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2第六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复习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必修2第六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复习课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3-05-24 17:29:1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46张PPT。第一节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第六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一、人地关系的历史回顾
一、人地关系的历史回顾
崇拜自然环境制约人类
(环境问题微弱)一、人地关系的历史回顾农业文明时期改造自然环境趋于恶化一、人地关系的历史回顾征服自然人地矛盾激化一、人地关系的历史回顾
新技术革命时期谋求人地和谐环境趋于缓和一、人地关系的历史回顾崇拜自然
改造自然
征服自然
谋求人地和谐采猎文明时期
农业文明时期
工业文明时期
新技术革命时期1 、了解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用表格归纳各阶段人地关系思想的特点崇拜自然人地基本协调利用自然对抗性增强,环境受到破坏征服自然人地关系全面不协调人类谋求协调发展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二、直面环境问题人类影响环境环境反作用于人类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二、直面环境问题当人类向环境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了资源本身及其替代品的再生速度时。二、直面环境问题资源短缺
生态破坏人类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数量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导致环境质量下降。环境污染二、直面环境问题二、直面环境问题资源短缺:
主要表现为水资源、土地资源、矿产资源和能源等短缺二、直面环境问题生态破坏:
主要表现为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土壤盐碱化、生物多样性减少等环境污染:
主要表现为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噪声污染、放射性污染、海洋污染等环境污染的发生,与片面追求经济增长的发展模式密切相关环境问题的地域差异城市上空的大气污染乡村地区的土地退化二、直面环境问题城市地区的环境问题主要表现环境污染。乡村地区的环境问题主要表现生态破坏。二、直面环境问题发展中国家比发达国家环境问题更为严重。发达国家过分消耗资源,环境污染为主;
发展中国家具有人口和发展双重问题,环境问题严重。二、直面环境问题环境问题全球化生态破坏环境污染区域性全球性分类分布环境问题不协调物质能量人类社会废弃物环 境环 境全球变暖臭氧空洞大气污染 酸雨2、归纳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大气污染水污染与水资源危机 城市垃圾污染温室效应臭氧层空洞土地荒漠化森林锐减水土流失物种灭绝与生物多样性锐减环境污染环境生态破坏酸雨污染3、人类面临的主要全球性环境问题臭氧
空洞全球
变暖大气污
染酸雨二氧化碳增多①燃烧矿物燃料
②毁林破坏生态
及经济①提高能源利用率,采用新能源②国际协作氟氯烃化合物增多使用冰箱、空调时释放出的①危害人体健康②破坏生态及经济①研制新型制冷系统②国际协作酸性气体增多燃烧矿物燃料排放出二氧化硫、氧化氮①危害人体健康②破坏生态及经济③腐蚀建筑物①减少酸性气体排放,综合利用②国际协作人类4.环境问题的分布特点及成因:三、走向人地协调——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是这样的发展,它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而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
经济
系统生态
系统 人
的管理
调空社会
系统生产废弃物环境资源物质产品、资金 等劳力、科技 等生活废弃物环境资源可持续发展复合系统示意图基础条件目的三个基本原则(1)公平性原则公平三、走向人地协调——可持续发展(2)持续性原则处理好关系合理开发和利用保持适度规模——自然资源————人口——经济与环境三个基本原则(3)共同性原则 地球是一个整体,地区性问题往往会转化为全球性问题。 需要在尊重各国主权和利益的基础上,制定各国都可以接受的全球性目标和政策。三、走向人地协调——可持续发展20世纪重大公害事件1.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组将人类社会划分为四
