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学期第一单元学情评估试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学期第一单元学情评估试题(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85.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6-18 18:53:4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一单元学情评估
一、积累与运用(共22分)
1.为实地感受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的成果,班级组织了“寻找乡村印迹”系列实践活动,你所在的小组负责布置展板和发言。(14分)
(1)展板第一板块讲述脱贫攻坚战的历史背景,阅读语段完成题目。(4分)
中华民族几千年来一直在和贫困抗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中国是世界上贫困人口最多的国家。在那个时期的影像中,中国百姓几乎都是衣衫褴褛、面黄肌瘦的模样。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不改初(zhōng)______,带领人民向贫困宣战。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奉献了青春和热血,带领中国人民在这块土地上,书写着最新最美的图画。摆脱贫困,圆梦小康,其中的艰辛不言而(yù)______。为了这几千年的梦想,中国各族人民翘首企盼、孜孜以求,才取得了今天的成就。
①有同学对加点字的读音有疑问,根据语境,为它们注音。
“模样”中的“模”应读作________。
“翘首企盼”中的“翘”应读作________。
②请根据拼音写出正确的汉字。
初(zhōng)________
不言而(yù)________
(2)展板第二板块表现乡村脱贫攻坚、实现小康的过程中党员干部的使命担当。阅读语段完成题目。(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民亦劳止,汔(qì庶几,差不多)可小康。”(出自《诗经·大雅》)作为一种社会理想,“小康”在中国人心中有着经久不衰的魅力。一部中国史就是一部中华民族同贫困做斗争的历史。我们(   )真正了解有着广阔疆域、苦难历史的中国,(   )能真正读懂中国反贫困斗争的艰巨。
奔向小康的路上,各级党员干部初心不渝,使命在肩,奋战在脱贫攻坚最前线。2021年,中国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减贫速度之快、脱贫规模之大、攻坚力度之强,创造了人类减贫史上的奇迹。
①在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文段语意完整连贯、逻辑严密。
②根据语境,填入括号中的关联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即使 也 B.尽管 但是
C.不是 就是 D.只有 才
(3)为开好总结会,很多同学都写了发言稿。请阅读材料,完成相关任务。(6分)
【材料】某县选配了一位基层工作经验丰富的中青年干部来担任党委书记。这位党委书记到处找年轻人回来带领大家致富。很多人回来了,带领村民根据本村特点精准致富——有经营头脑的顾叔叔回来了,懂旅游业的陈叔叔回来了……乡里还培训村里的一些贫困群众,让他们成为生态护林员。生态护林员守护着绿色生态,带动了更多贫困群众脱贫。就这样,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收入越来越高,日子一天比一天红火。所有村子都甩掉了贫困的帽子,这里的脱贫攻坚战取得了胜利。
①小明同学阅读材料后,拟写了一副对联,但对联横线处所填内容还需斟酌,结合语境,选择最恰当的一组。(  )
上联:__________打好脱贫攻坚战
下联:想方设法绘成__________图
横批:实干为民
A.聚力同心 绿色生态
B.聚力同心 精准致富
C.持之以恒 精准致富
D.持之以恒 绿色生态
②大家想选出一幅文字内容为“小康”的书法作品,贴在活动现场。你会推荐哪一幅?请简要说明理由。
2.请在下表中的横线处填写相应的诗句,完成积累卡片。(8分)
主题 诗句
美景 王维用“大漠孤烟直,__________________”(《使至塞上》),描写塞外雄浑、壮丽之景;白居易用“____________________,浅草才能没马蹄”(《钱塘湖春行》)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西湖早春的生机与妩媚。
