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5---名著导读《堂吉诃德》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5---名著导读《堂吉诃德》教学设计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31.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6-20 21:41:3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堂吉诃德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了解作家作品,熟知名著精彩情节。
(2)结合时代背景,正确分析人物形象及其社会意义。
2、过程与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自读、导读、教师引读相结合。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正确理解和把握堂吉诃德精神,理解堂吉诃德精神在今天的社会意义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熟悉名著精彩情节。
(2)正确分析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
对文本及堂吉诃德精神的正确解读。
一、导入
在一部书里有这样一个人物,有人说他是疯子,有人说他是英雄;有人说他是懦夫,有人说他是勇士。他就是西班牙作家塞万提斯笔下的堂吉诃德。
二、了解作者,感受时代背景
1.学生自读作者生平部分,完成学案上相关内容。
2.教师点拨,完善认知:
塞万提斯(1547~1616)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西班牙伟大的作家。塞万提斯出身贫寒,只念了中学就踏入社会。他热衷于建功立业以创造辉煌的人生,曾作过红衣主教的随从,后来参军,征战四方,在战斗中他勇往直前,以致身负重伤,失去左臂。归国途中,又被海盗抓去当了5年奴隶。当他被亲友赎回国时,已是贫困潦倒,衰弱不堪。他又因无力赔偿税款而不止一次被捕下狱。但他并不消沉,他毅然拿起笔来,转入文学创作。《堂吉诃德》这部撼世巨作在他不屈的残臂下终于创作了出来。《堂吉诃德》为作家赢得了极高的声誉,但并未改变他的贫困状况。1616年4月23日,他在贫病交加中去世。他被誉为是西班牙文学世界里最伟大的作家。在他创作的作品中,以《堂吉诃德》最为著名,还创作有十四行诗、牧歌体小说、短篇小说、喜剧和幕间短剧等。
三、文本导读,熟知情节
1.作品介绍:
《堂吉诃德》是西班牙作家塞万提斯于1605年和1615年分两部分岀版的反骑士小说。故事发生时,骑士早已绝迹一个多世纪,但主角阿隆索·吉哈诺(堂吉诃德原名)却因为沉迷于骑士小说,时常幻想自己是个中世纪骑士,进而自封为“唐·吉诃德·德·拉-曼却”(德·拉-曼却地区的守护者),拉着邻居桑丘·潘沙做自己的仆人,“行侠仗义”、游走天下,作出了种种与时代相悖、令人匪夷所思的行径,结果四处碰壁。但最终从梦幻中苏醒过来。回到家乡后死去。
小说中出现的人物近700个,描绘的场景从宫廷到荒野遍布全国。揭露了16世纪末到17世纪初正在走向衰落的西班牙王国的各种矛盾,谴责了贵族阶级的荒淫腐朽,展现了人民的痛苦和斗争,触及了政治、经济、道德、文化和风俗等诸方面的问题。文学评论家都称《堂吉诃德》是西方文学史上的第一部现代小说,也是世界文学的瑰宝之一。被100位世界著名作家评为100部世界最伟大文学作品之首。
2.学生进行精彩情节展示,教师予以补充。
附相关内容:
①游侠准备:自己起名为堂吉诃德 德 拉 曼,选个村姑作意中人,起名“杜尔西内娅”。祖传下来的一套已生锈发霉的破盔甲,拼揍了一只用硬纸做成面甲的头盔。牵出家中一匹瘦得皮包骨头的马,却给它取了个高贵的名字叫“驽骍难得”。拿着长枪,挎着盾牌。
