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传染源是散播病原体的人与动物,麻疹病毒在该传染病中是病原体,D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B
【分析】此题考查传染病的基本环节、病毒的基本结构,比较简单,熟记即可,传染病的流行包括三个基本环节: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传染源是指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传播途径是指病原体离开传播源到达健康人所经过的途径,病原体是能引起人与动物患病的细菌、真菌、病毒、寄生虫等。
14.【答案】D
【知识点】传染病的基本环节;传染病的一般预防措施
【解析】【解答】A、传染源是能散播病原体的人和动物,甲是新冠状肺炎患者,可以向外散播病毒,A说法正确。
B、感人群是指对某种传染缺乏免疫力,易受感染的人群,图中,乙为易感人群,B说法正确。
C、新冠肺炎属于呼吸道传染病,靠空气和飞沫传播,C说法正确。
D、卡介苗是预防肺结核的疫苗,对流感不起作用,D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D
【分析】此题考查传染病流行的基本内容环节,为基础题,比较简单,熟记传染病流行起来具备三个环节: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传染源是指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传播途径是指病原体离开传播源到达健康人所经过的途径;易感人群是指对某些传染病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该病的人群;预防传染病的措施有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疫苗注入体内后,会作为抗原刺激人体产生抗体,抗体具有专一性,只针对特定的病原体起作用。
15.【答案】A
【知识点】传染病的一般预防措施
【解析】【解答】A、感染手足口病及疑似该病的同学是传染源,因此学校随即请感染及疑似该病的同学回家隔离,此预防措施属于控制传染源,正确。
BCD、针对传播途径所采取的措施属于切断传播途径,针对易感人群所采取的措施,属于保护易感人群。感染手足口病及疑似该病的同学是传染源,不是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错误
【分析】传染病要想在人群中流行起来,必须同时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等三个环节。所谓传染源是指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传播途径是指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达健康人所经过的途径;易感人群是指对某种传染病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该病的人群。针对传染源所采取的措施属于控制传染源,针对传播途径所采取的措施属于切断传播途径,针对易感人群所采取的措施,属于保护易感人群。
16.【答案】B
【知识点】传染病的一般预防措施
【解析】【解答】传染病的预防措施包括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等措施。出门戴口罩属于切断传播途径。
故答案为:B。
【分析】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够在生物体之间传播的一种疾病,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等特点。传染病能够在人群中流行,必须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这三个环节,缺少其中任何一个环节传染病都无法流行,传染病的预防措施包括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等措施。
17.【答案】C
【知识点】传染病的一般预防措施
【解析】【解答】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生物之间传播的疾病,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传染病若能流行起来必须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三个环节。预防传染病的措施有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传染源指的是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是动物,患者是传染源,方舱医院对患者集中隔离治疗采取隔离治疗属于控制传染源。故答案为:C。
【分析】预防传染病的一般措施如下:
(1)控制传染源:“五早”(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治疗、早隔离)、消灭病畜
(2)切断传播途径:搞好个人卫生和环境卫生、消灭传播媒介
(3)保护易感人群:预防接种、加强锻炼
18.【答案】B
【知识点】传染病的一般预防措施
【解析】【解答】传染病的预防措施包括: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艾滋病属于血液传染病,血液制剂可能含有艾滋病病毒,患者输入含有艾滋病病毒的血液制剂后,可能患艾滋病。血液制剂属于离开传染源后到达健康人的一个途径,停止进口一切外国血液制剂,应属于切断传播途径。
故答案为:B
【分析】传染病的预防措施
(1)控制传染源:
a. 对急性传染病人要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诊断、早隔离和彻底治疗,防止病原体的扩散.
b. 患传染病的动物也要及时处理;
(2)切断传播途径:是控制传染病的主要方法.
a. 要注意饮食卫生;
b. 加强水源和粪便的管理;
c. 进行一些必要的消毒工作;
d. 消灭传播疾病的媒介生物,减少病原体感染健康人的机会.
(3)保护易感人群:
a. 减少或防止易感者与传染源的接触机会;
b. 易感者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c. 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提高抗病能力.
19.【答案】病原体;传染性;流行性
【知识点】传染病的基本环节
【解析】【解答】传染病由病原体(包括病毒、细菌、真菌和寄生虫等)引起的,能够在人与人之间或人与动物之间传播的疾病,传染病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的特点。
故答案为:病原体;传染性;流行性
【分析】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生物之间传播的疾病.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病原体指能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真菌、病毒和寄生虫等.传染病若能流行起来必须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三个环节,所以预防传染病的措施主要有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人群.
20.【答案】病原体;病毒;性传播;母婴传播;血液传播;细菌
【知识点】常见的传染病及其预防
【解析】【解答】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病毒和寄生虫等生物,称为病原体,而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和动物叫传染源.艾滋病是一种病毒性疾病,它的致病因素是结构上很相近似的一组病毒,这组病毒被统称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简称HIV.HIV主要存在于感染者和病人的血液、精液、阴道分泌物、乳汁中;因此艾滋病的传播途径主要有:性传播(与已感染的伴侣发生无保护的性行为)、静脉注射吸 毒(与他人共用被感染者使用过的、未经消毒的注射工具,是一种非常重要的HIV传播途径)、母婴传播(在怀孕、生产和母乳喂养过程中,感染HIV的母亲可 能会传播给胎儿及婴儿)、血液及血制品传播(输入被HIV污染的血液及其血液制品)等.结核病是由一种细菌引起的.
故答案为:病原体;病毒;性传播;母婴传播;血液传播;细菌.
【分析】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生物之间传播的疾病.病原体指能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真菌、病毒和寄生虫等,传染病若能流行起来必须具备传染 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三个环节,传染源是指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传播途径是指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达健康人所经过的途径;易感人群是指对某种传染源 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该病的人群.
21.【答案】细菌;病毒;寄生虫
【知识点】常见的传染病及其预防
【解析】【解答】病原体指能引起疾病的微生物和寄生虫的统称.微生物占绝大多数,包括病毒、衣原体、立克次体、支原体、细菌、螺旋体和真菌;寄生虫主要有原虫和嚅虫.病原体属于寄生性生物,所寄生的自然宿主为动植物和人.
故答案为:细菌 病毒 寄生虫
【分析】病原体指能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真菌、病毒和寄生虫等.
22.【答案】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血液传播;性传播;母婴传播
【知识点】常见的传染病及其预防
【解析】【解答】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生物体之间传播的一种疾病,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等特点.传染病能够在人群中流行,必须同时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这三个环节,缺少其中任何一个环节,传染病就流行不起来.
艾滋病是一种是由人类缺陷病毒(HIV)引起的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传染病,HIV存在于艾滋病患者和带病毒者的血液、精液、宫颈分泌物、唾液、泪液、 乳汁、尿液中.通过与艾滋病感染者进行性接触、输入含艾滋病病毒的血液制品、共用注射器静脉注射毒品、使用被艾滋病病毒污染的而未经消毒的注射器、移植带 有艾滋病病毒的器官或组织等都有可能传播HIV,已感染HIV的妇女可通过胎盘、分娩、哺乳将病毒传播给胎儿或婴儿.所以,艾滋病的传播途径有三个:性传 播、血液传播、母婴传播.除此以外,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或艾滋病病人进行一般的生活和工作接触不会感染艾滋病病毒.
