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2课时)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二节 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2课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4.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济南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13-05-22 18:05:53

文档简介

课题 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 课型 新授 序号 备课人 杜志武 单位 遥墙中学
课标与教材分 析 课标要求:教学中,教师要帮助学生形成以下的重要概念。·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调节人体对环境变化的反应及生长、发育、生殖等生命活动。·人体各个系统相互联系、相互协调,以完成生命活动。具体内容活动建议描述人体神经系统的组成。 课标分析:本章是继人体运输功能、营养功能、呼吸功能等前序课程之后的教学内容。核心问题:神经调节功能是怎样发生的。基本目的是对人体机能整体性的实现形成科学的、具体的认识。为此必须要求了解,理解和掌握有关知识结构。本节的教学内容要回答两个基本问题:什么是神经调节?神经调节是如何实现的?
教材分析:通过分析实例使学生完成对脊髓和脑结构和功能的认识;培养学生善于思考,大胆假设的科学探索和创新精神。各种名词的识记,预测使学生认识到神经系统在身体中的切实存在并能和日常生理活动联系起来。重点:神经系统的组成、神经元的结构和功能、脊髓的结构和功能、脑的结构和功能难点:神经元的结构和功能、脊髓的结构和功能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知道的:大脑的初步认识,大脑能控制人体的活动。学生想知道的:大脑具体的结构、什么叫神经元、结构是怎样的、大脑的功能区。学生能解决的:神经系统的组成、神经元的结构。学困生:本节课内容名词概念多,知识内容较复杂,学生不好理解,同时也是学业水平考试的重点,学生掌握较差,处理综合问题的能力还欠缺,复习难度较大。主要表现学生对神经调节不理解,尤其是神经结构基础。上课要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小组合作学习,发挥组长的检查和监督作用,加强基础落实,加强对学困生的指导和课下辅导。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 能 1.描述神经系统和神经元的组成和功能。2.说明人体各部分的协调动作主要靠神经系统的调节来实现。
过程与方 法 1.用所学的知识对生活中的现象进行一定程度的分析;2.培养学生勤于分析、思考问题和大胆假设的习惯。
情感态度价值观 1.激发对人体自身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2.体验生命的物质性。
教学重点教学难点 重点:神经系统的组成、神经元的结构和功能、脊髓的结构和功能、脑的结构和功能难点:神经元的结构和功能、脊髓的结构和功能
教学方法与 媒 体 本节课涉及到的教学方法有:讨论法、演示法、讲授法等。小组讨论是学生自主获取知识的一条很重要的途径,既锻炼了能力,又可以使知识记得牢固,还可以使学生开阔思维。当然,教师讲授所起到的画龙点睛的作用还是不容忽视的。本节课可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形象生动的图片和视频,使教学内容更加直观具体。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复 备
脑1、大脑 2、小脑 3、脑干 1、大脑 (教师出示脑结构模型)脑位于颅腔中,包括大脑、小脑和脑干。大脑分左右半球。同学们观察其表面凹凸不平,有多皱襞。称为大脑皮层。其特点大大增加了其总面积。大脑皮层是人体生理活动的最高级中枢。可划分为多个功能区。 2、小脑小脑位于大脑的后下方。主要功能调节身体平衡。酒醉人走路摇晃不稳,原因是酒精麻痹小脑。3、脑干脑干灰质中的中枢常被称为“活命中枢“或”生命中枢“。由此可见其重要性。如果脑干的灰质受损,人就会死亡。(五)、小结 本节主要学习了神经系统的组成和神经元的结构、功能与分布;脊髓的功能;脑的结构及功能。 观察其表面凹凸不平,有多皱襞。 学生识别五大功能区 酒醉人走路摇晃不稳的原因 (学生总结,教师补充、概括) 脑包括: 1、大脑2、小脑3、脑干大脑皮层是调节人体生理活动的最高级中枢。主要有五大功能区。各中枢不是杂乱无序的排列,而是有规律的分区存在。如果大脑皮层的某局部受损会出现相应功能障碍病例。小脑:位置:大脑后下方功能:调节身体平衡脑干:位置:大脑下方,小脑前方。功能:其灰质上有“生命中枢”,有呼吸、心跳、血压的中枢
板书作业 第二节 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脑:大脑:最高级中枢,五个功能区小脑:调节身体平衡脑干:调节呼吸、心跳、血压A作业:学习检测课堂自测B作业:学习检测智能提升
教学反思 课题 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 课型 新授 序号 备课人 杜志武 单位 遥墙中学
课标与教材分 析 课标要求:教学中,教师要帮助学生形成以下的重要概念。·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调节人体对环境变化的反应及生长、发育、生殖等生命活动。·人体各个系统相互联系、相互协调,以完成生命活动。具体内容活动建议描述人体神经系统的组成。 概述人体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观察人或动物的某些反射活动,说明其意义。课标分析:本章是继人体运输功能、营养功能、呼吸功能等前序课程之后的教学内容。核心问题:神经调节功能是怎样发生的。基本目的是对人体机能整体性的实现形成科学的、具体的认识。为此必须要求了解,理解和掌握有关知识结构。本节的教学内容要回答两个基本问题:什么是神经调节?神经调节是如何实现的?
