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十七中 满高珍
第二节 消化与吸收 (2)
课型:新授课
授课时间:2013年3月6日 星期三 第五节课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描述食物在胃中的消化。(重点)
②描述食物在小肠中的消化。(重点)
③说出淀粉、蛋白质、脂肪的消化过程。(难点)
2、能力目标:
①尝试观察和解读营养物质在消化道内被消化的图片。
②分析小肠的结构和功能的关系,总结出小肠适于消化的特点。
③通过观察、分析、讨论等活动增强观察、分析能力以及表达交流、参与、自主学习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认同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在学生了解自身结构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健康的饮食观,热爱生命的价值观。
教学方法及学法指导:食物的消化是重点内容,虽然跟生活息息相关,但学生理解起来依然很抽象,只有通过学习,学生才会理解食物在消化系统中的变化、消化系统的组成和人体中营养物质的吸收,为自身在饮食、生活习惯中增长知识。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参与;然后充分利用教材,让学生先自主学习,将疑难问题做出标记,我再结合图片引导学生在总结食物的消化的基础上,进行讨论和归纳形成统一认识。最后引导学生一定要联系现实生活,让学生真正感受人与生物圈之间的内在联系,用所学的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问题。
课前准备:1、认真查找资料,精心准备,制作好课件。
2、演示实验 “描述胆汁对脂肪的乳化作用”的材料器具:鱼的胆汁;试管,量筒,滴管;植物油,清水。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及时间安排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 激趣导入 2分钟 吃过饭之后,我们会感到胃里饱饱的,几个小时之后又饿了,我们吃的食物到哪去了?通过今天的学习就可以帮助我们解决这个问题。 二 消化与吸收(2) 听到问题后思考,然后回答:食物被我们的消化系统消化掉了。 从生活疑问入手,学生真切感悟经验,引起好奇,激发探究情感。
启迪思维 导入新知 8分钟 (一)食物在胃中的消化: 过渡:200多年前,人们普遍认为,胃只能磨碎食物,而不能分解食物中的有机物。 1783年,意大利科学家斯帕兰札尼设计了一个巧妙的实验:他将一块瘦肉放入一个小巧的金属笼子内,然后让鹰吞下笼子(见右图)。这样,肉块就不会受到胃的摩擦,而胃液可以流入笼子内。经过一段时间后,他把笼子取出来,发现里面的肉块消失了。 根据斯帕兰札尼的实验,你能做出怎样的推测? 那么,胃的结构是什么样的呢?胃对食物又有怎样的消化作用呢?下面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胃剖面结构图,然后完成自主学习的内容。 展示胃剖面结构图: 提出问题: 1、胃的蠕动,可以研磨和搅拌食物,形成粥状的食糜,这属于什么类别的消化? (
食物在胃中的消化
)2、瘦肉在胃中被胃液消化掉了,这属于什么消化? 小结: 胃是消化道中最膨大部分,有暂时贮存食物和初步消化蛋白质的作用。 欣赏图片,思考:笼子里的瘦肉到哪里去了? 斯帕兰札尼研究胃的消化作用 小组内交流、分析、讨论,得出结论: 笼子里的瘦肉被胃中的胃液消化了。 观察胃剖面结构图,结合课本完成自主学习 1、胃呈 状,上接 ,下接 ,具有较大的 ,可以暂时 。 2、胃壁内有很多的 ,可以分泌大量胃液,呈 性,其中的胃蛋白酶对 有消化作用。 3、胃壁有发达的肌肉层,收 缩时能引起胃的蠕动,可以 和 食物,形成粥状的食糜,被分批送入小肠。 思考后回答: 1、属于物理性消化 2、化学性消化。 物理性消化:研磨和消化食物 化学性消化:胃液初步消化蛋白质 斯帕兰札尼实验的引入,激发了学生探求新知的欲望与兴趣,活跃了课堂气氛,并提出了实质性的问题,为后面的学习打下基础。 借助图片的展示激发学生的学习生趣,增强学生的理解能力,更 直观的展示知识点。 加深学生对这部分内容的认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课堂成为学生表演的舞台,同时可以活跃课堂的气氛,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层层推进 合作探究 10分钟 (二)食物在小肠中的消化 过渡:淀粉在口腔内的消化及蛋白质在胃中的消化都只是初步消化,食物啊在胃中形成的食糜通过胃的蠕动进入小肠,最终在小肠被彻底消化。 请同学们观察下面的图片,结合课本完成自主学习的内容。 强调:肝脏分泌的胆汁经导管流入小肠,对脂肪起乳化作用。下面,我们就一起通过演示实验来观察胆汁对脂肪的乳化作用。 演示实验: 观察胆汁对脂肪的乳化作用 方法步骤: 1、取两支试管,分别编为1号和2号,然后各注入2毫升植物油。 2、在1号试管里加入6滴新鲜的鱼的胆汁,在2号试管里加入6滴清水。 3、将2支试管充分震荡,静置后观察试管内植物油的变化。 提问: 1、2号试管滴加清水的目的是什么? 2、胆汁不含消化酶,但能将脂肪(植物油)乳化成脂肪微粒,这应属于什么类别的消化呢? 医学常识:在植物油中滴加胆汁,可以对脂肪进行乳化,据此分析,患肝病的人为什么不宜多吃油腻食物? 精讲: 胆汁对脂肪有乳化作用,
