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学情评估
一、积累与运用(共24分)
1.阅读下面的语段,回答问题。(4分)
千百年来,人类不断探索和______化可食用的植物,把大自然中的宝藏一步步变成粮食。______海桑田,餐桌地头上这些农作物兴盛交替。每一粒种子,经过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凝聚着天地精华和农人的汗水,躲过种种自然灾害,走上餐桌,最终变成口粮。每一粒粮食都是人类不辍劳作的见证。“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______艰。”食来不易,莫负“粮”心。让我们心存敬畏,一起去探寻粮食的故事!
(1)依次给语段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xìng cáng lǔ B.xīng zàng lǔ
C.xīng cáng lǚ D.xìng zàng lǚ
(2)在语段横线处填入汉字,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驯 沧 唯 B.训 仓 唯
C.训 仓 维 D.驯 沧 维
2.古诗文默写。(8分)
在古代,诗人常常借飞鸟来表情达意。如王湾《次北固山下》一诗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借飞鸟传书抒发了对家乡的思念;陶渊明《饮酒》(其五)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借鸟儿结伴而归寄托了归返自然的人生理想;白居易《钱塘湖春行》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借莺燕的忙碌活动,表达了诗人对早春景色的喜爱之情;崔颢《黄鹤楼》一诗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借飞鸟一去不返抒发了诗人对岁月难再、世事变化难以预料的感慨。
3.阅读语段,按要求完成下面的题目。(4分)
①人生需要目标感,拔节生长向晴空。②以个人青春为例,有的人走捷径,往往是拔苗助长;有的人犹豫不前,也错过了成长的机会。③在信息爆炸的时代,能否树立明确的目标,有利于让行动更有指向性。④________精准聚焦,靶向瞄准,________能破除障碍,战胜困难。
(1)第③句有语病,请将修改意见写在下面。
(2)第④句需要补上一组恰当的关联词语,请写在语段中的横线上。
4.2022年 6月6日是第27个“全国爱眼日”,班级开展“爱眼护眼,健康成长”主题活动。请你参与,完成相关任务。(8分)
(1)请你认真阅读下表中的内容,然后用简要的语言概括图表中的信息。
2019—2021年全国中小
学生近视情况调查统计表
调查年份 小学生近视患病率 初中生近视患病率 高中生近视患病率
2019 37.1% 60.4% 69.8%
2020 38.9% 65% 72.2%
2021 41% 67% 78%
(2)请你结合下面的资料,就如何“保护眼睛,预防近视”向中小学生提出两条合理化建议。
眼睛是视觉器官最重要的感觉器官之一,又是人类沟通外部世界的渠道,眼睛是心灵的窗口。2022年6月6日是第27个全国爱眼日。为在全校师生中开展好爱眼常识普及工作,郑州市一小学根据上级指示,开展了主题宣传活动。
各班老师利用班会时间,为同学们上了一节《爱护我们的眼睛》的健康课,从眼睛的作用、产生近视的原因、治疗和预防等方面对学生进行详细的讲解,重点对保护眼睛的基本常识,如坐姿看书、眼保健康、眼部的调节等进行示范指导,并通过形象生动的举例说明使学生掌握科学用眼知识,培养学生良好的用眼习惯,降低青少年近视率。
二、阅读与鉴赏(共30分)
(一)文学性文本阅读。(14分)
父亲的田园
①故乡的老宅东边,是我父亲的田园。
