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2017秋)科学 三年级上册 2.3压缩空气 说课课件(共16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教科版(2017秋)科学 三年级上册 2.3压缩空气 说课课件(共16张PPT)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5.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教科版(2017秋)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2-06-21 18:31:1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6张PPT)
对于周围世界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爱问“这是什么”,“为什么”,“说明了什么”,“有什么证据”等问题。
孩子们的这些心理基础是在给我们传递一个信息。
想迫切进入“抽象思维”的空间
我的孩子们
《压缩空气》是《物质世界》体系中三年级上册《空气》单元第三课的教学内容。
进一步建构占据空间的现实概念
微观世界中的微粒角度解释现象
明白空气所占据的空间可被压缩
现象
本质
如何让学生观察到实际现象,并通过思维加工,有效的建构科学概念?
“具体的现象”是学生顺利进入“抽象思维”空间的必要前提,是科学探究的本质,更是建构正确概念的途径。
呈现形象阶段
进入抽象思维
认知冲突
呈现具体现象
暴露前概念
观察到事物的特征或属性
整合原认知结构
“看得见”,“摸得着”现象
“大活动”
思维发展
自主建构
新的认知结构
一、有效聚焦
1.直观现象——引发思考
2.整合认知——顺其发展
直观的情境,让学生在观察中自主发现问题,通过初步分析、整合,提出并表述问题,最终达到探究聚焦。
直观空气占据空间大小变化
设计意图:
1.聚焦真实现象为目的——明确指向
2.聚焦生活实际为目的——科学本质
3.聚焦心理基础为目的——孩子本性
聚焦的本质即“快”“准”“狠”的打开思维
二、有效指引
海绵压缩——看得见(显性)——形象阶段
空气压缩——看得见(隐性)——抽象思维
如何把(隐性)的空气压缩直观的呈现?
聚焦问题:观察到什么现象,说明什么?
顺应孩子的思维发展顺理成章
——敢于跳入孩子们挖的“坑”
顺应孩子的思维发展合理预设
——敢于与孩子们一起 “填补”
三、“大活动”
有效的聚焦已和明确的指向已为“大活动”做好了铺垫。
直击现象——准确对比——有效思维——概念建构
1.“大活动”的指导
微视频——直观
———先扶后放
图与文——提要点
2.“大活动”的指向
带着兴趣探究——探究初衷
(从现象到本质的思维进程)
带着问题探究——明确目标
——趣理课堂
3.“大活动”的整合
现象——整合
———形象阶段步入抽象思维
思维——整合
4.“大活动”的提升
用语言表述现象——对事物本质理解
———从思维到概念
颗粒压缩视频 ——辅助孩子思维表述
5.“大活动”的拓展
生活实际 ——拓展新建认知
———创新与迭代
空气压缩枪——科学运用于生活