故答案为: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 血液传播、性传播、母婴传播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传染病流行的环节和传播途径,结合艾滋病的内容来分析.
23.【答案】保护易感人群;特异性
【知识点】常见的传染病及其预防
【解析】【解答】计划免疫的目的是有计划地给人注射或口服疫苗,使人在不得病的前提下,刺激淋巴细胞产生抗体,从而对该种病原体有抵抗作用.从预防传染病的措施看,增强了易感人群的抵抗能力,从而避免传染病的感染,所以属于保护易感人群.
这种免疫是出生后才获得的,并且是只对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故是特异性免疫.
故答案为:保护易感人群;特异性
【分析】(1)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生物之间传播的疾病.病原体指能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真菌、病毒和寄生虫等.传染病若能流行起来必须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三个环节,所以预防传染病的措施有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
(2)计划免疫是指有计划的进行预防接种,计划免疫即接种疫苗,可以使人体内产生相应的抗体,从而提高对特定传染病的抵抗力.如对刚出生的婴儿注射卡介苗、幼儿服用糖丸、对幼儿注射麻疹疫苗预防麻疹都属于计划免疫.
(3)非特异性免疫是生来就有的,人人都有,能对多种病原体有免疫作用.包括第一、二道防线.
(4)特异性免疫是指第三道防线,产生抗体,消灭抗原,是出生后才有的,只能对特定的病原体有防御作用.是患过这种病或注射过疫苗后获得的.
24.【答案】(1)流行性和传染性;易感人群;控制传染源
(2)非特异性
(3)抗原;抗体;三;特异性
(4)抗体数量更多,免疫保护力更强,从而有效预防新冠肺炎
【知识点】传染病及其病因;传染病的一般预防措施;人体的三道防线;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
【解析】【解答】(1)传染病是指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够在人与人之间、人与动物之间传播的疾病;传染病具有流行性传染性的特点。传染病能够传播具有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三个环节,所有新冠患者属于传染源,非新冠患者属于易感人群。预防传染病的措施有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1月23日武汉紧急启动封城措施,限制人员进出武汉,对感染者进行隔离治疗。从预防传染病的角度来说,这种措施属于控制传染源。
(2)非特异性免疫是生来就有的,人人都有,能对多种病原体有免疫作用。包括第一、二道防线。当人体最初感染病毒时并未出现症状,此阶段称为潜伏期。这是因为我们呼吸道黏膜和体液内杀物质等正在发挥作用,与病原微生物对抗,这种免疫类型属于非特异性免疫。
(3)抗原进入身体后,会刺激淋巴细胞产生抗体,因此疫苗从免疫学角度讲属于抗原,注射新冠肺炎疫苗使人体产生抵抗该病毒的蛋白质叫抗体,该抗体只对新冠肺炎病毒有效,对其它病毒无效,这是人体的第三道防线,这种免疫方式以属于特异性免疫。
(4)分析图可知,注射第一针疫苗后能产生抗体,但抗体数量较少并会逐渐下降;注射第二针后,能使抗体数量大量增多,免疫保护力更强,从而更有效预防新冠肺炎。
【分析】(1)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生物之间传播的疾病.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病原体指能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真菌、病毒和寄生虫等.传染病若能流行起来必须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三个环节,所以预防传染病的措施主要有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人群。
(2)人体免疫分为两种类型,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非特异性免疫,是人生来就有的,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功能,如:人体的第一、二道防线;特异性免疫是后天获得的,只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起作用,如人体的第三道防线。病原体进入人体后,会刺激淋巴细胞产生一种抵抗该病原体的特殊蛋白质,叫做抗体,抗体能够帮助人体清除或灭杀进入人体的病原体;当疾病痊愈后,抗体仍存留在人体内。
25.【答案】(1)传染性和流行性
(2)一;非特异性
(3)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
(4)传染性;发病初期
【知识点】传染病的基本环节;传染病的一般预防措施;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
【解析】【解答】(1)流行性感冒能在人群中传播,属于传染病,传染病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的特点。
(2)非特异性免疫是人一生下来就具有,针对多种病原体具有防御作用,包括第一道防线和第二道防线。第一道防线是皮肤和黏膜;第二道防线的组成是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特异性免疫是后天获得的,只针对特定的病原体具有防御作用。第三道防线就属于特异性免疫,第三道防线的组成是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打喷嚏是鼻黏膜受刺激后人体的反应,这是人体的第一道防线在起作用,属于非特异性免疫。
(3)只要切断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中的任何一个,其流行便终止。因此传染病的预防措施有三个:①控制传染源,由于不少传染病在开始发病以前就已经具有传染性,当发病初期表现出传染病症状的时候,传染性已达到最强程度。因此,对患有传染病的病人要尽可能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治疗、早隔离,以防止传染病蔓延。患传染病的动物也是传染源,也要及时地处理,这是预防传染病的一项重要措施。②切断传播途径,最好的办法就是要切实搞好个人卫生和环境卫生,对带有病原体的物品要进行消毒,并消灭传播疾病的媒介生物等,使病原体失去感染健康人的机会。③保护易感人群,人们进行的预防接种,就很好地起到了保护易感者的作用,易感者也立注意不要与患病的人或动物接触,能极参加体育运动,锻炼身体,增强抗病的能力。所以对得了流感要尽早到医院治疗属于控制传染源;室内经常通风和注意个人卫生属于切断传播途径;接种流感疫苗属于保护易感人群。
(4)有许多种传染病在发病以前就已经具备了传染性,在传染初期,由于传染病的病原体致病性极强,所以传染性最强。
【分析】预防传染病,主要是从三个方面入手:第一、控制传染源。第二、切断传播途径。第三、易感人群。控制感染源,主要是指对传染病人,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隔离,防止传染病的蔓延。切断传染途径,主要是指要讲究个人卫生以及环境的卫生,要对特殊的传染途径进行消毒。保护易感者,在流行病期间,应该注意保护容易被感染的患者,比如老年患者以及抵抗力低下的患者。而如果本人抵抗力低下,尽量不要接触可疑到感染者,并且要注意锻炼身体,提高自己的免疫力,这样才能够抵御传染病。
免疫有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两种:
特异性免疫:特异性免疫是在出生后,机体与外来微生物的接触后获得的,所以也叫后天免疫或获得性免疫。例如人工预防接种疫苗,使机体获得抵抗感染能力。
特异性免疫包括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非特异性免疫:非特异性免疫是人体生来就有的,所以也叫天然免疫或固有免疫,例如炎症反应。非特异性免疫包括组织屏障、固有免疫细胞、固有免疫分子等。
26.【答案】(1)抗原;免疫细胞和免疫器官;保护易感人群
(2)甲组小鼠注射新冠疫苗,刺激淋巴细胞产生了抵抗新冠病毒的抗体;而乙组小鼠没有注射新冠疫苗,没有产生抗体,所以死亡。(意思对即可,2分)
(3)反射、传导;前者属于非条件反射,后者属于条件反射(前者生来就有,后者后天形成;前者神经中枢在脊髓,后者神经中枢在大脑皮层)
(4)视觉中枢、躯体感觉中枢、躯体运动中枢(任意两个即可得分);脊髓里的神经中枢受大脑皮层控制(意思对即可)
(5)A→B→E→G→H
