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缩空气》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知道空气占据的空间可以被压缩。
2.认识到空气是由微粒所构成的。
3.知道压缩的空气具有弹性。
科学探究目标
1.学生学会使用对比实验控制条件的方法进行观察。
2.学生通过使用记录单,会运用绘画等形式记录实验结果。
科学态度目标
1.学生通过教师的引导,在科学事实的基础上进行预测和解释。
2.学生通过比较多组数据,体会多次实验能提高实验结果的可信度。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1.了解科技对生活的影响,压缩的空气可以制成玩具气枪、气垫等。
2.了解人的需求是影响科技发展的关键因素。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实验感受空气是可以被压缩或扩张的,并且压缩的空气是有弹性的。
教学难点:解释空气为什么可以被压缩或扩张。
【教学准备】
学生材料:注射器、活动记录单、封口套、水槽、展板。
教师材料:课件、注射器、篮球。
【教学过程】
一、空气占据的空间容易被压缩
1. 师:(出示注射器图片&实物)这是什么?(预:注射器)
2.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就要利用注射器,来继续研究空气。每组两份材料,大家动手试试有什么发现。
3. 学生活动。
4. 师:谁来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5. 师:用注射器吸入一部分空气,把口堵住,用手推和拉,有什么感受?其他同学想不想也来感受一下?但我们用手堵口有点累,所以老师给大家准备了封口帽,大家可以封住小口以后再用手按住。
6. 领取封口帽,学生活动并记录,每个小组将记录单贴到展板上。。
7. 学生汇报(手不松开时往里推和往外拉)
8. 小结:手不松开时,往里推,空气占据的空间变小;往外拉,空气占据的空间变大(板贴)
二、 压缩空气变化原因
1. 师:空气是由微粒所构成的,那空气微粒是如何变化,才让空气占据的空间发生了变化呢?接下来就请每个小组进行讨论并将你们讨论的结果记录下来。
2. 学生活动,每个小组将记录单贴到展板上。
3.找出不同的小组(空气微粒数量不变和空气微粒数量变化),请学生汇报,其他小组补充。
4. 师:这些都是我们的猜想,你有没有办法证明自己的观点呢?怎样才能知道空气有没有跑进跑出?(预:把注射器放到水里,有气泡出现说明空气跑出了)
5.领取水,学生活动。
6.学生汇报(预:没有气泡,空气没有跑进跑出,空气微粒数量不变。)
7.师:空气微粒数量不变,那我们往里推,往外拉活塞的时候,空气微粒是怎么变化的?(预:空间小了,挤在一起,空间大了,散开)
8.小结:空气微粒数量不变,我们把活塞往里推,微粒之间的间隙变小,我们把活塞往外拉,微粒之间的间隙变大。
9.找出不同的小组(空气微粒均匀分布和不均匀分布),请学生找出不同,分析。
10.小结:空气微粒数量不变,压缩空气,微粒之间的间隙变小,分布均匀。
三、压缩的空气有弹性
1. 师:虽然分布均匀,但被压缩的空气微粒都挤在了一起,如果是你,有什么感觉?空气微粒也觉得很挤,想努力地恢复成自己最舒服的状态。(演示)所以我现在把手拿开,注射器发生了什么变化?为什么?
2.师:像这个篮球,我往里面充满气,拍打这个篮球,它会怎样?为什么?
3.师:压缩空气有弹性,我们就可以利用这个特性制作一个空气压缩枪啦,请同学们回家自己试着去做一做。
四、收获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