思乡 崔颢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黄鹤楼》)渲染了浓浓的思乡之情;李白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渡荆门送别》)也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咏物 老师让同学们选两句赞美松柏的诗,晓雯同学选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赠从弟·其二》)两句,突出了松柏傲雪凌霜的美好品格。
二、阅读与鉴赏(共32分)
(一)文学性文本阅读。(17分)
滚烫的冰雕
王 筠
①在部队当兵的小儿子又快半年没有消息了。这天晚上,母亲做了一个奇怪的梦,梦里有一片白雪皑皑的山坡,她的小儿子和战友们在山坡上睡着了,怎么也喊不醒。山上山下一片冰雪的世界,而他们所躺的这一片山坡却开满了五颜六色的花朵。这个白雪皑皑的山坡在地图上被标定为1 071.1高地,位于朝鲜半岛长津湖地区的最南端。
②这一天正是农历大雪。受到重创的美陆战1师终于等到了南撤命令,1 071.1高地成为陆战1师南撤的最后一道屏障。
③志愿军只能向1 071.1高地派出一个营的阻击部队,而这个营留给教导员欧阳云逸的满打满算也只有百十号人。命令下来后,欧阳云逸立即带领队伍向目标高地穿插前进。
④寒风吹拂着大地上的积雪,道路上雪深及膝、崎岖难行,走起来非常费劲。军、师首长的命令非常明确,尽全力以最快速度抢占目标高地,绝不放美国人逃过去。此时食物极度匮乏,饿了的时候,战士们就从怀里掏出几个土豆。这些土豆都是煮熟了的,可在眼下早已冻成了冰疙瘩。整整一个白天过去了,不多的食物也已全部吃光。暮霭渐起的时候,欧阳云逸带领部队占领了阵地。
⑤刀削斧砍般的寒风刺穿了战士们单薄的衣裤,使他们饥寒交迫的身体变得麻木,变得僵硬。部队都蹲在堑壕里,没有一个人要去躲避冰雪寒风,他们都在等待着敌人的到来。
⑥“都找……找吃的东……西,看看还……有没……有。”欧阳云逸僵硬的喊声在凄厉的风雪中回荡,一瞬间就飘散而去,消失得无影无踪。战士们抓起身边的积雪往嘴里送,吞咽积雪能让他们饥饿的神经得到暂时的满足。
⑦雪下得好像小了些,但是刺骨的寒风却更加猛烈。欧阳云逸害怕部队睡着了,他知道在这样严寒的夜晚,一旦睡着就再也起不来了。他喊叫着:“坚持……同志们,我们要像钢钉一样钉在这个阵地上!”他声嘶力竭的声音响在每一个战士的耳边,伴随着一阵阵猛烈的寒风传到了很远很远的地方。
⑧一个战士挤在欧阳云逸的身旁,暗夜中他的脸上是一片神往的表情:“还是我们江南好,没有这么……冷。”他的目光极力望向前方的黑暗,透过寒风呼啸、雪花飞舞的夜幕,仿佛看到了自己的江南,大片大片的油菜花黄得耀眼,沉甸甸的稻谷压弯了枝头,桂花的芬芳漫天弥漫着飘到了他们的身旁。他张大了鼻孔和嘴巴,贪婪地呼吸着……
⑨没有枪声,没有喊声,也没有黄蜂般飞舞的手榴弹弹雨,这种安静过于反常,让美军将军史密斯有点莫名其妙。当史密斯的部队终于小心翼翼爬上了山头,他们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
⑩积雪覆盖的堑壕之中是一具具中国军人僵硬的身体,百十号人一个挨着一个趴在自己的战斗位置上,枪口全都指向下面的道路,那是陆战1师将要经过的地方。这些中国人的衣着都非常单薄,没有大衣,多数人还戴着单帽、穿着单鞋。冰雪在他们的脸上凝结成了寒霜,每个人的眉毛胡子上都挂着密集的细小的冰凌,微风拂过,铮铮有声。他们就那样趴卧着,每个人的武器都已冻结在自己的手中,而每个人脸上又是那样的神态端详。
史密斯也被这一幕景象震撼了。这就是一直与他们鏖战的中国军队?就是层层包围着他们、一波又一波不断向他们进攻的中国人?他们为什么如此顽强,为什么具备着如此非同寻常的意志力?他们的身体虽然被冻成了冰雕,可他们的战斗意志却像连续击发后的枪管,炽热、滚烫。
“让他们待在这里吧,不要打扰他们。”史密斯将军对着静静趴卧在阵地上的中国人行了个庄重的军礼。
(摘自《解放军报》2021.10.19,有删改)
3.志愿军战士在完成阻击任务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请简要概括。(5分)
4.省略号可用于引文的省略,列举的省略;也可表示说话断断续续;也可表示节省原文或语句未完、意思未尽等。请你简要概括第⑥段省略号的作用。(3分)
5.第⑩段对志愿军战士成为冰雕进行了刻画,其用意何在?结合作品说明。(6分)
6.文章标题《滚烫的冰雕》用得好,好在哪里?请简要分析。(3分)
(二)论述性文本阅读。(12分)
【材料一】
新华社郑州7月21日电(记者孙清清、刘金辉) 21日,记者从河南省委宣传部获悉,近日郑州出现罕见持续强降水天气,全市普降大暴雨、特大暴雨并引发洪灾。
