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与土壤
一、选择题
1.图甲是某同学观察到的菠菜叶片的表皮细胞,图乙是不同放大倍数的目镜和物镜,图丙是显微镜下观察到的草履虫的物像,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为了观察到更多的气孔,应选择菠菜叶片的上表皮制作临时装片
B.盖盖玻片时,让盖玻片的一侧先接触载玻片,然后缓缓放平
C.若要视野中看到的细胞最大,需选用乙图中①④组合观察
D.丙图是用 5×目镜和 10×物镜观察到的草履虫物像,则草履虫的实际体长为 0.2 毫米
2.科学研究常采用转换、模型、等效替代、控制变量等研究方法,下列采用转换法的是( )
A.探究土壤中有水吗
B.研究条形磁铁周围的磁场
C.研究人体的呼吸运动
D.研究植物的蒸腾作用
3.下列有关叶片及其蒸腾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叶片的上下表皮由一层绿色的表皮细胞组成
B.气孔是气体进出叶片的门户,由保卫细胞控制其开闭
C.植物吸收的水分有少量通过蒸腾作用直接散失
D.蒸腾作用散失的水主要靠叶脉中的筛管运输
4.移栽幼苗时,为了提高成功率,应采取的措施有( )
①在阴天或早晚移栽②不要碰到叶③剪去一部分叶④给植物覆盖遮阴⑤及时施肥⑥让植物尽快光照,制造营养⑦根带一个土砣⑧减掉部分根尖
A.①③⑤⑦ B.①②④⑤ C.①③④⑦ D.①③④⑤⑧
5.枇杷是塘栖的特色农产品。种植枇杷理想的土壤是通气,透水,同时能保水保肥,水和空气的体积比接近。下列按体积分数构建的土壤组成模型中,符合上述土壤要求的是( )
A. B. C. D.
6.乐乐通过无土栽培的技术培养富贵竹时,发现植株矮小,叶色发黄。为改善富贵竹的生长状况,应添加的无机盐是( )
A.含氮无机盐 B.含磷无机盐 C.含钾无机盐 D.含铁无机盐
7.绿肥植物是一种专门用作肥料的栽培植物,作物成熟以后,可以就地翻压,也可以异地施用,在农业上利用绿肥植物的目的是( )。
A.提高土壤中的无机盐成分 B.增加土壤中有机质的含量
C.给植物提供食物 D.作为土壤中微生物的分解材料
8.不同作物缺少不同无机盐,表现不同的症状:大白菜矮小瘦弱,叶色发黄;油菜只开花,不结果;向日葵杆细茎弱,易倒伏;玉米苗长得特别矮小,叶暗绿色.叶片出现紫红色。上述作物分别缺少的无机盐是( )
①硼②钾③磷④氮
A.①②③④ B.②①③④ C.③④①② D.④①②③
9.下列所列现象与相应的解释之间,不正确的是( )
A.移栽树苗一般会在阴天或傍晚,主要是为了降低其蒸腾作用
B.果树在开花期遇到阴雨连绵的天气常会造成减产,这与传粉不足有很大的关系
C.黄瓜、南瓜的花多数是不结果的,这是由于它们的花有雄花和雌花之分
D.准备移栽的茄子秧根部总是带着一个土坨,这是为了避免水分的散失
10.我市城市道路建设,需移栽桂花树。在移栽时,采取如图所示的搭棚措施,提高存活率。其主要目的是( )
A.减弱光合作用 B.抑制呼吸作用 C.预防虫害侵袭 D.降低蒸腾作用
11.如图为小科所在小组研究某植物在夏季一昼夜中CO2吸收量和释放量的变化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a点表示凌晨温度低,呼吸作用弱,CO2释放量少
B.ac段植物只进行呼吸作用,不进行光合作用
C.d点温度过高,气孔关闭,出现“午休”现象
D.e点植物在一天中积累的有机物最多
12.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计划“天问一号”于今年择机实施,将对火星进行全面综合性探测。火星表面岩石受风化后产生的碎屑物质形成火星土壤,由红色细粒和角砾碎屑组成,不适植物生长。科学家设想:人类移民火星的时候,把火星土壤改造成类似地球上的土壤来栽培植物。改造过程中,一定不需要提供的是( )
A.空气 B.水 C.矿物质 D.腐殖质
13.用小刀割破橡胶树的树皮,白色胶乳就会流出,白色胶乳是( )
A.从①中流出的有机物
B.从②中流出的有机物
C.从①中流出的水和无机盐
D.从②中流出的水和无机盐
14.如图表示叶在夏季一天中氧气的净吸收速率。请分析,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曲线中A点表示叶片没有进行光合作用
B.曲线中B点表示光合作用释放氧气的速率与呼吸作 用吸收氧气的速率的差值达到最大
C.曲线中BC段上升的原因是光照强度减弱
D.曲线中DE段上升的原因是气孔关闭
15.玉米等旱地作物适宜在较干燥的土壤中生长。如果种植在湿润的土壤中,因水分比例过大,将导致植物的根不能正常呼吸而腐烂,俗称“霉根”。在下列土壤中种植玉米,最有可能导致“霉根”而死亡的是( )