(6)一种抗体只针对某种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 (一种抗体只能消灭一种抗原或抗体具有专一性)
【知识点】反射及其结构基础;非条件反射与条件反射;传染病的一般预防措施;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
【解析】【解答】(1)疫苗从免疫学角度分析属于抗原,当抗原进入人体后,可刺激人体的淋巴细胞产生相应抗体,从而提高对该传染病的抵抗力,这种免疫属于特异性。人体的第一、二道防线属于非特异性免疫,是人生来就有的,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功能。人体的第三道防线由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主要是淋巴细胞)组成,当病原体进入人体后,会刺激淋巴细胞产生一种抵抗该病原体的特殊蛋白质,叫做抗体,抗体能够帮助人体清除或灭杀进入人体的病原体;当疾病痊愈后,抗体仍存留在人体内。人体的第三道防线属于特异性免疫,特异性免疫是后天获得的,只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起作用。防传染病的措施有三个: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接种疫苗的目的是保护易感人群。
(2)分析图一,注射新冠病毒后,甲组小鼠能够正常生活,乙组小鼠全部死亡的原因分别是甲组小鼠注射新冠疫苗,刺激淋巴细胞产生了抵抗新冠病毒的抗体;而乙组小鼠没有注射新冠疫苗,没有产生抗体,所以死亡。 
(3)脊髓具有反射和传导功能,第一次接种时,某人不自觉地肌肉战栗,并感到疼痛,这说明脊髓具有反射、传导功能。后来,接种者看到其他人注射疫苗时,身体也会不由自主地战栗,前后两种战栗反射的不同点是前者生来就有,属于非条件反射,后者后天形成,属于条件反射。
(4)第二次接种时,该接种者看到针头扎进胳膊,涉及到视觉中枢、虽然感觉疼痛,涉及到躯体感觉中枢。最后没有躲闪,坚持完成接种,由此事例可以说明脊髓里的神经中枢受大脑皮层控制。
(5)当手被尖锐的物体刺中时,会出现缩手反射活动,缩手反射属于非条件反射,并会形成痛觉,痛觉产生的部位是大脑皮层,产生痛觉的途径是:A感受器→B传入神经→E脊髓内神经中枢→G上行传导纤维→H大脑皮层。
(6)一种抗体只针对某种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所以新冠肺炎与普通流感的症状十分相似,但是注射新冠疫苗无法预防流感。
【分析】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的区别与联系:
名 称 非 特 异 性 免 疫 特 异 性 免 疫

别 具有 人人都有(先天就有) 只有得过传染病的人才有,或接种疫苗,注射过相应血清的人才有(如计划免疫)
遗传 能遗传,生下来就有 不能遗传,人出生以后才获得的
产生 通过遗传而获得的一种免疫力 通过与病原体作斗争而获得的一种免疫力
免疫因素 通过皮肤、黏膜的屏障作用,淋巴的滤过作用,白细胞的吞噬作用,溶菌酶的杀菌作用等获得的免疫。 自然免疫:患传染病后产生了抗体,
而获得的免疫。
人工免疫:用疫苗预防接种产生抗体,
或注射血清等获得的免疫。
联 系 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构成人体总的免疫功能,二者不可分开,
是相辅相成的。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2022年济南版生物七下3.6.2 传染病及预防 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2021七下·鱼台期末)下列疾病中属于传染病的是(  )
A.呆小症 B.冠心病
C.乙型肝炎 D.先天性愚型病
【答案】C
【知识点】传染病的分类
【解析】【解答】A.呆小症是由于幼年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引起的,A不符合题意。
B.冠心病是一种由冠状动脉器质性(动脉粥样硬化或动力性血管痉挛)狭窄或阻塞引起的心肌缺血缺氧(心绞痛)或心肌坏死(心肌梗塞)的心脏病,亦称缺血性心脏病。高血压、吸烟、糖尿病、高脂肪饮食和缺乏运动等会引发冠心病,B不符合题意。
C.乙型肝炎都是由乙肝病毒引起的传染病,都具有传染性,C符合题意。
D.先天性愚型病是由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遗传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呼吸道传染病 :流行性感冒、肺结核、腮腺炎、麻疹、百日咳等;
消化道传染病:蛔虫病、蛲虫病、细菌性痢疾、甲型肝炎等;
血液传染病:乙型肝炎、疟疾、流行性乙型脑炎、丝虫病等;
体表传染病:血吸虫病、沙眼、狂犬病、淋病等。
2.(2021七下·韶关期末)流感病毒、流感病人、流感病人的飞沫、健康人分别属于(  )
A.病原体、传播途径、传染源、易感人群
B.病原体、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
C.传染源、易感人群、传播途径、病原体
D.易感人群、病原体、传播途径、传染源
【答案】B
【知识点】传染病及其病因;传染病的基本环节
【解析】【解答】流感是一种传染病,其病原体是流感病毒,患流感的人是流感病的传染源;流感患者喷出的飞沫中带有流感病毒,流感病毒属于引起流感的病原体;流感病人的飞沫就是传播途径;健康人属于易感人群。
故答案为:B。
【分析】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生物之间传播的疾病.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病原体指能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真菌、病毒和寄生虫等.传染病若能流行起来必须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三个环节,所以预防传染病的措施主要有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人群。
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是: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
传染源: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
传播途径: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达健康人所经过的途径叫传播途径,如空气传播、饮食传播、生物媒介传播等。
易感人群:对某种传染病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该病的人群叫易感人群。
3.(2021七下·清远期末)每年春季多地出现手足口病病例,卫生部门要求幼儿园要做好教室和幼儿用具的消毒卫生工作,尽量减少病例传播。这一预防措施属于(  )
A.消灭病原体 B.切断传播途径
C.控制传染源 D.保护易感人群
【答案】B
【知识点】传染病的一般预防措施
【解析】【解答】传染病要想在人群中流行,必须同时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这三个环节,缺少其中的任何一个环节,传染病就流行不起来。传播途径是指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达健康人所经过的途径。所以,做好教室和幼儿用具的消毒处理,阻断了病原体从传染源转移到易感宿主的过程,从而防止疾病的发生,属于切断传播途径。
故答案为:B。
【分析】传染病的预防措施
控制传染源:
a. 对急性传染病人要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诊断、早隔离和彻底治疗,防止病原体的扩散;
b. 患传染病的动物也要及时处理。
切断传播途径:是控制传染病的主要方法。
a. 要注意饮食卫生;
b. 加强水源和粪便的管理;
c. 进行一些必要的消毒工作;
d. 消灭传播疾病的媒介生物,减少病原体感染健康人的机会。
保护易感人群:
a. 减少或防止易感者与传染源的接触机会;
b. 易感者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c. 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提高抗病能力。
4.(2021七下·揭东期末)我国科研工作者通过不懈努力,终于成功研发新冠肺炎疫苗,越来越多的人已经免费接种了疫苗,在传染病的预防措施中,接种疫苗属于 (  )
A.切断传播途径 B.控制传染源
C.保护易感人群 D.杀灭病原体
【答案】C
【知识点】传染病的一般预防措施
【解析】【解答】接种疫苗或锻炼身体提高自身免疫力,属于保护易感人群。
故答案为:C。
【分析】传染病的预防措施
控制传染源:
a. 对急性传染病人要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诊断、早隔离和彻底治疗,防止病原体的扩散;
b. 患传染病的动物也要及时处理。
切断传播途径:是控制传染病的主要方法。
a. 要注意饮食卫生;
b. 加强水源和粪便的管理;
c. 进行一些必要的消毒工作;
d. 消灭传播疾病的媒介生物,减少病原体感染健康人的机会。
保护易感人群:
a. 减少或防止易感者与传染源的接触机会;
b. 易感者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c. 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提高抗病能力。
5.(2021七下·揭东期末)“你打新冠疫苗了吗?”成为最近流行的问候语,接种疫苗可提高人体对相应疾病的抵抗能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接种疫苗可刺激身体产生非特异性免疫反应
B.接种的疫苗相当于抗体,可使人体产生相应的抗原
C.大面积接种疫苗的目的是有效切断传播途径
D.接种疫苗后应注意清淡饮食,多喝水,避免劳累
【答案】D
【知识点】传染病的一般预防措施;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
【解析】【解答】A.疫苗可刺激身体产生相应抗体,这属于特异性免疫反应,A不符合题意。
B.接种的疫苗相当于抗原,可使人体产生相应的抗体,B不符合题意。
C.大面积接种疫苗可提高人体对特定传染病的抵抗力,是保护易感人群措施,C不符合题意。
D.接种疫苗后可能会出现疼痛、红肿、头疼等不良反应,应注意休息观察,清淡饮食,多喝水,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计划免疫以及意义:
项 目 内 容
疫 苗 通常是指用杀死的或减毒的病原体制成的生物制品。
疫 苗 的 作 用 疫苗注入人体后,可以使人体产生相应的抗体,
从而提高对特定传染病的抵抗力。
计 划 免 疫 根据某些传染病的发生规律,将各种安全有效的疫苗,按照科学的免疫程序,有计划地给儿童接种,以达到预防、控制和消灭相应传染病的目的。
计划免疫的意义 对于保护儿童的健康和生命,提高人口素质,造福子孙后代,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6.(2021七下·揭东期末)夏季是消化道传染病的高发季节,学校食堂会加强食品卫生管理,及时消毒餐具。以上做法属于传染病预防措施的(  )
A.控制传染源 B.切断传播途径
C.保护易感人群 D.减少传播媒介
【答案】B
【知识点】传染病的一般预防措施
【解析】【解答】传染病的预防措施包括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其中传播途径是指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达健康人所经过的途径,学校食堂会加强食品卫生管理,及时消毒餐具属于切断传播途径。
故答案为:B。
【分析】传染病的预防措施
控制传染源:
a. 对急性传染病人要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诊断、早隔离和彻底治疗,防止病原体的扩散;
b. 患传染病的动物也要及时处理。
切断传播途径:是控制传染病的主要方法。
a. 要注意饮食卫生;
b. 加强水源和粪便的管理;
c. 进行一些必要的消毒工作;
d. 消灭传播疾病的媒介生物,减少病原体感染健康人的机会。
保护易感人群:
a. 减少或防止易感者与传染源的接触机会;
b. 易感者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c. 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提高抗病能力。
7.(2021七下·鱼台期末)下列属于血液传染病的传播媒介的是(  )
A.吸血昆虫 B.土壤 C.空气 D.接触
【答案】A
【知识点】传染病的分类
【解析】【解答】按照传播途径的不同,人类传染病可分为四类:消化道传染病、呼吸道传染病、血液传染病、体表传染病,各自的特点如下所示:
传染病类别 病原体原始寄生部位 病原体主要传播途径 发病季节 常见病例
呼吸道传染病 呼吸道黏膜、肺’ 飞沫、空气传播 冬、春 流行性感冒、百日咳、肺结核
消化道传染病 消化道及其附属器官 饮水和食物传播 夏、秋 细菌性痢疾、病毒性肝炎、蛔虫病等
血液传染病 血液和淋巴 吸血昆虫传播 四季 流行性乙型脑炎、丝虫病、疟疾等
体表传染病 皮肤和体表黏膜 接触传播 四季 破伤风、狂犬病、沙眼、癣等
属于血液传染病的传播媒介的是吸血昆虫。
故答案为:A。
【分析】传染病的传播必须有外界环境因素的参与,病原微生物经传播媒 介感染健康鸟。传播的媒介可以是生物体,也可以是无生命的物体。 传播媒介有以下几种:(1)经空气(飞沫,尘埃)传播病鸟经口腔、呼吸道分泌物以 及粪便排出的病原微生物,形成的飞沫、尘埃感染健康鸟,使其 发病。(2)经饲料、饮水传播病鸟采食、饮水时,可引起饲料、饮水污染,造成疾病传播。(3)经污染的栏舍和用具传播被污染的栏舍和用具,未经消毒,病原微生物仍然存在并感染健康鸟,使健康鸟发病。(4)经人传播携带病原微生物的人也是传播媒介,当接触健康 鸟群时,可使易感鸵鸟发病。(5}经家禽、野鸟、鼠等动物传播对禽类许多传染病鸵鸟亦易感、因此防治禽类新城疫、禽流感、大肠杆菌病等传染病,也是间接 预防鸵鸟传染病发生的措施。
8.(2021七下·淮南期末)国外新冠肺炎累计确诊病例已过亿。我国采取了多种方法预防传染病流行,下列预防新冠肺炎的方法中属于控制传染源的是(  )
A.对公共出人场所进行消毒 B.隔离新冠肺炎病人
C.日常出行戴口罩 D.经常锻炼身体
【答案】B
【知识点】传染病的一般预防措施
【解析】【解答】A.对公共出人场所进行消毒,属于切断传播途径,A不符合题意。
B.新冠肺炎病人属于传染源,故隔离新冠肺炎病人,属于控制传染源,B符合题意。
C.日常出行戴口罩,属于切断传播途径,C不符合题意。
D.经常锻炼身体,能提高自身的免疫能力,属于保护易感人群,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传染病的预防措施
控制传染源:
a. 对急性传染病人要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诊断、早隔离和彻底治疗,防止病原体的扩散;
b. 患传染病的动物也要及时处理。
切断传播途径:是控制传染病的主要方法。
a. 要注意饮食卫生;
b. 加强水源和粪便的管理;
c. 进行一些必要的消毒工作;
d. 消灭传播疾病的媒介生物,减少病原体感染健康人的机会。
保护易感人群:
a. 减少或防止易感者与传染源的接触机会;
b. 易感者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c. 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提高抗病能力。
9.(2021七下·合山月考)“使用公筷,筷筷有爱”。从预防传染病的角度来说,“使用公筷"属于(  )
A.控制传染源 B.切断传播途径
C.保护易感人群 D.杀灭病原体
【答案】B
【知识点】传染病的一般预防措施
【解析】【解答】筷子作为病原体从传染源到易感人群的中间媒介,属于传播途径,因此从预防传染病的角度来说,“使用公筷"属于切断传播途径。
故答案为:B。
【分析】传染病能够在人群中流行,必须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三个环节,缺少任何一个环节,传染病就流行不起来。传染病的预防措施为: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
10.(2020七下·德城期末)2019年3月5日,英国《卫报》报道,一位被称为“伦敦病人”的英国艾滋病患者在接受干细胞治疗3年后,病情得到控制,或将成为继“柏林病人”之后,全球第二例被“治愈”的艾滋病患者。这给全世界艾滋病人带来了曙光,下列关于艾滋病的说法错误的是(  )
A.HIV是艾滋病的病原体
B.与艾滋病患者的一般接触(如握手等),也会使人感染艾滋病
C.艾滋病是一种免疫缺陷病,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传染病
D.艾滋病患者不仅需要医疗上的帮助,他们更需要其他人心灵上的关爱、尊重
【答案】B
【知识点】艾滋病及其预防
【解析】【解答】A.病原体是指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病毒、和寄生虫等生物。艾滋病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传染病,因此HIV是艾滋病的病原体,A不符合题意。
B.艾滋病病毒主要存在于感染者和病人的血液、精液、阴道分泌物、乳汁中,因此与艾滋病患者握手不会感染艾滋病,B符合题意。
C.艾滋病全称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传染病。HIV主要侵犯并瓦解人体的免疫系统,使人体不能抵御病原体,因此艾滋病是一种免疫缺陷病,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传染病,C不符合题意。