教材分析:通过分析实例使学生完成对脊髓和脑结构和功能的认识;培养学生善于思考,大胆假设的科学探索和创新精神。各种名词的识记,预测使学生认识到神经系统在身体中的切实存在并能和日常生理活动联系起来。重点:神经元的结构与功能;反射的概念与反射弧的结构。掌握眼的结构、功能与视觉的形成。耳的结构、功能与听觉的形成难点:神经元的功能与分布;反射与反射弧的概念及反射弧的组成。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知道的:大脑的初步认识,大脑能控制人体的活动。学生想知道的:大脑具体的结构、什么叫神经元、结构是怎样的、大脑的功能区。学生能解决的:神经系统的组成、神经元的结构。学困生:本节课内容名词概念多,知识内容较复杂,学生不好理解,同时也是学业水平考试的重点,学生掌握较差,处理综合问题的能力还欠缺,复习难度较大。主要表现学生对神经调节不理解,尤其是神经结构基础。上课要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小组合作学习,发挥组长的检查和监督作用,加强基础落实,加强对学困生的指导和课下辅导。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 能 1.描述神经系统和神经元的组成和功能。2.说明人体各部分的协调动作主要靠神经系统的调节来实现。
过程与方 法 1.用所学的知识对生活中的现象进行一定程度的分析;2.培养学生勤于分析、思考问题和大胆假设的习惯。
情感态度价值观 1.激发对人体自身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2.体验生命的物质性。
教学重点教学难点 重点:神经元的结构与功能;反射的概念与反射弧的结构。掌握眼的结构、功能与视觉的形成。耳的结构、功能与听觉的形成难点:神经元的功能与分布;反射与反射弧的概念及反射弧的组成。
教学方法与 媒 体 本节课涉及到的教学方法有:讨论法、演示法、讲授法等。小组讨论是学生自主获取知识的一条很重要的途径,既锻炼了能力,又可以使知识记得牢固,还可以使学生开阔思维。当然,教师讲授所起到的画龙点睛的作用还是不容忽视的。本节课可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形象生动的图片和视频,使教学内容更加直观具体。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复 备
一、神经系统 1、组成:中枢神经系统(脑、脊髓)和周围神经系统(脑神经、脊神经) 2、功能:中枢神经系统(好比信息处理中心);周围神经系统(犹如通讯线路) 二、神经元 1、结构:细胞体和突起(轴突和树突) 2、功能:接受刺激,产生兴奋,传导兴奋 3、分布:细胞体主要分布在中枢部分构成灰质,有反射功能。在周围部分构成神经节; 神经纤维主要分布在周围部分构成神经,在中枢部分构成白质,有传导功能。 三、的功能 1、反射功能 脊蛙搔拔反射实验 脊髓是低级是神经中枢 2传导功能脊髓是联系脑、躯体和内脏之间的联系通道。 一、课堂引入: (出示“运动场上运动员在奔跑”,“滑冰场上进行的双人花样滑冰比赛”) 师:请同学们欣赏图片,这些图片中任何一个完美动作的完成,都需要神经系统的调节来实现。什么是神经系统?二、新授过程(一)、神经系统的组成 请同学们结合“神经系统 模式图”阅读课文 (学生结合图阅读完之后)神经系统的组成是怎样的? 哪位同学给脑神经、脊神经下定义? 分布情况如何?(从图上找) 思考:脑神经、脊神经的条数谁多?谁少?为什么?