这种作用可以增加脂肪与消化酶的接触面积,有利于脂肪的消化。 认真阅读课本,独立完成自主学习: 小肠盘绕在人体的( )内,长6米左右。肝脏分泌的( )和胰腺分泌的( )都经导管流入小肠,分泌在肠壁内的肠腺能分泌( )。 2、小肠内的消化液有: 1、形成对照实验 2、胆汁对脂肪的乳化作用属于物理性消化。 明确:肝病患者胆汁分泌量减少,对脂肪的乳化能力降低,影响脂肪的化学性消化,所以患肝病的人不宜多吃油腻食物。 胆汁 脂肪 脂肪微粒 小肠 借助图片的展示激发学生的学习生趣,增强学生的理解能力,更 直观的展示知识点。 通过分析,认识胆汁的乳化作用使脂肪在小肠中更容易被彻底消化分解为其它小分子物质。 用医学常识环节,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也能更加关心身体的健康,锻炼学生利用知识解释生活病理的能力。
组织交流 点拨建构 8分钟 链接生活: 当我们饿的时候,能听到自己的肠鸣声这说明小肠有什么特点? 思考总结:生物体的结构总是和其功能相适应,小肠消化食物的结构特点有哪些? 精讲:胆汁不含消化酶,但能将脂肪乳化成脂肪微粒,有利于脂肪的消化。胰液和肠液中都含有消化糖类、蛋白质和脂肪的酶,能将食物中复杂的有机物分解成简单的营养成分。小肠是食物消化的主要场所。 下面,我们来总结食物在小肠中的消化: 解读曲线图: 下图表示淀粉、蛋白质和脂肪在消化道中各部分被消化的程度。请读图并思考: (1)淀粉、蛋白质、脂肪各自 开始被消化的部位在哪里? (2)消化的主要场所在哪里? 说明小肠时刻在蠕动。 总结小肠消化食物的结构特点: 小肠很长 小肠时刻蠕动 小肠有多种消化液:胆汁、胰液、小肠液。 在明确各种消化液作用的前提下,通过学生的讨论、思考、探究与交流,使学生就很容易突破难点。 讨论交流、得出结论 ①淀粉是从口腔被开始消化的;蛋白质是从胃开始被消化的;脂肪只能在小肠内被消化。 ②小肠是消化的主要场所
构建网络 融会贯通 4分钟 综合这两节课所学,食物在消化道中的消化可表示为: 动员学生积极踊跃地发言,活跃课堂气氛,小组交流,讨论,统一意见,得出结论,并整理成公式,理解,识记。 背记公式 知识的体系化,可加深学生的理解,帮助学生记忆。
当堂训练 迁移应用 5分钟 1、某同学吃了一根油条(主要成分是淀粉和脂肪),油条在其消化道内被消化成的主要产物是( ) a葡萄糖 b氨基酸 c甘油 d脂肪酸 e无机盐 f维生素 g水 A.b.d.f B.a.c.d C.b.c.g D.d.c.f 2、有A、B、C、D四种消化液,它们都不是肠液。A、B两种消化液都能消化淀粉,C、D均不能;但C能使蛋白质得到初步消化。在A.B两种消化液中,加入适量D,可促使B消化脂肪,但A不能消化脂肪,这四种消化液分别是:A. B. C. D. 根据学到的知识进行 知识迁移,深化提高。 参考答案: B A、唾液 B、胰液 C、胃液 D、胆汁 学生根据本节课所学内容,独立自主的完成检测题。考察学生对本节课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
达标检测 巩固提升 8分钟 A类知识: 完成助学当堂达标P12 的1-7题 B类知识:经典题例,见助学P13的第8题 独立完成助学当堂达标内容 既能达到对基本知识的掌握,又很好的锻炼了学生的解题技能,使各层次学生都能得到锻炼
板书设计:
第二节 消化与吸收 (2)
(
食物在胃中的消化
)
物理性消化:研磨和消化食物
化学性消化:胃液初步消化蛋白质
教学反思:
本节课以学生为主体,基于生活经验合作探究,化抽象为形象,给学生足够的空间去发挥、去创造,突出先学后教”教学方式,教师充分相信学生,把学习的时间、学习的权利真正还给学生,学生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师只是学生学习的引领者、合作者和学习的组织者、帮助者、促进者。展示各消化器官的结构以直观的教具促进学生抽象思维的发展,积极思考各器官的功能,能够顺畅地推测出吸收营养物质最多的是小肠这一正确结论。这样对重点问题重点分析才能达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目的。
不足之处:应理论联系实践,在学生了解自身结构的基础上,现场利用师生共同收集的消化系统常见疾病扮演“小医生”,诊断学生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通过分析病因得出“病从口入”之一科学道理,培养学生健康的饮食观,热爱生命的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