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学情评估
一、积累与运用(15分)
请在相应的田字格中或横线上端正地书写正确答案,或在横线上填写相应选
项。第1~4题每句1分,第5题(1)~(5)小题每小题2分。
1.乱花渐欲迷人眼,。
2.晴川历历汉阳树,。
3. ,长河落日圆。
4. 在《渡荆门送别》中以水中月明如圆镜反衬江水的平静,以天上云彩构成海市
蜃楼衬托江岸的辽阔、天空的高远的句子是:
,。
5.阅读语段,回答问题。
学习《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我们领略了人民解放军冲破阻碍,击溃及jiān__①__(A.歼 B.迁)灭一切顽抗敌人的气势,国民党反动派的长江防线,遇到了人民解放军便土崩瓦解;学习《首届诺贝尔奖颁发》,我们了解到诺贝尔奖是根据诺贝尔的__甲__(A.遗愿 B.遗嘱)设立的,是为了奖励那些在过去的一年里为人类做出最大贡献 朗读《“飞天”凌空》,我们仿佛看到了中国姑娘吕伟在第九届亚运会中夺得女子十米跳台跳水比赛冠军的__乙__(A.雄姿 B.英姿);朗读《一着__②__(A.zháo B.zhuó)惊海天》,我们心潮澎湃,豪情万丈,光荣与梦想,在同一时刻汇聚——我们的祖国真正强大起来了!
(1)为语段中①处拼音选择正确汉字,为②处加点字选择正确读音,只填序号。
①__________ ②__________
(2)为语段中甲、乙处选择符合语境的词语,只填序号。
甲__________ 乙__________
(3)语段中处应填入的标点符号是:___________
(4)语段中画线句子有语病,请指出病因并提出修改意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语段中提到的课文,是消息的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45分)
(一)文言文阅读(15分)
(甲)阅读下面文章,完成6~10题。(10分)
【甲】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三峡》)
【乙】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与朱元思书》)
6.甲文作者是__________,乙文作者是____________。(2分)
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略无阙处(同“缺”,空隙、缺口)
B.虽乘奔御风(即使)
C.负势竞上(背着)
D.望峰息心(平息)
8.下列加点词的意思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良多趣味
B.鸢飞戾天者
C.经纶世务者
D.天山共色
9.将甲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10.两文都写了猿鸣,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其在两文中的不同表达效果。(2分)
(乙)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1~13题。(5分)
孔子世家赞
太史公曰:《诗》有之:“高山仰止,景行①行止②。”虽不能至,然心乡③往之。余读孔氏书,想见其为人。适鲁,观仲尼庙堂车服礼器,诸生以时习礼其家,余祗回留之不能去云。天下君王至于贤人众矣,当时则荣,没则已焉。孔子布衣,传十余世,学者宗之。自天子王侯,中国言《六艺》者折中于夫子,可谓至圣矣!
(选自《史记·孔子世家》)
【注释】①景行(hánɡ):高尚的德行。②止:语气词。用于句末。③乡:同“向”。
11.小智同学想要知道“可谓至圣矣”中“至”的意思,他在《古代汉语词典》
中查出“至”的四项释义,他应该选( )(1分)
A.到,到来
B.达到极点
C.极,最
D.通“致”。招致,达到
12.文中作者“适鲁”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选文表达出作者对孔子______________的感情。(第一空用原文填写)(2分)
13.写出一条和孔子有关的名言。(2分)
(二)现代文阅读(25分)
(甲)阅读下面材料,完成14~16题。(13分)
材料一:
为了隆重表彰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斗争中作出杰出贡献的功勋模范人物,弘扬他们忠诚、担当、奉献的崇高品质,根据宪法、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法,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一次会议作出关于授予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斗争中作出杰出贡献的人士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的决定。
这有利于大力宣传抗疫英雄的卓越功绩和光辉形象,强化国家尊崇与民族记忆;有利于强化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利于充分展示中华儿女众志成城、不畏艰险、愈挫愈勇的民族品格,为顺利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凝聚党心军心民心。
