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学情评估
一、积累与运用(15分)
请在相应的田字格中或横线上端正地书写正确答案或在横线上、括号中填写相应选项。第1~4题每句1分,第5题(1)小题1分,(2)~(5)每小题2分。
1.,志在千里。
2.树树皆秋色,。
3.白居易《钱塘湖春行》中
“,
”
借莺歌燕舞表达对早春的喜爱。
4.《与朱元思书》一文中从侧面表现江水清澈的句子是:
,。
5.阅读语段,按要求完成题目。
红色美术经典以美为体,以史为魂,生动再现了中国共产党一百年来走过的光辉历程和建立的不朽功勋__①__(A.xīn B.xūn),通过将党史内容和美术经典巧妙结合,融党史题材和艺术之美于一体,创新拓展了重大主题表达空间。如王式廓的《血衣》,以典型环境和众多人物的塑造,将矛盾的冲突集中于一个焦点,揭露了“血衣”的主题;石鲁的《转战陕北》,以高山仰止的恢hóng__②__(A.宏 B.鸿)构图,将革命领袖__甲__(A.运筹帷幄 B.出谋划策)的生动形象表现得准确、厚重、生动__③__《人民英雄纪念碑》浮雕是现代雕塑的__乙__(A.奠基石 B.里程碑),是中国雕塑家为历史所塑造的丰碑__④__这些经典美术作品,__丙__,抒发艺术家和全社会对党和人民的无限热爱,对实现 “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发挥着积极的影 响。
(1)为语段中①处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根据拼音为语段中②处选择正确的汉
字。(只填序号)
①________ ②________
(2)从括号内选择符合语境的词语分别填入甲、乙处。(只填序号)
甲__________ 乙__________
(3)将下列三个句子填入语段中丙处,排序恰当的一项是( )
①艺术化地展现中国共产党的光荣历史和建立的不朽功勋
②依托丰富的历史素材和研究史料
③运用绘画、雕塑等艺术形式再现中国共产党成立百年来各个历史时期的重大
事件和杰出人物
A.①②③ B.③②①
C.①③② D.②③①
(4)语段中③④处填入的标点符号正确的一项是( )
A.③逗号 ④句号 B.③分号 ④句号
C.③分号 ④省略号 D.③顿号 ④省略号
(5)画线句有语病,请提出修改意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45分)
(一)古诗文阅读(15分)
(甲)阅读下面文章,完成6~10题。(10分)
答谢中书书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记承天寺夜游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6.《答谢中书书》的作者是__________,《记承天寺夜游》的作者是__________。
(1分)
7.对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四时俱备 俱:都
B.沉鳞竞跃 竞:争相,争着
C. 盖竹柏影也 盖:大概是
D.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但:大概
8.用“/”给下面句子断句。(各限断一处)(2分)
(1)未 复 有 能 与 其 奇 者
(2)相 与 步 于 中 庭
9.《答谢中书书》是六朝山水小品的名作,《记承天寺夜游》则是描绘月景的佳作。
借你的生花妙笔,从两篇中任选一篇,描绘文中画线句子呈现的醉人景象。
(2分)
10.两篇短文都写了自然景物,但表达的思想感情有所不同,这两篇短文分别表
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乙)阅读下面古诗,完成11~12题。(5分)
黄鹤楼
唐·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11.下列对这首古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首联从传说落笔,既交代了黄鹤楼的来历,又委婉含蓄地表达了作者人生
