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2张PPT)
一着惊海天
人教版 八年级上
新知导入
同学们,我们先来看一段视频。
新知导入
这是2012年11月23日上午8时,我国第一艘航空母舰——辽宁舰舰载机着舰时的视频。航母舰载机着舰,这在电影和电视节目中我们常见的一个镜头,为什么会让人如此的欢呼雀跃,我们就从课文《一着惊天海》一文中去寻找答案吧。
初读感知
1、这篇文章是按什么顺序来报导航母舰载战斗机着舰这一情况的?
作者是按照时间顺序来报导的。文中作者依次报道了航母舰载战斗机着舰前的环境、准备工作,着舰时的精彩片刻,着舰后人们的表现等。在其间还穿插介绍了着舰的意义、人们的心情等,有详有略,层次分明。
初读感知
2、为了报导航母舰载战斗机着舰这一情况,作者主要采用了什么方法?
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正面描写:对于歼—15战机的着舰经过作了非常详细的描写。侧面描写:着舰前,作者通过对周围人群的紧张气氛的描写,侧面烘托出了这次着舰的危险性很大;着舰后,人们的欢呼喜悦,烘托出这次着舰成功的意义重大。
初读感知
3、初读课文,梳理文章的写作思路。
第一部分
第二部分
第三部分
(1-2段)交代舰载战斗机着舰的环境
(3-4段)议论此次舰载战斗机着舰的意义
(5-17段)交代飞机着舰前舰、机的调整和配合工作
初读感知
3、初读课文,梳理文章的写作思路。
第四部分
第五部分
(18-20段)飞机着舰的精彩一刻
抒发成功着舰的感慨和喜悦之情。
文体链接
(1)通讯:是运用叙述、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手法,具体、生动、形象地反映新闻事件或典型人物的一种新闻报道形式。它是记叙文的一种形式,是报纸、广播电台、通讯社常用的文体。
知识链接
(2)特点:严格的真实性、报道的客观性、较强的时间性、描写的形象性。
知识链接
种类
人物通讯:就是以报道各条战线上的先进人物为主的通讯。
事件通讯:就是报道典型的、有普遍教育意义的新闻事件。
知识链接
特写分类
人物特写:以人物为报道对象,用片段、侧面加展示人物的性格特征或精神面貌。
场景特写:以场景为描写对象,通过典型性场景的描绘来反映整个事件。
字词积累
1、生字积累
着舰(zhuó) 澎湃(péng pài)
凛冽(lǐn liè) 咆哮(páo xiào)
娴熟(xián) 一丝不苟(gǒu)
紧绷(bēng) 殚精竭虑(dān)
镌刻(juān) 浩瀚 (hàn)
桅杆 (gān) 惊心动魄 (pò)
默契(qì)
字词积累
凛冽:形容刺骨的寒冷。
娴熟:熟练,熟习。
镌刻:雕 刻。
一丝不苟:指做事认真细致,一点儿不马虎。
惊心动魄:使人神魂震惊。
白手起家:比喻原来没有基础或条件很差而创立起一番事业。
殚精竭虑:用尽精力,费尽心思。
课文精读
①标题设置悬念,可以引起读者强烈的好奇心;②标题中的“一着”是本文的行文线索;③标题中“着”和“惊”两个动作、“海天”一个景象,使强烈的画面感跃然纸上,很容易让读者心头一震,吸引读者往下读。④标题运用动宾结构的形式,直观简洁、生动形象地点出了要报道的“点”,即航母舰载战斗机着舰那惊心动魄的一刻。
1、结合课文,说说标题“一着惊海天”的作用。
课文精读
2、仔细阅读课文第3、4两个自然段,说说它们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内容上
这两段揭示了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次着舰的意义——它承载着国人和海军官兵的强军梦想,交代了舰载战斗机着舰是世界公认的最具风险的难题这一事实。
结构上
这两段承上启下,渲染了一种紧张的氛围,为下文写舰载机成功着舰后人们的喜悦作铺垫。
课文精读
3、细读第5-20段,这16段文字在详细的描写舰载机着舰的过程。说说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内容上
照应了标题“一着”。这里详写着舰经过,就是为了体现出这“一着”的重要性。
结构上
①揭示我国航母舰载机首次着舰承载着国人和海军官兵的强军梦想;②“辽宁舰”舰载机首次着舰并获得成功的过程,增强了中国人民的凝聚力。
课文精读
4、细读课文第21-26段,这6个自然段写的是什么?有什么作用?
写的是舰载机着舰成功后人们的欢呼场面。舰载战斗机着舰是这篇通讯报道的主要事件,周围人的神态和心情是辅助之笔,用以从侧面表现主题:①表现了人们对我国航母舰载机首次着舰的关注。②烘托了当时紧张的氛围、胜利的喜悦等。③增强了新闻的现场感和感染力。④侧面表现了舰载机着舰风险极大、意义重大,从而突出了主题。
主题探讨
舰载机着舰,这在国外已经是早在几十年前就实现了的,作者为什么要特别写这样一件事?其目的是什么?
对于我国海军来说,航母舰载战斗机着舰成功不仅实现了中华民族近百年的强军梦想,而且也让世界看到了中国的力量,增强了民族自豪感和民族凝聚力!