A.砂土类土壤 B.壤土类土壤
C.黏土类土壤 D.三类土壤的效果一样
二、填空题
16.某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①选取三根粗细、长短及所带叶片大致相近的新鲜的天竺葵枝条;②去掉其中一根天竺葵枝条的叶片,然后分别插入盛有相同体积稀红墨水的试管里(如图所示,试管内滴有油膜);③将A、C装置放置在阳光下,B装置放在阴暗环境中,定时观察试管内液面下降情况;④当看到A枝条的叶脉微红后,将A、B、C三根枝条进行纵切,用放大镜观察。此实验不能验证( )
A.茎有运输水分和无机盐的功能
B.叶是植物进行蒸腾作用的器官
C.蒸腾作用受阳光等外界因素影响
D.旱地生活的植物,叶片背面气孔数多于正面
17.旱地作物适宜在较干燥的土壤中生长,如果种植在湿润的土壤中,会导致植物根不能正常_______而腐烂,俗称“烂根”最有可能导致作物“烂根”而死亡的土壤类型是_______(选填“砂土类”或“黏土类”)土壤。
18.一粒种子改变整个世界!中国“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经过多年的努力,利用野生稻培育出了具有许多优良性状的“超级杂交水稻”,从而大幅度提高了水稻的产量。
(1)“超级杂交水稻”的茎不能明显增粗是因为其茎中没有什么结构?___________
(2)为使水稻茎秆健壮,不易倒伏,应多施加含有___________成分的肥料。
19.某同学表演了一个小魔术:取两块等大的萝卜条,各放入等体积的透明液体中,20min后,该同学取出萝卜条发现:烧杯中的萝条变硬了,烧杯中的萝卜条软了。请你帮他分析其中的原因:
(1)“魔术”的奥秘在于,烧杯中的液体,它们分别可能是___________。
A.清水、清水 B.清水、10%盐水 C.10盐水、10%盐水 D.10%盐水、清水
(2)根细胞吸水的原因是土壤溶液浓度___________(选填“大于”或“小于”)根细胞细胞液浓度。
20.绿色植物通过根从土壤中吸收来的水分,绝大部分通过蒸腾作用散失在大气中。下表中的数据显示了一株植物在一天的主要时段内散失水分的量。
时间 散失水分的量/克 时间 散失水分的量/克
7:00-8:00 190 17:00-18:00 213
9:00-10:00 209 19:00-20:00 190
11:00-12:00 221 21:00-22:00 100
13:00-14:00 233 23:00-24:00 90
15:00-16:00 227
(1)水在植物体中运输的基本路径是_____(填字母)。
A.叶中筛管→茎中筛管→根中筛管 B.根中筛管→茎中筛管→叶中筛管
C.根中导管→茎中导管→叶中导管 D.叶中导管→茎中导管→根中导管
(2)请根据上表中数据可以发现,该株植物一天中散失水分的量最多的时段是_____;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_____。
(3)根据上表中的数据,请你推测该株植物的根从土壤中吸收水分的量的变化情况,并说明理由_____。
21.幼苗移栽时的成活率受其体内水分多少的影响。以下是部分注意事项,请回答∶
(1)带土移栽,目的是减少对根尖 ___________ 区细胞的损伤。
(2)减少叶片数目,可减弱___________ 作用。
22.早地作物玉米等适宜在较干燥的旱地上生长,如果种植在湿润的土壤中,因水分比例过大,导致植物根不能正常呼吸而腐烂,导致“霉根”。 在下列土壤中种植玉米,最有可能因缺水干旱枯死的是___________, 最有可能导致“霉根”而死亡的是___________。(填字母)
A.壤土类土壤 B.黏土类土壤 C.砂土类土壤
三、探究题
23.某科学研究小组设计了如图实验来探究茎运输水和无机盐的部位。根据茎的结构,小科和他的两个同学提出了以下假设:
小科:茎对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输是通过木质部的导管进行的。
小红:茎对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输是通过韧皮部的筛管进行的。
小明:茎对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输是通过______进行的。
实验步骤如下:
步骤一:取粗细大小相似,叶片数量相同的同种木本植物枝条3根,将每根枝条的下端用刀片削成面积相似的斜面,再分别按下列3种方法处理。A组枝条不做处理; B组枝条剥去下半部分树皮;C组枝条除去下半部分的木质部和髓,只留下树皮。