失意之愁。
B.前两联中的两个“空”字分别从空间和时间的角度来写,抒发了人去楼空、
世事沧桑的感慨。
C.颈联描写登楼所见之景,天气晴好,汉阳的树木清晰分明,鹦鹉洲上的花
草荒芜衰败。
D.诗中的“芳草”不光是自然界中的“芳草”,它已经成为经典的文化意象,
古诗词中一提到“芳草”往往和离愁别恨有关。
12.请结合中国疫情形势,探究链接材料中“黄鹤归来”的深层内涵。(3分)
【链接材料】继(2020年)4月8日“解封”后,武汉迎来了又一个疫情防控向好的标志性节点—— 4月29日,黄鹤楼恢复开放。此时此刻的黄鹤楼,在武汉人乃至全国人民心中,不只是城市地标、著名景点,它有着不一般的象征意义。自1月23日暂停开放,黄鹤楼关闭了98天。在这98个日夜里,黄鹤楼如过去的一千七百九十七年一样,每时每刻都和武汉人在一起,守望着这座城。如今,黄鹤归来,武汉复苏。这背后,是英雄城市英雄儿女们的顽强坚守。这背后,是白衣战士以及各行各业的人们无私无畏的付出。这背后,是全国上下八方驰援、众志成城的钢铁洪流。
(节选自《中国文化报》,有改动)
(二)现代文阅读(25分)
(甲)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3~16题。(16分)
草有本心
彭根成
①春天里,我最喜爱的就是小草。出去散步的时候,在路边看到一丛丛青草,我都禁不住俯下身观察它的模样,嗅它散发的清香,赞叹它的生机与旺盛。就是这平平凡凡、普普通通的小草,也有人们难知难懂的本心。
②草亦有恨。“城上草,植根非不高,所恨风霜早”,没有地位、没有庇护的草,被风霜肆意地欺凌,怎能不恨?但它把自己的恨深深地埋没在土里,任冰雪重压也不去呐喊,不去抗争,故野草常被人们认为是软弱的,可以肆意践踏。它似乎知道,与大自然对抗是徒劳的,忍辱负重才是自己唯一的选择。春天来了,它以豁达大度的情怀,把积蓄的力量,化作翠绿的衣裳装扮着神州大地的每一个角落。“色嫩似将蓝汁染,叶齐如把剪刀裁”,绿草为春天增添了光彩,使春天更加绚丽夺目,给人们带来了生机勃勃的美好景象。
③草是清高的。“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野草不羡慕花的美丽,不嫉妒花的芳香,不仰慕树的高大,只按自己的本性生长,随四季而荣枯,不媚不俗、不求人知,在旷野里自由地生长着、蔓延着。“一丛香草足碍人” ,在耀眼的春光之中,一丛丛带着晶莹露珠、吐着嫩芽的野草,叫人流连驻足,舍不得离去。春,催生了野草,野草点缀着春,“草不谢荣于春风”,野草如此清高的品性,是大自然对人类的馈赠。
④草懂得珍惜生命。“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这背后除了野草顽强的生命力之外,还有对生命的珍惜,因为珍惜,所以才顽强。哪怕被烈火烧为灰烬,也会把根留住。然而,“芳草鲜美,落英缤纷”,世间的错综繁杂,争奇斗艳,最终难逃“青青河畔草,郁郁园中柳”的结局。“花易凋零草易生”“一番桃李花开尽,惟有青青草色齐”,当人们怜惜红白满地的时候,可别忘了“庭草根自浅,造化无遗功。低徊一寸心,不敢怨春风”。大自然对生命是公平的,就看你珍惜不珍惜。
⑤草是洒脱的。“野花向客开如笑,芳草留人意自闲。”在和煦的春天,优雅地换上绿装;在炎热的夏天,尽情地舒展着翠叶;在金色的秋天,沐浴着灿烂的阳光;在严酷的冬天,不做声息地积蓄力量。风霜雨雪、严寒酷暑本是自然规律,温室里的鲜花自然经不起风吹雨打,与其“花如解语迎人笑”,不如“草不知名随意生”。四季轮回,揭示适者生存的自然法则,“劲草不随风偃去”正是野草洒脱的写照。毫无疑问,能在逆境中顽强洒脱活下来的,便是生命的强者。
⑥我很喜欢白居易的“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草以顽强旺盛的生命力,饱蘸生命的浓墨,在广袤的大地上,不停地挥毫傅彩。
(选自《贺州日报》)
13.本文的标题为“草有本心”,请仔细通读全文,分条概括草有哪些本心。
(4分)
14.结合上下文,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品析文中画线的句子。(4分)
15.本文第③段作者为什么说“野草如此清高的品性,是大自然对人类的馈赠”?