语言品析
通讯常常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同时结合描写,把事件叙述得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
语言品析
分析下面语子,说说其好处。
例句
句子:声如千骑疾,气卷万山来。惊心动魄的一幕出现了:9时08分,伴随震耳欲聋的喷气式发动机轰鸣声,眨眼之间,舰载机的两个主轮触到航母甲板上,机腹后方的尾钩牢牢地挂住了第二道阻拦索。刹那间,疾如闪电的舰载机在阻拦索系统的作用下,滑行数十米后,稳稳地停了下来。
语言品析
解析
①“声如千骑疾,气卷万山来”化用清施闰章《钱塘观潮》中的句子,运用对偶和比喻的修辞手法,读起来朗朗上口,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战斗机着舰时的浩大声势,具有感染力。②运用白描的手法,具体描绘出战斗机着舰的情形。“震耳欲聋”“轰鸣”描绘出战斗机着舰时的巨大声音,“眨眼之间”“刹那间”“疾如闪电”描绘出战斗机着舰时震撼人心的速度,“牢牢地”“稳稳地”表现出舰载战斗机着舰时的安全和平衡,给人一种强烈的自豪感
语言品析
学生用相同的方法分析下面句子
①“刀尖上的舞蹈”就要开始了,现场所有的人都捏着一把汗。
②歼-15舰载机像凌波海燕,轻巧灵活地调整好姿态飞至舰艉后上方,对准甲板跑道,以几近完美的轨迹迅速下滑。
③记者眼前的飞行甲板上,定格了一个象征胜利的巨大“V”字:阻拦索的两端构成“V”上边的两头,尾钩钩住处,则是“V”字的底尖。
语言品析
参考答案
① 把舰载机着舰比喻成“刀尖上的舞蹈”,形象生动地说明舰载机着舰非常危险,也非常令人期待。
② 把即将着舰的舰载机比喻成“凌波海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歼-15舰载机轻巧灵活的特点,流露出作者的赞美之情。
③ 把舰载机成功着舰后阻拦索拉伸的情景巧妙地想象成一个巨大的“V”字,既形象展示了阻拦索的实际形态,又给新闻带来了非常强烈的感情宣泄,使作品有了更强的阅读感染力
写法探究
本文是一篇通讯,其写法上的特点主要表现在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其次是在叙事中结合修辞手法的运用。
写法探究
5-20段正面描写舰载机的着舰,写出了这“一着”的精彩和重要,21-26段从人们的欢呼声中侧面体现了着舰成功给人们带来的鼓舞。
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
写法探究
把飞机着舰的气势比喻成“千骑疾”“万山来”、把舰载机着舰比喻成“刀尖上的舞蹈”、把即将着舰的舰载机比喻成“凌波海燕”,通过这些比喻生动活泼地写出了舰载机着舰时的气势、危险和轻灵的特点。
比喻修辞的运用
拓展延伸
如果记者就2012年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采访你,你想对他说些什么?
巩固提高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桅杆(wēi) 着陆(zhuó) 凛冽(liè) 一丝不苟(gǒu)
B.坠毁(zuì) 娴熟(xián) 循声(xún) 殚精竭虑(dān)
C.姿态(zī) 默契(qì) 瞬间(shùn) 惊心动魄(pò)
D.镌刻(juān) 咆哮(xiào) 澎湃(bài) 无怨无悔(yuàn)
C
巩固提高
2、下列句子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辽阔的海面上,我国第一艘航空母舰——辽宁舰斩浪向前。
B.倍受外界关注的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次着舰进入最关键时刻。
C.一双双布满血丝的眼睛,紧盯着监视屏幕上不断跳动的参数和曲线。
D.伴随着震耳欲聋的喷气式发动机轰鸣声,眨眼之间,舰载机的两个主轮触到航母甲板上。
B
巩固提高
3、下面文段中有两处语病,请找出来并提出修改意见。
①首都百万平安志愿者,②积极开展治安防范、纠纷调解、法制宣传、法律服务等一系列工作,③从临时应急机制逐步走向常态治安管理模式,④共同构筑起首都平安,⑤为新时期控制社会治安、化解纠纷,⑥摸索出了一条基层治理、公益服务的道路。
(1)第④句修改意见:在“平安”后加上“的钢铁长城”。
(2)第⑤句修改意见:将“控制”改为“维护”或“维持”。
课堂小结
中国人民几十年来的强军梦,终于在歼——15战机的这“一着”中成功实现了,这看似不起眼的“一着”,即承载着中国亿万万人的梦想,也是中国一代代科技工作者汗水的结晶,我们作为一个中国人,应当为此而感到骄傲和自豪,作为一名中学生,我们应当立下为国建功立业的远大理想。
初读感知
第一部分第一部分(1-2段):交代舰载战斗机着舰的环境。
第二部分(3-4段):议论此次舰载战斗机着舰的意义。
第三部分第三部分(5-17段):交代飞机着舰前舰、机的调整和配合工作。增强凝聚力
第四部分第四部分(18-20段):交代飞机着舰的精彩一刻。
第五部分(21-26段):抒发成功着舰的感慨和喜悦之情。
一着惊海天
增强中国人民的自豪感和凝聚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