(有删改)
材料二:
致敬——以共和国名义
新华社北京9月8日电 秋日的北京碧空如洗,宽阔的长安街上阳光铺洒。
在21辆摩托车组成的国宾护卫队护卫下,“共和国勋章”获得者钟南山和“人民英雄”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张伯礼、张定宇、陈薇,一同乘坐礼宾车从住地出发,前往人民大会堂,出席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
8时30分许,身姿挺拔的钟南山,温文尔雅的张伯礼,因身患“渐冻症”步履蹒跚却沉着有力的张定宇,身着军装的陈薇,依次登上礼宾车。
此刻,这四位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坐在礼宾车内,金秋的阳光映在他们的脸上。
共和国不会忘记——“健康所系,性命相托。”在参与抗击非典17年后再度临危受命,鬓发花白的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挤上高铁餐车星夜逆行赶赴武汉的身影,作出病毒存在“人传人”这一关键性判断的勇毅担当……
共和国不会忘记——“国有危难,医生即战士。”苦战江城80余天、把“胆”留在武汉的中医专家张伯礼,指导中医药全程介入新冠肺炎救治,他主持制定的中西医结合疗法成为中国方案的亮点。
……
长安街两侧站立的公安民警,向礼宾车队庄严致礼。这是对国之良士的由衷敬意,这是对抗疫英雄的深挚赞誉。
(节选自新华社2020年报道,有删改)
材料三:
发挥中医药的战“疫”力量
刘成友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各地纷纷强化中西医结合,促进中医药深度介入诊疗全过程,及时推广有效方药和中成药。这些举措,有效发挥了中医药的力量,提高了治愈率,降低了病亡率,切实维护了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治疗疫病,中医药有着自己的优势。中医强调辨证施治,根据疾病的不同发展阶段,确定相应的治疗方法。据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2月17日的新闻发布会介绍,已有10个省份57个定点医疗机构的701例使用清肺排毒汤的确诊病例被纳入观察,其中130例治愈出院,51例症状消失,268例症状改善,212例症状平稳没有加重。
必须看到,治疗新冠肺炎,不论是中医还是西医,目前都没有特效药。但在坚持中西医结合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好中医药这个中华文明的瑰宝,战胜疫情的进程就可能会加快。
(节选自《人民日报》,2020年2月28日,有删减)
14.比较阅读材料一、材料二,完成下面表格。(5分)
分析角度 材料一 材料二
新闻体裁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特写
内容概括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假如你要去采访张伯礼院士,你会提什么问题呢?请结合材料二、材料三,完
成你的采访提纲。(4分)
采访对象 张伯礼院士
采访目的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采访问题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学校新闻网站转播了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同学们看了都很激动,
纷纷在学校论坛“共和国英雄我想对您说”主题页面留言。请把你的留言写出
来。(4分)
(乙)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7~20题。(12分)
九霄逐梦再问天
——神舟十三号发射目击记
任军川 于嘉
①“升起来啦”“太震撼啦”……遥望着托举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三火箭点火发射、稳稳升空,发射场附近的观众们刹那间欢呼起来,与火箭的隆隆轰鸣形成合奏,响彻天地之间。
②远远望去,火箭吐着焰舌、加速升空,在夜空中划出一道银灰色烟迹。眼前,黑河倒映着冲天的火光,微风吹过,河面泛起粼粼波光。
③只看得见灼灼尾焰的船箭组合体越升越快,直插天宇,渐渐缩小为一个光点。飞向太空,飞向天宫,光点越来越暗,若隐若现,逐渐消失在视野尽头……
④戈壁滩上,胡杨林间,黑河岸边,观众三五成群,迟迟不愿离去。有的人打着手电筒,兴奋地说着、笑着;有的遥望天边,似乎在努力搜寻飞船踪迹;还有的翻看手机,回味刚刚记录下的震撼瞬间。
⑤三位航天员搭乘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迈出中国人探索浩渺太空的又一步,把中国足迹再一次镌刻在浩瀚宇宙。
⑥“这是科学探索与航天梦想最美的相遇!”星空摄影师戴建峰凝视着相机取景器,难掩激动感叹道。他辗转数千千米,早早守候在发射场附近,捕捉飞船升空的完美轨迹和精彩瞬间。
⑦对神舟飞天的自豪和骄傲洋溢在人们的脸上。牧民乌尼尔的家距酒泉卫星发射中心30千米。她跟丈夫平时很早入睡,而今特意熬夜,守在窗前。“神舟就从我家附近飞天,我们特别骄傲,比过节还欢喜。”她说。