②大战风车:他们来到郊野,远远望见三四十架风车,堂吉诃德说:“那边出现了三十多个大得出奇的巨人。我打算去跟他们交手,把他们打死咱们得了战利品,可以发财。” 他横托着长枪就向风车冲杀上去,可风车把他连人带马都甩出去,堂吉诃德翻滚在地,狼狈不堪。
③大战羊群:离开客栈后,主仆二人路见两队羊群在远处扬起尘土。堂吉诃德认为那是两支交战的大军,便冲上去攻打他认为邪恶的一方,对羊群举枪乱刺。牧羊人大惊,解下弹弓,将拳头大小的石头向他弹去,砸破了他的头皮,打掉了他几颗牙齿,堂吉诃德从马上倒栽下来。
④自封“狮子骑士”:堂吉诃德路遇一辆运载狮子的车辆,他用长枪逼着押送人打开了狮笼,准备与狮子决一雌雄。谁知狮子伸了个懒腰,打了个哈欠,掉转身子又躺下了。堂吉诃德又要押送人激怒狮子,好跟它决斗。押送人见状假意地夸奖了堂吉诃德一番。堂吉诃德自以为得胜,就自封“狮子骑士”。
⑤授封仪式:第一次,他单枪匹马,来到一座他认作城堡的客店,把妓女当成贵妇人,又把店主当成城堡长官。他想起自己是个未受封的骑士,便要求店主给他封授。店主见他疯疯癫癫,怕他再胡闹,便在马房为他举行受封仪式,店主拿记账簿当《圣经》,口中念念有词,让两个妓女给堂吉诃德挂剑。
⑥锄强扶弱、伸张正义:在一座林子里,堂吉诃德看到一个十五岁左右的牧童被绑在树上,主人一面骂他丢了羊,一面用皮带狠命地抽打他。堂吉诃德怒斥主人,让主人解下牧童,回家后如数付给牧童工钱,并警告主人发誓后务必做到,不然找了他痛打一顿。说完他踢动罗西南多,扬长而去。
⑦荒唐之举,朋友遭殃:堂吉诃德离开客店,遵守骑士道原则而拒付房钱。落在后面的桑丘被人们揪住了。他们把桑丘兜在床毯里,不停地向空中抛掷,像“狂欢节耍狗那样耍他”。堂吉诃德回马要救他,可是店门被关上了。他隔着一堵墙头看着,急得要命。直到人们气力使尽,才把桑丘放了。
⑧打抱不平,判断失误:堂吉诃德路上遇见一帮人,后面跟着一辆载着一个要到塞维利亚去的贵妇人的马车。他把走在前面的两个修士当成劫持公主的强盗,便提枪冲上。一个修士吓得从骡背上跌下,另一个逃走。接着,他和贵妇人的仆从交战,击中了仆从的脑袋,贵妇人忙求手下留情,他才饶了她仆从的命。
⑨为实现“理想”而奋不顾身牺牲自我:他和桑丘走进了一座深山。在这里,他们遇见了一个叫卡迪纽的青年。卡迪纽因爱人陆莘达被花花公子堂费南铎夺走,悲观失望,躲进深山过着野人一样的生活。堂吉诃德受了启发,决定自己也要为意中人受苦,便打发桑丘回家,自己在深山过起修炼的生活。
⑩赢得曼布利诺头盔:他们来到山间,天下起雨来。一位路过的理发师把铜盆顶在头上遮雨。堂吉诃德一见,硬说那是骑士光灿灿的头盔。举枪冲了上去,喊到:“把我份里的东西双手献出来!”理发师看到这怪东西冲来,便滚鞍下驴,把铜盆丢在地上。堂吉诃德吩咐桑丘捡起,随即戴在自己的头上。

四、把握情节,分析人物:
自主探究,合作学习
学生畅谈感受,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解读,为分析人物形象做准备。
教师点评总结:从同学的讨论中,我们看到,大家对堂吉诃德的认识还不够全面。当然,缺失了社会背景的了解,对主人公的认识必定会是片面的。教师引导学生做到“知人论世”,进行时代背景的补充:
《堂吉诃德》的产生是一个时代的产物。
西班牙经过光复战争,颠覆和驱逐了阿拉伯人的统治,完成了国家的统一,同时又依靠其庞大的骑士队伍,雄霸欧洲,远征美洲,造就了西班牙的“黄金世纪”。但在封建制度统治下,有着各种丑恶与腐朽的现象,“世风日下,邪恶横行”。这一时期,西班牙的文学也繁荣发展起来,田园小说、流浪汉小说、骑士文学和戏剧等各大流派争奇斗艳。骑士文学在西班牙曾风靡一时,各种作品层出不穷。
骑士文学对于冲破中世纪神学禁欲主义的束缚、对人性的解放具有极大的进步意义,不过随着后来封建经济的解体和火枪火炮在军事上的使用,骑士文化变得越来越不合时宜,十五世纪开始出现一批打家劫舍、杀人越货的强盗骑士,骑士文学开始变得愈发庸俗化。为此,塞万提斯决定创作《堂吉诃德》,“把骑士文学的地盘完全摧毁”,以达到讽刺骑士文化和黑暗现实的目的。他沿用骑士作为主角的写作形式,把骑士制度、骑士精神漫画化,当他的小说出版后,西班牙的骑士小说也随之崩溃。
你是如何理解堂吉诃德这一典型形象的?