②每当春风乍暖,花儿们粉墨登场,我的梦也缤纷起来。花瓣飞走,留守枝头的果子一天一个成色,已经秀色可餐了。除了一饱口福,还能换来香喷喷的糖橡皮、好看的花衣裳。靠近篱笆的小杏树,年龄与我相仿,结的杏子又大又圆,染着红晕。摘一颗掰开细品,绵绵软软的,一直甜到心里去……
③果树散居于小屋身边,像一群孩子簇拥着母亲。稍远,是大片的菜地。打记事起,父亲就带着我在园子里忙碌。他刨地前总是先往手心里吐两口唾沫,搓搓两只大手掌,将锄柄高高举起,将锄头深深地揳入那散发着清香的土地……汗水从父亲花白的两鬓间流下来,经过沟壑纵横的脸庞,砸进他脚下新刨起来的土地。
④侍弄园子是父亲驾轻就熟的事情。一片地刨完,父亲回到地头,在锄柄上坐下来。我将水壶递过去,他猛喝几口,然后装上一锅烟,用火石打着,边吸边笑呵呵地看着我玩;当嫩绿的蔬菜破土而出,一天一个样地往上蹿……他就是天底下最幸福的人了。
⑤园子里的甜水井,是我童年最神秘的所在。父亲不让我到井边去,只有浇园时,我才可以在他的看护下,俯瞰幽深的井水,从中照见自己天真的模样。父亲用力摇着水车,粗粗的拴着许多圆橡胶片的铁链子在齿轮上滚动,一节节潜入水中,再携带着水,从长长的桶子里升上来。喷涌的水,在水车槽子里小流片刻,便欢呼地扑进水道。我光着脚丫和前赴后继的水赛跑,看它欢快地流遍每一个干涸的角落。甜甜的井水,在流淌中一点点交出了自己……甜水井充盈着半个村子大大小小的水缸。每当乡亲们担着吱呀唱歌的水桶来挑水,父亲总是放下手里的活儿,和来人拉一会儿家常。要是有小孩跟着来,父亲便格外高兴,除了摘果子招待,还会让我们在园子里玩个够。
⑥夏天的夜晚,是农民最休闲的时候;吃完晚饭父亲将草席搬出来,在门口铺开。我躺在上面,用手指数着天上的星星。父亲一边抽旱烟,一边摇着芭蕉扇为我赶蚊子。他是我的风扇和故事篓子,是我的《十万个为什么》。牛郎织女的故事,善恶报应的故事……夜深露水下来,好戏才刚刚开场——傍晚抓回来的知了猴,早已各自占据有利位置,倒挂在蚊帐上,开始金蝉脱壳。获得新生的蝉,呈淡绿色,显得那么娇嫩脆弱。它们喘息着,慢慢张开水袖,如闪亮登场的青衣。
⑦时至今日,虽不在父亲身边,但田园中的一草一木,还有父亲劳作的身影,开心的笑容,依然在我的脑海中循环上映……
(选自《文苑》2019年第四期,有删改)
5.结合文章内容,指出第④段作者说“他就是天底下最幸福的人了”的原因。(2分)
6.品读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从描写或修辞的角度进行赏析。(4分)
(1)汗水从父亲花白的两鬓间流下来,经过沟壑纵横的脸庞,砸进他脚下新刨起来的土地。
(2)获得新生的蝉,呈淡绿色,显得那么娇嫩脆弱。它们喘息着,慢慢张开水袖,如闪亮登场的青衣。
7.文章刻画了父亲怎样的性格特征?请结合具体内容分析。(4分)
8.请从内容和结构两个方面对文章第⑦段进行分析。(4分)
(二)说明性文本阅读。(12分)
【文本一】
从灵井鸟雕看“许昌人”的生活风貌
①“许昌人”遗址位于河南省许昌市建安区灵井镇西部,是我国首次发掘的以泉水为中心的旧石器时代晚期遗址。2020年 12 月,美国考古学会主办的杂志《Archaeology》将在河南灵井“许昌人”遗址发现的“灵井鸟雕”列入“2020年度世界十大考古发现”,称其为“中国最早的雕刻艺术”。作为旧石器时代晚期的产物,“灵井鸟雕”所释放出来的文化信息,有助于我们揭示这一时期“许昌人”的生活风貌。
②细石器文化,也称猎人文化,一般是指始于旧石器时代晚期,以使用形状细小的打制石器为标志的人类物质文化发展阶段。考古学家裴文中认为,该时期“所用之石核,约皆微小,形如尖锥,或形状为扁平者;由此种小石核打下之石片,约皆为长方形者,或小长方形者;制成之石器,约皆形体狭小,工作精细”。河南灵井是我国发现的最早的一批细石器文化遗址之一,在此发现的“许昌人”头骨化石以及大量细石器、动物化石等文化遗物,是旧石器时代晚期远古先民活动痕迹的明证,其中“灵井鸟雕”最具代表性。
③“灵井鸟雕”以均匀火烧过的兽骨为材料,用细石器中的雕刻器雕刻而成。雕刻技艺十分精湛,全身线条完美流畅,生动活泼。翅膀由刻线代替,栩栩如生;足部有底座支撑,可平衡站立。鸟雕有热处理过的痕迹,一侧呈黑褐色,另一侧呈古铜色。鸟雕长19.2毫米,宽5.1毫米,高12.5毫米。使用了研磨、琢削、刮削、切割4种雕刻技术,表面留下了68个微小界面。通过这些信息可以看出,“灵井鸟雕”体现了细石器文化的样态。