D.艾滋病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传染病,因此艾滋病患者需要医疗上的帮助。又因为艾滋病是一种传染病,有些人不了解艾滋病而去歧视艾滋病患者,会给艾滋病患者造成心理问题,所以艾滋病患者还需要其他人心灵上的关爱和尊重,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艾滋病全称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传染病。
11.(2020七下·揭西期末)艾滋病是由艾滋病毒(HIV)引起的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传染病。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HIV没有细胞结构,不能独立生活
B.HIV主要侵犯并破坏人体免疫系统
C.HIV可存在于血液、精液,宫颈分泌物、乳汁、尿液中
D.与艾滋病病人共餐、握手是传染艾滋病的途径之一
【答案】D
【知识点】病毒的结构和繁殖方式;艾滋病及其预防
【解析】【解答】A、艾滋病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只能寄生在其他生物的活细胞内,A说法正确。
B、HIV主要侵犯并破坏人体免疫系统,B说法正确。
C、艾滋病的传播途径包括性传播、母婴传播、血液传播,HIV可存在于血液、精液,宫颈分泌物、乳汁、尿液中,C说法正确。
D、艾滋病的传播途径包括性传播、母婴传播、血液传播,与艾滋病病人共餐、握手一般不会传染艾滋病,D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D
【分析】此题考查艾滋病的传播途径等基础知识,为基础题,比较简单,熟记即可, 艾滋病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引起的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传染病,艾滋病的传播途径包括性传播、母婴传播、血液传播,需要明确:与艾滋病病人共餐,拥抱、握手等一般不会传染艾滋病。
12.(2019七下·揭西期末)下列可能传播艾滋病的行为是(  )
A. 与艾滋病病人握手 B.与艾滋病病人共同进餐
C.与艾滋病病人交谈 D.与艾滋病病人共用针头
【答案】D
【知识点】艾滋病及其预防
【解析】【解答】艾滋病是一种由艾滋病毒感染的血液传染病,艾滋病毒一般存在于患者和带毒者的血液、精液、乳汁等,其传播的途径有:①血液传播,②性传播,和一般性病相同;③母婴传播等,但是与艾滋病病人握手、共同进餐,正常交谈是不会感染艾滋病的,与艾滋病病人公用针头会患艾滋病,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此题考查艾滋病的传播方式,为基础题,比较简单,熟知:艾滋病的全称为人类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简称为艾滋病,艾滋病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HIV主要存在于患者和带病毒者的血液、精液、唾液、泪液、乳汁和尿液中,艾滋病的传播途径:①性接触传播,这是艾滋病流行的首要传播方式; ②血液传播;③母婴传播。
13.(2020七下·揭西期末)目前,世界各地再次出现了“麻疹”疫情,下列关于引起“麻疹”的致病微生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该微生物的细胞与动植物的细胞的差别是没有成形的细胞核
B.该微生物不能独立生活,只有寄生在活细胞内才能表现生命特征
C.该微生物的细胞由蛋白质衣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
D.该微生物在传染病流行的三个环节中属于传染源
【答案】B
【知识点】病毒的结构和繁殖方式;传染病的基本环节
【解析】【解答】A、麻疹是由于麻疹病毒引起的传染病,病毒没有细胞结构,A说法错误。
B、麻疹是由于麻疹病毒引起的传染病,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只能寄生在其他生物的活细胞内,B说法正确。
C、麻疹是由于麻疹病毒引起的传染病,病毒没有细胞结构,由蛋白质衣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C说法错误。
D、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传染病流行起来要具备三个环节,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传染源是散播病原体的人与动物,麻疹病毒在该传染病中是病原体,D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B
【分析】此题考查传染病的基本环节、病毒的基本结构,比较简单,熟记即可,传染病的流行包括三个基本环节: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传染源是指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传播途径是指病原体离开传播源到达健康人所经过的途径,病原体是能引起人与动物患病的细菌、真菌、病毒、寄生虫等。
14.(2020七下·揭西期末)图中甲同学是新冠肺炎(Covid-19)患者,从传染病角度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甲属于传染源
B.乙属于易感人群
C.该病毒可通过飞沫传播
D.乙可注射卡介苗预防流感
【答案】D
【知识点】传染病的基本环节;传染病的一般预防措施
【解析】【解答】A、传染源是能散播病原体的人和动物,甲是新冠状肺炎患者,可以向外散播病毒,A说法正确。
B、感人群是指对某种传染缺乏免疫力,易受感染的人群,图中,乙为易感人群,B说法正确。
C、新冠肺炎属于呼吸道传染病,靠空气和飞沫传播,C说法正确。
D、卡介苗是预防肺结核的疫苗,对流感不起作用,D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D
【分析】此题考查传染病流行的基本内容环节,为基础题,比较简单,熟记传染病流行起来具备三个环节: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传染源是指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传播途径是指病原体离开传播源到达健康人所经过的途径;易感人群是指对某些传染病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该病的人群;预防传染病的措施有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疫苗注入体内后,会作为抗原刺激人体产生抗体,抗体具有专一性,只针对特定的病原体起作用。
15.(2020七下·扶风期末)不久前,初二年级某班出现了感染手足口病的病例,学校随即请感染及疑似该病的学生回家隔离,此预防措施属于(  )
A.控制传染源 B.切断传播途径
C.保护易感人群 D.以上三项都不是
【答案】A
【知识点】传染病的一般预防措施
【解析】【解答】A、感染手足口病及疑似该病的同学是传染源,因此学校随即请感染及疑似该病的同学回家隔离,此预防措施属于控制传染源,正确。
BCD、针对传播途径所采取的措施属于切断传播途径,针对易感人群所采取的措施,属于保护易感人群。感染手足口病及疑似该病的同学是传染源,不是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错误
【分析】传染病要想在人群中流行起来,必须同时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等三个环节。所谓传染源是指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传播途径是指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达健康人所经过的途径;易感人群是指对某种传染病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该病的人群。针对传染源所采取的措施属于控制传染源,针对传播途径所采取的措施属于切断传播途径,针对易感人群所采取的措施,属于保护易感人群。
16.(2020七下·秦皇岛期末)口罩成了今年的紧俏商品,也成了街上一道靓丽风景,对预防新冠疫情起到了很好地作用,此举又属于预防传染病的哪个措施(  )
A.保护易感人群 B.切断传播途径
C.控制传染源 D.都属于
【答案】B
【知识点】传染病的一般预防措施
【解析】【解答】传染病的预防措施包括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等措施。出门戴口罩属于切断传播途径。
故答案为:B。
