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英雄谁是英雄
——《三国演义》导读
教学设想:《三国演义》在中国有广泛的群众基础,但现在很多同学不是没读过《三国演义》就是仅从电视剧游戏上肤浅地了解《三国演义》。通过这节课我想让没读过《三国演义》的同学能被激发一点阅读兴趣,读过《三国演义》的同学能更深入地了解《三国演义》,学会深入探究古典名著的内涵,用自主的眼光审视文学作品。
教学目标
走进三国英雄,了解他们的英雄事迹
探讨三国的英雄史观,认识什么是真正的英雄
教学难点
探讨三国的英雄史观,认识什么是真正的英雄
教学方式:多媒体
教学过程:
多媒体播放《三国演义》主题歌《临江仙》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浪花淘尽英雄”一句,对我们阅读此书极具启发意义。它给我们提供了这样的信息:在三国的历史舞台上,曾经有过许多鲜活的面容,涌现出许许多多英雄人物。鲁迅先生也认为塑造英雄也是三国演义重要的一点。(鲁迅:“盖当时多英雄,武勇智术,瑰伟动人,而事状无楚汉之简,又无春秋列国之繁,故尤宜于讲说。”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列数《三国演义》中的英雄人物。
在《三国演义》中,有一个跟“英雄”有关且十分生动的故事,谁知道这个故事?
曹操与刘备青梅煮酒论英雄
什么是英雄:曹操这样说:“夫英雄者,胸怀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也。”
曹操自认为是英雄,三国演义中他有哪些英雄的表现?
君王的英雄:
曹操
奸雄:雄的一面有那些?
能文能武;文:《短歌行》《观沧海》《龟虽寿》(志);武:官渡之战(谋)
挟天子以令诸侯:政治上
屯田:经济上
注意招揽人才:人才上
刘备
枭雄:雄的一面有那些?
有英雄之志:“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的出典。
有英雄之魂:坚忍不拔
有英雄之量:重用人才
任何一个君王想成大事都离不开出色的谋臣勇士,三国中这样的英雄哪些?
武将的英雄
关羽:关羽以勇立功,以忠事主,以义待友
忠义:关羽重然诺,守信用,对刘备及其集团的利益无限忠诚。他与刘备同甘共苦许多年,恪守信义,始终不渝。即使白马被擒,身在曹营,也仍不忘旧恩,终于复归刘备,忠义一时无两。
勇武: 关羽勇武异常,冠于全军。三国演义,写他温酒斩华雄 ( http: / / baike. / view / 60759.htm" \t "_blank )、三英战吕布 ( http: / / baike. / view / 391560.htm" \t "_blank )、斩车胄 ( http: / / baike. / view / 231187.htm" \t "_blank )、斩颜良、诛文丑、挂印封金、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华容道、单刀赴会 ( http: / / baike. / view / 104746.htm" \t "_blank )、水淹七军等,但却也突出表现了他的武勇和神韵。至于刮骨疗毒 ( http: / / baike. / view / 104751.htm" \t "_blank ),更是尽人皆知。
谋臣的英雄
诸葛亮:智慧和忠贞的化身
智慧:火烧新野、博望;草船借箭;借东风;收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
忠贞:报答三顾茅庐,临终托孤的知遇之恩。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三国演义是一部小说,在人物塑造上根据历史做了艺术加工。三国演义中曹操的奸绝,关羽的义绝,诸葛亮的智绝都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给人一种故意美化或丑化的感觉。鲁迅先生也曾评价“欲显刘备之长厚而似伪,状诸葛之多智而近妖”故意丑化或美化的目的何在?
显英雄,歌正统,吹王道
三国演义的英雄史观这里说的“英雄”,是指个别杰出人物,主要是指帝王将相和少数英雄人物,他们或者具有非凡的才智他们的思想动机决定历史的发展。认为人民群众不过是消极﹑被动的“惰性物质”﹐是少数英雄人物的盲目追随者。
正统:
王道:
塑造这些英雄人物反映了作者的政治思想。从本质上是为统治阶级服务的。
罗曼 罗兰:并非以思想或强力称雄的人,而是靠心灵而伟大的人,且有伟大品格的人。
英雄是黄袍加身,位高权重;是手握重兵,开疆辟土;是两袖清风,为民请命;是枪林弹雨,冲锋陷阵;是危难关头,杀身成仁;是竞技场上,金杯灿灿;是商海弄潮,神机妙算。英雄是独当一面,立地顶天,是热血奋涨,勇往直前。
然而,这些英雄,却总让人却步,让人感到渺小,让人神情激昂,却又举步心慌。常常,这些英雄只能用来敬畏,只能用来欣赏,因为我们只是平凡的人
但有一种人由于毅力而成为伟大,由于灾患而成为伟大。他们是贝多芬,是米开朗琪罗,是托尔斯泰;是屈原,是司马迁,是曹雪芹;是焦裕禄,是孔繁森,是从飞在。这些神圣的心灵中,有一股清明的力和强烈的慈爱,像激流一般飞涌出来。汲取他们的勇气做我们的养料,摧毁时间的阻隔,让慈爱和崇高得以延续,让英雄的种族与人类同在。
英雄,是“人类的忠仆”,是倾心为公众服务,是灾患造就,是崇高塑成,是一种仁慈,是一种大爱,是成为伟大,而非显得伟大。
1、罗曼 罗兰所说的英雄与人们一般认识的英雄不同。
他说:我称为英雄的,并非以思想或强力称雄的人,而只是靠心灵而伟大的人。 前者以智慧征服,后者靠武力统治,都是功利的、世俗的,不是作者心目中的英雄。真正的英雄是靠心灵而伟大的人,他们以仁慈、品格作为精神表率,解救民众的苦难。在此,罗曼 罗兰认为只有以心灵使自己伟大的人,才是英雄。
人们通常以成功论英雄,罗曼 罗兰认为英雄与成功不相干,英雄主要在于成为伟大,而非显得伟大。
2、第二段告诉我们,英雄是不甘平庸凡俗的人,他们的斗争总是艰难而又悲惨的。具体怎么艰难?怎么悲惨?
A他们的斗争无日无止,看不到头;B孤独寂寞,没有伙伴;C贫穷,缺少财力物力;D沉重与愚蠢的劳作;E没有希望,没有一点安慰。
在这样的情境中进行超人的努力与奋斗,是成为伟大,而取得成就则是显得伟大。罗曼 罗兰的名人观与英雄观是,只有在患难中拥有伟大的心灵和伟大的品格,才能成为伟大的人。
3、理解没有伟大的品格,就没有伟大的人……时间会把他们一起摧毁。
这句话还是紧扣作者给英雄所下的定义。伟大的人格最重要,是英雄必需的品质;而没有伟大品格的人,只是些空虚的偶像,受无知的人顶礼膜拜,满足他们功利的愿望。
4、理解他们固然由于毅力而成为伟大,可是也由于灾患而成为伟大。
磨难使英雄的品格更高尚,使他们的精神更高贵,使他们的使命更崇高,更能影响大众,给大众带来精神上的鼓舞,所以磨难使他们成为伟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