个发展阶段,下图是“人类社会不同发展阶段经济增长主导要素构成示意图”。据此完成(1)~(3)题。(1)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四个阶段中,人类只是被动地适应环
境的是 (  )
A.原始文明时代     B.农业文明时代
C.工业文明时代 D.环境文明时代
(2)甲、乙、丙、丁四种图例中,代表土地要素的是 (  )
A.甲 B.乙
C.丙 D.丁AB(3)下列行为和认识符合环境文明时代社会发展所遵循的基
本原则的是 (  )
A.竭泽而渔,焚薮而田
B.退耕还林,合理放牧
C.温室气体减排,责任同等
D.倡导高消费,刺激经济增长B2.解答有关环境问题的思路
(1)环境问题主要是由人为原因引起的,而自然原因也是环境问题形成的重要原因。分析自然原因时应注意以下几方面:①地形条件:封闭低洼的地形,使污染物不容易向外扩散,容易产生大气污染和酸雨。②逆温天气:空气的垂直运动受阻,使污染物停留在地面附近,加剧了大气污染。③水域条件:相对封闭的水域,流速缓慢,使水体更新速度减慢,降低了水体的自净能力,容易引起水体污染。(2)环境问题的防治对策应针对具体的环境问题分析,问题不同,解决措施不同:
①环境污染问题:根本措施在于减少污染物排放(可通过提高利用率、净化处理后排放、使用环保原料和燃料等达到目的),同时加强绿化,以增强环境自净能力;对于全球性问题还需加强国际合作。②生态破坏问题:治本在于恢复生态,因此首先要改变和停止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其次通过恢复植被、水域等增强环境的平衡调节功能。
③资源短缺问题:要从“开源”(替代资源的开发、加强储量勘探等)和“节流”(提高利用率、减少浪费、加大资源循环利用等)两方面入手。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实践第二节人口总量大人口素质低人均资源占有量少 资源需求量大资源利用率低环境污染范围扩大生态破坏扩大加剧《中国21世纪议程》一、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性先污染再治理高投资、高技术走可持续发展道路√阅读“中国实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重点”一文回答问题★我国要实施可持续发展,在经济增长方式上要实现一个什
么样的转变?逐步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实施可持续发展在人口方面要采取什么样的措施?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实施可持续发展,在自然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方面,要
采取哪些措施? 统筹规划国土资源的开发与整治, 解决生态问题; 实施资源有偿使用制度, 加大环保投入; 控制环境污染。重点:发展经济二、实施可持续发展的途径循环经济粗放一次性利用利用率低废弃物大量排放物质单向流动经济较差
带来环境问题资源输入减量化集约利用资源再利用,利用率高废弃物再生资源化物质反复循环流动实现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循环经济1.循环经济在工业经济结构调整中的基本途径清洁生产2.循环经济在农业经济结构调整中的基本途径生态农业三、可持续发展的公众参与随手关灯
植树护林
少使用贺卡
回收废电池
拒食野生动物
垃圾分类回收
少用一次性制品
认识绿色食品标志人口总量大人口素质低人均资源占有量少 资源需求量大资源利用率低环境污染范围扩大生态破坏扩大加剧《中国21世纪议程》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发展循环经济 清洁生产 生态农业1、中国选择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原因( )
A 创造美好环境,吸引外来投资
B 环境问题已使中国无法发展
C 积极响应联合国号召,顺应国际潮流
D 面临严峻的生存和发展问题D2、下列叙述能体现可持续发展的是( )
A 历代各朝均大兴土木建宫殿等大型建筑
B 子孙满堂富贵多,鼓励生育
C 封山育林,定期开禁 D 竭泽而渔,焚薮而田
3、关于我国资源问题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 资源分布与生产力分布基本协调
B 我国石油生产能满足经济增长的需求
C 总量大,人均量多
D 资源相对短缺制约了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CD4、我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面临生存和发展的双重压力 ( )
A 人口增长缓慢,就业人口显得不足
B 资源利用率低,资源短缺令人担忧
C 经济发展速度缓慢,几乎停滞不前
D 只顾治理环境,不顾经济发展B5、作为中学生为实现可持续发展应从自身做起,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等工作后,再培养环保意识
B 积极参加环保活动
C 树立可持续发展意识
D 购买无绿色标志产品B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