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5---《三国演义》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5---《三国演义》教学设计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47.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6-20 20:35:4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三国演义》读书交流会教学设计
——我眼中的诸葛亮
创新整合点
“涵养化育,自然天成”是理解个性、尊重个性的教育,是建立在相互理解和对人性的信任基础之上的对话。它不是一方对另一方的压服,也不是我们一向追崇的“循规蹈矩”,而是平等交流基础上的相互影响。她如同阳光雨露般自然的滋润着学生,促其生长,正如泰戈尔所说:“不是槌的打击,乃是水的载歌载舞,使鹅卵石臻于完美。”
开展经典阅读班级读书会,着力于给学生创设一个宽松、自由的对话平台,实现生生、师生、生本的对话,在交流与感悟中,分享阅读情趣,厚实学生人文素养。
教材分析
我们知道中国古典名著,是民族智慧的结晶,具有永恒的艺术魅力。尤其是《三国演义》,故事情节精彩,人物性格鲜明,“文不甚深,言不甚俗”,雅俗共赏,适合高中学生阅读。
在我校领导高屋建瓴高瞻远瞩的领导下,我们开设了阅读课,我们本着让学生“多读书、读好书”的原则,积极筹备,大力宣传,校领导精心指导,年级组大力支持,老师统一认识,学生积极响应,在一段时间以来不断地探索与实践,高二这一年,在备课组长李晓凤老师的带领下,配合语文必修五对名著导读《三国演义》的要求,我们将指导学生阅读中国古典名著,纳入常规教学,带领学生,走进《三国演义》,走进中国古典名著?
学情分析
学生读高二的时候,人生观世界观相对成熟,对中国的四大名著应该有广泛而深入地研究,但是我们发现学生对四大名著的了解甚少,读过的不多,尤其是女生,连水浒和三国的人物都分不清。为了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质量,调动学生热爱阅读经典名著的兴趣,我们每人人手一本三国演义,开展走进《三国演义》活动,让学生通过阅读经典名著《三国演义》,收集有关三国时期、三国背景的知识,评价事件,赏析人物,鉴赏诗词,学习成语歇后语等方式,来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启发学生能简要分析小说中的主要人物,并由此对社会和人生有新的认识。帮助学生初步了解《三国》的结构特点和刻画人物形象的一些艺术手法。教给学生阅读赏析的方法,便于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力争内容的序列化,加强对学生的阅读技术的指导,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教学方法上选择讲述分析法为主,辅以复述故事法、朗读法、自主合作交流讨论法、分析比较法、反馈教学法等。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充分交流书中的故事,把握主要英雄人物诸葛亮的形象。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阅读《三国演义》,交流三国故事,培养课外阅读的兴趣。
2、通过评析人物,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发表自己的见解,发展个性,提高口语表达能力和思辨能力,并学会全面认识人物。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会赏析语言文字,感悟语言的精髓,热祖国文化
教学环境与准备
1、 阅读《三国演义》
2、收集《三国演义》中诸葛亮的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
课前放映《三国演义》片头曲视频
(设计点评:首先通过课件播放《三国演义》主题曲,展示《三国演义》主要人物的图片,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导入新课
高尔基说过:“书籍是世界的营养品”。我正是靠着读书才一步步成长起来的。的确,书能使人变得高尚,能净化人的心灵,能带给人无比的快乐。这学期,我们学校也举办了隆重了读书活动,目的就是要让我们师生一块读书,相约好书,牵手美文,营造书香人生。
我们的高考说明对语文名著阅读也提出了新的要求。
二、考试说明对中外名著要求
8. 中外重要作家和作品基本常识的了解
  9. 文学体裁基本常识的了解
  10.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本常识的了解
文学作品的阅读鉴赏,注重审美体验。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内涵,分析艺术表现力;理解作品反映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探索作品蕴涵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三、根据说明明确目标
四、回顾2014年北京及各省市关于文学名著的考察
(一)2014年北京卷7题中的第三小题:
《红楼梦》中,两位才女中秋月下吟诗,其中一位被称作“多病西施”,她所吟的“冷月葬花魂”诗句,正是其诗意而悲剧的人生的写照。此才女是(2分)
A.史湘云 B.林黛玉 C.薛宝钗 D.妙玉
(二)江苏卷
24.下列对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三国演义》B.茅盾《子夜》C.《边城》D.《哈姆莱特》。E.泰戈尔《飞鸟集》
25.简答题(10分)⑴《红楼梦》⑵鲁迅《故乡》
(三)浙江卷23~24题。(《论语·季氏》)(《论语·公冶长》)
(四)江西卷
6.下列关于名著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家》)B.(《高老头》)C.(《论语》)D.(《红楼梦》)
16.阅读下面的《三国演义》选段,回答问题。(3分)
玄德闻言大惊失色,是因为担心之前的哪件事被曹操觉察?