【分析】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够在生物体之间传播的一种疾病,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等特点。传染病能够在人群中流行,必须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这三个环节,缺少其中任何一个环节传染病都无法流行,传染病的预防措施包括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等措施。
17.(2020七下·秦皇岛期末)疫情期间,武汉等几个城市建立方舱医院对患者集中隔离治疗,有效遏制了疫情的传播,此举属于预防传染病的哪个措施(  )
A.保护易感人群 B.切断传播途径
C.控制传染源 D.都属于
【答案】C
【知识点】传染病的一般预防措施
【解析】【解答】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生物之间传播的疾病,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传染病若能流行起来必须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三个环节。预防传染病的措施有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传染源指的是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是动物,患者是传染源,方舱医院对患者集中隔离治疗采取隔离治疗属于控制传染源。故答案为:C。
【分析】预防传染病的一般措施如下:
(1)控制传染源:“五早”(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治疗、早隔离)、消灭病畜
(2)切断传播途径:搞好个人卫生和环境卫生、消灭传播媒介
(3)保护易感人群:预防接种、加强锻炼
18.(2019七下·长垣期末)为了防止艾滋病传入我国,政府决定停止进口一切外国血液制剂,这种预防措施(  )
A.控制传染源 B.切断传播途径
C.保护易感人群 D.保护传染源
【答案】B
【知识点】传染病的一般预防措施
【解析】【解答】传染病的预防措施包括: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艾滋病属于血液传染病,血液制剂可能含有艾滋病病毒,患者输入含有艾滋病病毒的血液制剂后,可能患艾滋病。血液制剂属于离开传染源后到达健康人的一个途径,停止进口一切外国血液制剂,应属于切断传播途径。
故答案为:B
【分析】传染病的预防措施
(1)控制传染源:
a. 对急性传染病人要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诊断、早隔离和彻底治疗,防止病原体的扩散.
b. 患传染病的动物也要及时处理;
(2)切断传播途径:是控制传染病的主要方法.
a. 要注意饮食卫生;
b. 加强水源和粪便的管理;
c. 进行一些必要的消毒工作;
d. 消灭传播疾病的媒介生物,减少病原体感染健康人的机会.
(3)保护易感人群:
a. 减少或防止易感者与传染源的接触机会;
b. 易感者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c. 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提高抗病能力.
二、填空题
19.(2018七下·砀山期末)传染病是由   引起的,能在人与人之间或人与动物之间传播的疾病,具有     和   的特点。
【答案】病原体;传染性;流行性
【知识点】传染病的基本环节
【解析】【解答】传染病由病原体(包括病毒、细菌、真菌和寄生虫等)引起的,能够在人与人之间或人与动物之间传播的疾病,传染病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的特点。
故答案为:病原体;传染性;流行性
【分析】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生物之间传播的疾病.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病原体指能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真菌、病毒和寄生虫等.传染病若能流行起来必须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三个环节,所以预防传染病的措施主要有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人群.
20.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病毒和寄生虫等生物,称为    ,例如:引起艾滋病的是    ,艾滋病的传播途径有    、    和    ;引起结核病的是    .
【答案】病原体;病毒;性传播;母婴传播;血液传播;细菌
【知识点】常见的传染病及其预防
【解析】【解答】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病毒和寄生虫等生物,称为病原体,而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和动物叫传染源.艾滋病是一种病毒性疾病,它的致病因素是结构上很相近似的一组病毒,这组病毒被统称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简称HIV.HIV主要存在于感染者和病人的血液、精液、阴道分泌物、乳汁中;因此艾滋病的传播途径主要有:性传播(与已感染的伴侣发生无保护的性行为)、静脉注射吸 毒(与他人共用被感染者使用过的、未经消毒的注射工具,是一种非常重要的HIV传播途径)、母婴传播(在怀孕、生产和母乳喂养过程中,感染HIV的母亲可 能会传播给胎儿及婴儿)、血液及血制品传播(输入被HIV污染的血液及其血液制品)等.结核病是由一种细菌引起的.
故答案为:病原体;病毒;性传播;母婴传播;血液传播;细菌.
【分析】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生物之间传播的疾病.病原体指能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真菌、病毒和寄生虫等,传染病若能流行起来必须具备传染 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三个环节,传染源是指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传播途径是指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达健康人所经过的途径;易感人群是指对某种传染源 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该病的人群.
21.常见的能引起传染病的病原体有:    、    、    等生物.
【答案】细菌;病毒;寄生虫
【知识点】常见的传染病及其预防
【解析】【解答】病原体指能引起疾病的微生物和寄生虫的统称.微生物占绝大多数,包括病毒、衣原体、立克次体、支原体、细菌、螺旋体和真菌;寄生虫主要有原虫和嚅虫.病原体属于寄生性生物,所寄生的自然宿主为动植物和人.
故答案为:细菌 病毒 寄生虫
【分析】病原体指能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真菌、病毒和寄生虫等.
22.很多人谈“艾”色变,这是因为他们不是十分清楚艾滋病在人群中的传播必须同时具备    、    和    三个环节.而艾滋病的传播途径主要有    、    和    .
【答案】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血液传播;性传播;母婴传播
【知识点】常见的传染病及其预防
【解析】【解答】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生物体之间传播的一种疾病,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等特点.传染病能够在人群中流行,必须同时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这三个环节,缺少其中任何一个环节,传染病就流行不起来.
艾滋病是一种是由人类缺陷病毒(HIV)引起的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传染病,HIV存在于艾滋病患者和带病毒者的血液、精液、宫颈分泌物、唾液、泪液、 乳汁、尿液中.通过与艾滋病感染者进行性接触、输入含艾滋病病毒的血液制品、共用注射器静脉注射毒品、使用被艾滋病病毒污染的而未经消毒的注射器、移植带 有艾滋病病毒的器官或组织等都有可能传播HIV,已感染HIV的妇女可通过胎盘、分娩、哺乳将病毒传播给胎儿或婴儿.所以,艾滋病的传播途径有三个:性传 播、血液传播、母婴传播.除此以外,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或艾滋病病人进行一般的生活和工作接触不会感染艾滋病病毒.