⑧乌尼尔家中最显眼的位置,摆着一张她与部分中国航天员的合影。这是她受邀参加一次载人航天飞行任务表彰活动时拍摄的,她倍感自豪。“三位航天员一定能圆满完成任务!我们牧民都为他们加油!”她满怀信心地说。
⑨此次太空之旅,三位航天员带人们追星逐梦,并让人们接触新的探索发现。“能看到航天员拍摄的太空美景”“能体验太空上的别样春节”……大家纷纷在社交平台上转发飞船成功发射的消息,写上一句句寄语。
⑩北京市中关村第二小学四年级学生肖浩泽是天文迷。他曾现场观看过神舟十二号发射,震撼的场面令他久久难忘。这几天,他时刻关注神舟十三号的动态。“我最期待航天员王亚平阿姨在空间站开讲‘太空第二课’。”肖浩泽接受记者电话采访时说。
在发射场外围,内蒙古自治区额济纳旗公安局古日乃边境派出所民警参与安保工作。民警们除了设卡检查、巡逻执勤外,还深入牧民家,讲解发射前后注意事项。“我们作为‘航天护卫队’成员执行此次任务,为国家航天事业出力,感到十分光荣。”该派出所教导员巴雅尔说。
夜愈深,观众渐渐散去。黑色天幕与皎洁月光映衬下,身姿挺拔的胡杨、随风轻摆的红柳,静静守护在这广袤的戈壁滩上,守望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守候一次次的点火运行。
(节选自新华社2021年报道,有改动)
17.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2分)
18.文章除了整体描写戈壁滩上聚集的观众外,还具体描绘一些人物,请根据你
的理解完成下面表格。(4分)
人物 事件 感受
① 捕捉飞船升空的完美轨迹和精彩瞬间 激动
牧民乌尼尔 ② 骄傲、欢喜
四年级学生肖浩泽 ③ 久久难忘
派出所民警 设卡检查、巡逻执勤、讲解发射前后注意事项 ④
19.请从修辞角度赏析文中画线句子。(3分)
20.文章中不止一次写到“观众”的表现,请分析这样写的作用。(3分)
(三)名著阅读(5分)
21.结合《红星照耀中国》的阅读,完成下面的活动。
(1)活动一:摘录批注,发现事实
请将批注内容补充完整。(2分)
摘录内容 批注
共产党人认为,而且显然也这么相信,他们是在向抗日前线进军,而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心理因素……这次大规模的转移是历史上最盛大的武装巡回宣传……总有一天有人会把这部激动人心的远征史诗全部写下来。 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这次大规模的转移”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记录事实的同时,有自己的思考和认识)
(2)活动二:思考探究,感受力量(3分)
四个月的旅行,使斯诺对中国共产党及红军的思想感情发生了极大的变化。请结合上述摘录、批注及整本书内容,简要分析发生变化的原因。
三、综合性学习与写作(60分)
(一)综合性学习(10分)
22.语文活动课上,“新闻小主播”为同学们播报了一则新闻。请你根据相关内
容,完成以下综合性学习任务。
据央视网报道,5月15日7时18分,天问一号探测器成功着陆于火星乌托邦平原南部预选着陆区,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着陆火星取得成功。
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于2016年立项,计划通过一次任务实现火星环绕、着陆和巡视探测。天问一号探测器于 2020年7月23日在海南文昌由长征五号运载火箭成功发射,2021年2月10日成功实施火星捕获,成为我国第一颗人造火星卫星,2月24日探测器进入停泊轨道开展环绕探测,搭载的高分辨率相机、中分辨率相机、矿物光谱仪等科学载荷陆续开机,获取科学数据,这为顺利着陆火星奠定了基础。
(1)任务一:请用一句话概括这则新闻的主要内容。 (2分)
(2)任务二:请你从新闻中筛选信息,把火星探测时间轴补充完整(每空不超过 15
个字)。 (4分)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任务三:中国太空家族的命名内藏玄机,根据你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在以下三
个命名中选择其中两个,说说它们的妙处。 (4分)
①月球探测器“嫦娥”
②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悟空”
③中继通信卫星“鹊桥”
(二)写作(50分)
23.从下面两个文题中任选一题作文。
作文(1)“共和国勋章”获得者、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说:“人就像一粒种子。”袁隆平以及他的这句话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将“做一粒__________的种子”补充完整,构成你的题目,写一篇文章。
作文(2)阅读下面材料,任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作文。
培根说:“欣赏者心中有朝霞、露珠和常年盛开的花朵。”我们希望得到他人的欣赏,他人的欣赏如暖流滋润心田,让人获得奋进的力量;我们也要学会欣赏他人,欣赏他人会在自己心中播下善与爱的种子,不断提升人生境界;我们还要学会欣赏自己,欣赏自己才会内心有光,自信乐观地面对生活。对此,你有怎样的经历和感悟呢?