步骤二:处理好后,将全部枝条同时插入一个盛有经稀释过的红墨水的烧杯中,并用3个夹子将各组枝条进行固定,如图(其中B组枝条只将剥去树皮的部分浸入红墨水中,C枝条只将剥去下半部分木质部和髓的树皮浸入红墨水中),置于温暖、光照充足的地方,10分钟后取出枝条,用刀片横切枝条中上部,用放大镜观察横切面的染色部位,并记录实验现象,分析得出结论。
(1)根据实验步骤完成小明的猜想。
(2)小科将植株放在温暖、光照充足的环境下进行实验,是为了______;
(3)用刀切开枝条中上部,发现AB两组枝条的韧皮部和木质部均被染色,C组树皮未被染色,这说明了水分和无机盐主要是通过______运输,然后对比A、C两组还可以说明______;
(4)若将A组枝条进行纵切,发现红色______(选填“自下而上”、“自上而下”或“自内而外”)逐渐变浓,这说明了水分和无机盐在茎中的运输方向是自下而上。
24.植物的生长需要多种矿质元素,其中必需元素就多达14种,需要量比较大的有氮、磷、钾、钙、镁、硫、铁等。为了探究植物根系是否等比例吸收矿质元素和水分,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装置,选用两株各方面均相同的水稻,通过改变光照来调节蒸腾作用,然后测定水稻根系所处溶液中矿质元素含量的变化。
[提出假设]植物根系等比例吸收矿质元素和水分。
[实验设计]根据上述研究目的,设计相应的实验方案及记录表如下:
实验条件 检测项目
水分蒸腾量 矿质元素含量变化
N元素/X/Y/……
甲 较强的光照 m1 n1
乙 较弱的光照 m2 n2
为了确保上述假设的普遍适用性,表中的X、Y等应为___________。
[数据处理]要初步证实假设成立与否,实验后对表中的数据应按下列___________方式处理。
A.比较m1:m2和n1:n2两个比值
B.比较m1+n1和m2+n2的大小
C.比较m1-m2和n-n2的大小
[实验结论]植物根系不是以等比例的方式吸收矿质元素和水分。
[实验反思]
(1)本实验采用改变光照来调节水分蒸腾量,但在实验设计中,我们也可以在相同的光照条件下,通过改变水稻植株上的___________来进行实验;
(2)兴趣小组通过探究后虽然否定了他们在开始时提出的假设,但对于他们的这次探究活动仍有价值。
25.将一片新鲜叶子从一盆植物上取下,如下图所示,拴在一根灵敏弹簧上,通过指针从尺上得出读数,找出叶子重量的变化。
叶的处理 重量改变
不涂凡士林的叶子 1.9g
叶上表面涂凡士林 1.7g
叶下表面涂凡士林 0.3g
叶两面都涂凡士林 0g
(1)4h后,指针位置将______________。
(2)上述实验结果主要是由于叶子中什么生理变化引起的?______________。
(3)如果用凡士林对4片相似且重量相等的叶子进行不同处理,得到结果显示如上(尺子已经调校,得出的单位是g):从上述数据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
四、简答题
26.温室大棚能为作物的生长提供各种适宜的环境条件,使作物增产,据图回答问题:
(1)某同学为探究大棚内作物A的生理活动,设置了如图甲所示实验装置,并进行了如下实验:将该植物放在黑暗处一昼夜后,发现透明塑料袋内壁上出现了小水珠,这些小水珠主要来自植物的_______作用;继续将该植物置于光下几小时,摘下叶片脱色漂洗,滴加碘液,发现②部分叶片为蓝色,_______部分(填图中序号)叶片为棕黄色,则可证明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
(2)该同学进一步探究了光照强度对大棚内 A、B 两种植物的光合作用速率(用二氧化碳吸收量表示)的影响,并将探究的结果绘制成了图乙曲线。若不考虑温度对呼吸作用的影响,则当光照强度为 f 时,单位时间内,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比较,植物 A_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植物 B。
27.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探究“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条件”时,进行如下的实验(其中一组实验如下所示):
步骤1:在an、bn试管中注入等量的等质量分数的某蔗糖溶液;
步骤2:给植物叶片打洞,取得相同叶圆片若干,在试管an中加入若干叶圆片,放置15min,期间摇动数次(不考虑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影响);
