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晒课活动
教学设计案(正页)
授课人 学科 语文 课题 中国建筑的特征
授课班级 第 1 课时 授课类型 科普文章新授课
教学目标 文本目标 1.用思维导图的形式梳理作者的写作思路。2.筛选、概括文中重要信息。
单元目标 3.通过诵读、思考,分析本文作为科学类论文的语言特点。
素养目标 4.通过探讨梁思成写作的思想情感,评价文本产生的社会价值。
教学重点 1.用思维导图的形式梳理作者的写作思路。2.概括文中重要信息,并归纳出概括信息的方法。
教学难点 通过诵读、思考,分析本文作为科普文章的语言特点。
板书设计
教学设计案(副页)
教学环节时间分配 教 师 活 动(教学内容的呈现及教学方法) 学 生 活 动(学习活动的设计)
一、新课导入3分钟二、整体感知22分钟三、重点研习10分钟四、总结升华5分钟 中华民族世代生息于亚洲大陆东部,东观沧海,北依大漠,西阻高原,南接丛林,在一个相对独立的地理环境中,经过数千年文明的演进,创造了光辉灿烂、独具一格的中华文化。中国建筑 就是其中最令世人瞩目的一种。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著名的建筑学家梁思成先生的一篇文章《中国建筑的特征》。梳理文章思路问题设计:1.结合课前的预习回答,中国建筑的特征,文中一共讲了几点?请分别概括。2.课文题为“中国建筑的特征”,在九点特征之后为什么又写那么多的篇幅?3.文中的“文法”指什么?具有哪些特点?4.总结:筛选概括信息的方法,并当堂进行拓展训练。5.总结本文的说明思路分析语言特点问题设计:1.请结合文本,举例分析文中比喻句的表达效果。2.请结合课件图片,根据文字的描述指出什么是“斗”,什么又是“拱”。3.分析本文作为科学类论文的语言特点。探讨写作意图、社会价值问题设计:1.品味文中句子,体会作者情感。2.结合作者生平,探讨写作意图。3.联系现实生活,评价社会价值。 齐读学习目标自主学习:圈画文本内容,独立思考。合作学习:小组交流答案,展示评价。诵读、思考。与老师互动。诵读、思考。
《中国建筑的特征》
教 学 设 计 案
年级 高 一
学科 语 文
姓名 卢 镜
舒 兰 市 第 一 高 级 中 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