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5---6 * 逍遥游 --优质课件(共21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5---6 * 逍遥游 --优质课件(共21张PPT)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664.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6-20 06:10:5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1张PPT)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了解庄子最核心的精神思想;
2、了解《逍遥游》的写作思路;
3、领会《逍遥游》中“逍遥”的思想境界。
楚威王闻庄周贤,使使厚币迎之,许以为相。
庄周笑谓楚使者曰:“千金,重利;卿相,尊位也。子独不见郊祭之牺牛乎?养食(sì)之数岁,衣以文绣,以入太庙。当是之时,虽欲为孤豚(小猪),岂可得乎?子亟(j )去,无污我!我宁游戏污渎之中自快,无为有国者所羁;终身不仕,以快吾志焉。”
思考与探究一:
阅读下面的文字,体会庄子的思想。
1、何谓道?有天道,有人道。无为而尊者,天道也;有为而累者,人道也。主者,天道也;臣者,人道也。天道之与人道也,相去远矣,不可不察也。
2、以天地为棺椁(guǒ),以日月为联璧,星辰为珠玑。
3、恬淡寂寞,虚无无为,此天地之平,道德之质。
1、什么是道 有天道,有人道。无为而尊贵的,是天道;有为而劳累的,是人道。处于主宰地位的,是天道;臣于从属地位的,是人道。天道与人道之间相去甚远,不可以不明察。
2、我把天地当作棺椁,把日月当作连璧,把星辰当作珠玑,万物都可以成为我的陪葬品。
3、生活质朴,淡泊自处,物我两忘,无功无名,这是天地间的大道,道德的核心本质。
物我合一
清静无为
精神的绝对自由
思考与探究二:
读课文,找一找文中出现了几次“笑”?各笑什么?
三次:
蜩与学鸠笑之——
斥鴳笑之——
宋荣子犹然笑之——
鲲鹏
鲲鹏
知效一官,行比一乡,
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
我决起而飞……
我腾跃而上……
自以为无所依凭,逍遥快乐
嘲笑鲲鹏没有自己
逍遥快乐
第一、二次笑:
蜩、学鸠、斥鴳为什么要笑大鹏?
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而后乃今培风;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
蜩与学鸠、斥鴳嘲笑鲲鹏,作者赞成还是反对?
之二虫又何知!
小知不及大知。
反对!
作者为什么要持反对态度?他认为那些小动物不明白什么道理?
大鹏、野马、尘埃,以及天地间的生物,都是靠大自然
的气息“相吹”的。蜩与学鸠、赤鴳都是“生物之以息相
吹”之类。差别只在于“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
然;适百里者,宿舂粮;适千里者,三月聚粮”罢了。
将图南的大鹏需要“风斯在下矣”“背负青天”“而莫之夭
阏者”几个条件;而“决起而飞”“腾跃而上”的蜩与学鸠、
赤鴳只不过所凭借的风(或其他条件)比起大鹏来说小
得多罢了。但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有所待。
不逍遥。
因为他们都有所待。
蜩、学鸠、斥鴳、鲲鹏都逍遥吗?
第三次笑
宋荣子为何又要笑那些当官的人?
“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若此矣”
蜩与学鸠、斥鴳——虽自不觉累,但实际上被树林、
蓬蒿限制,不能高飞
他们——虽自认为高位,但实际上被官、乡、君、
国所累
眼界狭小,境界低下
眼界阔大,境界更高
宋荣子——举世……辩乎荣辱之境
对于宋荣子,庄子又怎么看?
虽然,犹有未树也
庄子认为怎样才算最高的道德修养?
判断是否真正“逍遥”的标准是什么?
有待——不是真逍遥
无待——真正的“逍遥”,绝对的自由
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变,
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
宋荣子(有我)
列子(御风)
知效一官,行比一乡,
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
有待境界
无待境界
至人无己 神人无功 圣人无名
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
野马、尘埃等
蜩与学鸠、斥鴳
鲲鹏(凭风)
蜩与学鸠笑之
斥鴳笑之
宋荣子犹然笑之
之二虫又何知
小大之辩也
斯已矣,犹有未树也
有所待
无己无功无名
无所待
逍遥游
三 笑
作者态度
三无


层层递进
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肌肤若冰雪,绰约若处子;不食五谷,吸风饮露;乘云气,御飞龙,而游乎四海之外 。
(《庄子·逍遥游》)
逍遥游:
不食人间烟火,与天地万物融为一体,上天入地,自由自在。
——当然,不是真正身体上的上天入地,
而是精神不为世俗所累的绝对自由。
思考与探究三:
你对这样的境界有何看法?
以庄子的话说,人生至高的境界就是完成天地之间一番逍遥游,也就是看破内心重重的樊篱障碍,超尘脱俗,遵循本心。   在这样一个浩瀚的坐标系上,让人真正成为人,让我们的内心无所拘囿,成为理想中的自己。   让现实中种种的窘困只在当下,可以看破,而在永恒生命的引领上,无欲无求,逍遥自在,平淡自处。
这种思想有其积极的一面,也有其消极的一面。
积极:面对困难时,不会被困难吓倒,因为无欲无求,所以一切困难也就不是困难,面对天大的事,内心也毫无波澜。
消极:容易让人无所作为,虚度一生。
儒家所看重的永远是大地上圣贤的道德,永远是人在此生中建功立业的信念;而道家看重的永远是更高旷的苍天之上的精神自由,永远是人在最终成全以后的超越。
我们处于当今和平时代,不妨更儒家一点,积极担当,有所作为;当自身遭遇困厄之时,不妨更道家一点,看淡荣辱,超越尘俗。
中国的儒家思想在社会这个尺度上,要求人担当;但道家思想在生命层面上,要求人超越。担当是我们的一份社会职责,超越是我们的一个生命境界。
读点《庄子》,苦了,累了,倦了,浊了,厌了的眼会慢慢变得清亮起来。
小结
《逍遥游》通过描写蜩与学鸠、斥鴳、大鹏等物象和宋荣子、列子等人物,由物及人,层层推进,写出小大之知、小大之辩的区分,最终引出有待与无待的境界之分,告诉人们只有“无己、无功、无名”才能实现真正的“无待”,实现真正的逍遥游——即精神世界的超越与绝对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