(4分)
16.本文第⑤段最后一句“毫无疑问,能在逆境中顽强洒脱活下来的,便是生命
的强者”,结合全文,你认为小草是生命的强者吗?你觉得怎样才能成为生
命的强者?(4分)
(乙)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7~19题。(9分)
郑和的远航
①郑和下西洋的路线,被称为海上丝绸之路。那条通往遥远海岸的探索之路是中国人长期远洋航行经验和智慧的结晶。
②郑和远航的成功,强大的导航能力是关键。
③首先要归功于指南针和罗盘等定向技术的运用。从历史资料可以知道,郑和船队不仅能够借助潮汐、洋流和季风,而且掌握了综合运用罗盘指向、物标定向等复杂的航海技术。
④其次,是航海图的绘制与使用。《郑和航海图》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航海图集,以今天的眼光来看,虽略显粗糙,但已经可以提供很准确的航道指引了。船队绘制了40幅海图,涉及530多个地名,所标地名包括东非海岸的16个城市。海图对一些重要城市、岛礁、山脉等的位置与特征做了详细标注。这是那个时代世界上最先进的航海图,正是这套航海图,导引着郑和船队在惊涛骇浪中驶向一个又一个目标港。
⑤“牵星术”这一天文定位技术的运用,也是郑和船队顺利远航的法宝。此技术通过观察夜间星斗位置,并结合罗盘定向来提高测定船位和航向的精确度。直到20世纪,还有国家在采用这种技术。
⑥除了强大的导航能力,郑和船队在组织协调方面同样体现了高水平。相对人类航海史上的其他创举,郑和下西洋,不仅时间比他们早,规模也比他们大得多。郑和每次远航,都以多艘大中型船只为主体,组成为数一二百艘的庞大混合船队,随行更达两万人之多,而后来哥伦布的船队只有3艘船,乘员只有88名。远洋船队有宝船(船队中的大中型船只)、粮船、马船、战船(护航船只)等,在没有电子通信技术的情况下,尤其在夜晚漆黑的大海上,众多船只之间能够做到前后联系,航向协调,需要极高的沟通、组织能力。
⑦此外,在船只的设计上,我们可以领略到六百多年前中国高超的造船技术。郑和宝船中的大型船只,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船只,长150多米,宽60多米,船体深12米,载重量1000吨左右。一共有4层,可容纳上千人。船上有9根桅杆,可挂12张帆。这样的船,就是放到今天,也是大制作。
⑧郑和船队导航技术之先进、组织协调之有效,都是同时代其他远航活动无法比拟的,明代的舰船建造水平在当时世界上也是一流的。郑和远航的成功证明了中国发展到14、15世纪时,不仅国力强大,科技水平在世界上也处于领先位置。
17.根据第②~⑥段的内容,完成下面的填空。(4分)
18.从全文看,第⑦段不能删除,请简述理由。 (2分)
19.“郑和远航的成功证明了中国发展到14、15世纪时,不仅国力强大,科技水
平在世界上也处于领先位置。”假如古代有热搜,郑和远航成功上了热搜,大
家纷纷点赞留言,你会说些什么?(3分)
(三)名著阅读(5分)
20.结合《红星照耀中国》的阅读,完成下列两项任务。(5分)
【任务一】 把握采访行程。(2分)
阅读纪实作品,要清楚地把握作品所写的事实。下面是同学整理的1936
年6月至10月期间斯诺采访“红色中国”的主要行程,请补全横线处的内容。
(1) (填地名)
(2) (填人名)
【任务二】 感受红军精神。(3分)
《红星照耀中国》真实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及红军筚路蓝缕的奋斗历程。请你从下列困难中选择一项,结合相关内容,说说中国共产党及红军在危机中生存、发展靠的是什么。
A.恶劣到极点的自然环境 B.极度匮乏的物资供应 C.部分少数民族的不理解
三、综合性学习与写作(60分)
(一)综合性学习(10分)
21.学校组织到某博物馆研学,请你参与,完成相关任务。
(1)该博物馆精选了100件文物,放在五个主题时空舱,借助现代技术,让观众感受历史场景,亲近历史文物。请你参考示例,从两个备选时空舱中任选一个,起一个四字舱名,并从内容和表达效果两个方面简述理由。(4分)