(五)福建卷
(一)文学名著阅读(10分)
7.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子夜》)B.(《家》)C.(《欧也妮·葛朗台》)D.(《巴黎圣母院》)
E.(《复活》)
8.简答题。(选做一题)(5分)
⑴阅读下面的《三国演义》第十九回(下邳城曹操鏖兵)选段,完成后面的题目。
⑵阅读下面的《红楼梦》第十七回(大观园试才题对额)选段,完成后面的题目。
(二)文化经典阅读(6分)
9.阅读下面的《论语》和《孟子》选段,完成后面的题目。(6分)
五、得出结论
【简析】通过两年来名著名篇的高考命题,不难发现它具有以下特点:
1.基础性。它要求考生把握的是作品的”主要内容、艺术特色“,是作品的主干知识,而非“枝梢末节”
2.稳定性。名著篇目没有什么变化,都是我们课本后面名著导读部分的篇目。 《三国演义》罗贯中、《红楼梦》曹雪芹、《呐喊》鲁迅、《家》巴金、《边城》《女神》《雷雨》曹禺、《欧也妮·葛朗台》巴尔扎克《老人与海》海明威、《哈姆雷特》莎士比亚
我们该怎么做呢?
认真读,把握主题,鉴赏人物形象,其次还要形成个性评价,本节课呢我们就一起交流关于三国演义中诸葛亮这个人物的分析。
六、整体感知诸葛亮
上联:收二川,排八阵 ( http: / / baike. / view / 1864208.htm" \t "_blank ),六出七擒,五丈原 ( http: / / baike. / view / 75888.htm" \t "_blank )前,点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
下联:取西蜀 ( http: / / baike. / subview / 197659 / 11048828.htm" \t "_blank ),定南蛮 ( http: / / baike. / view / 43314.htm" \t "_blank ),东和北拒,中军帐里,变金木土爻神卦,水面偏能用火攻。
收二川:(指刘备 ( http: / / baike. / view / 6213.htm" \t "_blank )打败刘璋 ( http: / / baike. / subview / 47389 / 5134331.htm" \t "_blank )夺得西川 ( http: / / baike. / view / 135747.htm" \t "_blank ),击退曹操 ( http: / / baike. / subview / 1719 / 5594282.htm" \t "_blank )夺得东川 ( http: / / baike. / view / 438370.htm" \t "_blank ))
排八阵:(指诸葛亮 ( http: / / baike. / view / 2347.htm" \t "_blank )在刘备伐吴败退后,在鱼腹浦 ( http: / / baike. / view / 3451045.htm" \t "_blank )布下石阵击退东吴的陆逊 ( http: / / baike. / view / 5622.htm" \t "_blank )追兵→→→摆设八阵图 ( http: / / baike. / subview / 2352 / 5814390.htm" \t "_blank ))
六出:(指诸葛亮六出祁山讨伐魏国)
七擒:(指平定 ( http: / / baike. / view / 7586.htm" \t "_blank )南中 ( http: / / baike. / view / 615188.htm" \t "_blank )时,诸葛亮七次设计擒住南蛮首领孟获 ( http: / / baike. / view / 25042.htm" \t "_blank ))
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指诸葛亮北伐 ( http: / / baike. / view / 56347.htm" \t "_blank )曹魏,在五丈原病重,在帐中布阵,点燃四十九盏油灯借寿)
一心只为酬三顾:(指诸葛亮 ( http: / / baike. / view / 2347.htm" \t "_blank )一片忠心,讨伐曹魏,是为报答刘备 ( http: / / baike. / view / 6213.htm" \t "_blank )当年三顾茅庐 ( http: / / baike. / view / 3708.htm" \t "_blank )请他出山的恩情)
取西蜀:(指刘备在诸葛亮等人的谋划下,进攻西蜀的刘璋 ( http: / / baike. / subview / 47389 / 5134331.htm" \t "_blank ),夺得根据地)
定南蛮 ( http: / / baike. / subview / 43314 / 43314.htm" \t "_blank ):(指蜀国 ( http: / / baike. / view / 553877.htm" \t "_blank )南部的民族地区叛乱,诸葛亮率大军平定)
东和北拒:(指诸葛亮一生的战略,东面跟孙吴 ( http: / / baike. / view / 213686.htm" \t "_blank )讲和,北面与曹魏对抗→→东和孙吴→→北拒曹魏)
中军帐里,变金木土爻神卦:(指诸葛亮运筹帷幄,精通术数,有神机妙算之能)水面偏能用火攻:(指公元208年,赤壁之战 ( http: / / baike. / view / 22710.htm" \t "_blank ),诸葛亮借助东风,周瑜 ( http: / / baike. / view / 2409.htm" \t "_blank )谴黄盖 ( http: / / baike. / view / 2849.htm" \t "_blank )诈降曹操,在江面上烧着了曹军 ( http: / / baike. / view / 1093547.htm" \t "_blank )的战船,大获全胜)
七、小组交流汇报成果
看来咱们同学还是真给诸葛亮迷住了啊。毕竟他是智慧的化身。
(一)、下面咱们请蔡胜男组给大家讲讲诸葛亮小传,他的生平简介和小故事。整体感知诸葛亮形象。
(二)、诸葛亮长得高大英俊,帅气、人品也好。我们像诸葛亮学习什么呢?