故答案为: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 血液传播、性传播、母婴传播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传染病流行的环节和传播途径,结合艾滋病的内容来分析.
23.计划免疫是预防传染病的一种简便易行的手段.从预防传染病的措施看,它属于其中的    ;从免疫类型看它属于    免疫.
【答案】保护易感人群;特异性
【知识点】常见的传染病及其预防
【解析】【解答】计划免疫的目的是有计划地给人注射或口服疫苗,使人在不得病的前提下,刺激淋巴细胞产生抗体,从而对该种病原体有抵抗作用.从预防传染病的措施看,增强了易感人群的抵抗能力,从而避免传染病的感染,所以属于保护易感人群.
这种免疫是出生后才获得的,并且是只对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故是特异性免疫.
故答案为:保护易感人群;特异性
【分析】(1)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生物之间传播的疾病.病原体指能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真菌、病毒和寄生虫等.传染病若能流行起来必须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三个环节,所以预防传染病的措施有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
(2)计划免疫是指有计划的进行预防接种,计划免疫即接种疫苗,可以使人体内产生相应的抗体,从而提高对特定传染病的抵抗力.如对刚出生的婴儿注射卡介苗、幼儿服用糖丸、对幼儿注射麻疹疫苗预防麻疹都属于计划免疫.
(3)非特异性免疫是生来就有的,人人都有,能对多种病原体有免疫作用.包括第一、二道防线.
(4)特异性免疫是指第三道防线,产生抗体,消灭抗原,是出生后才有的,只能对特定的病原体有防御作用.是患过这种病或注射过疫苗后获得的.
三、综合题
24.(2021七下·云浮期末) 2020年,由新型冠状病毒(COVID-19)引起的新冠肺炎肆虐全球,中国政府迅速反应,千千万万个坚守在抗疫一线的奋斗者,勇于担当、甘于奉献,聚点滴之力,护山河无恙。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以下问题:
(1)新冠肺炎爆发后,在全球迅速蔓延,这说明传染病具有   的特点,从传染病学角度,所有非新冠肺炎患者属于该疾病的   ,2020年1月23日武汉紧急启动封城措施,限制人员离开武汉,对感染者进行隔离治疗,这种措施属于   。
(2)新型冠状病毒侵入人体后,最初并未出现症状,此阶段称为潜伏期,这是因为我们体液内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等正在发挥作用,与病毒对抗,这种免疫类型属于   免疫。
(3)截至2021年3月20日,我国累计报告接种新冠疫苗7495.6万剂次,按照现有的生产安排来看,全年的疫苗产量完全可以满足全国人民的接种需求。从免疫的角度看,新冠疫苗本质属于   ,注射疫苗后,人体内产生抵抗病毒的特殊蛋白质叫做   ,这是人体保卫自身三道防线中的第   道防线,这种免疫类型属于   免疫。
(4)如图中Ⅰ和Ⅱ分别表示接种第1剂次和第2剂次新冠疫苗后人体产生抗体的数量变化,请据图分析,疫苗接种需要打2针的原因为:   。
【答案】(1)流行性和传染性;易感人群;控制传染源
(2)非特异性
(3)抗原;抗体;三;特异性
(4)抗体数量更多,免疫保护力更强,从而有效预防新冠肺炎
【知识点】传染病及其病因;传染病的一般预防措施;人体的三道防线;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
【解析】【解答】(1)传染病是指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够在人与人之间、人与动物之间传播的疾病;传染病具有流行性传染性的特点。传染病能够传播具有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三个环节,所有新冠患者属于传染源,非新冠患者属于易感人群。预防传染病的措施有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1月23日武汉紧急启动封城措施,限制人员进出武汉,对感染者进行隔离治疗。从预防传染病的角度来说,这种措施属于控制传染源。
(2)非特异性免疫是生来就有的,人人都有,能对多种病原体有免疫作用。包括第一、二道防线。当人体最初感染病毒时并未出现症状,此阶段称为潜伏期。这是因为我们呼吸道黏膜和体液内杀物质等正在发挥作用,与病原微生物对抗,这种免疫类型属于非特异性免疫。
(3)抗原进入身体后,会刺激淋巴细胞产生抗体,因此疫苗从免疫学角度讲属于抗原,注射新冠肺炎疫苗使人体产生抵抗该病毒的蛋白质叫抗体,该抗体只对新冠肺炎病毒有效,对其它病毒无效,这是人体的第三道防线,这种免疫方式以属于特异性免疫。
(4)分析图可知,注射第一针疫苗后能产生抗体,但抗体数量较少并会逐渐下降;注射第二针后,能使抗体数量大量增多,免疫保护力更强,从而更有效预防新冠肺炎。
【分析】(1)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生物之间传播的疾病.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病原体指能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真菌、病毒和寄生虫等.传染病若能流行起来必须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三个环节,所以预防传染病的措施主要有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人群。
(2)人体免疫分为两种类型,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非特异性免疫,是人生来就有的,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功能,如:人体的第一、二道防线;特异性免疫是后天获得的,只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起作用,如人体的第三道防线。病原体进入人体后,会刺激淋巴细胞产生一种抵抗该病原体的特殊蛋白质,叫做抗体,抗体能够帮助人体清除或灭杀进入人体的病原体;当疾病痊愈后,抗体仍存留在人体内。
25.(2021七下·鱼台期末)流行性感冒是常见传染病,是病原体侵入人体呼吸道引起的。症状一般表现为发热、头痛、咳嗽、打喷嚏、全身酸痛等。一旦出现流行性感冒病人,在人口密集的地方极易传播,在短时间内迅速蔓延。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流行性感冒能在人群中传播,它具有   等特点。
(2)打喷嚏是鼻黏膜受刺激后人体的反应,这是人体的第   道防线在起作用,属于   免疫。
(3)下图是几种预防流感的措施。其中得了流感要尽早到医院治疗属于   ;室内经常通风和注意个人卫生属于   ;接种流感疫苗属于   。
(4)有些传染病,虽然是无症状感染者已经具有   ,一般传染病在   传染性最强。
【答案】(1)传染性和流行性
(2)一;非特异性
(3)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
(4)传染性;发病初期
【知识点】传染病的基本环节;传染病的一般预防措施;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
【解析】【解答】(1)流行性感冒能在人群中传播,属于传染病,传染病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的特点。