由于遭遇罕见持续强降雨,郑州市常庄水库、郭家咀水库及贾鲁河等多处工程出现险情,郑州市区出现严重内涝,造成郑州市铁路、公路及民航交通受到严重影响。郑州地铁暂停运营服务。郑州东站160余趟列车停运,造成大量旅客滞留。
受强降水影响,郑州市多条河流水位持续上涨并出现险情,多座水库超汛限水位,市区及周边县区受灾严重。7月20日16时30分起,郑州市防汛抗旱指挥部已将防汛II级应急响应提升至I级。
(摘编自“新华网”2021.7.21)
【材料二】
2021年7月20日极端连续3日降水量监测结果
站名 当年值(毫米) 历史极值(毫米) 历史极值出现时段
嵩山 512.2 296.0 1982.7.30—1982.8.1
巩义 358.9 349.7 1982.8.12—1982.8.14
新密 324.8 217.9 1982.7.31—1982.8.1
偃师 290.4 192.4 1982.7.30—1982.8.1
登封 288.3 233.1 1982.7.30—1982.8.1
(摘编自“搜狐网”2021.7.21)
【材料三】
针对洪涝灾害期间的饮用水卫生问题,7月21日,河南省疾控中心发布紧急提醒称,洪涝灾害对饮用水卫生可能会产生致病微生物污染、水质感官性状恶化和有毒化学物质污染三个方面的影响。河南省疾控中心提示,洪涝灾害期间,应该做到不喝生水,尽量喝烧开的水、瓶装水或经救灾指挥部认可的饮用水(净化设备现场制备或送来的桶装水);不喝来源不明或被污染的水,不用来源不明或被污染的水漱口、洗菜等;缸、桶、盆等盛水器要经常消毒,消毒后用干净的水冲洗;自觉保护生活饮用水水源及环境,在指定地点堆放生活垃圾、倾倒生活污水等。
(摘编自“光明网”2021.7.21)
【材料四】
城市应该怎样治理,才能更好地应对暴雨洪涝?
一是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实现源头减排。海绵城市,顾名思义,就是像海绵一样,能渗、吸、蓄水,被海绵吸收的水可以再利用,增加路面的透水性,增加绿地、自然地面等可透水地面,利用公园等建设可透水的地面。
二是适当提高排水除涝标准,提高排水系统建设标准。应当针对目前极端天气多发的实际情况,尽快提升标准。这类防灾减灾设施也是当地商业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是提高排涝河道的泄洪能力,实现河道防洪和城市排涝的良好衔接。河道行洪不畅,不仅本身在暴雨时易引发洪灾,而且影响城市内涝的排出,并易发生顶托倒灌等新增风险。所以,必须将城市排涝、河道泄洪等问题紧密联系起来考虑。
四是加强城市洪灾预警预报系统和应急预案建设。提高灾害预报和预警能力,加强超标准暴雨洪水发生时的应急管理,通过提前泄放、交通监管、必要的停业停学、紧急转移疏散等措施,尽量减少损失。
(摘编自“腾讯网”2021.7.22)
7.下列对四则材料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4分)
A.材料一具体写出了特大暴雨对人民生活的影响之大。
B.郑州市多条河流水位上涨等相关灾情是受强降水影响。
C.由于河道不畅会造成很大危害,所以必须要将城市排涝与河道泄洪等综合考虑。
D.材料三中河南省疾控中心在洪水暴发后针对饮用水卫生问题的紧急提醒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
E.材料三和材料四分别从城市和个人两方面讲应当如何更好地应对暴雨内涝。
8.从材料二中你读出了哪些信息?(4分)
9.在本次暴雨中,你的朋友小明家遭遇了水灾,请你结合材料三的内容提醒他灾后该注意些什么?(4分)
(三)名著阅读。(3分)
10.信仰,是人永恒的精神支柱。请你从A、B两个人物中任选一个,仿照示例,结合《红星照耀中国》具体情节,说说你从他身上汲取到什么样的精神力量。(3分)
示例:周恩来为了保住苏维埃,在南方进行了多年的艰苦斗争;广州公社失败后,他转入地下活动,最终“破封锁”,到达苏区。我从他身上汲取到的是他面对困难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
A.毛泽东    B.朱德
三、古诗文阅读(共16分)
(一)阅读《三峡》,完成题目。(12分)
三 峡
郦道元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分)
(1)略无阙处      阙:____________
(2)至于夏水襄陵 襄:____________
(3)沿溯阻绝 溯:____________
(4)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奔:____________