步骤3:再往试管an中加入一粒极小的亚甲基蓝结晶体,轻轻摇动,溶解后使溶液呈蓝色(该过程对溶液浓度影响极小,可忽略不计);
步骤4:用特制的毛细滴管从an试管中吸一滴蓝色溶液,滴管伸入bn试管的中部轻轻放出一滴溶液,观察该滴蓝色小液滴(可作为一个物体进行研究)的运动情况。
(说明:实验过程不考虑叶圆片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影响,吸水失水过程中体积变化忽略不计;如果a管中溶液浓度变大,取出的蓝色小滴将在相应的b管溶液中下沉;如果溶液浓度变小,蓝色小滴将上浮;如果溶液浓度不变,蓝色小滴将基本不动。)
在该次实验中,发现试管bn中的蓝色液滴上浮。请对蓝色液滴上浮的原因作出解释。
28.宁波慈溪是杨梅之乡,杨梅的果实既可直接食用,又可加工成杨梅干、杨梅汁、杨梅酱等,还可以酿酒,有止渴、生津、助消化等功能,具有很高的食用和药用价值。
(1)在栽种杨梅树苗的时候,每一棵之间的距离都要保持30cm至35cm。像这样对植物进行合理密植是为了提高___________的效率。
(2)杨梅汁是来自于细胞结构中的____________。
(3)冰镇杨梅汁是一种消暑解渴的最佳饮品。杨梅放糖水浸泡后口感更加绵软,这是因为周围水溶液浓度____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细胞液浓度,导致细胞失水。
29.如图所示为植物体的部分器官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是D______区。
(2)②是______,它是气体进出的门户。
(3)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可通过根、茎、叶的______往下输送。
30.夏日的西湖荷花盛开,如图甲是荷花的植株构造,图乙是发生在荷花体内的部分生理过程。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荷花可以用藕进行繁殖,这种生殖方式属于__________(填“有性生殖”或“无性生殖”)。藕中含有大量淀粉,这些淀粉主要是荷花通过__________作用制造的。
(2)图甲中,莲蓬中的莲子(荷花的种子)是由__________发育来的。
(3)图乙中,若②为水蒸气,则表示的生理过程是__________作用。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D
2.D
3.B
4.C
5.A
6.A
7.B
8.D
9.D
10.D
11.B
12.C
13.B
14.B
15.C
16.D
17. 呼吸 黏土类
18. 形成层
钾
19. B 小于
20. C 13:00-14:00 这一时段温度最高、光照最强、蒸腾作用最强 植物的根从土壤中吸收水分的量,中午前后最多,早上和傍晚次之,晚上最少。植物吸收水分的多少与植物吸水的动力有关。影响动力的一个因素是细胞液的浓度,蒸腾作用越强,细胞液浓度越高,因此吸收水分的量也越多
21. 根毛 蒸腾作用
22. C B
23. 树皮(导管和筛管) 加快蒸腾作用,使实验现象更明显 木质部的导管 水分和无机盐可由木质部横向运输到韧皮部 自上而下
24. 不同的矿质元素(P、K、Ca、Mg、S、Fe 中的任意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 A 叶片数目(叶面积)
25. 上升 蒸腾失水 水是从叶面的气孔蒸发的,叶下表面气孔多于上表面
26. 蒸腾 ③ 大于
27.植物细胞的细胞液浓度大于外界溶液浓度时,植物细胞吸水,植物细胞的细胞液浓度小于外界溶液浓度时,植物细胞失水。溶液中溶质质量不变、溶剂质量增多时,溶液质量分数减小,溶液密度减小。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浮力的作用,当浮力大小与液体的密度和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当排开液体体积相同时,液体密度越大,物体受到的浮力越大。
物体的上浮和下沉是由浮力和重力的大小决定的,当浮力大小大于重力时,物体上浮。
当叶圆片细胞的细胞液浓度小于外界蔗糖溶液浓度时,植物细胞失水,使外界蔗糖溶液质量分数减小,即蓝色液体的密度小于原蔗糖溶液的质量分数,所以当蓝色液滴滴入原质量分数的蔗糖溶液中,蓝色液滴的密度小于蔗糖溶液的密度而上浮。
28. 光合作用 液泡 大于
29. 根毛 气孔 筛管
30. 无性 光合 胚珠 蒸腾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