作文要求:
(1)要自由、有创意地表达出真情实感。
(2)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3)不少于600字
答案
一、1.浅草才能没马蹄
2.芳草萋萋鹦鹉洲
3.大漠孤烟直
4.月下飞天镜 云生结海楼
5.(1)A B (2)B B (3);
(4)成分残缺,缺少宾语中心语,应在“贡献”后加“的人”。
(5)《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首届诺贝尔奖颁发》。
二、(一)6.郦道元 吴均 7.C
8.A 点拨:A项,“趣味”指“使人感到愉快、有意思、有吸引力的特性”,
古今义同;B项,古义“至、到达”,今义“乖张;罪过”;C项,古义“筹
划、治理”,今义“比喻规划、管理国家大事的才能”;D项,古义“天和
山”,今为山名。
9.如果不是在正午,就看不到太阳;不是在半夜,就看不到月亮。
10.甲文通过猿鸣营造出萧瑟凄清的氛围,乙文通过猿鸣表现了环境的生机勃勃。
11.C 点拨: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中重点实词的解释。“可谓至圣矣”意思
是:真可说是一位圣明到极点的人了!至:极,最。故选C。
12.想见其为人 无限敬仰(或“景仰”“尊崇”等)
点拨: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由“余读孔氏书,想见其为人。适鲁”
可知,作者“适鲁”的原因是“想见其为人”;结合对“余祗回留之不能去
云”“孔子布衣,传十余世,学者宗之。自天子王侯,中国言《六艺》者折
中于夫子,可谓至圣矣!”的理解,可知选文表达出作者对孔子无限尊崇、
敬仰之情。
13.示例: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二)14.(1)消息
(2)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决定授予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斗争中作出杰出贡
献的人士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
(3)以共和国名义向抗疫英雄致敬。
15.(1)了解中医药在战“疫”中发挥的重要作用。(答案不唯一)
(2)请问您是如何想到在疫情中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来救治病人的?(答案不
唯一)
16.示例:没有豪言壮语,只有默默奉献;不计个人得失,只为守护生命健康。
每位战“疫”者,都是英雄。在斗争中淬炼,在磨砺中升华,抗击疫情时所
集中展现的中国精神,培厚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土壤。(意思对即可)
17.本文记叙了神舟十三号成功发射的过程,以及观看发射的观众的表现。
18.①星空摄影师戴建峰
②熬夜守在窗前
③时刻关注神舟十三号的动态,期待“太空第二课”
④感到十分光荣
19.这句话用了拟人修辞,赋予胡杨、红柳以人的动作和情态,用“守护”“守
望”“守候”三个词生动形象地写出人们对祖国航天事业的关注、热爱、期
待。
20.再现神舟十三号发射的现场气氛,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表现人们对航天事
业的关注、热爱;展现人们为祖国航天事业飞速发展而感到骄傲、自豪。
(三)21.(1)长征
(2)斯诺通过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了解了中国工农红军以及许多红军领袖、
红军将领的真实情况,被中国共产党为民族解放而艰苦奋斗和牺牲奉献的崇
高精神所感动,对“长征精神”有了很深的体会,所以他的思想感情发生了
极大的变化。
三、(一)22.(1)天问一号探测器成功着陆火星。
(2)②天问一号探测器发射 ④探测器进入停泊轨道开展环绕探测
(3)示例:①“嫦娥”这个命名的妙处在于:“嫦娥奔月”是我国最早关于月
球想象的优美神话传说,嫦娥奔向月球,月球探测器也是从地球奔向月亮进
行探测,正好吻合。②名著《西游记》里的悟空神通广大,拥有火眼金睛,
善于发现。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要在茫茫宇宙中寻找暗物质粒子,“悟空”
这个命名非常合适。③鹊桥是神话传说中牛郎织女七夕相会沟通情感的桥
梁,用在提供通信支持的中继通信卫星身上再合适不过了。
(二)23.例文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