1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13.下列对本文的内容和写法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本文展现了三峡独具特色的山水美景,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的赞叹之情。
B.文中“或王命急宣……不以疾也”突出了三峡山高水长、回环曲折的特点。
C.第三段从俯视、仰视的角度描绘出三峡春冬之时雅致秀美的景象。
D.本文语言凝练生动,句式骈散结合,音韵和谐,读起来朗朗上口。
14.写景要抓住景物的特点,“链接材料”与选文第四段分别表现了景物的什么特点?(4分)
【链接材料】
滟滪①大如马,瞿塘②不可下;滟滪大如牛,瞿塘不可流……
(节选自《乐府诗集》)
【注释】①滟滪:瞿塘峡口的一个巨石,枯水期露出水面时如牛马般高大。②瞿塘:瞿塘峡,长江三峡之一。
(二)阅读下面的诗,完成题目。(4分)
野 望
王 绩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15.“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2分)
16.这首诗的尾联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2分)
四、写作(50分)
17.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写作。(50分)
“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一室不扫何以扫天下?”每个家族都有不同的家风家训。家风,就是一个家庭或家族的传统风尚,家训是指对子孙立身处世、持家治业的教诲。一个家庭的生活方式、文化氛围构成了家风。家风就是一个家庭的风气、风格。换一句话说,当一个家庭的家规、家训变成家庭公众的行为习惯即构成了家风,家风也就是一个家庭或一个家族的家文化。
在“学家训,树新风”主题宣讲活动中,学校文学社社刊《贾鲁风》需要刊登一篇与此主题有关的倡议书,请你执笔撰写此篇稿件,题目自拟,注意使用场合、对象,做到表达得体。要求:①不少于600字;②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地名、人名。
答案
一、1. (1)①mú qiáo ②衷 喻
(2)①几千年前,中华民族就有对小康的憧憬 ②D
(3)①A ②略。
2. 长河落日圆 乱花渐欲迷人眼 日暮乡关何处是 
烟波江上使人愁 仍怜故乡水 万里送行舟 
岂不罹凝寒 松柏有本性
二、(一)3. 阻击部队人数少;道路崎岖难行;时间紧,任务重;食物极度匮乏;天气寒冷,战士们衣裤单薄。
4. 示例:第⑥段的省略号在这里表示说话断断续续,表现了饥寒交迫下主人公的身体状况和寒风肆虐的程度。
5. ①对志愿军战士成为冰雕,至死保持战斗姿态的景象刻画,高度赞扬了志愿军战士为了战斗胜利的坚毅隐忍和大无畏精神。②推动情节发展,战士们的冰雕形象令敌人震惊,让敌人忍不住脱帽致敬,赢得了对手的尊重。
6. “滚烫”形容顽强的战斗意志、炽热的爱国情怀;“冰雕”喻指战士冻僵的遗体,形象贴切;“滚烫”与“冰雕”构成强烈对比,营造出很好的艺术表达效果。
(二)7. DE
8. ①河南省嵩山、巩义等五地历史降水量极值出现的时段均在1982年。②2021年7月20日五地的降水量均超过了历史极值。
9. 示例:小明,洪涝灾害期间,饮用水卫生问题容易引发别的隐患。因此,在生活中要注意不喝生水、来源不明的水或被污染的水,盛水器具要经常消毒,消毒后用干净的水冲洗,在指定地点堆放生活垃圾、倾倒生活污水。
(三)10. 示例:朱德坚持寻找并加入中国共产党,寻找新的革命道路;因参加共产党声援五卅运动大会被拘留;和周恩来、贺龙发动南昌起义;参加组织湘南起义,第一次在旗上用了红星;和毛泽东率部到了江西南部、福建等地进行建立苏维埃的长期斗争。我从他身上汲取到的是一心向往光明,并为之不懈努力的可贵品质。
三、(一)11. (1)同“缺”,空隙、缺口 (2)冲上、漫上
(3)逆流而上 (4)飞奔的马
12. 如果不是正午和半夜,就看不到太阳和月亮。
13. B 点拨:这句话并不能体现“山高”“回环曲折”的特点。
14. 链接材料表现了瞿塘峡的凶险;选文第四段表现了三峡秋景的肃杀凄异。
(二)15. 举目四望,树林和山峦一片秋色,山峦在夕阳的余晖的照耀下,显得越发萧瑟。
16. 尾联表达了诗人心念仕途却又自知难以显达的苦闷和怅惘之情,表现出欲学伯夷、叔齐隐居避世的意向。
四、17. 思路点拨:题目要求写倡议书,倡议书一般由标题、称呼、正文、结尾、落款五部分组成。正文要写清倡议原因和目的,重点要写明倡议的具体内容和要求,倡议的内容一定要具体化。结尾处提出希望和建议,落款处写明倡议者单位、集体或个人的名称或姓名,署上发倡议的日期。 例文略。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