(2)非特异性免疫是人一生下来就具有,针对多种病原体具有防御作用,包括第一道防线和第二道防线。第一道防线是皮肤和黏膜;第二道防线的组成是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特异性免疫是后天获得的,只针对特定的病原体具有防御作用。第三道防线就属于特异性免疫,第三道防线的组成是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打喷嚏是鼻黏膜受刺激后人体的反应,这是人体的第一道防线在起作用,属于非特异性免疫。
(3)只要切断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中的任何一个,其流行便终止。因此传染病的预防措施有三个:①控制传染源,由于不少传染病在开始发病以前就已经具有传染性,当发病初期表现出传染病症状的时候,传染性已达到最强程度。因此,对患有传染病的病人要尽可能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治疗、早隔离,以防止传染病蔓延。患传染病的动物也是传染源,也要及时地处理,这是预防传染病的一项重要措施。②切断传播途径,最好的办法就是要切实搞好个人卫生和环境卫生,对带有病原体的物品要进行消毒,并消灭传播疾病的媒介生物等,使病原体失去感染健康人的机会。③保护易感人群,人们进行的预防接种,就很好地起到了保护易感者的作用,易感者也立注意不要与患病的人或动物接触,能极参加体育运动,锻炼身体,增强抗病的能力。所以对得了流感要尽早到医院治疗属于控制传染源;室内经常通风和注意个人卫生属于切断传播途径;接种流感疫苗属于保护易感人群。
(4)有许多种传染病在发病以前就已经具备了传染性,在传染初期,由于传染病的病原体致病性极强,所以传染性最强。
【分析】预防传染病,主要是从三个方面入手:第一、控制传染源。第二、切断传播途径。第三、易感人群。控制感染源,主要是指对传染病人,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隔离,防止传染病的蔓延。切断传染途径,主要是指要讲究个人卫生以及环境的卫生,要对特殊的传染途径进行消毒。保护易感者,在流行病期间,应该注意保护容易被感染的患者,比如老年患者以及抵抗力低下的患者。而如果本人抵抗力低下,尽量不要接触可疑到感染者,并且要注意锻炼身体,提高自己的免疫力,这样才能够抵御传染病。
免疫有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两种:
特异性免疫:特异性免疫是在出生后,机体与外来微生物的接触后获得的,所以也叫后天免疫或获得性免疫。例如人工预防接种疫苗,使机体获得抵抗感染能力。
特异性免疫包括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非特异性免疫:非特异性免疫是人体生来就有的,所以也叫天然免疫或固有免疫,例如炎症反应。非特异性免疫包括组织屏障、固有免疫细胞、固有免疫分子等。
26.(2021七下·临朐期末)自2020年初,新冠肺炎一直困扰着我们,而疫苗是预防传染病的有效手段之一。疫苗研发过程中需经过动物试验、临床研究才能正式接种。目前我国接种的疫苗大部分为灭活疫苗,至少需注射2剂次。图一表示动物试验过程和结果,图二表示某人接种疫苗时的神经冲动传导过程。
(1)从免疫学角度分析,新冠病毒属于   ,人体第三道免疫防线由   组成。接种疫苗属于传染病预防措施中的   。
(2)分析图一,注射新冠病毒后,甲组小鼠能够正常生活,乙组小鼠全部死亡的原因分别是   。
(3)第一次接种时,某人不自觉地肌肉战栗,并感到疼痛,这说明脊髓具有   功能。后来,接种者看到其他人注射疫苗时,身体也会不由自主地战栗,前后两种战栗反射的不同点是   。
(4)第二次接种时,该接种者看到针头扎进胳膊,虽然感觉疼痛,但没有躲闪,坚持完成接种,在此过程中大脑皮层参与的神经中枢有   ,由此事例可以说明大脑皮层的神经中枢与脊髓的神经中枢的关系是   。
(5)结合图二分析,写出形成痛觉的神经兴奋传导途径是   。(利用图中文字、序号、箭头表示)
(6)新冠肺炎与普通流感的症状十分相似,但是注射新冠疫苗无法预防流感的原因是   。
【答案】(1)抗原;免疫细胞和免疫器官;保护易感人群
(2)甲组小鼠注射新冠疫苗,刺激淋巴细胞产生了抵抗新冠病毒的抗体;而乙组小鼠没有注射新冠疫苗,没有产生抗体,所以死亡。(意思对即可,2分)
(3)反射、传导;前者属于非条件反射,后者属于条件反射(前者生来就有,后者后天形成;前者神经中枢在脊髓,后者神经中枢在大脑皮层)
(4)视觉中枢、躯体感觉中枢、躯体运动中枢(任意两个即可得分);脊髓里的神经中枢受大脑皮层控制(意思对即可)
(5)A→B→E→G→H
(6)一种抗体只针对某种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 (一种抗体只能消灭一种抗原或抗体具有专一性)
【知识点】反射及其结构基础;非条件反射与条件反射;传染病的一般预防措施;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
【解析】【解答】(1)疫苗从免疫学角度分析属于抗原,当抗原进入人体后,可刺激人体的淋巴细胞产生相应抗体,从而提高对该传染病的抵抗力,这种免疫属于特异性。人体的第一、二道防线属于非特异性免疫,是人生来就有的,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功能。人体的第三道防线由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主要是淋巴细胞)组成,当病原体进入人体后,会刺激淋巴细胞产生一种抵抗该病原体的特殊蛋白质,叫做抗体,抗体能够帮助人体清除或灭杀进入人体的病原体;当疾病痊愈后,抗体仍存留在人体内。人体的第三道防线属于特异性免疫,特异性免疫是后天获得的,只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起作用。防传染病的措施有三个: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接种疫苗的目的是保护易感人群。
(2)分析图一,注射新冠病毒后,甲组小鼠能够正常生活,乙组小鼠全部死亡的原因分别是甲组小鼠注射新冠疫苗,刺激淋巴细胞产生了抵抗新冠病毒的抗体;而乙组小鼠没有注射新冠疫苗,没有产生抗体,所以死亡。 
(3)脊髓具有反射和传导功能,第一次接种时,某人不自觉地肌肉战栗,并感到疼痛,这说明脊髓具有反射、传导功能。后来,接种者看到其他人注射疫苗时,身体也会不由自主地战栗,前后两种战栗反射的不同点是前者生来就有,属于非条件反射,后者后天形成,属于条件反射。
(4)第二次接种时,该接种者看到针头扎进胳膊,涉及到视觉中枢、虽然感觉疼痛,涉及到躯体感觉中枢。最后没有躲闪,坚持完成接种,由此事例可以说明脊髓里的神经中枢受大脑皮层控制。
(5)当手被尖锐的物体刺中时,会出现缩手反射活动,缩手反射属于非条件反射,并会形成痛觉,痛觉产生的部位是大脑皮层,产生痛觉的途径是:A感受器→B传入神经→E脊髓内神经中枢→G上行传导纤维→H大脑皮层。
(6)一种抗体只针对某种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所以新冠肺炎与普通流感的症状十分相似,但是注射新冠疫苗无法预防流感。
【分析】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的区别与联系:
名 称 非 特 异 性 免 疫 特 异 性 免 疫

别 具有 人人都有(先天就有) 只有得过传染病的人才有,或接种疫苗,注射过相应血清的人才有(如计划免疫)
遗传 能遗传,生下来就有 不能遗传,人出生以后才获得的
产生 通过遗传而获得的一种免疫力 通过与病原体作斗争而获得的一种免疫力
免疫因素 通过皮肤、黏膜的屏障作用,淋巴的滤过作用,白细胞的吞噬作用,溶菌酶的杀菌作用等获得的免疫。 自然免疫:患传染病后产生了抗体,
而获得的免疫。
人工免疫:用疫苗预防接种产生抗体,
或注射血清等获得的免疫。
联 系 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构成人体总的免疫功能,二者不可分开,
是相辅相成的。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