④据灵井“许昌人”遗址第5层(“灵井鸟雕”被发现于该层)细石器发掘报告显示:出土细石核82件,台面修理石片7件,台面更新石片30件,细石叶187件,细石器(工具类)280件。其中,端刮器84件、边刮器16件、凹刮器5件、琢背小刀7件、雕刻器11件、尖状器3件、楔形器27件、锯齿刀器1件、石锥5件、石镞1件、带有第二步加工疤石片120件。这显示了细石器工艺的成熟,诸如雕刻器技术、软锤修理、压制修理、热处理、摩擦技术都是其重要组成部分。
⑤谢崇安在《中国史前艺术》中认为,旧石器时代晚期,人们“在加工各种器具的时候,不仅进一步体会到了垂直、水平、弧形、三角以及均衡、比例等种种的形状特性,还掌握了体积的各种样式,并在摩擦刮削砍砸的加工过程中,熟练掌握了运用线条、色彩、拟形等方面的造型技能”。“灵井鸟雕”的完美造型、成熟工艺、平衡技巧恰是旧石器时代晚期“许昌人”细石器文化的高度浓缩。
(选自“中国社会科学网”,有删改)
【文本二】
①记者从河南省文物局获悉,近日,美国考古学会主办的杂志《Archaeology》评选出了“2020年度世界十大考古发现”,其中,出土于河南灵井“许昌人”遗址的微型鸟雕像入选。
②这只灵井鸟雕像具有13 500年历史。研究者认为,它的发现将东亚雕塑艺术的起源提前了8 000多年。从外形来看,灵井鸟雕像个头非常小,高1厘米多,宽仅0.5厘米。形体粗壮,短头,有圆形的喙及长尾,很可能属于雀形目。艺术家没有雕刻这只鸟的腿,而是削了一个可以让它站立的底座。
③2020年6月11日,一个由中、法等国研究人员组成的国际研究小组,在美国《公共科学图书馆·综合》杂志上公布了这项重大发现。这是继2007年、2008年出土8万至10万年前的许昌人头盖骨化石和大量精美细石器之后,河南灵井“许昌人”遗址的又一次重大考古发现。
(选自《郑州晚报》,有删改)
9.下列对文本一和文本二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4分)
A.文本一第②段画线句在说明细石器文化时,运用了下定义的说明方法。
B.文本一第⑤段通过引用谢崇安《中国史前艺术》中的内容,证实“灵井鸟雕”是细石器文化的杰出代表。
C.“灵井鸟雕”雕刻技艺精湛,生动活泼,以均匀火烧过的兽骨为材料,用细石器中的雕刻器雕刻而成。
D.“灵井鸟雕”具有13 500年历史,具有极高的科学研究价值。
E.文本一重在介绍通过“灵井鸟雕”表现出来的“许昌人”的生活风貌,文本二则重在介绍“灵井鸟雕”的科普知识。
10.文本一的第③—⑤段是如何逐步得出“‘灵井鸟雕’的完美造型、成熟工艺、平衡技巧恰是旧石器时代晚期‘许昌人’细石器文化的高度浓缩”这一结论的?请简要分析。(4分)
11.在上面两个文本中,都写到了“‘灵井鸟雕’入选‘2020年度世界十大考古发现’”这一事实,但文本一略写,文本二详写,两个文本的作者这样安排的原因是什么?请结合文本内容简要分析。(4分)
(三)名著阅读。(任选一题作答)(4分)
12.有同学发现:读《红星照耀中国》就像从平面镜中看客观世界,读《昆虫记》就像从显微镜中看微观世界,读《西游记》就像从照妖镜中看人类世界。请从这三部书中任选一部,结合文本内容,说说该同学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发现。
13.修行是一种成长。《西游记》中的孙悟空,在修行路上遇到了众多大山。请从下面选项中任选一座山,结合相关的故事情节,说说它对孙悟空成长的意义。
①舒适——花果山 ②磨炼——五行山
③坚持——火焰山
三、古诗文阅读(共16分)
(一)阅读下面两个文言文选段,完成题目。(12分)
(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选自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乙)初夜有皓影入室,室中人咸谓雪光射来,复开门偶①立,见冱云②驳③尽,太虚真气④如帐碧玉。有月一轮,其大如盘,色如银,凝照东方,辗碧玉上征,不见辙迹。至乙夜⑤,帖悬天心。予喜方雪而望舒⑥复至,乃与友生出大门恣视。