赵美琪组 我们的榜样诸葛亮。
(三)、诸葛亮还给我们留下了许多的发明,下面请姜浩同学给大家介绍。
(四)、诸葛亮是智慧的化身,但是人物完人,请孙东健谈谈对诸葛亮的认识。
(五)、聂雨晨组因为佩服诸葛亮的智慧,决定演一回诸葛亮,下面请他们组为大家带来表演空城计。
(六)、郭梓桐同学更是厉害,都续写上空城计了。下面请他给大家带来他给大家带来的空城计续写。
(七)、那么我们从诸葛亮身上到底能学到什么 呢?请赵潍萌给大家谈谈诸葛亮写给儿子的信。
(八)、赵潍萌组的读后感很有见地,上千年前的诸葛亮给我们的人生做了一个指导。奖赏一部文学作品,要读进去还要跳出来。陈欣萌组更是完全跳了出来,已经总结出了三国描写人物的方法了,请他们组畅谈三国演义是如何描写诸葛亮的。
八、十归纳方法
1、借助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
2、借助描写方法分析人物形象正面描写侧面描写外貌描写语言描写
3、借助环境描写分析人物形象
4、借助作者倾向分析人物形象(注意作者对人物的介绍和评价)
在《三国演义》中,诸葛亮是一个足智多谋的贤士,你还能别的成语来赞美他吗?
才华横溢雄才大略料事如神
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神机妙算
忠心耿耿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看来大家对诸葛亮确实有了一个全面清晰的认识,实际上这个英雄人物早在1800年前就践行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临终托孤忠心耿耿说明他爱国、诚信。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证明了他敬业。挥泪斩马谡证明他公正、法治,他的发明能证明他勇于创新,看来他真实我们的榜样。
最后我们一起来听卧龙吟,加深一下对诸葛亮的认识。
这节课我们一起走进了《三国演义》这部名著,评价了诸葛亮这一人物,交流中老师发现同学们现在越来越会读书了,同学们边读边想 、 有摘抄、有续写、有表演、还有读后感,还能辩证的分析人物形象等等。这些都是好的读书方法,希望你们在以后的阅读过程中能用上这些好方法,那样你一定会有更多的收获的。下节课我们一起研究刘备,请各小组做好准备!
教学反思
我们读三国已经有两个月的时间了,我的这节三国演义人物分析课是按照高考考试说明设计,处处体现以学生为主题,老师为主导的思想。整节课第一板块观看《三国演义》开篇视频,营造氛围,奠基情绪,诱发谈吐。
第二部分明确学习目标,高考考试要求和我们的注意事项。
第三部分从诸葛亮对联导入对诸葛亮的整体了解。
第四部分学生按照从浅入深的步骤介绍诸葛亮,从诸葛亮的简介,到他的发明,他的战役,从他的失误辩证地认识这个人物。最后到表演空城计,续写空城计,诸葛亮给我们的人生启迪等等。
本节课的主体部分是学生的发言,照顾到班级不同层次的学生,遵循了面向全体,读书交流也保底的原则。建构在了学生原有阅读积累的基础上扎实有效。品味人物。体现了课程安排的层次性,让程度好的学生有展示的平台,能力弱者在听记中得到提高,冲锋发挥了小组合作这种组织方式的作用。小组整体汇报,带领全班品读相关章节,很好的利用了“反刍”这一文学品赏的方法。充分给学生安全的环境,自由言论的空间,张扬了孩子的个性。
在关于诸葛亮评价中,学生出现了异样的声音,主张诸葛亮不会用人,愚笨无知,事无巨细,英年早逝。表明学生在思考,说明孩子敢于向世俗的定论挑战,在思辩中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在形成。学生对阅读内容正确的价值取向正在形成。教师尊重了学生的独特体验,提升了嘘声的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体现了说、辩、思、品、悟的过程。而把阅读放在了课外,可以说思是读的再现和巩固,而品则是读的内化和提升。就这样一个序列性活动中完成了对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
最后以一首卧龙吟结束本课。
纵观本课,我适时将自己置于阅读者,同行者。引导者。组织者,评判者等多重角色中,很好的实现了对学生的引领和提升。学生大胆发言,侃侃而谈,机智应变,谈吐不凡,绝非一日之功,背后映射的是我们重视阅读,引领阅读,扎实开展阅读活动,精心设计阅读课教学,提升学生综合素养的拳拳之心。
本节课学生展示了不同的阅读方法,给让学生有一个展示自己的机会,学生在品读些片段时不仅关注了故事情节而且还关注了作者的语言,能对文中的语言文字进行品读,感爱语言的魅力,学生能学生全面、客观、一分为二地评价一下人物,真正实现课外阅读与写作相结合。这节读书汇报会大大激发了学生的课外阅读与写作兴趣,相信在以后的课外阅读中孩子们的写作能力定会得到逐步提高。
阅读,是一个语文教师永远需要关注、探索、实践的话题,我们要努力做智慧的荐书者,阅读兴趣的激发者,阅读方法的传授者、阅读习惯的培养者、热爱阅读,推进阅读的探索者和实践者。
谢谢!
第 1 页 共 5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