示例:第一时空舱简介:商周时期青铜器。通过数字技术,让青铜器“活”起来,观众可通过扫码、触摸等方式,“唤醒”青铜器,让它旋转、缩放,以便欣赏其构造、纹饰。
舱名:青铜时代
起名理由:用“青铜时代”命名该时空舱,突出商周时期青铜文化的繁盛。青铜器古朴厚重的质感,让人联想起那个时代宏大庄严的祭祀场面。
【备选时空舱】
第二时空舱简介:以文物为线索,串起秦一统六国的历史。通过虚拟技术再现当时的重大事件、战争场面等,让观众在金戈铁马、风云激荡中获得身临其境的感受。
第三时空舱简介:西北地区历史文物荟萃。通过丰富的科技手段,实现文物与观众互动。敦煌展区,飞天轻舒广袖,在古乐中翩然起舞。“你好,兵马俑”互动项目现场,观众上传自己的照片后,图像识别技术就会自动识别与之最像的兵马俑,给出其位置信息……
我选: 舱名:
起名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在第一时空舱门口遇到一位老人,他问你到第五时空舱怎么走,请你根据
下面的平面图,为他指明路线。(4分)
(3)研学活动结束后,小文同学想写一副对联描述自己在时空舱的见闻,但语言
还没有组织好,请你运用对联知识,帮他把下列词语组合成一副对联,完整
地书写在横线上。(2分)
曼舞广袖 兵俑 飞天 甲士重生
手持长戈 依稀 玉环再世 恍若
上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写作(50分)
22.从下面两个文题中任选一题作文。
作文(1)播种
作文(2)阅读下面材料,任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作文。
东汉时有一个少年名叫陈蕃。他自命不凡,一心只想成就大事业。一天,他父亲的朋友薛勤来访,见他独居的院内龌龊不堪,便对他说:“孺子何不洒扫以待宾客?”他答道:“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屋?”薛勤当即反问道:“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陈蕃无言以对。
上面这则材料至少给了我们以下一些有益的启示:从小事做起,才能成就大事大业;做事要脚踏实地,不能好高骛远;人要对自己有正确的认识,不能自命不凡。
作文要求:
(1)要自由、有创意地表达出真情实感。
(2)文体不限。(3)不少于600字。
答案
一、1.老骥伏枥
2.山山唯落晖
3.几处早莺争暖树 谁家新燕啄春泥
4.游鱼细石 直视无碍
5.(1)B A (2)A B (3)D (4)C
(5)将“揭露”改成“揭示”。
二、(一)6.陶弘景 苏轼
7.D
8.(1)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2)相与/步于中庭
9.示例一:猿鸟的鸣叫声穿越了清晨即将消散的薄雾,传入耳际;夕阳的余晖
中,鱼儿在水中竞相嬉戏。
示例二:月光清朗,洒落庭中,那清辉白茫茫一片好似积水空潭一般,更妙
的是,“水”中还有“水草”漂浮、游荡,大概是竹柏的影子。
10.《答谢中书书》表达作者沉醉于山水的愉悦之情,与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
感。
《记承天寺夜游》表达的感情是微妙而复杂的,有贬谪的悲凉,有人生的感
慨,有赏月的欣喜,有漫步的悠闲等。
11.C 点拨:C项有误,应为:鹦鹉洲上的草木非常茂盛。萋萋:草木茂盛的
样子。故选C。
12.“黄鹤归来”表明了一座楼的恢复开放,寄寓一座城的重振,同时也表达了
全国人民战胜疫情的强大信心。
(二)13.①草豁达大度,不去呐喊,不去抗争,忍辱负重。②草清高,只按自己本
性生长,不媚不俗,不求人知,自由生长。③草珍惜生命,积蓄力量,顽强
生长。④草洒脱。
14.运用拟人、排比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表现了野草的顽强生命力和洒脱品性,
强烈地表达了作者对野草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15.①野草只按自己的本性生长,随四季而荣枯,不媚不俗,不求人知,自由生