①堂吉诃德脱离实际,耽于幻想。他满脑子都是骑士小说里描写的那套古怪的东西,到处都有魔法,巨人和妖怪。同时他又是一个理想主义者。他所向往的理想和他所奉行的原则并不全是骑士制度的产物,其中也包含着人文主义的内容。如他憎恨奴役压迫,特别看重自由,把除奸救苦,除暴安良看作自己的天职。他酷爱自由和公正,敢于为主持正义而忘我斗争。
②堂吉诃德行动的盲动性。他办事不讲实际,单枪匹马地乱砍乱杀,不管碰到什么样的敌人,都毫不怯懦,而且从来也不从失败中吸取教训。他的行动虽出于善良的动机,却往往得出有害的后果。
③堂吉诃德不安于平凡闲暇的生活。他不仅有理想,而且为了实现理想、改造现实可以不顾个人安危,不顾失败,表现出一种坚持理想、奋不顾身的献身精神和斗争精神。
④堂吉诃德的形象具有他的复杂性。他耽于幻想、行动盲目,他的理想与现实脱节,动机高尚而行动错误,他是可笑的,可悲的,又是可爱的,可敬的。堂吉柯德形象的巨大概括力,使他成为世界文学中不朽的典型之一。
尽管堂吉诃德模仿骑士行侠冒险是荒唐可笑的,然而,他同情弱者、嫉恶如仇、维护正义、不畏艰难的品格却是十分崇高伟大的。作者塑造了一个可笑而又可敬的人物形象。
五、拓展补充,深化人物:
堂吉诃德的骑士理想破灭,带着憾恨离开人世后,同时代的人为他写下的墓志铭:
参孙·卡拉斯科学士
高尚贵族,长眠此地, 英勇绝伦,虽死犹生,功盖天地。
雄踞世界,震憾寰宇, 身经百难,生前疯癫,死后颖异。
阿加马西利亚城的狂人士
这位疯癫之人为曼查带来了
比克里特的伊阿宋还要多的功利。
他的神志变化无常,
似风标望之莫及。
他的臂膀力及八方
从卡塔依到盖亚之地。
可怕而又新颖的灵感
将他的诗刻到了青铜板上。
他沉湎于他的爱情和怪诞,
阿马迪斯为之逊色
加劳尔无法与之比拟。
他曾骑着罗西南多游四方,
贝利亚尼斯为之哑然,
如今,他却在这冰冷的石碑下安息。
阿加马西利亚城的嘲弄院士吊桑乔 潘萨
   五短身材,桑乔 潘萨,
勇气过人,众人惊讶。
我发誓担保,世界上
最纯朴诚实的侍从就是他。
   他几乎得到伯爵位,
可惜时代太褊狭,
连一头驴都不放过,
恶毒攻击加咒骂。
   顺从的侍从骑着驴(恕我用词不雅),
追随顺从的罗西南多,
追随骑士游侠。
   人世的愿望皆落空,
许诺的是安逸,
得到的却是阴影、尘烟和梦花!
六、探究思考:
什么是堂吉诃德精神?他有着怎样的社会意义?
16世纪的西班牙,在封建制度下,有着各种丑恶与腐朽的现象,“世风日下,邪恶横行”。堂 吉诃德坚信骑士道,全身心浸透着对理想的忠诚,为理想而承受种种艰难困苦。他具有渊博的学识,对社会的批评,对战争、法律、道德文学艺术的看法都具有远见卓识,他身上闪耀着人文主义的理想之光。堂 吉诃德讨厌邪恶,不满人间苦难,憎恨奴役和压迫,崇尚自由平等,是非常崇高而伟大的,令人尊敬。
本书一方面针砭时弊,揭露批判社会的丑恶现象,一方面赞扬除暴安良、惩恶扬善、扶贫济弱等优良品德,所有这些,都是人类共同的情感,它可以穿越时空,对每个时代、每个民族都具有永恒的价值,在相隔四个世纪之后,仍感动着每一个读者。
七、教学小结:
“含泪的笑”近现代喜剧特征。
他热烈地投入到行侠仗义的行动中,梦醒后发觉一切都是空,对骑士文学伸恶痛绝。虽然堂吉诃德做了许多荒唐可笑的蠢事,但大都出自他善良的动机——为了解救人类的苦难。他是一个为了维护正义,拯救世人,甘愿牺牲自身生命的无畏勇士,是理想主义的化身。只不过他选错了方式,他以为骑士道最能替人消灾解难,不知道这个年代骑士道太过时了,借它根本不能实现理想。
八、让我们用一首《无悔追梦》来纪念堂吉诃德。
九、作业布置
课外观看电影版《堂吉诃德》,再次增强对作品的感性认识。
十、板书设计
《堂吉诃德》

堂吉诃德人物形象:荒唐、滑稽,可笑;
正直、打抱不平、坚持正义,可敬。
堂吉诃德精神:人文主义的理想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