(节选自舒元舆《长安雪下望月记》)
【注释】①偶:双,成双,与“奇”相对。②冱(hù)云:寒云。③驳:即解驳,阴云散开。④太虚真气:太虚,指天空;真气,这里指空中大气。⑤乙夜:二更时分,夜间十时左右。⑥望舒:神话中为月驾车的神,后为月亮的代称。
1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4分)
(1)月色入户 ____________
(2)水中藻、荇交横 ____________
(3)太虚真气如帐碧玉 ____________
(4)辗碧玉上征,不见辙迹 ____________
15.把文中画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16.请结合链接材料和甲文段的内容,概括苏轼 “乐天派”的具体表现。(3分)
【链接材料】
苏东坡是一个不可救药的乐天派,一个伟大的人道主义者,一个百姓的朋友,一个大文豪,大书法家,创新的画家,造酒实验家,一个工程师,一个假道学的憎恨者,一个瑜伽术修行者,士大夫,一个皇帝的秘书、酒仙、心肠慈悲的法官,一个政治上的坚持己见者,一个月夜的漫步者,一个诗人,一个生性诙谐爱开玩笑的人。
(摘自林语堂《苏东坡传》,有删改)
17.甲文段中的“水中藻、荇交横”和乙文段中的“室中人咸谓雪光射来”,两位作者都用“错觉”来写月光,请分析此写法的妙处。(3分)
(二)阅读下面的诗,完成题目。(4分)
雁门太守行
李 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18.作者是怎样运用视听结合的手法表现战争场面的?请结合相关语句简要分析。(2分)
19.“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表达了将士们怎样的情感?(2分)
四、写作(50分)
20.阅读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作文。(50分)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有一句朴素的名言:“我不在家,就在试验田;不在试验田,就在去试验田的路上。”他在“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中演绎青春的华章,将科研的硕果敬献给党和人民,毕生的心血流淌在五谷丰登的广袤热土上!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青春的火炬翩翩起舞,情感的飞瀑一泻万丈……
请以“把__________写进青春里”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①在横线上填写恰当的词语,如“拼搏”“乐观”“奉献”等;②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除外);③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④书写工整,不少于600字。
答案
一、1. (1)C (2)D
2. 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
山气日夕佳 飞鸟相与还
几处早莺争暖树 谁家新燕啄春泥
黄鹤一去不复返 白云千载空悠悠
3. (1)删去“能否”。 点拨:原句是典型的两面对一面,删去“能否”后即为正确句子。
(2)只有 才 点拨:分析句子会知道这是一个表示条件关系的句子,因此关联词应为“只有……才……”。
4. (1)近三年来,随着学生学段提高和学生年龄增长,学生近视患病率也在逐年增长。(意思对即可)