(二)、神经元 神经元又叫神经细胞,是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出示洋葱表皮细胞结构图,口腔上皮细胞结构图和神经元细胞结喉模式图,进行比较。)神经元的结构有什么特点?从图上来看,轴突和树突的形态有什么不同?根据神经元的结构特点,哪位同学能将其功能概括一下?结构都是与其功能相适应。完全正确。我们可概括为接受刺激,产生兴奋,传导兴奋。 (出示“中枢神经系统的灰质与白质”图片)三、脊髓 <一>脊髓的功能1、反射功能 (出示脊髓横切面图,教师讲解分析)我们先来学习脊髓的反射功能。 教师分析:脊髓的灰质里有许多低级神经中枢,可调节人体一些基本的生理活动。例排便、排尿、眨眼、缩手等。在正常情况下,脊髓的神经中枢受大脑控制。例大脑能控制人的大小便,如果脊髓受损就会出现大小便失禁。 2、传导功能针刺后,为什么先缩手后感到疼? 脊髓是脑与躯体、内脏之间的联系通道。来自外界的神经冲动传到脊髓以后,脊髓发出的神经冲动有一部分沿上行的神经纤维传导大脑。如果脊髓的某个部位受到损失,它所控制的身体相应部位就会发生感觉丧失或行动瘫痪。 脑神经、脊神经。 由脑发出的神经叫脑神经;由脊髓发出的神经叫脊神经脑神经分布在头部;脊神经分布在颈、躯干、四肢。脊神经数目多。因为它分布范围广。神经元包括细胞体和突起两部分,突起分轴突和树突两种。树突,数目多,树状分支。有利于收集信息,并将信息传至细胞体;轴突,比较长,往往只有一条,可将细胞体发出的神经冲动传到肌肉、腺体或其他神经元。树突收集信息,将信息传至细胞体。细胞体发出的神经冲动由轴突传到肌肉、腺体或其他神经元。 学生阅读、分析后讨论后面思考题,教师引导学生代表发言) 分析与讨论:脊蛙搔拔反射实验 只有将青蛙的脑破坏后,才能确保搔拔反射只在脊髓的参与下完成。破坏脊髓起对照作用说明脊髓具有反射功能在脊髓的横切面上,色泽灰暗呈蝴蝶型的部分叫做灰质;周围色泽亮白部分叫做白质。上节,我们提过灰质由细胞体构成,有反射功能。白质由神经纤维组成,有传导功能。因此脊髓具有反射和传导功能。 结合图教师分析神经系统由脑、脊髓和它们发出的神经组成。 由图可知,脑分布在颅腔中,脊髓分布在椎管中。那么,它们发出的神经是指? 脑和脊髓位于人体的中央部位,是神经系统的中枢部分,组成了中枢神经系统,主管接收、分析、综合体内外传来的信息,然后发出指令,好象信息处理中心;脊神经、脑神经分布在全身周围属于周围神经系统,犹如通讯线路,能传递信息。 教师补充讲解分布:细胞体主要分布在中枢部分构成灰质,有反射功能。在周围部分构成神经节。神经纤维主要分布在周围部分构成神经,在中枢部分构成白质,有传导作用。脊蛙反射实验: 1、把青蛙的脑去掉 2、把青蛙悬挂起来,静置两分钟. 3、用镊子将浸有百分之十硫酸溶液的小纸片贴在蛙的腹部皮肤上。结果发现蛙的四肢向腹部搔扒。 4、去掉小纸片,用清水冲洗上述溶液刺激过的蛙的皮肤,并用纱布轻轻擦干。 5、破坏掉蛙的脊髓,重复步骤三。结果发现蛙的四肢未出现搔扒现象。在实验过程中,为什么必须破坏青蛙的脑?如果青蛙的脑没有除尽,对实验结果会有什么影响?破坏青蛙脊髓的步骤在实验中起什么作用?三、通过这个实验,你认为脊髓有什么功能?脊髓的功能:1、反射功能2、传导功能
板书作业 第二节 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一、神经系统的组成神经系统由脑、脊髓和他们所发出的神经组成神经系统的基本单位:神经元:轴突、树突、胞体二、脊髓包括灰质:胞体集中、调节排尿、排便白质:神经纤维A作业:学习检测课堂自测B作业:学习检测智能提升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