长。它那顽强的生命力给人无限启发。②野草带着晶莹露珠,吐着嫩芽,叫
人流连驻足,舍不得离去。它浸润人的眼球,呵护人类的生存空间,给世界
增添绚丽色彩。(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也可酌情给分)
16.示例一:①我认为小草是生命的强者。因为小草没有地位,没有庇护,被风
霜肆意欺凌,任冰雪重压,生长在逆境中也能豁达大度、清高、珍惜生命、
顽强洒脱生长,为世界增添绚丽光彩,给人们带来生机勃勃的美好景象。②
我觉得要想成为生命的强者,应该顽强、独立、珍惜生命、豁达大度、善良、
勤劳、自律、有爱心、有责任心、有诚信、有奉献精神、有理想、有目标、
有计划、行动力强、有强大的领导力、有强大的组织力、有强大的语言表达
力等。
示例二:①我认为小草不是生命的强者。因为小草没有地位,没有庇护,被
风霜肆意欺凌,任冰雪重压,也不去呐喊,不去抗争。②我觉得要想成为生
命的强者,应该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勇敢地大声呐喊,为自己发声,去
和恶劣的环境抗争,为自己争取更多的生存权利等。(有观点,言之有理即可)
17.①强大的导航能力(导航技术之先进)
②定向技术的运用
③天文定位技术的运用
④高水平的组织协调能力(组织协调之有效)
18.本文说明的主要内容是郑和远航成功的原因,而第⑦段用列数字等说明方法,
具体说明了当时中国高超的造船技术也是郑和远航成功的原因,使说明内容
更充实,也与下文“明代的舰船建造水平在当时世界上也是一流的”相照
应,故不能删。
19.示例一:这是一次有收获的远航,收获了友好、和平和丰富的航海知识。
示例二:郑和远航使中国名扬海外,展示了中华民族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
英雄气概和开放进取、海纳百川的宽广胸怀,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为郑和点赞,为中华民族点赞。(语言通顺,符合题意即可)
(三)20.【任务一】(1)延安 (2)彭德怀
【任务二】示例一:我选择A。过草地是红军长征途中的一段艰苦历程,沼
泽地带经常大雨连绵不断,没有树木遮阴,红军风餐露宿,几乎达到了人体
所能承受的生存极限,许多人陷入沼泽之中牺牲,但红军最后还是战胜了恶
劣的自然环境。他们靠的是坚定的信念、顽强的意志和团结互助的精神。
示例二:我选择B。彭德怀带领的部队遭到国民党军队的封锁,生活物资极
度匮乏,红军病的病,饿的饿。当地农民鼓励红军,他们从地下挖出藏起来
不让白军知道的粮食给红军吃。中国共产党和红军能在危机中生存发展,很
大程度上是因为他们以自己的模范行动,赢得了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
示例三:我选择C。共产党为了克服回民天生不愿与汉人合作的心理,向回
民做出承诺,取消一切苛捐杂税,协助成立回民自治政府,取缔征兵,保护
回族文化,等等。从而得到回民信任,有部分回民还参加了红军。共产党真
心实意为百姓谋福利,赢得回民的拥护和支持,由此在危机中生存发展。
三、(一)21.(1)示例一:第二时空舱 大秦风云 能紧扣秦一统六国的主题,形象
地表现出秦统一六国进程中的风云变幻。
示例二:第三时空舱 西北风情 该舱按地域汇集文物,飞天的柔美和兵马
俑的粗犷,让人遥想西北的独特风情,唤起人们对那片土地的向往。
示例三:第三时空舱 文萃盛宴 飞天轻舒广袖,兵马俑粗犷壮观,这是一
场西北历史文萃盛宴,也是现代科技盛宴。
(2)示例:爷爷,您往东穿过大厅找到东楼梯,上到三楼,楼梯口东边就是第
五时空舱。
(3)示例:飞天曼舞广袖恍若玉环再世 兵俑手持长戈依稀甲士重生 点拨:
本题考查对联的拟写,要求把给出的散乱的词语组合成一副对联。根据对联
的特点——对仗工整,上下联字数相同、词性一致、结构相同、意义相关,
可得出正确答案。
(二)22.例文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