(2)示例:①增加户外活动是目前公认的预防近视的有效手段;②合理使用手机、电脑、电视等电子设备;③保持正确的坐姿;④书本与眼睛的距离要保持一尺。(答出两点即可)
二、(一)5. 辛勤劳动后享受闲适时光;庄稼长得好;享受天伦之乐。
6. (1)外貌描写,写出了父亲劳动时的辛苦场景,表达了对他的赞美之情。
(2)比喻,生动写出了新生的蝉娇嫩的样子,表达了对夜晚闲适生活的赞美。
7. “打记事起,父亲就带着我在园子里忙碌”表现父亲的辛勤;“父亲总是放下手里的活儿,和来人拉一会儿家常。要是有小孩跟着来,父亲便格外高兴,除了摘果子招待,还会让我们在园子里玩个够”表现了父亲的友好,关心邻里,热情好客。
8. 从内容上:“父亲劳作的身影,开心的笑容”点出了父亲的辛勤、积极乐观,表达对父亲的赞美。从结构上:总结全文,点明主旨。
(二)9. AE 点拨:A项,该句使用的说明方法是作诠释,并非下定义。E项,文本二重在介绍“灵井鸟雕”入选“2020年度世界十大考古发现”的意义,而非科普知识。
10. 第③段通过详细介绍“灵井鸟雕”的特点,说明它体现了细石器文化的样态;第④段通过说明“灵井鸟雕”出土的位置及同一位置出土的其他文物的特点,佐证了“灵井鸟雕”与细石器文化的关系;第⑤段通过引用《中国史前艺术》的内容,证明了“‘灵井鸟雕’的完美造型、成熟工艺、平衡技巧恰是旧石器时代晚期‘许昌人’细石器文化的高度浓缩”这一结论。
11. 文本一提及“‘灵井鸟雕’入选‘2020年度世界十大考古发现’”,用其引出对“灵井鸟雕”的详细介绍,并为进一步探究“许昌人”的生活风貌做铺垫。“‘灵井鸟雕’入选‘2020年度世界十大考古发现’”并非重点,因此略写。文本二是一则新闻,重点就是报道 “‘灵井鸟雕’入选‘2020年度世界十大考古发现’”一事,因此要详写。
(三)12. (1)示例:读《红星照耀中国》,就像从平面镜中看客观世界。因为作者用纪实手法忠实地描绘了中国红色根据地的真实情况。例如,作者深入根据地,经过大量访谈,客观记录了毛泽东青少年时期的经历,让人们了解了他成为中国共产党人的原因。
13. 示例:路阻火焰山,孙悟空想尽办法向铁扇公主借芭蕉扇,虽然前两次借扇都失败了,但这并没有阻挡孙悟空的步伐,他又在猪八戒、托塔李天王等人的帮助下战胜牛魔王,终于借来芭蕉扇,灭了火焰山之火。成长意义:面对困难,坚持不懈,方法一定比困难多。
三、 (一)14. (1)照进门里 (2)交叉
(3)这里是名词活用为动词,意为张开帐子
(4)车轮轧出的痕迹
15. 哪个夜晚没有月光?哪个地方没有竹子和松柏啊?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清闲的人罢了。
16. ①寻乐:本欲入睡,见月光美好,就游兴大发起身出游;②共乐:独赏美景不够味,寻友共赏才更美;③品乐:对美景仔细观察,用心体味;④享乐:与友赏月情致高雅,虽被贬居仍热爱、享受生活。
17. ①甲文段作者错把竹柏影子当作水中藻、荇交横,不仅突出了月光的澄澈透明,还以动写静,将静谧的月景写得摇曳多姿;②乙文段中,室中人错以为雪光入室,不仅点明时令特点,更写出雪夜中月光独有的明亮与润泽。
【乙文段参考译文】刚刚入夜,有明亮的光影映入室内,室内的人都说这是雪光照射进来,(于是)又开了门并排站立,看见寒云散尽,天空中的大气像碧玉制的帐子一样笼罩着大地。一轮明月的大小像盘子,色泽像白银,稳稳地照着东方,辗着碧玉般的青天上升,看不见轮辙的痕迹。到了二更时分,紧贴着悬挂在天空中央。我很喜爱(这)刚下雪而月亮又出来(的景色) ,就和朋友出了大门尽情观赏。
(二)18. “角声满天秋色里”运用听觉描写响亮的震天动地的号角声;“塞上燕脂凝夜紫”通过视觉,写看到了边塞将士的血迹在寒夜中凝为紫色。视听结合,写出战争规模之大,战斗之惨烈悲壮。
19. 表达出将士们为报答君上的信任,视死如归、坚决杀敌的豪情壮志。
四、20. 思路点拨:我们可以补充的内容很多,如“感动”“快乐”“勇敢”“拼搏”……补全题目后,需要对标题提问,深度思考,所选素材要凸显主旨。写作时,要立足青年立场和时代特点,表现青春应该有的模样。 例文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